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發行債券,為什麼進行利息調整啊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調整子賬戶是就是對取得時的價值與票面價值之間的溢價或折價額在持有期間內進行合理調整的所用到的賬戶。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所付的價款在很多的情況下會高於或是低於票面面值,高於形成溢價,低於會形成折價。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一種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額固定的特點。也就是每期應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這樣一來你如果按債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來確定你的投資收益時,就不會真實的反映你的實際收益。會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因為有溢價或折價,你實際上的收益理當高於或低於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將這部分溢價或是折價按照一個合理的方法進行調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實的反映實際的收益。
⑵ 會計計算 計算債券每年攤余成本利息費用及利息調整額
會計期間 現金流入 現金流出 攤余成本
初始投資 107,985.00
第一年 8,638.80 10,000.00 106,623.80
第二年 8,529.90 10,000.00 105,153.70
第三年 8,412.30 10,000.00 103,566.00
第四年 8,285.28 10,000.00 101,851.28
第五年 8,148.72 10,000.00 100,000.00
初始投資時分錄: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1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7 985
貸:銀行存款 107 985
第一年年末分錄:
借:應收利息 10 000
貸:投資收益 8 638.8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361.20
第二年年末分錄:
借:應收利息 10 000
貸:投資收益 8 529.9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470.10
第三年年末分錄:
借:應收利息 10 000
貸:投資收益 8 412.3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 587.70
第四年年末分錄:
借:應收利息 10 000
貸:投資收益 8 285.28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714.72
第五年年末分錄:
借:應收利息 10 000
貸:投資收益 8 148.72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851.28
你的那個表,票面利率每年都是10%不變的,利息費用每年都是10 000也不變,溢價攤銷就是每年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的貸方金額。
⑶ 怎麼去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資裡面的利息調整還有攤余成本還有下面這個怎麼理解
圖上:一個是購入溢價發行的債券,一個是購入折價發行的債券。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調整子賬戶是就是對取得時的價值與票面價值之間的溢價或折價額在持有期間內進行合理調整的所有到的賬戶。解析:
因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所付的價款在很多的情況下會高於或是低於票面面值,高於形成溢價,低於會形成折價。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一種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額固定的特點。也就是每期應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這樣一來你如果按債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來確定你的投資收益時,就不會真實的反映你的實際收益。會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因為有溢價或折價,你實際上的收益理當高於或低於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將這部分溢價或是折價按照一個合理的方法進行調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實的反映實際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賬戶數額的確定,就是票面面值與實際支付金額減去已到付息期尚未領取的利息後的差額。要計算真實的收益,就得有你實際取得成本和實際採用的利率去計算,實際成本就是你花了多少錢取得的,這個好確定。實際利率較難計算(考試中一般題目中會告訴的),在實際操作中,將票面面值與票面利率計算的每期的利息收入,作為年金按一「實際利率」在持有期間內進行年金折現後成你的取得時的實際成本,這個「實際利率」就是真正的計算你真實的投資收益的利率。這個「實際利率」的計算方法是用年金折現的「插入法」計算確定(比較麻煩,要一個一個的試)。實際「投資收益」=攤余成本(第一期為實際取得時成本)×實際利率
應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
實際收益與應收利息的差額就是利息調整的數值。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
其後每期的攤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減去上一期的利息調整數值,再按上述方法確定下一期的利息調整數值。依此類推。注意:最後一期的利息調整應是最初確定的利息調整減去各期已調整的數。因為計算中會有四捨五入,所以最後一期進行倒擠法計算,剩餘的利息調整余額調整完。
持有至到期投資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本期收回的本金和利息-本期計提的減值准備 所以,對於持有至到期投資來說,攤余成本就是賬面價值。如果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由於是公允價值屬性計量的,他的賬面價值是公允價值,不等於攤余成本。
⑷ 為什麼到期日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余額為0
持有至到期投資 - 利息調整 其實就是在未來你將要收到利息的一部分,(或者少受到利息的一部分),所以到期末的時候,利息收完了,當然利息調整科目的余額也應當為零了。
舉個例子,比如我花了150塊錢買了一個,面值為100元的債券,多支付的50塊錢就確認為利息調整,也就是說在持有至到期期間,這多支付的50塊錢應作為我利息的一部分返還給我,到期了也就變成零了。
⑸ 持有至投資——利息調整的借方余額和貸方余額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1、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的借方余額表示溢價購入債券,利息調整攤銷額的增加;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的貸方余額表示折價購入債券,利息調整攤銷額減少。
2、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調整子賬戶是就是對取得時的價值與票面價值之間的溢價或折價額在持有期間內進行合理調整的所用到的賬戶。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所付的價款在很多的情況下會高於或是低於票面面值,高於形成溢價,低於會形成折價。
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一種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額固定的特點。也就是每期應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如果按債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來確定你的投資收益時,就不會反映實際收益,會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
因為有溢價或折價,實際上的收益理當高於或低於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將這部分溢價或是折價按照一個合理的方法進行調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實的反映實際的收益。
(5)債券投資利息調整余額擴展閱讀:
企業不能將下列非衍生金融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1、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2、初始確認時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3、符合貸款和應收款項定義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如果企業管理層決定將某項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則在該金融資產未到期前,不能隨意地改變其「最初意圖」。也就是說,投資者在取得投資時意圖就應當是明確的。
⑹ 利息調整如何判斷是記在借方還是貸方
