1. 購買債券時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支付的利息為什麼不算投資收益
購買債券時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支付的利息,是您購買債券時附加的一項資產,您是支付了對價的,不是您的收益,所以不算投資收益的。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0-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 債券平價發行,半年付息一次,為何債券票面利率與到期收益率一致呢
那是由於到期收益率是用名義收益率,即實際計算時每半年折現的折現率是1/(1+到期收益率/2)並不是用(1+到期收益率)^0.5,故此債券付息頻率變了,但債券平價發行時,其債券票面利率與到期收益率一致。
3. 以一個必要收益率計算某一債券的現值,債券半年付息一次。在折算本金現值時是否也按半年周轉折現。為什麼
就像2L說的,把每個周期的利息按照所在周期的利率進行貼現就行了,最後加上面值的貼現,本質上還是付息債權價值評估公式,只是對應的年限和利率變成一般也好,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也好,就是把公式看活一點,半年一年又有什麼區別呢
4. 關於付息債券現值計算公式的問題
苯苯。。。
折現亞 也就是說我的一筆錢 一年後拿到是100塊 但是一年利息是2.25% 事實上這筆錢現在只值100/1.0225也就是97.8塊 也就是說未來的錢和現在的錢是不一樣的,因為金錢有它的時間價值
某東西除以(1+r)就是某個東西向前折現,(1+r)^n就是折現n年
換句話說 假設債券付息 一年一次 第一年你拿到的利息C折現到現在就是C/(1+r) 第二年就是C/(1+r)^2 第n年就是C/(1+r)^n M/(1+r)^n的意思是你n年拿到的本金折現到現在 兩部分相加就是債券的面額
在金融學中,請牢記time value of money TVM 也就是時間價值
因為無風險收益的存在,現在的錢永遠比未來的錢值錢,所以才有了金融學。整個金融學是構築在TVM的基礎上的
債券定價基於TVM的意思就是 債券的現金流是每年給付利息所產生的現金流與到期給付面額的現金流折現到現在的價值
5. 債券利息怎麼算
債券按天付息,持有一天就有一天利息;12月1日付息,2月1日買入,8月1日賣出,可以得到半年的利息。付息日那天才扣利息稅,正常交易日內得到的利息不扣稅。
8月1日買入,持有到12月2日,還是只能得到4個月的利息,並且還要扣除利息稅,是按全年扣除;所以,個人投資者一般在付息日前賣出債券避稅!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6. 債券在上個付息日後買,在下個付息日前賣掉,除了本身的漲跌浮動收益,還有利息收益嗎
1,有利息收益。債券交易是按凈價交易、全價結算;全價=凈價(成交價)+應計利息。所以,你在付息日前賣出會得到應計利息,利息是按天算,持有一天就有一天的利息。
2,無息債券就是貼現債券,主要是一年以下的短期債券。債券的發行價與回收價(或者說賣出價、面值)之間的差價就是收益。
3,除了票面利息5元,還有交易價格與面值的差值(100-95=5元),當然你買進的成本不止95元,結算的時候還要計算11個月的應付利息,實際得到的是5元的利息減去11個月的利息等於一個月的應得利息,即持有一個月得一個月的利息。總收益=5元差價+一個月的利息收益。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參考資料。
7. 關於債券利息
不用擔心,是直接打入你的賬戶。上面說的是機構戶,有的不是從交易所買的,故可能要到認購網點領取利息。
債券付息時會扣20%的利息稅,也就是付給你利息後如果債券價格還是原樣,那麼你就吃虧了。建議在付息前賣出,。有更多疑問可以到網站論壇提問。
首頁右側有公司債收益率實時表格共參考。
8. 一張面值為1000元的債券,債券的息票率為6%每年付息一次,該債券的市場價格為980元則該債券的當期收益率為
一張面值為1000元的債券,債券的息票率為6%每年付息一次,可得:
每年的利息收入=1000*6%=60元
當期收益率=60/980=6.12%
(8)付息債券的區間利息收益擴展閱讀
面值為1000元的債券,當時的市場利率為7%,債券的年息票率為7%,一年付息一次。債券距到期日還有3年,市場利率為8%,如果直至到期日,市場利率不變,問該債券在距到期日3年、2年、1年的當期收益率。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每年年底支付的利息額都是70元,但隨著到期日的接近,債券價格在不斷逼近面值,因此當期收益率ic在不斷減小,逐漸接近票面利率。
