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計提長期債券投資利息2000元,該債券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企業債券(做會計分錄)
期末計提到期時一次還本付息的應付債券利息,應計入應付利息賬戶,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利息 2000
貸:長期債權投資——應計利息 2000
財務費用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籌資費用。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益)、金融機構手續費,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或收到的現金折扣等。
應付利息是指企業按照合同約定應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還本的長期借款,企業債券等應支付的利息。本科目可按存款人或債權人進行明細核算。應付利息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付未付的利息。
② 求企業購買債券的會計分錄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貸:銀行存款
按照小企業會計准則
借:長期債券投資
貸:銀行存款
③ 國庫會計核算業務操作規程的會計科目與賬戶
(一)會計科目
1.資產類科目
(1)中央預算支出(總庫專用)。核算總庫辦理的財政部核準的中央預算支出。
撥付預算支出資金時借記本科目,預算支出資金繳回時貸記本科目。
(2)兌付國家債券本息款。核算本行代財政部支付的兌付國家債券本息款項。
本行兌付時借記本科目,轄屬行上劃或總庫與財政部清算資金時貸記本科目。
2.負債類科目
(1)中央預算收入(總庫專用)。核算總庫收納的中央級一般預算收入、基金預算收入、預算收入的退付款項、中央與地方共享收入中央分得部分和中央給地方的預抵稅收返還等款項。本科目下按收入種類等分設賬戶。
收入增加時貸記本科目,退付時借記本科目。
(2)地方財政庫款。核算地方各級財政預算的固定收入、共享收入分得部分、補助收入、專項收入、基金預算收入、地方預算收入的退付和地方預算撥款、撥款的繳回、補助支出、專項支出和基金預算支出等款項。本科目下按與預算級次相對應的財政部門等分設賬戶。
庫款增加時貸記本科目,庫款減少時借記本科目。
(3)財政預算專項存款。核算各級財政部門預算資金的專項存款。本科目下按存款類別等分設賬戶。
存款增加時貸記本科目,存款減少時借記本科目。
(4)財政預算外存款。核算各級財政預算外資金的收納、支撥或上解。本科目下按存款單位等分設賬戶。
存款增加時貸記本科目,存款減少時借記本科目。
(5)待報解中央預算收入。核算各級國庫當日收納的、未報解的中央預算收入款項。本科目是過渡性科目。
當日收納款項時貸記本科目,報解、退付、結轉時借記本科目。
(6)待報解地方預算收入。核算國庫各分支庫當日收納的、未報解的,以及未結轉的地方預算收入款項。本科目是過渡性科目。本科目下按地方預算級次分設賬戶。
當日收納款項時貸記本科目,報解、退付、結轉時借記本科目。
(7)待報解共享收入。核算國庫各分支庫收納的、待劃分的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共享收入款項。本科目是過渡性科目。本科目下按共享類別分設賬戶。
當日收納的共享收入款項貸記本科目,劃分、退付、結轉時借記本科目。
(8)代收國家債券款(總庫專用)。核算總庫收到的國家債券發行款項。本科目下分別按發行機構、國家債券種類、發行年度等分設賬戶。
收到國債發行款項時貸記本科目,總庫轉入「中央預算收入」科目時借記本科目。
(9)國家債券兌付資金。核算財政部通過人民銀行總行撥付的國債還本付息款項及手續費。
收到財政部撥入資金時貸記本科目,總庫撥出資金時借記本科目。
3.資產負債共同類科目
(1)大額支付往來。核算支付系統發起行和接收行通過大額支付系統辦理支付結算的往來款項。年終將本科目余額全額轉入「支付清算資金往來」科目,余額為零。
(2)小額支付往來。核算支付系統發起行和接收行通過小額支付系統辦理支付結算的往來款項。年終將本科目余額全額轉入「支付清算資金往來」科目,余額為零。
(3)支付清算資金往來。核算支付系統發起行和接收行通過大額支付系統和小額支付系統辦理支付結算的匯差款項。年終,「大額支付往來」、「小額支付往來」科目余額分別核對正確後,結轉至本科目,余額軋差反映並結轉下年。
(4)同城票據交換。核算國庫參加同城票據交換提出、提入的票據款項。本科目是過渡性科目,年末日余額為零。
