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懂一隻股票主力資金的進出
你好,根據成交量變化的特徵,可以對強勢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盤。
1、由於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後,主力為了給以後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往往表現為陰陽相間的震盪。同時,由於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2、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並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像主力正在大肆出貨。其實,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出現以上巨量大陰時,股價很少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構成強大支撐,主力低位回補的跡象一目瞭然。
3、在主力洗盤時,作為研判成交量變化的主要指標OBV、均量線,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特徵,主要表現為:當出現以上大陰巨量時,股價的5日、10日均量線始終保持向上運行,說明主力一直在增倉,股票交投活躍,後市看好。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⑵ 請教懂股票的朋友2個問題 第一 我通過證券公司買入股票後我的錢最終流向了哪裡啊
作為一個股市老兵,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最合適了
1. 如果是首次買新股,錢到了證券公司,給到上市公司
2. 如果不是新股,那就通過證券公司,到了其他買賣股票的交易賬戶里
3.上市公司拿錢跑路,對於股民來說也不是不可能,比如1,錢是到了上市公司,回頭像國內某娛樂巨頭那樣一去不復返,那就抱著枕頭哭吧
⑶ 在股票交易軟體里怎麼看主力資金流入或流出的情況
由於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
然後,主力為了給以後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往往表現為陰陽相間的震盪。同時,由於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並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像主力正在大肆出貨。其實,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出現以上巨量大陰時,股價很少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構成強大支撐,主力低位回補的跡象一目瞭然。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外盤手數減去內盤手數,再乘以當天的成交均價就得出當天的資金凈流量,如果外盤大於內盤就是資金凈流入,反之就是資金凈流出。
有的股票技術分析軟體可能計算公式更復雜一些,計算所採用的數據更全面一些,比如炒股軟體等等,但是其根本原理就是根據行情回報的股票成交量計算情況區分外盤內盤。
(3)證券市場中的錢流向擴展閱讀:
股票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或次級市場,是股票發行和流通的場所,也可以說是指對已發行的股票進行買賣和轉讓的場所。股票的交易都是通過股票市場來實現的。一般地,股票市場可以分為一、二級,一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發行市場,二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交易市場。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有價證券除股票外,還包括國家債券、公司債券、不動產抵押債券等等。國家債券出現較早,是最先投入交易的有價債券。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後來才逐漸出現股票等有價債券。
因此,股票交易只是有價債券交易的一個組成部分,股票市場也只是多種有價債券市場中的一種。很少有單一的股票市場,股票市場不過是證券市場中專營股票的地方。
⑷ 資金主要流向各佔多大比例
由於公眾的金融風險意識不斷提高,而我國的信用評級制度
又不夠健全,於是,廣大儲戶在無法判定哪一家金融機構信用狀況如何
的情況下,只好將存款轉存到國有商業銀行。大量存款資金重新迴流到
以國家信用為背景的國有商業銀行,一方面對一些經營不錯的非國有金
融機構造成了不應有的沖擊;另一方面又會掩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問