若還有3年到期, 債券價格=70/(1+8%)+70/(1+8%)^2+1070/(1+8%)^3=974.23元 ic=70/974.23=7.19%
若還有2年到期,債券價格=70/(1+8%)+1070/(1+8%)^2=982.17ic=70/982.17=7.12%
若還有1年到期,債券價格=1070/(1+8%)=990.74 ic=70/990.74=7.07%
9. 國債的付息是怎麼樣的,是按照我買入的時間到付息日的時段計算我的收益嗎
國債的品種較多,計息與付息的方式也不一樣。
1.簡單來說:
憑證式國債的利息是到期後還本付息一起支付的。
電子式國債的利息是定時每年一付。最後一年利息是在償還本金時一起支付。
2.舉例來說:
實例1:13儲蓄03和13儲蓄04
這是財政部在今年5月所發行的兩期儲蓄國債(電子式)。兩期國債均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種。其中,第三期期限為3年,票面年利率為5.00%,最大發行額為300億元;第四期期限為5年,票面年利率為5.41%,最大發行額為200億元。
儲蓄國債的付息方式為按年付息,如近期所發行的兩期國債從2013年5月10日起息,按年付息,每年5月10日支付利息。
如果投資者投資5萬元13儲蓄04,那麼每年5月10日,他將可以獲得派息50000×5.41%=2705元,到期後獲得5萬元本金償付。
實例2: 2013憑證式國債一期
這是今年3月10日所發行的今年首期憑證式國債,其中3年期和5年期國債利率分別為5%和5.41%。
看上去這一次憑證式國債的票面收益率與13儲蓄03和13儲蓄04相同,但是憑證式國債的付息方式決定了它的內在收益率要低於兩期儲蓄國債。
原因在於憑證式國債採用的是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的方式。如投資者投資5萬元5年期憑證式國債(票面利率為5.41%),那麼在5年的投資期末,他可以獲得的債息回報是50000×5.41×5=13525元,折算為符合年化收益率的話為4.9%。也就是說這筆投資的收益率與票面利率為4.9%的儲蓄國債相當。單利和復利的計息方式導致了兩種債券內在收益率的差異。
按照計劃,6月10日2013年第二期憑證式國債將進入發售,投資者也可以關注一下第二期憑證式國債的票面利率情況。
實例3:2013第十期記賬式付息國債
這是今年5月17日所發行的記賬式國債,本期國債期限50年,經招標確定的票面年利率為4.24%,2013年5月20日開始計息。本期國債為固定利率附息債,利息按半年支付,利息支付日為每年的5月20日、11月20日(節假日順延),2063年5月20日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
記賬式國債的付息方式較為多樣化,為附息債、零息債等等,此款記賬式國債的付息方式為半年付息。如果投資者在發行期內以票面價格買入這期國債5萬元,那麼他每半年將獲得1060元的派息,折算為年化收益率的話為4.28%。
記賬式國債的期限較長,如這款國債期限為50年,通常投資者並不一定需要持有債券到期,而是選擇合適的策略進行記賬式國債的買賣。
最基本的操作策略是,在發行期以面值買入附息記賬式國債,持有到期,按照付息期獲得債券的利息收益,到期時獲得面值的給付。
但是由於這種國債的期限較長,交易價格有較大的波動,因此第二種策略是投資者並不一定需要持有整個期限,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債券的階段性操作。在這種操作策略下,投資收益來源於兩個方面:債券利息和折價所帶來的收益。由於其中收益率的計算較為復雜,可以直接到一些債券交易網站上通過收益計算器進行計算。
3.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10. 債券利息收入計算
債券交易基本上是實行凈價交易,全價結算,凈價實際上就是該債券不計算應計利息時的債券價值,全價就是債券凈價加上應計利息後的價值。一般債券交易在行情顯示中都會有顯示應計利息這一欄的。
如果你以101元買入債券,一般這個價格是凈價,等到你債券交易交割時必須支付該債券從上一次付息後到當前為止的應計利息,由於當前剩餘30天就到付息日,實際上你買入後在101元的基礎上還要支付該債券近11個月的利息。
粗略計算這11個月的應計利息為100*6.7%*11/12=6.142元(註:一般債券交易其應計利息是算到小數點後三位數)
故此你持有該債券到下一個付息日時其純利息收入為100*6.7%-6.142=0.558元。
若此債券當前剩餘的30天已經是最後一次支付利息,即該債券到期還本付息,則你實際上是虧損的,虧損額為100+100*6.7%-100-6.142=-0.44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