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購入的股票,債券是屬於交易性金融資產還是持有至到期投資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不是有企業自己劃分的
要看投資當局的購買意向了,一般作為普通投資是放在交易性金融資產
⑵ 為什麼持有至到期證劵只針對債券
金融資產一般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四類。從會計的計量方法角度,金融資產可以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和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交易性金融資產主要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而持有,在活躍市場上有公開報價,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獲得的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企業以賺取差價為目的。該類主要是以公允價值計價。
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企業購入的到期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國債和企業債卷等各種債卷。持有的債卷一般都是很長一段時間的,目的不是賺取差價。都叫持有至到期了嗎。所以只能是持有一定時間才到期的債卷,但國庫券都是上市可以隨時交易的,且有公開的價格。所以國庫券一般都是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入賬。
⑶ 企業購入債券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該債券的投資成本應為( )
東財會計學院研究生來答:
持有至到期投資投資成本包括 成本和利息調整 兩個明細 分錄為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利息調整
貸:銀行存款
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資總科目與銀行存款相等,即公允價值+相關交易費用
⑷ 債券如何買
無論是持有到期還是低買高賣,肯定都是選擇99元而非101元的。因為票息同為3%,用99元買入的到期收益率(YTM)就會高於3%,101元買入就會低於3%。YTM跟價格是負相關的。
至於漲到100元繼續持有更好還是賣出更好,主要看你買入時的目的是持有到期還是吃差價。如果是後者的話,這個問題就跟我今天股票漲了要不要拋掉一個道理,取決於你對於後續債市行情的判斷。
⑸ 持有至到期投資只能是債券嗎,怎麼不能是股票
股票是沒有固定的到期日的,因此持有至到期只可以是債券。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包括企業持有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公開報價的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
不能將下列非衍生金融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1)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2)初始確認時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3)符合貸款和應收款項定義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如果企業管理層決定將某項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則在該金融資產未到期前,不能隨意地改變其「最初意圖」。也就是說,投資者在取得投資時意圖就應當是明確的。
⑹ 持有至到期債券投資怎麼說怎麼處理啊
1、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包括企業持有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公開報價的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
2、持有至到期投資有三個明細科目:「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成本」明細科目僅反映債券的面值,「應計利息」明細科目在核算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時才用。
(一)企業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面值)
應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倒擠差額,也可能在貸方)
貸:銀行存款等
注意:交易費用計入「利息調整」。
(二)資產負債表日計算利息
具體會計分錄:
借:應收利息(分期付息債券,票面利率×面值)
或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到期時一次還本付息債券,票面利率×面值)
貸:投資收益(實際利息收入,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可能在借方)
注意:
1.利息調整攤銷金額一般是通過投資收益與應收利息(或應計利息)倒擠得到的。
2.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按票面利率與面值計算的利息計入應計利息,在計算期末攤余成本時,不需要減去計入應計利息的金額。因為應計利息屬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明細科目,在持有期間不產生現金流量。
期末攤余成本的一般計算公式如下: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投資收益-應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期末攤余成本 ×實際利率=債券面值 ×票面利率
(三)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資
借:銀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利息調整明細科目余額)
投資收益(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⑺ 購買債券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如何記賬
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處理主要應解決該金融資產實際利率的計算、攤余成本的確定、持有期間的收益確認以及將其處置時損益的處理。
新准則規定,持有至到期投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公允價值和相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確認金額。同時,在持有期間應當按照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認利息收入,計入投資收益。處置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應將所取得價款與該投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
例:某公司2007年1月3日購入新鋼股份公司2007年1月1日發行的五年期債券,票面利率12%,債券面值100元,某公司按105元的價格購入800張,該債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後一年還本金並付最後一次利息。
會計處理如下:
1.2007年1月3日購入債券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投資成本80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4000
貸:銀行存款84000
2.2007年12月31日計算利息並按實際利率法攤銷溢價
實際利率法在計算實際利率時,如為分期收取利息,到期一次收回本金和最後一期利息的,應當根據「債券面值+債券溢價(或減去債券折價)=債券到期應收本金的貼現值+各期收取的債券利息的貼現值」,並採用內插值法計算得出。
根據上述公式,先按10%的利率測試:80000×0.620921+9600×3.790787=86065>84000
再按11%的利率測試:80000×0.593451+9600×3.695897=82957<84000
根據內插值法計算實際利率=10%+(11%-10%)×(86065-84000)÷(86065-82957)=10.66%,具體每年末計算利息攤銷溢價金額見債券溢折價攤銷表。
2007年12月31日確認投資收益攤銷溢價為:
借:應收利息 9600
貸:投資收益 8954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646
2008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確認投資收益攤銷溢價核算方法同上。
3.最後一年償還本金並付最後一次利息
借:銀行存款 896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投資成本 80000
應收利息 9600
按照新所得稅法規定,企業進行長期債券投資,利息收入納稅只考慮按照債券票面金額、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不考慮折溢價因素,因此也不存在攤銷問題,如果是投資國債則利息收入免稅;因此在債券折溢價攤銷、在中途轉讓以及到期收回投資時因為折溢價原因會涉及會計與稅法的差異。結合本案例,公司2007年12月31日確認的投資收益是8954,但是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是利息收入為9600,因此需要納稅調增646元,其他年份同理。到期收回投資時還需要進行4000元溢價的納稅調減。
⑻ 同一隻債券能既放到持有至到期又放到可供出售嗎
同一隻債券不能同時既放到持有至到期又放到可供出售。
⑼ 什麼是准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什麼是不準備..請通俗一點
持有到期,就是中途不會出售,就相當於一個定期存款.
而不準備持有到期的就是可出售金融資產,屬於金融資產科目的現在. 因為你會根據市場情況選擇出售不出售.相當於一個投資的資產.
⑽ 持有至到期(債券)的收益計算
債券到期收益率是指買入債券後持有至期滿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資本損益與買入債券的實際價格之比率。這個收益率是指按復利計算的收益率,它是能使未來現金流入現值等於債券買入價格的貼現率。近階段受國有股減持、查違規資金、銀廣廈等事件的影響,股票市場處於極端底迷狀態。很多投資者逐漸將目光轉向債市,國債雖然相對於「牛市」收益比較低,但在「熊市」中,其「金邊債券」的優勢就凸現出來。正因如此,多個國債品種走勢強勁,不斷創出新高,更令市場歡欣鼓舞,堅定了投資者進入債券市場的信心。國債投資的主要參考指標是市場利率和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然而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的計算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投資者從不同的信息渠道得到的收益率可能不同,有時甚至相差很大。債券到期收益率的特殊情況說明:如果債券每年付息多次時,按照流入現值和流出現值計算出的收益率為期間利率。如期間為半年,得出的結果為5%,則該債券的名義到期收益率為10%。如無特殊要求,可以計算名義到期收益率,如果有明確要求計算實際到期收益率,則需要按照換算公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