(5)國庫待結算款項。核算人民銀行國庫在辦理業務過程中發生的臨時性、過渡性款項和因預算級次不清、待劃退等原因而待處理的款項。本科目是過渡性科目,余額軋差反映。本科目下按資金清算方式分設暫收、暫付戶,按待處理款項性質分設專戶。
收入時貸記本科目,劃分處理時借記本科目。
(6)行庫往來。核算本行國庫部門與會計營業部門之間的往來款項。本科目余額軋差反映。
國庫部門與會計營業部門分別開立對方賬戶,雙方記賬金額相同,方向相反,每日發生額、余額核對相符,並表後科目余額為零。
(7)國庫內部往來。核算不在同一人民銀行機構內的支庫與管轄國庫之間的資金往來款項。本科目余額軋差反映。
管轄國庫在科目下按轄屬支庫分設賬戶,支庫在科目下設與管轄國庫往來分戶賬。管轄國庫與轄屬支庫記賬金額相同,方向相反,每日發生額、余額核對相符,並表後科目余額為零。
(8)聯行往賬(總庫專用)。核算發報行向收報行劃出的聯行款項。本科目余額軋差反映。
新年度開始,將本科目余額不通過分錄直接轉入「上年聯行往賬」科目。
(9)聯行來賬(總庫專用)。核算收報行收到發報行劃來的聯行款項。本科目余額軋差反映。
收報行收到電子計算中心寄來的對賬表與聯行來賬卡片核對相符的,轉入「已核對聯行來賬」科目。
新年度開始,將本科目余額不通過分錄直接轉入「上年聯行來賬」科目。
(10)待結算財政款項(商業銀行、信用社專用)。核算國庫經收處辦理預算收入的收納、報解和代理國庫收納、劃分、報解、退付的各級預算收入款項。本科目下,國庫經收處設置「待報解預算收入專戶」;代理國庫設置「待處理款項」,以及「待報解中央預算收入」、「待報解地方預算收入」、「待報解共享收入」等專戶,其中:「待報解地方預算收入」專戶下按預算級次分設「省級」、「地(市)級」、「縣(市、區)級」和「鄉(鎮)級」分戶,「待報解共享收入」專戶下分設「中央與地方」和「地方與地方」分戶。
4.表外科目
(1)重要空白憑證。人民銀行國庫部門核算行庫往來專用憑證、聯行報單、支付系統往來憑證、國庫資金匯劃專用憑證以及其他重要空白憑證的入庫、使用和庫存。本科目下按重要空白憑證的種類設分戶賬,重要空白憑證以每份1元的假定價格記賬。
調入、收回或領入時,記收入;調出、使用或銷毀時,記付出。本科目余額是重要空白憑證的庫存份數。
(2)有價證券及收款單。核算本行管理的應兌未兌國債收款單。本科目下按國債收款單的種類設分戶賬,按國債收款單的未兌本金金額記載。
移入時記收入,兌付時記付出,余額為國債收款單的未兌本金金額合計數。
(3)已兌付國家債券。核算本行收到已兌付的國家債券及其上繳、銷毀業務。本科目下按已兌付國家債券的種類、年度設分戶賬,按券面實際金額記載。
收券、入庫時記收入,上繳、出庫或銷毀時記付出,余額為已兌付國家債券的庫存數。
(二)會計賬戶
人民銀行國庫按會計科目設置總賬,根據科目日結單登記借、貸方發生額,並結計余額,每日綜合平衡。各級國庫按照會計科目設置相應的分戶賬。
(三)登記簿
各級國庫應按預算收支核算等業務的需要設置以下登記簿(表):
1.預算收入登記簿。按預算級次、徵收機關、預算科目、金額等要素進行登記。
2.預算支出登記簿。按預算支出科目、金額等要素進行登記。
3.直接支付清算額度登記簿。按代理銀行、預算單位、預算科目、金額等要素進行登記。
4.授權支付清算額度登記簿。按代理銀行、預算單位、預算科目、金額等要素進行登記。
5.預算收入退庫登記簿。按審批機關、預算級次、預算科目、退庫原因、退庫金額等要素進行登記。
6.國債發行登記簿(總庫專用)。按債券種類、繳款單位、金額等要素進行登記。
7.國債兌付本息款登記簿。按債券種類、兌付行、本金、利息等要素進行登記。
8.國債收款單存根聯登記簿。按收款單種類、號碼、移交金額、兌付情況要素進行登記。
9.通訊聯網登記簿。可用通訊聯網對賬單代替。
10.業務量登記表。按庫逐日登記。
11.國庫會計業務系統日誌。按操作人員、進出系統時間和操作內容進行登記。
12.資金往來查詢登記簿。按資金清算種類序時逐筆登記。
13.資金往來查復登記簿。按資金清算種類序時逐筆登記。
14.國庫內部往來發起登記簿。按發起業務種類序時逐筆登記。
15.國庫內部往來接收登記簿。按接收業務種類序時逐筆登記。
16.業務交接登記簿(見格式1)。按各會計事項進行逐項登記。
17.會計資料交接登記簿(見格式2)。按會計資料進行逐項登記。
18.會計重要事項登記簿(見格式3)。按會計重要事項內容進行逐項登記。
19.會計主管授權登記簿(見格式4)。按會計主管授權事項進行逐項登記。
20.櫃面監督登記簿(見格式5)。按預算收入、退庫、撥款、報表等業務種類進行審查時,對發現的不合規情況及處理的結果進行逐項登記。
21.同城票據交換退票登記簿(見格式6)。按退票原因、場次和憑證種類序時逐筆登記。
22.行庫往來票據簽收登記簿(見格式7)。按業務發生時間序時逐筆登記。
23.行庫往來對賬登記簿(見格式8)。按對賬部門、業務發生情況序時登記。
24.國庫計算機運行日誌(見格式9)。按運行情況逐日進行登記。
