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要分析當前債市違約接連爆發的原因
(一)產能過剩唱主角
從行業來看,現有信用違約事件多發生在化工、機械設備等強周期且產能過剩的行業。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這些行業往往出現開工率低、收入下滑、經營虧損的局面。如果再遇上銀行收縮信貸、政府政策調整,這些行業原本資金佔用率就很高,此時就很容易發生資金錯配和現金流斷裂,進而演變成債務連鎖違約問題。
公募中的超日太陽、華銳風電,私募中的中森通浩,起初都是由於產能過剩而導致信用風險蔓延和釋放。
(二)私募債違約「常態化」
從現有統計數據來看,信用違約事件仍是主要爆發在私募債中,且最終構成實質性違約的也主要分布在私募債中。私募債的發行主體多是民營中小企業,往往規模比較小,信用資質比較差,風險管理能力和承受能力都比較差。在出現資金緊張和兌付危機時,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支援也比較有限。此外,有的中小企業為了能順利發債,不排除信息披露不全面、甚至故意造假的情況。
鑒於2015年私募債到期量的增多,上述私募債違約事件並非結束而是開始,未來私募債違約或將呈現出「常態化」的特徵。
(三)擔而不保屢屢發生
由於民營中小企業資質不足,普遍需要通過擔保進行增信,擔保人多為當地城投企業和第三方擔保公司。迄今為止涉及擔保代償的信用違約事件中,很多擔保方不履行代償責任,「擔而不保」的現象十分普遍。
許多地方融資平台資金周轉壓力同樣較大,在債務兌付危機出現之後並沒有「兜底」。例如12東飛01,12蒙恆達,其擔保方均拒絕代償;12津天聯的擔保方,同樣是政策性擔保公司,但自身難保。此外,中海信達多次拒絕擔保的幾只違約私募債——13華珠債、12藍博01、12致富債。像這類擔保方,其擔保意願和能力都值得懷疑。
三、結論
2014年以來,債券違約事件時有發生,但公募債實質性違約尚未形成,ST湘鄂債違約之後,或將促進債券市場規范化、市場化的轉型。未來債券的信用違約風險將會逐步釋放。信用違約事件仍將集中在機械、化工、房地產等強周期行業和私募債上,需要關注擔保公司的違規擔保和過度擔保行為。
⑵ 如何看待債券違約事件
債券違約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正常市場現象,本質是信用風險發生的不確定性。蒙格斯在債券違約這塊調查研究比較深入,分析透徹,有興趣想深入了解債券違約的可以去看看蒙格斯發布的調查報告。謝謝您能採納我的回答,有不明白的隨時提問
⑶ 對於債券違約風險的調查哪些機構研究比較多些
對呀,在家維權風險調查機構很多的。
⑷ 分析東北特鋼債券違約的原因債券違約風險有哪些應對策略
債券基金與股票、混合基金不同,由於債券風險本身就很小,因此,債券基金可以說是風險很小的一種基金了。我們可以根據它的一些特點來選擇好的債券基金。
1、凈值和收益波動小
債券基金的收益、回撤等波動本身就比股票和混合基金要小,因此,我們再選擇債券基金的時候,不能光顧著收益排名,還要仔細查看它的歷史最大回撤,收益波動等因素。
2、盡量選擇凈值和凈值增長率較高的
為什麼這么說?首先,大家要拋開一個誤區:凈值不等於價格,更不代表很便宜。同時,凈值低與未來的收益沒有太大關系。相反,凈值高則代表著管理團隊的投資能力強,盈利能力也強。
從另一方面講,如果是有分紅的基金的話,凈值會因為分紅金額、分紅時間等的不同而變得不準確。尤其是一些積極分紅的基金會與高分紅的基金混在一起排名,這時,關注凈值增長率就顯得很重要了。
3、規模不應太大
因為債券本身交易就不活躍,再加上資金規模較大的話(通常以超過20億元為標准),基金的「調倉換債」是個很大的問題。因此,選擇一些小規模的債券基金,或許能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獲取更多收益。
4、機構持倉比例高
一般來說,機構管理的資金量比較大,因此風險偏好很低,會選擇配置一些穩定性好的債券或債券基金作為投資標的。因此,跟著「老大」走,找那些機構持倉的債券相關的標的基金或債券基金,不敢說高收益,但至少穩定的收益率波動,那時妥妥的。
5、看好宏觀周期
在加息周期的話,利率上升,債券和債券基金的價格會下降。原因很簡單,銀行存款和債券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相當,利息上去了,自然有一部分資金會流向更安全的銀行存款了。因此,在加息周期購買的話,可以買到很多物美價廉的債券基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債券基金的期限越長,受利率影響,下跌幅度會更大,因此,作為個人投資者,選擇一些中短期的債券基金即可。
⑸ 哪個機構對債券違約統計做的比較詳細
市場上大部分的關於債券違約的統計都只是簡單的做了個數據統計,沒有深層的分析其中的規律,蒙格斯智庫他們發布的那個《中國債券違約調查報告》就做的很全面。如果對我的回答滿意請採納
⑹ 債券違約有什麼規律嗎
違約有什麼規律嗎?當然有規律了,你只要違反他的規定就是違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