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債券市場的作用有哪些
?債券市場在一個發展完善的金融體系中發揮著許多重要作用。首先,債券市場是一個為長期投資提供資金的重要機制。銀行也履行這項職能,在像中國這樣一個銀行占金融體系主導地位的經濟體中,銀行是正式的長期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但是由於銀行負債(主要是存款)的短期性質,因此,債券市場比銀行更適合履行該項職能。此外,由於銀行負債的短期性質,銀行比債券持有人更傾向於規避風險 ,且更不願向長期投資提供資金。的確,銀行業資產和負債的期限錯配日益嚴重是中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的重要緣由。因此,發展擁有各種期限品種和風險特性的債券市場,可以使銀行業更多關注其具有比較優勢的金融服務 ,從而有助於銀行業增強實力。
⑵ 與股票市場相比,債券市場有哪些特別的功能和優勢
風險小一些.收益也小一些.你買債券特別是國債後本錢一定能收回來.最不如意的時候為通貨膨脹時,你可能會收到貶值的貨幣了.比方說你買1萬元的國債.若是收益率是5%.通貨膨脹為10%時你雖然到期後會收到5%的收益率,不過由於通貨膨脹是10%你實際上會賠5%.
⑶ 債券市場的發達對國家有什麼好處
從宏觀上來說 可以促進市場上的流動資金 解決民生 教育經濟上的問題 微觀上來說 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工具 所以總的來說 是有利的
求採納
⑷ 債券市場對宏觀經濟的作用
債券市場的作用:
(1)融資作用。債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具有使資金從資金剩餘者流向資金需求者,為資金不足者籌集資金的功能。我國政府和企業先後發行多批債券,為彌補國家財政赤字和國家的許多重點建設項目籌集了大量資金。在「八五」期間,我國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共籌資820億元,重點支持了三峽工程、上海浦東新區建設、京九鐵路、滬寧高速公路、吉林化工、北京地鐵、北京西客站等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重點建設項目以及城市公用設施建設。
(2)資金流動導向作用。效益好的企業發行的債券通常較受投資者歡迎,因而發行時利率低,籌資成本小;相反,效益差的企業發行的債券風險相對較大,受投資者歡迎的程度較低,籌資成本較大。因此,通過債券市場,資金得以向優勢企業集中,從而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
(3)宏觀調控作用。一國中央銀行作為國家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部門,主要依靠存款准備金、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和利率等政策工具進行宏觀經濟調控。
⑸ 請論述虛擬經濟(金融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與實體經濟是如何相互影響的(提示:可以用市盈率
實體經濟決定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影響並服務於實體經濟。
⑹ 為什麼債券市場如此重要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為滿足實體經濟的投融資需求發揮著重大作用。作為一種靈活、有效而又安全的市場機制,債券市場可以通過推動儲蓄轉化為投資,為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提供多元化的投資產品,為資本的流動與定價創造便利條件。
債券市場是經濟金融穩定的重要支柱。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債券市場達到資本監管要求,政府通過債券市場滿足日益增長的財政預算。多元化的固定收益產品(大部分存量都在銀行間市場)能為社會財富的穩定增值提供良好的「蓄水池」。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發展有助於刺激民間投資,降低經濟發展對政府債務的依賴。債市需要豐富的層次與廣闊的空間
債券市場的層次越豐富,空間越廣闊,對經濟的益處就越大。按照地域范圍不同,債券市場可以分為國內債券市場和國際債券市場。國內市場適合小規模、增長型的公司和國內投資者以及承受外匯風險的公司債務發行人。創業公司和小型企業可以先利用國內債券市場成長為行業龍頭,再通過國際債券市場完成投融資體系的國際化,以獲得進一步發展。相較於國內市場資金池的有限規模,國際市場更能滿足有著較大項目融資需求的大型公司和跨國企業。
按照發行人不同,債券市場可分為企業債券市場和政府債券市場。政府能夠通過債券市場應對老齡化趨勢帶來的公共政策挑戰、推動經濟發展、修復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的結構性失衡。企業債券市場的存在和發展與政府債券市場形成了競爭,有助於限制政府債務水平。
按照投資者不同,債券市場可分為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在歐洲,批發市場因參與者專業程度較高,整體上一直運行良好,也取得了一定的管理經驗,未來發展的要點就是要防止被過多不必要的監管政策所限制。而零售市場作為歐洲債券市場未來最有潛力的區域,目前發展卻不盡如人意。雖然當下採取的監管措施都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若要充分滿足中小投資者市場日益增長的投資需求,還需要採取更大力度的促進措施。
⑺ 企業債券市場的優勢
發行企業債券籌集資金,與用銀行貸款籌集資金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優勢:
(1) 這是一種直接融資手段,有利於提高企業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加強社會對企業的監督,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
(2) 籌資成本較低;
(3) 期限較長,資金來源更加穩定。
⑻ 為什麼社會融資成本利率下行對於債券市場是利好
社會融資成本利率下行就意味著市場利率下行,市場利率一般與債券市場的到期收益率成正相關關系的,但問題在於市場利率與債券的持有期收益率成負相關關系。
這個實際上是對於債券投資原理不甚理解其原理而陷入順勢思維的一個誤區,因市場利率越低,會導致債券持有至到期收益率降低,但並不等於會導致債券投資持有期間收益率就會降低,相反利率越低卻會導致債券投資持有期間收益率因利率降低而上升。原因是在於計算債券的理論價值的時候是一般採用現金流貼現法進行的,一般來說債券在不違約的前提下,其未來現金流是可預期的,而在現金流貼現法方式下債券現金流貼現計算過程中是用債券各期的現金流除以[(1+利率)之和後的對應現金流的時間次冪],然後求總和,即利率高計算出來的債券理論價值就會低,利率低計算出來的債券理論價值就會高。
很多時候債券是採用固定票面利率來進行發行的(就算是浮動利率即俗稱的浮息債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只是影響呈度相對於固定票面利率即俗稱的固息債要低),而債券本身的面值也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債券投資的未來現金流在不違約的前提下是可預期的,而一般來說債券投資很多時候是十分看重那一個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如果未來利率降低會導致債券持有至到期收益率會通過債券市場交易中的債券價格(債券價格與到期持有收益率是成反比)的上升會體現在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下降,最主要原因是市場整體的利率會由於利率降低的預期而有所下降。而對於債券投資者來說是存在較大部分投資者不是把債券一直持有至到期的,這樣的利率下降會導致債券價格上升的影響直接影響到這些債券投資者持有期間收益率,雖然這些債券投資者是能收取得到債券本身所產生的利息的,但是由於債券價格本身的上升則會額外帶來一部分價差上的收益,故此這樣會導致債券投資持有期間的收益率會因利率降低而上升,故此會造成社會融資成本利率下行對於債券市場是利好的這種說法。
⑼ 今年中國債券市場是否會加快開放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10日(星期五)10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就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