25.重要空白憑證領用保管登記簿(見格式10)。按重要空白憑證種類、起訖號碼,以及收入付出後的留存份數登記。
26.重要空白憑證使用銷號登記簿(見格式11)。按領取使用的重要空白憑證種類、起訖號碼,以及銷號使用後的留存份數逐項登記。
27.國庫會計檔案保管登記簿(見格式12)。按檔案保管期限、編號、種類、數量、所屬期等進行逐項登記。
28.國庫會計檔案借閱登記簿(見格式13)。按借閱單位或人、檔案名稱和編號、數量、歸還時間等進行逐項登記。
29.國庫會計業務重要物品保管登記簿(見格式14)。按密押設備、操作員卡、國庫印章的印模等國庫會計業務重要物品進行登記。
未附格式的登記簿由系統自動生成,可採用磁介質保管。各級國庫可根據業務需要或相關文件規定設置其他登記簿。
④ 債券每百元兌付兌息金額怎麼計算
100*利息率*(1-稅率)。就是一百元乘以年利率再扣除稅費
⑤ 債券兌息與債券兌付的區別是什麼
債券兌付就是債券到期了償還本金及利息;
債券兌息是償付利息,債券兌付時償付本金。
一般情況下,債券有五種兌付方式:
一是到期兌付。這是最普通的兌付方式,即債券到期後,按票面利率和持有數量進行兌付,但通常逾期兌付不加計利息。
二是提前兌付。與銀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時只能按活期利率計算利息不同的是,債券
特別是國債在提前支取時通常按實際持有時間分檔計算利息,但必須繳納一定的手續費。
三是債券替換。這是一種把投資時間適當延長的兌付方式。即在某一債券到期後,用另一種債券加以替代,這樣既可滿足投資者繼續投資的要求,又能減小發債單位資金流轉的壓力。
四是分期兌付。即在一定時間內,分若干期兌付債券,兌付時有可能採用不同的利率,但通常都會在債券發行文件中進行明確規定。這種兌付方式一方面能加快投資者收回資金的速度,另一方面有利於發債單位合理安排資金的使用時間,減小集中償債的壓力。
五是轉換為普通股。這種兌付方式主要是針對可轉債而言的。即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可轉債轉換為普通股。當然,投資者也可選擇繼續持有可轉債,而不將其轉換為普通股。由於這種兌付方式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能連接債市和股市,因此深受投資者歡迎。
⑥ 什麼是債券兌付,債券兌息與債券兌付的區別
債券兌付就是債券到期了償還本金及利息。
債券兌息與債券兌付的區別頭;
1、兌付方法不同。
債券兌息:到期兌付。即債券到期後,按票面利率和持有數量進行兌付,但通常逾期兌付不加計利息。
債券兌付:提前兌付。與銀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時只能按活期利率計算利息不同的是,債券特別是國債在提前支取時通常按實際持有時間分檔計算利息。
2、繳納的費用不同。
債券兌息:手續費是免費的。
債券兌付:必須繳納一定的手續費。
3、支付的時間不同。
債券兌息:可以是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個月支付一次。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因素的情況下,付息期對債券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有很大影響。
債券兌付:只能一個月一次支付,到期一次付息的債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單利計算的;而年內分期付息的債券,其利息是按復利計算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代兌付債券業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債券
⑦ 投資債券後,債券到期違約不能兌現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資,企業在債券發行後的一個階段才購買,取得債券時的賬務處理如下: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債券面值)應收利息(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貸:銀行存款等(實際支付的價款)借或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二、企業在債券剛發行時購買與在中間階段購買在核算上的主要區別僅在於對應收利息的處理上。在債券剛發行時購買不存在「應收利息」這種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