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證券博士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證券博士

發布時間: 2021-06-09 14:50:56

1. 金融博士有必要讀嗎

金融博士有必要讀嗎?

你首先得想明白一個問題:讀博士的目的是什麼?只有目的明確了,才能決定要不要讀。

第一、為了做學術而讀:前提是你得具備深厚的數學功底,否則,你永遠無法觸及金融學最本質的問題!
1、經濟系統是復雜系統(混沌系統);金融系統是經濟系統的子系統,仍然屬於復雜系統。——不懂系統科學的話,你就不可能研究金融學的本質性問題!最多隻能做些淺層次的研究;即使取得一些「成果」,寫篇論文發表出來,過不了多久就會被別人推翻。——要想徹底搞懂系統科學,你必須具備深厚的數學功底。也就是說你的數學水平要達到「常微分方程專業碩士水準」才行。

2、當今中國,經濟學、金融學「專家」多如糞草:沽名釣譽者、浪得虛名者,比蒼蠅蚊子還要多。——這群人的共同特徵就是:裝!肚子里沒有真才實學,卻偏偏喜歡在媒體上誇誇其談。拽幾個自己都不懂的名詞,胡說八道一大堆自以為是的「理論」,竟然還厚顏無恥地頭頭是道!

3、混沌科學(復雜系統科學)對經濟學、金融學的滲透,產生了「混沌經濟學」、「混沌金融學」等新學科。拓展了經濟學、金融學研究的廣闊空間,使得這一領域成為最有研究價值的領域,如果能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成果,就很可能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4、用混沌科學的原理來研究經濟學、金融學,前提是你得懂微分拓撲!(微分拓撲是當今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數學專業碩士生必修課、博士生入學必考課。)——在中國,真正懂混沌科學的人究竟有多少?前些年,我在書店裡買了一本混沌科學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集,此書印數居然只有1000冊!!!是靠國家補貼才得以出版!!!這1000冊究竟需要幾年才能賣完?只有天知地知了?

5、混沌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集,出版社只敢印1000冊;這1000冊面向的讀者群是所有與混沌科學沾邊的領域。——分攤到經濟學領域,又有幾個人是真正地懂?——別看書店裡有關混沌科學的普及性書籍一大堆,它們基本上都是錯誤的!!!這類書籍的作者根本就不懂混沌科學,僅僅只是停留在科普水平上,就敢來寫書誤導別人!

6、我曾看到過一名科普書籍作者發表的文章,他說:「只要掌握了『蝴蝶效應』的規律,就可以預測它、並且沿著它的演變路徑施加影響,讓它趨利避害、朝著有利方向演變,從而為經濟建設服務」???——真是無恥者中的戰斗機!!!「蝴蝶效應」本身就是對系統不確定性的一種形象描述,要是能預測、能掌控,它還能叫作「蝴蝶效應」嗎?

——打個比喻:a、高盛、大摩發了個公告,宣布在15個交易日內拋售持有的價值1000億美元的美國股票,搞得全世界坐立不安;可是,它們拋售完畢後,美國股市並沒有崩盤,僅僅只是下跌了5%,並沒有爆發蝴蝶效應。b、布魯塞爾一名老太太,拋掉了持有的2手股票。結果,引起了10個人跟風拋售,股價跌了2歐元;又引來幾百人跟風拋售。
接下來,恐慌性拋售導致歐洲股市崩盤,然後美國股市跟著崩盤,最後全球股市崩盤!這才是真正的蝴蝶效應!——誰能預測某時某國某個股民拋出自己持有的幾手股票,會最終導致全球股市崩盤?一旦崩盤發生了,誰又能阻止?2015年6月中國股市崩盤,那群掌控著話語權的、不信邪的死多頭拚命叫囂「救市」,結果如何!「國家隊」2萬億救市資金砸進去,連泡泡都沒冒一個!這2萬億至今還被套在股市裡!

2. 從事證券行業分析有必要讀到博士嗎

沒有,有些本科就行了

3. 會計博士與證券從業哪個難具體有哪些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是由中國證券業協會負責組織的全國統一考試,證券資格是進入證券行業的必備證書,是進入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上市公司投資公司、大型企業集團、財經媒體、政府經濟部門的重要參考,因此,參加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是從事證券職業的第一道關口,這就類似我們平時工作中要考的上崗證一樣,拿著上崗證才可以工作。所以如果想要在證券行業發展,那麼一定就要做好考證券從業資格證的准備。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4. 金融博士就業主要去向

--轉載

1樓 [原創]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分析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通常有這樣幾種去向:
一、商業銀行 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二、證券公司 含基金管理公司
三、信託投資公司、投資咨詢公司
四、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五、保險公司
六、中央(人行)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是金融監管管理機構。
七、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為保險方向)
九、國家公務員序列。。政府行政機構 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處等