在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科目的二級明細科目中,會有利息調整的科目。
簡言之,利息調整是指債券投資的票面金額與 債券的攤余成本的差異。 而攤余成本是我們核算債券類金融資產的基本方法之一,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核算就是基於攤余成本法。而債券類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雖 然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但也需要考慮公允價值和攤余成本之間的差異 進行賬務處理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的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因此在初始確認時,利息調整借方余額體現為攤余成本高於 投資成本的金額,貸方余額體現攤余成本低於投資成本的金額。
PS: 要關注購買手續費的賬務處理,此處不贅述。
可以參考: 1、注冊會計師輔導教材,《會計》,2011年後任意版本,「金融資產」 章節相關賬務處理。
2、《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應用指南、附錄「主要會計科目及賬務處理」
⑺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是什麼意思怎麼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調整子賬戶是就是對取得時的價值與票面價值之間的溢價或折價額在持有期間內進行合理調整的所有到的賬戶。解析:
因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所付的價款在很多的情況下會高於或是低於票面面值,高於形成溢價,低於會形成折價。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一種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額固定的特點。也就是每期應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這樣一來你如果按債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來確定你的投資收益時,就不會真實的反映你的實際收益。會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因為有溢價或折價,你實際上的收益理當高於或低於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將這部分溢價或是折價按照一個合理的方法進行調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實的反映實際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賬戶數額的確定,就是票面面值與實際支付金額減去已到付息期尚未領取的利息後的差額。要計算真實的收益,就得有你實際取得成本和實際採用的利率去計算,實際成本就是你花了多少錢取得的,這個好確定。實際利率較難計算(考試中一般題目中會告訴的),在實際操作中,將票面面值與票面利率計算的每期的利息收入,作為年金按一「實際利率」在持有期間內進行年金折現後成你的取得時的實際成本,這個「實際利率」就是真正的計算你真實的投資收益的利率。這個「實際利率」的計算方法是用年金折現的「插入法」計算確定(比較麻煩,要一個一個的試)。實際「投資收益」=攤余成本(第一期為實際取得時成本)×實際利率
應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
實際收益與應收利息的差額就是利息調整的數值。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
其後每期的攤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減去上一期的利息調整數值,再按上述方法確定下一期的利息調整數值。依此類推。注意:最後一期的利息調整應是最初確定的利息調整減去各期已調整的數。因為計算中會有四捨五入,所以最後一期進行倒擠法計算,剩餘的利息調整余額調整完。
⑻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的借方余額和貸方余額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的借方余額和貸方余額分別表示什麼
主要看你是溢價發行還是折價發行,
如果溢價發行:借:銀行存款
貸:應付債券——面值
——利息調整
如果折價發行:借:銀行存款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貸:應付債券——面值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借貸方余額只是代表你調整後的剩餘
⑼ 如何採用實際利率法確認投資收益和利息調整攤銷
一、初始確認
1、溢價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按該筆投資的面值計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實付金額與面值差額入賬)
貸:銀行存款(按實付金額入賬,包括面值、溢價、手續費等)
2、折價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按該筆投資的面值計量)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實付金額與面值差額入賬)
貸:銀行存款(按實付金額入賬,包括面值、折價、手續費等)
二、各期處理:
1、溢價時
借:應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計算當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調整合計額乘以實際利率)
貸: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注意,每期對利息調整賬戶沖減後,下期按面值+最新的利息調整賬戶余額合計數乘以實際利率,計算攤銷額。溢價買入的情況下,以後各期攤銷的利息調整金額會越來越小。
2、折價時
借:應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按計算當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調整合計額乘以實際利率)
貸: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三、各期利息實際到賬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利息
四、到期處理
到期時,把最後一期溢價或折價攤銷完畢就好了,不過由於計算時四捨五入的問題,最後一期時的余額和按前面的方法乘出來的結果會有一絲出入,直接按余額攤銷才對。
溢價時:
借:應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該賬戶賬面余額)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折價時:
借:應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該賬戶賬面余額)
貸: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五、收到本金及最後一次利息時
借:銀行存款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貸:應收利息
(9)債券投資利息調整余額擴展閱讀:
實際利率法是採用實際利率來攤銷溢折價,其實溢折價的攤銷額是倒擠出來的。計算方法如下:
1、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期初債券的購買價款* 實際利率。
2、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溢價的攤銷額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4、在折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折價的攤銷額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債券的賬面價值 =面值+ 尚未攤銷的溢價或 - 未攤銷的折價。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計提的利息會增加債券的帳面價值,在計算的時候是要減去的。
特點
1、每期實際利息收入隨長期債權投資賬面價值變動而變動;每期溢價攤銷數逐期增加。這是因為,在溢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隨著債券溢價的分攤而減少。
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減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大於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溢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溢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
2、在折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隨著債券折價的分攤而增加,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增加。
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大於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折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折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