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營改增債券稅收差異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營改增債券稅收差異

發布時間: 2021-06-03 11:36:21

⑴ 什麼是稅收債券,它與一般債券有何不同

從中證網上了解到: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想向投資者發行,並且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券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或債券持有人)即債權人。債券作為一種重要的融資手段和金融工具具有如下特徵:

(1)償還性。債券一般都規定有償還期限,發行人必須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並支付利息。

(2)流通性。債券一般都可以在流通市場上自由轉換。

(3)安全性。與股票相比,債券通常規定有固定的利率,與企業績效沒有直接聯系,收益比較穩定,風險較小。此外,在企業破產時,債券持有者享有優先於股票持有者對企業剩餘財產的索取權。

(4)收益性。債券的收益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投資債券可以給投資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帶來利息收益;二是投資者可以利用債券價格的變動,買賣債券賺取差額

安全性:政府債安全性最高,因為是國家信用;金融債券信用等級也很高,幾乎與國家信用相當,通常稱為准國家信用;企業債券信用低於上述兩種,但在我國企業債券由於都由銀行擔保,因此信用風險也很小。

收益性:金融債券和政府債券的票面收益差不多,但國債的利息免稅,因此投資者要求的收益會略低一些;企業債的收益比前兩者都高。

流動性:這三者都可以在銀行間市場交易,跨市場發行的國債以及大部分企業債還可以在交易所交易。國債流動性最好,金融債次之,企業債最差。

⑵ 關於股票和債券的稅收問題

都不是,分紅在發下來之前就被扣稅了
公司發紅利都是發稅後的

⑶ 公司購買債券要繳納增值稅嗎

公司購買債券要繳納增值稅。

在營業稅時,債券持有期間的利息,在轉讓前,是不徵收營業稅的,轉讓時,才將持有期間的利息加到債券的價差上。營改增後,在轉讓前,在持有期間的利息,就應徵收增值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第3條規定:「存款或購入金融商品行為,不徵收營業稅。」購入金融商品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是指持有金融商品期間取得的收入,不徵收營業稅。

但是,營改增之後,將持有債券期間的利息,按照貸款繳納增值稅,實際是取消了持有期間不征稅的規定。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以下簡稱36號文)附件一《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規定:「各種佔用、拆借資金取得的收入,包括金融商品持有期間(含到期)利息(保本收益、報酬、資金佔用費、補償金等)收入;

信用卡透支利息收入、買入返售金融商品利息收入、融資融券取得的利息收入、以及融資性售後回租、押匯、罰息、票據貼現、轉貸等業務取得的利息及利息性質的收入,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

(3)營改增債券稅收差異擴展閱讀

根據《關於企業國債投資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6號)規定:

企業到期前轉讓國債、或者從非發行者投資購買的國債,按公式(國債利息收入=國債金額×(適用年利率÷365)×持有天數)計算國債利息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

企業轉讓或到期兌付國債取得的價款,減除其購買國債成本,並扣除其持有期間按照公式計算的國債利息收入以及交易過程中相關稅費後的余額,為企業轉讓國債收益(損失)。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規定,企業轉讓國債,應作為轉讓財產,其取得的收益(損失)應作為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企業在不同時間購買同一品種國債的,其轉讓時的成本計算方法,可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中選用一種。

⑷ 稅收是如何影響債券的內在價值

債券的稅收分為兩類,一類是資本利得稅,你買賣債券賺了價差要交,另一個是利息稅,每年付息時,持有的個人投資者都要交。現在一般是利息稅20%,這樣個人投資者在投資時需要考慮避稅,否則債券價值會大打折扣,這表現為稅前收益大於稅後收益。國債沒有利息稅,企業債有,但你不能單純據此判斷哪個內在價值高,因為還有其他因素,比如信用,到期日遠近,流動性好壞等。

⑸ 債轉股和營改增有區別嗎

債轉股和營改增沒有可比性,債轉股是把企業債務改成股權,營改增則是營業稅改為了增值稅。其詳細內容如下:
債轉股,是指國家組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產,把原來銀行與企業間的債權債務關系,轉變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企業間的控股(或持股)與被控股的關系,債權轉為股權後,原來的還本付息就轉變為按股分紅。國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實際上成為企業階段性持股的股東,依法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重大事務決策,但不參與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在企業經濟狀況好轉以後,通過上市、轉讓或企業回購形式回收這筆資金。
營改增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減少了重復納稅的環節,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從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目的是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減輕企業負稅,調動各方積極性,促進服務業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產業和消費升級、培育新動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⑹ 營改增資產負債表不平,相差數正好是增值稅,怎麼處理

營改增和資產負債表不平沒有直接的聯系。
造成資產負債表不平的原因有很多,你已經核查出是增值稅這一塊,下面就分析這部分的原因。
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增值稅這一塊是負債,所以也就是你們的資產和負債部分不匹配。
綜上所述,建議核查是否如實繳納增值稅,或者繳納增值稅後未入賬,或者多交增值稅未入賬。

⑺ 營改增之後對電信業稅率是怎麼來明確的

提供基礎電信服務,稅率為11%。提供增值電信服務,稅率為6%。

官方承諾,將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按照新規,「營改增」後金融業將由此前5%的營業稅率改為6%的增值稅率。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明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金融業有關政策的通知》,金融機構以質押式買入返售金融商品,持有政策性金融債券,均屬於金融同業往來利息收入,可免徵增值稅。



(7)營改增債券稅收差異擴展閱讀

營改增征稅范圍

應稅行為的具體范圍,按照本辦法所附的《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執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是指有償提供服務、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屬於下列非經營活動的情形除外:

1、行政單位收取的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性收費。

由國務院或者財政部批准設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國務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取時開具省級以上(含省級)財政部門監(印)制的財政票據;所收款項全額上繳財政。

2、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者僱主提供取得工資的服務。

3、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為聘用的員工提供服務。

4、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⑻ 政府債券和稅收的區別是什麼

稅收和國債都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人類社會自有國家產生以來就有稅收,而國債的出現則是後來的事。
國債不同於稅收,首先在於國債是一種國家信用,而稅收則是國家通過法律規定強制徵收的。作為國家信用,必須遵循信用關系的原則。這就是說,國債發行人——國家,與國債認購人雙方,在法律上應該是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國債的發行,必須以國債認購人自願認購為前提。而在稅收中,國家與納稅者雙方在法律上是分別處於執法者與守法者的不同地位,它以徵收者強制徵收,納稅者依法無條件繳納為前提。同時,國債發行人作為債務人,是在籌措以償還為條件的借款;國債認購人作為債權人,是以預期收回本息為條件向國家貸款。它不像稅收,徵收者是在進行一種不付任何代價的無償徵收,繳納者是在履行一種純義務的繳納。
其次,國債不同於稅收,還在於兩者的財政作用不一樣。國債在舉借的年度雖然可以暫時解決財政困難,但因為仍需用以後財政年度的收入來償還,因此有人把國債稱作財政預支。而稅收則不同。稅收是當年財政的實際收入,以後毋須償還,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真實財力。當然,就國債本身來說,生產性國債和消費性國債對於財政的作用,也並不能一概而論。生產性國債,只要以後年度中以債款投資所增加的財政收入能夠超過所需的還本付息支出,就是有積極意義的。至於消費性國債,情況就不相同了。它通常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條件下才發行的。往往逐年有增無減,最終使財政陷入嚴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