分析:
一、一九九八以來,銀行及證券、保險行業管理機構加大了對金融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進入行業管理部門做金融公務員,對於金融畢業生而言應是首選,因其一中國金融學是立足於宏觀經濟學,基於金融市場宏觀調控,專業應用較易入手,其二是在行業管理部門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實踐機構至少能給個中層以上的職位。局限是:要進入這幾個行業主管部門難度較大,可能還需要背景依託,本科生想進較難,研究生也要有一定的關系。
二、進入國有四大商業銀行是很好的選擇。具備一定的銀行業從業經驗,專業背景,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資行的可能性會增大。。
三、政策性銀行如開發行、農發行亦是較佳選擇,但其工作性質類似公務員,金融業務並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飯的地方,若想在金融領域成一時氣候最好不要,但目前工資水平待遇等都較商業銀行為好。。
四、證券、信託、基金這三家均是靠風險管理吃飯,存在行業系統風險因素,但一旺俱旺,賺錢相對較易,短期回報較高(風險亦大),且按真正的企業管理機制運行,如果想在專業方面有所發展,有所建樹,在這一行業做是極佳選擇,很多基金經理、投資銀行經理人員都年薪過百M。。難點是學歷要求在逐步提高,相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其個人投資管理、金融運營能力要求更高。。
五、保險公司可以參照對商業銀行的分析、社保以及財政審計部門等等是養老的地方,穩定有餘,靈動不足。。
六、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類似於政策性銀行,金融租賃擔保這個行業發展迅速,可以考慮進入。
七、上市公司證券部工作亦可,先天上橫跨證券產業兩行,再要發展有立腳點。
八、高校、研究所是有志於做學術的同學的首選。

就寫到這兒吧,上述分析或評價主要是根據我及我的同學、朋友在從業方面的一點經歷體會和所見所聞,未必全面,判斷亦未必准確,或有缺失,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若能對大家有所啟示,也算有點意義了。。

5. 深·交·所證劵博士後 就業好嗎

跟走勢有關系的,我記得當時06年早些時候,我到證券公司實習的時候,門可落雀,冷冷清清,交易大廳裡面連天花板都是綠色的,哈哈,等到了07年的時候,連擠都擠不進去,人人紅光滿面喜笑顏開。

如果你有信心能拿下注冊國際分析師的考試的話,那進入證券公司就前程似錦了

6. 博士畢業應聘證券公司要筆考嗎

這個看崗位,如果是一線營銷序列崗,一般是直接面試的。博士畢業應該選擇的更多是總部或分公司的部門崗,或者研究支持崗,這些一般會有筆試要求。

7. 證券行業還能火爆多少年,本人工科博士想從事證券行業

股票絕對是黃金產業,國內的發展還在初級階段,甚至沒什麼證券衍生性產品出現,而居民的投資渠道也很少。與國外比較還有數十年的差距,至少目前而言,投身證券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你也背景尚可,當然最好是金融工程,但很多研究員都是物理或計算機出身的,碩士很多,博士較少,你直接投簡歷可能比較難,如有在基金或券商里的朋友同學幫你做個推薦,機會會大很多!

8. 哪個學校招在職證券法博士

在職博士是正規博士 你說的是在職的博士課程班吧
你上那個沒什麼用處
建議你讀正規博士
在職博士就是委培
去報名就可以

9. 深證證券交易所博士後待遇怎麼樣

如果你到國外做博士後而且工資只有1萬多$/year的話勸你還是仔細考慮一下。
其實這個價格就是有點把博士後當博士生用的價格,通常在美國博士後的價格在一年30000$以上,讀博全獎大約在13000-23000$/year歐洲各國情況不一樣,同時還與博士後的經歷有關,
英國正常情況下為每年2萬英鎊以上,
德國的洪堡大約每個月在3500-4000德國馬克左右,
丹麥大約每個月2500左右歐圓,
比利時大約每月2000歐圓左右,
日本的JSPS現在為每月392000日圓,同時還有一些安家費和科研經費和醫療保險,這些價格都超過1萬$,在去之前最好還是考慮考慮,雖然錢不是最關鍵的,但也別太沒面子了,尤其是一個組里你的錢最少的話就很不舒服了。更要命的以後出國做博士後的兄弟的薪水總是很低。
法國其他城市的不知道,(大)巴黎區(法國國家原子能委員會CEA)的博士後每月2800歐元左右,扣去月稅每年還要申報年稅,平均下來每月2100歐元左右吧,房租大概300~500歐(如果租在法國人家裡可能更便宜)。
義大利也是2800歐元左右,稅什麼的就不太了解了...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後, 起薪20700港幣/月, 扣稅後19000多. 這是博士後最低檔的薪金.
日本的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平成20年度募集分) 每月364000日元/月來日一時金定額200,000円,國內研究旅費(年額58,500円),海外旅行傷害保険具體不談了。
德國的博士後一般沒有那麼高的收入,工資是按照你的博士畢業的年限計算的,剛畢業的博士也就是2600-2800(稅前),扣完稅之後以及保險之類的也就是1600歐元左右,當然根據你納稅級別不同,會有上下200歐元左右的浮動。
美國:美國機會更多,生活質量更高,生活空間也廣。美國的年薪一般是3.0-6.5萬美 金左右,剛博士畢業出來的,待遇也就在3萬美元左右,當然在美國各個地方,不同單位的博士後自然拿錢也不一樣,需要看當地的物價水平,我知道有人2000 美元一個月(德州allindon),也有人8萬美元一年(IBM公司的博士後)。如果只是做訪問學者,薪水不會超過1.5萬美金,一般在1萬左右。
加拿大:加拿大博士後的年薪一般是2.5-3.5萬加元,一個月1200加元左右就夠一個普通家庭的開銷了,如果沒有申請移民,博士後的津貼可以免稅。但如果申請了移民,按照稅務局的解釋,就得向加拿大繳稅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