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債券利息調整計算方法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債券利息調整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6-07 10:45:45

Ⅰ 利息調整本期攤銷額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利息調整本期攤銷額與實際利率法相關。

實際利率法又稱「實際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費用按實際利率乘以期初債券賬面價值計算,按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與按票面利率計算的應計利息的差額,即為本期(攤銷的溢價或折價)。

計算方法:

假設不考慮本金的收回以及資產減值因素,

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累計利息調整攤銷額

也等於持有至到期投資「本金」借方余額+「利息調整」借方余額(貸方余額以「-」列示)+「應計利息」借方余額,即賬面價值,在持有期間將「利息調整」明細賬戶余額攤銷至零。

(1)債券利息調整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融資產(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1、扣除已收回或償還的本金;

2、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3、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即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收回或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Ⅱ 利息調整要怎麼算

溢價購入,所以利息調整等於票面利息減去實際利息(投資收益)
具體:
年初攤余成本 41730.8 第一年利息調整等於 40000*6%-41730.8*5%
第一年攤余成本 41730.8*1.05-40000*.06
第二年就是用票面利息減去第一年攤余成本乘以0.05
以此類推
此外,你還會發現財務成本上的一個規律:
溢價的債券,隨著到期日臨近,他的攤余成本(就是財務管理所稱的價值)越來越低,而且降低的越來越快(因為利息調整越來越大)

Ⅲ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債券的利息調整是怎麼計算的

面值和實際支付的差額就在利息調整,應為交易費用也要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Ⅳ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攤銷怎麼計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調整採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對於投資者而言,債券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即期初攤余成本;對於債券發行方而言,期初攤余成本意味著自己實際承擔著多少債務。對於雙方來說,實際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時,表面上的現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據票面利率計算的應收利息或應付利息,本身並不是雙方實際得到的收益或承擔的費用,而實際利率法攤銷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實際利率法下根據期初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得出的金額即為債務人應該確認的財務費用,同樣,它也是投資者應該確認的投資收益。在債券市場上,這個投資收益是要形成債券的公允價值的,也就是債券必需要反應投資者應得的報酬率,因此實際利率計算的投資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票面利率計算的應收利息形成了現金流入,那麼對於債券來說就是公允價值的下降,這個下降同時也反應了投資者的風險要求,現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資公允價值。另外如果債券發生了減值損失,說明債券的攤余成本大於其公允價值,此時要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減至公允價值的水平。綜上,因此期末的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現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
實際利率法攤銷就是上面的思路,當實際利率大於票面利率時,人們寧願把資金存入銀行或進行其他投資,而不願購買債券,從而債券的發行受阻,發行方只能折價發行,折價的金額作為發行方將來少付利息的代價和投資方少收到的利息部分的補償;同理,當實際利率小於票面利率時,人們爭相購買該債券,債券供不應求,發行方適當提高發行價(即溢價發行)也仍然有人購買,此時溢價的金額作為發行方將來要多付出利息的補償和投資方將來多收到的利息部分的代價。實際利率法就是目的就是將溢價和折價金額在持有期間逐期確認調整投資方的收益和發行方的費用。
實際利率法的運用在後面章節中還會出現,主要體現在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的攤銷,以及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購買或者出售產品涉及到的未確認融資費用和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攤銷,它們在原理上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調整的攤銷的原理是一致的,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個角度來理解:
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的攤銷可以將攤余成本理解為本金,而每期的現金流入或現金流出可以理解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兩部分。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其中「現金流入-實際利息」可以理解為本期收回的本金;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其中「支付利息-實際利息」可以理解為清償的本金。
而未實現融資收益和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攤銷原理是類似的,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這很好理解,長期應付款和長期應收款的余額理解為本利和,而未確認融資費用和未實現融資收益理解為利息,所以用「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或「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額,然後用本金×實際利率,就是當期應該攤銷的利息。因此,從本質上說,實際利率法的攤銷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資實際利率法的攤銷處理,之後的貸款、應付債券、融資租賃、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購買或銷售商品涉及到的實際利率法的攤銷處理就迎刃而解了。

Ⅳ 非平價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利息調整怎麼計算出來的

1. 首先根據金融工具准則的規定,判斷轉換權是否屬於一項權益工具。
2. 如果是權益工具的,則表明這是同時捆綁發行一項債務工具和一項權益工具,需要按照金融工具准則的規定分別計算這兩部分各自的公允價值。
3. 將發行費用按照權益部分和債務部分的相對公允價值之比在這兩部分之間分攤。對於分攤到權益部分的發行費用,根據37號准則第十一條規定沖減計入權益的金額;對於屬於債務工具的部分,沖減負債的初始計量金額(作為「利息調整」明細科目的借方金額),並在債券存續期間按照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

