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持有至到期投資 分期付息與到期一次還本付息 各自攤余成本的計算方法
分期付息的債券現金流包括多次現金流入,即每年付息現金流和最後一次還本付息現金流,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其收益是分期實現的,所以要把溢價或折價的部分按實際利率分攤到各期,而一次還本付息只有一次現金流,直接按實際利率計算每期收益就可以了。
持有至到期投資為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
借:應收利息(債券面值×票面利率)
貸:投資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或借記)
此時,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金)-[現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已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
這里可以將期初攤余成本理解為本金,而每期的現金流入可以理解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兩部分,其中「現金流入-實際利息」可以理解為本期收回的本金。
(1)分期付息債券實際利率計算擴展閱讀:
如何界定持有至到期投資
企業從二級市場上購入的固定利率國債、浮動利率公司債券等,都屬於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通常具有長期性質,但期限較短(一年以內)的債券投資,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資條件的,也可以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企業不能將下列非衍生金融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1)初始確認時即被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2)初始確認時被指定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3)符合貸款和應收款項定義的非衍生金融資產。
如果企業管理層決定將某項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則在該金融資產未到期前,不能隨意地改變其「最初意圖」。也就是說,投資者在取得投資時意圖就應當是明確的。
持有至到期投資提前處置的情況
企業將某項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後,可能會發生到期前將該金融資產予以處置或重分類的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通常表明企業違背了將投資持有至到期的意圖。
企業將尚未到期的某項持有至到期投資在本會計年度內予以出售或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金額。
相對於該類投資(即企業內部持有至到期投資)在出售或重分類前的總額較大時,則企業在處置或者重分類後應立即將其剩餘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資扣除已處置或重分類的部分)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且在本會計年度及後兩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內不得再將該金融資產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但是,下列情況除外:
1.出售日或重分類日距離該項投資到期日或贖回日較近(如到期前三個月內),且市場利率變化對該項投資的公允價值沒有顯著影響。
2.根據合同約定的定期償付或提前還款方式收回該所有初始本金後,將剩餘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類。
3.出售或重分類是由於企業無法控制、預期不會重復發生且難以合理預計的獨立事項所引起。此種情況主要包括:
(1)因被投資單位信用狀況嚴重惡化,將持有至到期投資予以出售;
(2)因相關稅收法規取消了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稅前可抵扣政策,或顯著減少了稅前可抵扣金額,將持有至到期投資予以出售;
(3)因發生重大企業合並或重大處置,為保持現行利率風險頭寸或維持現行信用風險政策,將持有至到期投資予以出售;
(4)因法律、行政法規對允許投資的范圍或特定投資品種的投資限額做出重大調整,將持有至到期投資予以出售;
(5)因監管部門要求大幅度提高資產流動性,或大幅度提高持有至到期投資在計算資本充足率時的風險權重,將持有至到期投資予以出售。
⑵ 請問怎麼求實際利率,分期付息,到期還款。求年利率
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n)^n -1 n表示一年當中的計息期。如年利率為10%,按季度計息,那麼實際利率=(1+10%/4)^4-1=10.38%
⑶ 問一個求實際利率的問題(用金融計算器計算)
TI BA II Plus Pro
5 -> N 期數
1055 -> PV 現值
-60 -> PMT 是coupon
-1000 -> FV 最後一期的歸還面額 也就是終值
然後 CPT -> I/Y
也可以是
-1055 -> PV
60 -> PMT
1000 -> FV
只要保證收支是不同的符號 就能算出正確的結果
⑷ 老師,已知發行價格和票面金額,債券利率,怎麼算實際利率
考試中計算債券的實際利率常考的是「分期付息、到期還本」和「一次還本付息」兩種債券。
對於第一種債券——分期付息,到期還本債券,債券未來現金流量的流入包括各期利息和到期本金,現金流量流出則是購買時支付的價款和相關交易費用(發行價格),實際利率就是使得未來現金流量流入的現值等於流出現值的那個利率。
假設債券的實際利率為i,則:
發行價格=票面金額×債券票面利率×(P/A,i,n)+票面金額×(P/F,i,n)
通常,題目會給出與實際利率i相鄰的兩個利率的(P/A,i,n)和(P/F,i,n),假設為(P/A,a,n)、(P/F,a,n)和(P/A,b,n)、(P/F,b,n)
把a、b兩個利率對應的年金系數和復利現值系數代入「票面金額×債券票面利率×(P/A,i,n)+票面金額×(P/F,i,n)」,計算得出:
票面金額×債券票面利率×(P/A,a,n)+票面金額×(P/F,a,n)=A
票面金額×債券票面利率×(P/A,b,n)+票面金額×(P/F,b,n)=B
