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稅盾減稅後的債券成本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稅盾減稅後的債券成本

發布時間: 2021-06-10 06:03:31

1. 名詞解釋:稅盾效應

所謂的「稅盾效應 (TAXSHIELD)」,即債務成本(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成本(利潤)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債權人和股東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30%,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即可 (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一30%)=143元的稅前利潤 (設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為便宜。

2. 利息稅盾是怎樣影響股東權益價值的

首先,稅盾的作用是有限的。企業的理財重點應是提高資本的報酬(息稅前盈餘)。息稅前盈餘總額取決於企業的投資總額和資本利潤率,在一定資本總量的前提下,無論採用何種資本結構,其投資總收益是既定的,即息稅前盈餘總額是既定的。資本結構中稅盾的存在並不會使息稅前盈餘總額增加。不同的資本結構,只是表現為既定的息稅前盈餘總額怎樣在政府、債權人、股東之間分配,劃分為企業所得稅稅額、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稅盾的作用只是在於使政府收益(企業所得稅)減少,相應增加債權人和股東收益而已。由此看來,在不改變息稅前盈餘總額前提下,依靠稅盾少交稅來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要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最直接的措施應是擴大產品銷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盈利水平,努力增大息稅前盈餘總額,然後才是利用稅盾擴大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所佔份額。如果企業不將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資本報酬上,一味強調通過少交稅來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則是捨本逐末,得不償失的。

其次,在政府的稅制中,由於徵收個人所得稅會降低稅盾帶來的稅收利益。大多數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來自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所得、股息所得征稅。這會使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下降。

再次,債務資本帶來的稅盾是有風險的,其數額具有不確定性。如果企業單純追求稅盾效應而選擇債務資本,是要冒相當大的風險的。如前所述,不考慮個人所得稅時:稅盾數額=債務額×債務利率×企業所得稅稅率;債務額=稅盾數額÷債務利率÷企業所得稅稅率。要實現一定量的預期稅盾數額,企業需要較大規模的債務額。而債務資本是要約期歸還並支付固定利息的。比較而言,權益資本可長期使用,視企業盈利情況決定股利的多少,企業不存在還本付息的壓力和資不抵債導致破產的風險。債務資本則是相反,債務額越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就越大。

另外,從長遠來看,稅盾對於改善企業的投資環境並無益處。稅盾的存在改變了息稅前盈餘在政府、債權人、股東之間的比例,形成了有利於債權人、股東而不利於政府的分配結構。站在宏觀的角度,如整個社會經濟都追求稅盾效應,就會影響政府財政收入及時足額的取得。征稅是出於政府無償提供公共品的需要。公共品由於它的非排斥性和「搭便車」現象,必須由政府來無償提供,如國防、治安、交通、環保、防疫等等。政府在提供這些公共品時需要從市場上購買相應的勞務和商品。這些公共品的成本必須得到價值補償。而這種補償就是以稅收方式來實現的。假使整個社會經濟中的個體只追逐自身利益,都想方設法少交稅,就會影響到政府的

財政收入,導致公共品的成本得不到補償,勢必會影響到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的數量、質量。如果離開了相應的治安、交通、通訊、環保、教育、社會保障和社會救濟等配套設施,企業的持續經營、長遠發展都會受到不利影響。

所謂的利息稅盾,即債務成本(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成本(利潤)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債權人和股東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30%,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即可(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一30%)=143元的稅前利潤(設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為便宜。

3. 什麼叫稅盾價值

稅盾是指可以產生避免或減少企業稅負作用的工具或方法。
【舉例】某企業在沒有負債時,該企業需要支付6.6萬元的所得稅,凈利潤是13.4萬元。在借債的情況下,其他條件都沒有變化,只是需要支付10萬元的利息費用,由於這10萬元的利息費用在稅前列支,所以這是企業只需要支付3.3萬元的所得稅。雖然因為支付利息費用而使利潤總額減少了10萬元,但凈利潤只減少了6.7萬元,少減少的那3.3萬元就是"稅盾"作用的結果。
所謂的"稅盾效應(TAX SHIELD)",即債務成本(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成本(利潤)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債權人和股東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
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30%,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即可 (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一30%)=143元的稅前利潤 (設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為便宜。

4. 負債利息抵減所得稅形成稅盾所帶來的稅收節約是什麼意思

債權融資收益與股權融資收益的分析
債權融資的收益主要來自負債利息抵減所得稅形成稅盾所帶來的稅收節約。 負債利息抵 減所得稅形成稅盾將帶來稅收節約收益, 在同類風險的企業中負債經營公司的融資成本等於 非負債公司的融資成本加上風險報酬,因此負債越大,公司價值越大。如果考慮財務危機成 本和代理成本, 那麼負債公司的價值是非負債公司價值加上稅收節約價值減去財務危機成本 和代理成本的現值, 隨負債的增加帶來的破產成本會降低企業的市場價值。 因此最佳資本機 構應是在稅收節約的邊際收益等於財務危機邊際成本加上邊際代理成本之間的最適選擇點。 稅收節約收益的大小取決於稅收制度、 會計政策和負債利息率。 當企業稅前投資收益率高於 負債利息率時,增加負債就會獲得稅收利益,從而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水平。 股權融資行為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現金不足的消極信號, 可能導致市場低估公司價值, 並 且股權擴張會導致權益被稀釋和股東的控制權收益喪失。 在通常情況下, 只有當公司的投資 收益率低於負債利息率時, 或當企業的所得稅率較低, 債權融資的稅收收益很小時才選股權 融資。

