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問一下:國債和企債為什麼會漲會跌
固定利率的債券(包括國債和企債),其利率是一經發行後,在債券存續期間是不會變,即不管銀行加減利率或者經濟形勢的影響,債券的年利率不變;所以叫固定票面利率。
債券的價格波動,那隻是它某個時段的市場價格,債券本身價值是不會改變,它到期後還是按發行時的票面價值兌換,即100元的債券到期後還是按100元收回,它的價值是不會變的。但是,如果你拿這些債券去市場上變現,市場的價格的定價是由買的人定的,如果市場上的資金偏少,買的人少,或者有更好的投資的收益比債券高,按面值去賣,肯定是會沒人要的,如果此時你急需現金,就只能讓出利潤(因為現金為王),低於100元賣,例如99元,買的人除了得到債券的利息,還有一部分是賣的人讓出的折價1元,所以買的人也就覺得有賺,就會買入,那麼市場上就會成交這筆買賣,這就是市場價格和債券內在價值的區別。賣家犧牲利益換來現金,而買家放棄資金的時間效益,但這部分效益可以用債券的價格來補償。所以,資本市場上的價格成交,可以歸為原點,甲方賺,乙方就會虧。
其實可以拿個簡單的比喻,一個農民種西瓜,種子、化肥、農葯、勞動力等成本是1元/斤,天氣開始變熱的時候,西瓜上市少,且顧客喜愛新鮮,這個西瓜的價格就會超出其價值,變成2元、3元/斤,等到天氣轉冷了,顧客們也都對西瓜厭煩了,如果瓜農還源源不斷往市場運,那麼它的價格就會落到幾角/斤,如果超出了運輸和銷售成本,只能直接爛在地里。這就叫市場價格!
買賣債券可以通過和訊財經的債券頻道進行查詢,有詳細的年利率、期限、到期收益率等:http://bond.money.hexun.com/data/
下面這個網站你可以收藏。相關債券的發行信息它都會公布,在新債發行一覽表裡;裡面還有個債券課堂,你可以去學習一下。
㈡ 2月外資加倉中國債券超千億,為何中國債券如此受歡迎
我覺得這跟中國債券的穩定性有很大的關系,因為債券市場本來就是一個穩定的投資市場,同時也是一個避險市場,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股市的收益和風險進一步加大的時候,很多資金都會流入到所謂的債券市場。
關於股票和債券的關系,我想講一下,當股票的收益和風險降低的時候,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願意投資到股票當中,但是情況反過來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通過把自己的資金轉移到債券裡面避險,這是一個所謂的股債再平衡現象,而這個現象也是很多投資的堅信的一個邏輯。
這個新聞是怎麼回事?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證券的消息,在這個消息裡面,我們可以看到2月份的時候,外資已經持續加倉中國債券,同時規模已經超過了千億元,可以說這個數字是非常誇張的,這也進一步顯示出了目前外資的投資態度和投資情緒。很多人這個時候會非常好奇,為什麼外資這么青睞中國的債券?這樣做是有什麼目的嗎?
㈢ 債券中簽隔天交錢可以嗎
新債中簽繳款日期為T+2日,投資者需要在中簽繳款日當日16:00之前,在賬戶中准備充足的認購資金,系統屆時會自動扣款。具體時間以實際扣款為准。
應答時間:2020-09-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想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㈣ 基金上午形式一片大好,為何下午就突然暴跌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個在努力奮斗的金融民工,請大家關注我,共同探討財經問題!