題,重新強化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延誤國有商
業銀行的改革。同時,還會將風險進一步集中到國家。
其次,在資金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大量資金卻在向經濟效益低下的
國有企業集中,國有企業在融資渠道上具有壟斷性優勢。近年來,國有
企業通過銀行貸款、債轉股、技改貼息以及上市等多種方式和渠道獲得
大量資金。
在銀行「惜貸」的同時,相當一部分資金卻主要流向了房地產和股
票市場,而不是流向實物生產領域。一方面,在空置商品房規模不斷增
大的同時,商品房價格水平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還不斷上漲。另一方面,
在我國經濟增長率逐年下滑的同時,我國股票市場卻常常出現「井噴式
暴漲」局面。「資產價格泡沫」曾經使許多國家在經濟過熱之後陷入長
期蕭條,而我國在低谷時期形成的資產價格「泡沫」就更值得警惕。一
旦「泡沫」破裂,通貨緊縮將會進一步加劇
⑸ 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股價下跌時,那下跌的錢跑到哪裡去了
股票中的股價其實都是虛假的數字,一般股價都是真實價值(實在點就是上市公司資產)的很多倍,這是市盈率。
比如一個公司沒上市前,這個公司有1000萬的資產,那麼把這公司分成1000萬份,那麼這1000萬份就可以看成是1元/股的股票。但是一旦上市了,那就會有個杠杠效應,溢價發行。
假設這公司以市盈率30倍發行,那這公司的股價就是30元了,這其中的29元差價其實就是虛無縹緲的。
這就是股市的泡沫。
股價下跌,只不過是這泡沫的變動而已。
⑹ 怎樣通過證券交易軟體查看資金流入、流出板塊
在交易中,主動性買盤大於主動性賣盤就是資金凈流入,反之就是資金凈流出。買賣盤各有五檔,主動性買盤是指對著上五檔賣盤下單並成交的交易,主動性賣盤則是對著下五檔買盤下單並成交的交易,這與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一定全部都能賣掉沒有關系的。
資金凈流入(net capital intflow)是一個金融學術語,與其相對的是資金凈流出,它們用來描述資金流向的,舉個通俗的例子,一個水池有一個進口,一個出口,假設進口流入1立方的水,出口流出2立方的水,相對於水池來說,水凈流出1立方,反之水凈流入1立方。
資金凈流出的計算公式:流入資金-流出資金,如果是正值表示資金凈流入,負值則表示資金凈流出。上漲時的成交額計為流入資金,下跌時的成交額計為流出資金。
一般情況下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走勢非常相近,但在以下兩種情況下,資金流向指標具有明顯的指導意義:
1、當天的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相反。比如該板塊全天總體來看指數是下跌的,但資金流向顯示全天資金凈流入為正。
2、當天的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在幅度上存在較大背離。比如全天指數漲幅較高,但實際資金凈流入量很小。
當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出現以上背離時,資金流向比指數漲跌幅更能反映市場實際狀況。
⑺ 中國股市的錢最終流向了哪裡
股市不產生財富只會分配財富
一個金融市場中比如股票市場,有買的就有賣的,錢怎麼會無中生有或者有中變無呢? 那麼多人投資股票市場中的錢,怎麼就沒有了? 你需要能清楚市場永遠是兩個部分,一個是交易的部分,另外一部分是沒有交易的存貨。交易的部分形成市場價格,而價格乘以參加交易部分數量和沒有參與交易部分的數量之和就是市場價值了,當交易價格上升時,不參加交易部分當然是升水了,是賬面價值,當交易價格下跌時,不參加交易部分就是貼水了,錢就是這樣蒸發的。參加交易部分是實際的貨幣在市場上參加重新分配,而不參加交易的部分是價值膨脹或蒸發對應部分。
下面舉例說明。一個地主有10畝地,他把其中2畝地拿到市場上交易,假設一畝地一萬成交了,這樣就形成了市場價格,一畝地一萬,而他沒有參加成交的8畝地,也因此單價(rate)評估計價為8萬,因此他的資產是1萬*(參加交易部分+沒有參加交易部分)=1*(2+8)=10萬,第一部分的2萬是交易部分,第二部分的8萬是非交易部分。當有人願意出價5萬的時候,交易部分的土地價值到了10萬了,這是實體貨幣部分,是貨幣在所有參加交易者手中按照交易重新分配,但是沒有參加交易的土地價格上升到40萬了,其價格膨脹了40-8=32萬,但是如果土地交易價格跌到0.5萬,沒有參加交易的部分就是4萬了。10萬的土地變成5萬了,交易部分由2萬變成1萬的過程中,是貨幣換手轉移的重新分配,一定是有人掙錢,有人賠錢這是一個零和游戲,但是不參加交易的部分,土地還是原來的土地,但是價值從8萬變成4萬了,這是蒸發了。而交易部分與沒有交易的部分之間存在一個杠桿比率,對於一個虛擬的資產其標價的浮動就可以導致價格膨脹或蒸發。
對於一個特定的市場,它總是存在交易部分和非交易部分,交易永遠都不是100%的,對於實體交易部分,貨幣是流動的,我們說的流動性主要就是指的這部分貨幣。
以下還有個小故事,很詼諧,但也很值得思考,他告訴了你什麼是股市!