5. 為什麼債券平價發行 且無手續費時 稅後資本成本=債券利率*(1-所得稅率)

因為支付債券的利息是從稅前出的,節約了所得稅。這個就是所謂的稅盾。

比如,公司賺了1萬元,所得稅綜合稅率是20%的話,要交2000元稅。現在你要支付3000元的利息,那麼你只需要交(10000-3000)*20%=1400元的稅,少交了600元。計算資本成本的時候,你的成本不是支付的3000元利息,而是3000-600=2400元的成本。

6. 何為稅盾效應

所謂的「稅盾效應(TAX
SHIELD)」,即債務成本(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成本(利潤)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債權人和股東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
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30%,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即可
(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一30%)=143元的稅前利潤
(設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為便宜。
影響:許多企業可能會選擇避稅的方式去借債,這樣就影響到企業的資金結構,企業的決策等等

7. 折舊會產生稅盾效應,但是當虧損的時候有稅盾么

你說的是稅盾是指可以抵減應納稅所得額,折舊是有這個作用,但是折舊方法一經確定就不得隨意調整,所以虧損的時候也就無所謂了。

8. 請問「稅盾」(tax shield)是什麼意思

稅盾是指可以產生避免或減少企業稅負作用的工具或方法。 即是因舉債而節省之稅賦。

稅盾(英文 Tax Shield, 法文 bouclier fiscal)指保護高收入納稅人繳納的所得稅不得高於其收入的固定百分比限額。法國現行的稅盾是50%,即高收入者所交的所得稅、地皮稅、居住稅及其它社會性質的互助稅等的總和不得高於其總收入的50%。法國的稅盾在1988年社會黨執政時曾為70%。

折舊稅盾=折舊額X稅率

(8)稅盾減稅後的債券成本擴展閱讀:

稅盾的缺陷

首先,稅盾的作用是有限的。企業的理財重點應是提高資本的報酬(息稅前盈餘)。息稅前盈餘總額取決於企業的投資總額和資本利潤率,在一定資本總量的前提下,無論採用何種資本結構,其投資總收益是既定的,即息稅前盈餘總額是既定的。

資本結構中稅盾的存在並不會使息稅前盈餘總額增加。不同的資本結構,只是表現為既定的息稅前盈餘總額怎樣在政府、債權人、股東之間分配,劃分為企業所得稅稅額、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

稅盾的作用只是在於使政府收益(企業所得稅)減少,相應增加債權人和股東收益而已。由此看來,在不改變息稅前盈餘總額前提下,依靠稅盾少交稅來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要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最直接的措施應是擴大產品銷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盈利水平,努力增大息稅前盈餘總額,然後才是利用稅盾擴大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所佔份額。

如果企業不將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資本報酬上,一味強調通過少交稅來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則是捨本逐末,得不償失的。

其次,在政府的稅制中,由於徵收個人所得稅會降低稅盾帶來的稅收利益。大多數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來自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所得、股息所得征稅。這會使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下降。

再次,債務資本帶來的稅盾是有風險的,其數額具有不確定性。如果企業單純追求稅盾效應而選擇債務資本,是要冒相當大的風險的。

如前所述,不考慮個人所得稅時:稅盾數額=債務額×債務利率×企業所得稅稅率;債務額=稅盾數額÷債務利率÷企業所得稅稅率。

要實現一定量的預期稅盾數額,企業需要較大規模的債務額。而債務資本是要約期歸還並支付固定利息的。比較而言,權益資本可長期使用,視企業盈利情況決定股利的多少,企業不存在還本付息的壓力和資不抵債導致破產的風險。債務資本則是相反,債務額越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就越大。

另外,從長遠來看,稅盾對於改善企業的投資環境並無益處。稅盾的存在改變了息稅前盈餘在政府、債權人、股東之間的比例,形成了有利於債權人、股東而不利於政府的分配結構。

站在宏觀的角度,如整個社會經濟都追求稅盾效應,就會影響政府財政收入及時足額的取得。征稅是出於政府無償提供公共品的需要。公共品由於它的非排斥性和「搭便車」現象,必須由政府來無償提供,如國防、治安、交通、環保、防疫等等。

政府在提供這些公共品時需要從市場上購買相應的勞務和商品。這些公共品的成本必須得到價值補償。而這種補償就是以稅收方式來實現的。

假使整個社會經濟中的個體只追逐自身利益,都想方設法少交稅,就會影響到政府的財政收入,導致公共品的成本得不到補償,勢必會影響到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的數量、質量。

如果離開了相應的治安、交通、通訊、環保、教育、社會保障和社會救濟等配套設施,企業的持續經營、長遠發展都會受到不利影響。

9. 稅盾效應

所謂的「稅盾效應 (TAXSHIELD)」,即債務成本(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成本(利潤)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債權人和股東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30%,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即可 (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一30%)=143元的稅前利潤 (設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為便宜。

10. 請問「稅盾」(tax shield)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稅盾效應
(TAXSHIELD)」,即債務成本(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成本(利潤)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債權人和股東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30%,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即可
(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一30%)=143元的稅前利潤
(設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為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