所謂的基金,就是指基金公司發行的產品,基金是由基金公司負責管理和運營,具體的運營工作由基金經理負責,每隻基金都有相應的基金經理,基金主要投資標的是股票、債券等產品,而股票是基金投資的重點,股票價格的漲跌對基金的漲跌有著很大的影響,基金的漲跌與股票有著很大的關系。
一般來說,基金的管理人基金經理是具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對於股票的選擇和分析上要由於普通的投資者,如果自己沒有特別強的炒股能力,難么買入基金並持有,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投資方式。
㈤ 中了新債要多久才能交易
沒上市不能交易,上市當天就可以交易。打新債就是可轉債。
轉債打新在中簽之中首日賣出,收益率在10%—30%。這個確實是沒成本的賺錢機會。
同樣,打新債也有虧損的可能,只是概率很低,從歷史經驗來看,至少有一半的可轉債是首日就漲了10%以上。而出現虧損的,不到一成。
拓展資料:
打新債的意思就是申購新發行的債券基金產品,一般人們比較熟悉的是打新股。
如果能夠申購到新股,基本上就相當於白撿了一筆財富,打新債也是一樣的,債券型基金產品在剛剛發行的時候,發行的價格都是比較低的,往往能夠獲得比較高的投資回報。
首先在申購新的債券基金時與申購上網定價發行的流程基本上一樣的。
T-2前,辦理好上海證券交易市場或者是深圳證券交易市場的證券賬戶。需要將自己的資金賬戶存入足夠的資金;
申購後的第一天,賬戶內的資金會被凍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申購第二天申購資金入賬;
註:就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上海證券市場每一個申購單位為1000股,申購的數量不能夠小於1000股;深圳證券市場上的申購單位為五百股,申購的最少數量不能夠小於五百股。
㈥ 發行債券是利好還是利空
這個不好說,得看發行公司得目的,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1、如果企業想更好的發展,那肯定是利好。上市公司發債,募集資金,都會在發債說明書上面說明資金用途,單純從發債角度看來,都是用於擴大經營的,是利好;
2、如果企業是發展遇到大困難,想搞小動作,那肯定是利空。如果企業債券的項目不明確,那麼就盡量不要投資。
(6)中民投債券再暴跌新聞擴展閱讀:
以國債、金融債等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稱為債券型基金,因為其投資的產品收益比較穩定,又被稱為「固定收益基金」。根據投資股票的比例不同,債券型基金又可分為純債券型基金與偏債劵型基金。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是固定利息證券(定息證券)的一種。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債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國,比較典型的政府債券是國庫券。
參考資料:發行債券-網路
㈦ 債券公司一旦破產,手中的債券是不是就作廢了
履行承諾的前提是不破產。另外也不象你說的那麼容易耍無賴。公司破產條件是由破產法規定的,你卷錢就跑,那就是蹲監獄和下地獄的問題,與是否破產無關。
㈧ 簡要分析當前債市違約接連爆發的原因
(一)產能過剩唱主角
從行業來看,現有信用違約事件多發生在化工、機械設備等強周期且產能過剩的行業。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這些行業往往出現開工率低、收入下滑、經營虧損的局面。如果再遇上銀行收縮信貸、政府政策調整,這些行業原本資金佔用率就很高,此時就很容易發生資金錯配和現金流斷裂,進而演變成債務連鎖違約問題。
公募中的超日太陽、華銳風電,私募中的中森通浩,起初都是由於產能過剩而導致信用風險蔓延和釋放。
(二)私募債違約「常態化」
從現有統計數據來看,信用違約事件仍是主要爆發在私募債中,且最終構成實質性違約的也主要分布在私募債中。私募債的發行主體多是民營中小企業,往往規模比較小,信用資質比較差,風險管理能力和承受能力都比較差。在出現資金緊張和兌付危機時,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支援也比較有限。此外,有的中小企業為了能順利發債,不排除信息披露不全面、甚至故意造假的情況。
鑒於2015年私募債到期量的增多,上述私募債違約事件並非結束而是開始,未來私募債違約或將呈現出「常態化」的特徵。
(三)擔而不保屢屢發生
由於民營中小企業資質不足,普遍需要通過擔保進行增信,擔保人多為當地城投企業和第三方擔保公司。迄今為止涉及擔保代償的信用違約事件中,很多擔保方不履行代償責任,「擔而不保」的現象十分普遍。
許多地方融資平台資金周轉壓力同樣較大,在債務兌付危機出現之後並沒有「兜底」。例如12東飛01,12蒙恆達,其擔保方均拒絕代償;12津天聯的擔保方,同樣是政策性擔保公司,但自身難保。此外,中海信達多次拒絕擔保的幾只違約私募債——13華珠債、12藍博01、12致富債。像這類擔保方,其擔保意願和能力都值得懷疑。
三、結論
2014年以來,債券違約事件時有發生,但公募債實質性違約尚未形成,ST湘鄂債違約之後,或將促進債券市場規范化、市場化的轉型。未來債券的信用違約風險將會逐步釋放。信用違約事件仍將集中在機械、化工、房地產等強周期行業和私募債上,需要關注擔保公司的違規擔保和過度擔保行為。
㈨ 股票中的債券的每天的漲幅限制是多少
可轉債雖然也是通過股票賬戶進行交易,但可轉債不設漲跌幅限制,價格可隨著市場的供求關系自由變動。不過可轉債交易價格也有一些限制。
上市首日:深交所可轉債上市首日開盤集合競價的有效競價范圍為發行價的70%-130%,上交所70%-150%。
非上市首日:深交所可轉債非上市首日有效競價范圍不能超過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90%-110%。連續競價和尾盤集合競價每筆交易漲跌幅限制是最近一筆(不是一天)成交價格的10%。
(9)中民投債券再暴跌新聞擴展閱讀:
債券投資注意事項:
利率風險。利率是影響債券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利率提高時,債券的價格就降低,此時便存在風險。債券剩餘期限越長,利率風險越大。
流動性風險,流動性差的債券使得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的價格賣掉債券,從而遭受降低損失或喪失新的投資機會。
信用風險是發行債券的公司不能按時支付債券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債券投資者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