借:銀行存款(發行價格-交易費用)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倒擠)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權益成份-權益成份分攤的交易費用)

Ⅵ 應付債券發行時的利息調整余額怎麼算

企業按面值發行債券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債券票面金額,貸記「應付債券——面值」科目;存在差額的,還應借記或貸記「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
對於按面值發行的債券,在每期採用票面利率計算計提利息時,應當按照與長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則計入有關成本費用,借記「在建工程」、「製造費用」、「財務費用」、「研發支出」等科目;其中,對於分期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債券,其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付未付利息通過「應付利息」科目核算,對於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其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付未付利息通過「應付債券——應計利息」科目核算。應付債券按實際利率(實際利率與票面利率差異較小時也可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費用,應按照與長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則計入有關成本、費用。
應付債券到期,企業支付債券本息時,借記「應付債券——面值」和「應付債券——應計利息」、「應付利息」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Ⅶ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是什麼意思怎麼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調整子賬戶是就是對取得時的價值與票面價值之間的溢價或折價額在持有期間內進行合理調整的所有到的賬戶。解析:

因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所付的價款在很多的情況下會高於或是低於票面面值,高於形成溢價,低於會形成折價。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一種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額固定的特點。也就是每期應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這樣一來你如果按債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來確定你的投資收益時,就不會真實的反映你的實際收益。會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因為有溢價或折價,你實際上的收益理當高於或低於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將這部分溢價或是折價按照一個合理的方法進行調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實的反映實際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賬戶數額的確定,就是票面面值與實際支付金額減去已到付息期尚未領取的利息後的差額。要計算真實的收益,就得有你實際取得成本和實際採用的利率去計算,實際成本就是你花了多少錢取得的,這個好確定。實際利率較難計算(考試中一般題目中會告訴的),在實際操作中,將票面面值與票面利率計算的每期的利息收入,作為年金按一「實際利率」在持有期間內進行年金折現後成你的取得時的實際成本,這個「實際利率」就是真正的計算你真實的投資收益的利率。這個「實際利率」的計算方法是用年金折現的「插入法」計算確定(比較麻煩,要一個一個的試)。實際「投資收益」=攤余成本(第一期為實際取得時成本)×實際利率

應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

實際收益與應收利息的差額就是利息調整的數值。借記或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

其後每期的攤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減去上一期的利息調整數值,再按上述方法確定下一期的利息調整數值。依此類推。注意:最後一期的利息調整應是最初確定的利息調整減去各期已調整的數。因為計算中會有四捨五入,所以最後一期進行倒擠法計算,剩餘的利息調整余額調整完。

Ⅷ 會計計算 計算債券每年攤余成本利息費用及利息調整額

會計期間 現金流入 現金流出 攤余成本
初始投資 107,985.00
第一年 8,638.80 10,000.00 106,623.80
第二年 8,529.90 10,000.00 105,153.70
第三年 8,412.30 10,000.00 103,566.00
第四年 8,285.28 10,000.00 101,851.28
第五年 8,148.72 10,000.00 100,000.00
初始投資時分錄: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1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7 985
貸:銀行存款 107 985
第一年年末分錄:
借:應收利息 10 000
貸:投資收益 8 638.8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361.20
第二年年末分錄:
借:應收利息 10 000
貸:投資收益 8 529.9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470.10
第三年年末分錄:
借:應收利息 10 000
貸:投資收益 8 412.3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 587.70
第四年年末分錄:
借:應收利息 10 000
貸:投資收益 8 285.28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714.72
第五年年末分錄:
借:應收利息 10 000
貸:投資收益 8 148.72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851.28
你的那個表,票面利率每年都是10%不變的,利息費用每年都是10 000也不變,溢價攤銷就是每年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的貸方金額。

Ⅸ 債券利息計算

07年應付債券的應收利息=100萬元×8%=8萬元
實際的利息費用=93.1612萬元×10%=9.3161萬元
07年末的攤於成本=93.1612+(9.3161-8)=94.4773萬
08年的應付債券的應收利息=100萬元×8%=8萬元
08年實際的利息費用=94.4773萬×10%=9.4477萬元
08年的攤於成本=94.4773萬+(9.4477-8)=95.925萬元

借 持有至到期投資-應收利息 8
-利息調整 1.4477
貸 投資收益 9.4477
不曉得和答案又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