然後使用插值法進行推導,插值法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直線上三個點,任意兩個點計算的直線斜率相同。
直線上的三個點分別為:
a——A
b——B
i——發行價格
對於第二種債券——一次還本付息債券,
未來現金流量的流入就是到期時的本金和利息總和,現金流出則是購買時支付的價款和相關交易費用(發行價格),實際利率就是使得未來現金流量流入的現值等於流出現值的那個利率。
假設債券的實際利率為i,則:
發行價格=(票面金額×債券票面利率+票面金額)×(P/F,i,n)=(票面金額×債券票面利率+票面金額)/(1+i)^n
⑸ 分期還款的實際利率是多少
分期還款的實際利率等於要還的利息除以本金,再除以年數。
比如:要還3000塊錢利息,本金是1萬一共還兩年,那麼年利率就是15%。
正規的貸款機構貸款利率一般都是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一般年化利率在24%以內,最高不能超過36%,如果超過36%那就是高利貸;年化利率的計算方法也很簡單,把一年的利息除以本金就可以,日利息乘以365天就是年利息,月利息乘以12就是年利息。
(5)分期付息債券實際利率計算擴展閱讀:
實際利率法是採用實際利率來攤銷溢折價,其實溢折價的攤銷額是倒擠出來的,計算方法如下:
1、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期初債券的購買價款* 實際利率
2、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溢價的攤銷額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費用
4、在折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折價的攤銷額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費用 - 按照實力利率計算的利息
⑹ 債卷的票面利率和實際利率不同的怎樣計算實際利率
在實際利率法下,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等於債券的每期初帳面價值乘以實際利率。由於債券的帳面價值隨著債券溢折價的分攤而減少或增加,因此,所計算出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增加。每期利息收入和按票面計率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的差額,即為每期溢折價的攤銷數。
採用實際利率法在計算實際利率時,如為分期付息債券,應當根據下列公式計算:
債券面值+債券溢價(或減去債券折價)=債券到期應收本金的貼現值+各期收取的債券利息的貼現值 並採用「插入法」計算得出。
⑺ 請問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實際利率求法有什麼不同
區別在於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在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時利息是用復利現值系數的,也就是與本金是一樣的都是在最後一期收到。
而分期付息,利息是乘以年金現值系數,本金是乘以復利現值系數。
⑻ 怎麼計算發行債券的實際利率
實際利率法是採用實際利率來攤銷溢折價,其實溢折價的攤銷額是倒擠出來的.計算方法如下: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期初債券的帳面價值×實際利率
期初債券的帳面價值= 面值 + 尚未攤銷的溢價或- 尚未攤銷的折價
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計提的利息會增加債券的帳面價值,在計算的時候是要減去的。
按照面值計算的應計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8)分期付息債券實際利率計算擴展閱讀:
1、每期實際利息收入隨長期債權投資賬面價值變動而變動;每期溢價,溢價攤銷數逐期增加。這是因為,在溢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尚未攤銷的溢價這一部分)隨著債券溢價的分攤而減少,
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減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大於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溢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溢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
當期溢折價的攤銷額 = 按照面值計算的應計利息-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當期溢折價的攤銷額 =面值×票面利率-(面值 + 尚未攤銷的溢價)×實際利率
2、在折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隨著債券折價的分攤而增加,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增加,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大於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折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折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
當期折價的攤銷額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按照面值計算的應計利息
當期折價的攤銷額= (面值-尚未攤銷的折價)×實際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⑼ 實際利率怎麼計算
正確的演算法應該是這樣的:
公式:1000=(1250*4.72%)*(P/A,R,5)+1250*(P/S,R,5),然後用"插入法"就可以算出實際利率了,其中(P/A,R,5)是一個數字,可以從<<年金現值系數表>>中查到,(P/S,R,5)可以從<<復利現值系數表>>中查到.
59×(1+r)^(-1)+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元)
r=0.099953184=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