張三、李四兩個人做游戲,一人拿出100元錢和5張廢紙,然後張三花100元買了李四一張廢紙,李四也一樣畫100元買了張三一張廢紙,於是張三就說,你看我們都有錢了,一張廢紙價值100元,那我們就都有500元錢了。OK,這500元就是所謂的市值,但實際上兩個人有的還是那200元錢和10張廢紙。張三李四一合計,也行,於是如果張三這個時候用錢,於是又把廢紙賣給李四,但李四隻願花50元買,張三也同意了,OK,張三就說完了,我現在只有350元的財富了(150元現金+4張所謂價值50元的廢紙),而李四呢,也只有350元財富了(50元現金+6張所謂價值50元的廢紙)。於是張三就說「天哪,剛才還有1000元的市值財富,現在只剩下500元了,蒸發了500元財富」。但實際上我們都能看明白,什麼時候有過這500元財富呢?其實兩個人一直是200元的現金和10張廢紙。這個時候張三不想再玩了,於是決定把所有廢紙都賣給李四,但李四不願意出50元的價格了,最後決定張三把4張廢紙都買給李四,一共40元,於是張三經過游戲,有了190元錢,就是說張三用5張廢紙換了90元錢。而李四呢,就有了10元現金和所謂市值100元的10張廢紙,李四呢,也許會覺得自己賺了10元錢,但實際上,他是虧了90元錢。當然這個時候市值就成了100元,於是就驚呼,啊市值少了900元,這部分錢那去了呢?被蒸發了????
相信明眼人都理解是怎麼回事情了,當然股市的游戲就更復雜,首先就是廢紙的名字改成股票了,盡管你從來沒有從股票上等到過分紅或者是微乎其微的分紅,盡管這些改了名字的廢紙和廢紙其實沒有什麼區別,但我們依然覺得他們買賣股票比買賣廢紙名正言順的多,這個游戲也就改名叫炒股了。其次就是參與的人不止張三李四了,還有趙五錢六王二麻子一類等等,還有就是廢紙也不是隨便做的,而是有人專門提供,提供廢紙的就叫做上市公司了。另外稅務局一看,這你們都賺錢了怎麼能不交稅呢,反正你們交易一次抽一次頭?於是游戲里又多了個收稅的,抽頭就改名叫印花稅。因為人多了,交易起來不方便,就只好通過中介,那麼這個中介的名字就叫做證券交易所,當然中介又雇了些人幫助處理買賣的事情,這些人就是證券公司,可是中介又不想開錢給這些人,於是這些人就只好找游戲者要錢,這個錢就叫做手續費。
⑻ 股票市場中說的資金流入與資金流出時什麼意思啊 我自己想了半天 感覺兩個資金額一樣啊 他們有什麼用啊
資金流入與資金流出就是一個糊塗概念,交易是雙方的,怎麼流出?關鍵是成交是以買方價格成交就是流出,以賣方價格成交就是流人。
你可以參考一下http://..com/question/133318402.html
⑼ 股票買入之後,資金流向何處了
1:首次發行的股票錢流向了上市公司,以後就是在股民之間流動,但有部分被券商和國家收了手續費和印花稅
2:部分被券商和國家收了手續費和印花稅這我能理解,但首次發行的股票錢流向了上市公司,以後就是只在股民之間流動.
3:上市公司以後再有關聯就是再融資
4:上市公司是其股票的擁有者,需要資金,增發就可以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