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股票彩票理財都是騙人的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股票彩票理財都是騙人的

發布時間: 2021-05-31 22:02:12

A. 拿彩票做理財真的靠譜嗎

不靠譜,彩票屬於小概率事件,發彩票的提前早就設計好了輸贏的概率,所以你偶爾運氣好中個獎可能,長期下去可能賠錢

B. 所有投資皆騙局,基金,股市等各種理財產品為什麼都是虧

基金,股市等各種理財產品的漲跌都跟大的經濟環境有絕對關系。
基金募集期結束後,一般都是投資於購買國債、企業債、公司債、股票等,倘若你購買的的基金是偏股型基金,在股市低迷的的情況下,基金自然也隨著股市的走低而虧損。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下,普遍世界各國的股市都很低迷,總體下行或者窄幅震盪下行;對於我國來說,由於受政策影響大,加之近期國家不斷將養老金分批投入股市,為了保證養老金的收益,這幾個月內,國家肯定會想辦法利用政策、媒體的影響力對股市施加影響,使股市下挫,以便於養老金能在較低位入市,從而確保養老金的股市收益。

C. 股票就是騙人,就是國家交易所在幕後操縱

  1. 這點我非常贊同,他們有第一手的資料,都可以提前買出和賣出,都我們知道消息買入了就見光死了,消息的不對等

  2. 制度的不對等,大戶可以做空股指期貨賺錢,而散戶只能做多,要股票上漲才能賺錢,所以做空賺錢就更容易了。

  3. 內暮交易有很多,這個就不多說了,上市公司 上市就是一種圈錢的行為,而分紅多的公司 卻沒有幾個。融資和分紅不成正比,股民的回報率低。

D. 股票都是騙人的

股市從來都不會錯,它總是走自己要走的路,會錯的只有人自己

不要看漲就一路漲,也不要看跌就天天跌,漲跌只是說股市的主趨勢,日間雜波有漲也有跌,不過是對趨勢的加強和補充而已。整天關心漲了跌了,意義不大,趨勢重在全局觀
買入就是好,有籌碼是關鍵的。上升途中,你買價最高,常事。以後會發現,還有更高。

雖然股票業也有大小鱷魚,總的來說,這個行業是健康的。股票大市的走向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整體經濟的發展。長期而言,投資股票是保持現金購買力的最佳渠道。
可以加入我們 這里很多實戰多年的股友匯聚 真正的免費交流群!

E. 大家要注意千萬不要上當!那些所謂的股票投資都是騙人的

在西遊記裡面,有火眼金睛的孫悟空,有貪財好色的豬八戒,有乖巧聽話的沙和尚,有肉眼凡胎的唐僧,同時有變化多端的妖怪。
現實中,有聰明人,有貪財人,有聽話的人,有善良的人,有善變的人。
聰明人還是少數,想發大財,想一夜暴富的人還是不少,這不,市場就形成了。
樓主給大家分享用錢買來的教訓,是好人;希望多些人來看看,以免吃虧。

F. 在中國,彩票,股票,保險都是騙局么

根本就不存在騙局,只有買賣關系,你覺得合適就買,覺得不合適就不買。

G. 為什麼說所有的理財方式都是騙人的

在當前世界的經濟運作中,經濟行為的每一種手段都是騙術,經營者是不會從口袋裡拿一分錢給投資者。
投資理財的人數越多,經營者騙的錢就多,可以這樣解釋這種行騙手段;
理財的經營方式,就和現在交納養老保險和醫保是同樣的手段,國家找來一群吃屎的專家,在各大媒體報刊雜志上造謠生事,說什麼,國家的養老基金和醫保基金虧損了多少多少個億,如果養老保險和醫保投保金額再不調整,就有破產的可能等等。
我們可以算一下,每天有多少人在沒有享受到養老金和醫療金的人就死掉了,一天是死掉的人多還是投保的人多?當然是投保的人多,國家養老基金和醫保基金的總和是X,每天死掉的人是Y,每天投保的人是W,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X-Y+W=養老基金和醫保基金X。
有人會說,那些沒有死掉的人,還在領養老金和醫保金嗎?養老基金和醫保基金不是還在輸出嗎?
那麼,問題的關鍵點就來了,這群沒有死掉的人,他們可是已經繳納了養老保險金和醫保保險金的人群,隨然在金額上沒有當前的金額大,但是,我們把沒有享受到養老金和醫保金的人群的余額添補到還活著的那群老年人的身上,也就持平了。
這樣一來,每天投保人的金額基本上是養老、醫保業的余額,就是贏利。
這部分的金額已經成為固定資產了,當前投保人群的後期支付金額,就有10年以後,投保人群的投保繳納金支付。
總以上可以看出,理財經營業者和養老保險、醫保保險,用的是一個騙錢的手段。

H. 股票是騙人的嗎

股票的運作規律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你算哪一級?一點知識都沒有,連蝦米都算不上,是泥巴,進去會被吃的渣都不剩。

I. 理財是不是都是騙局

不一定是:但要注意這幾種騙局:(一)「公安防護」類APP

近日,家住錫山區的劉女士報警,稱其於5月21日接到一個自稱是通信局的電話,對方告知其曾在北京某移動營業廳辦理的電話卡涉案,並稱接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要將其的銀行卡凍結。

隨後,電話又轉接到自稱是北京延慶公安局,對方讓其添加了一個QQ號,並發了一張警官證照片給劉女士,讓其點開對方提供的所謂「最高人民檢察院」網頁鏈接下載一個「公安防護」的APP。不知有詐的劉女士按對方要求先後從四張信用卡以及支付寶借唄套現等方式轉入該APP約22萬元。不久,劉女士發現被騙,於是報警。

(二)投資薦股類APP

今年4月,家住梁溪區的張女士使用手機上網時無意點開一個叫紅星杯賭王爭霸賽的頁面,內有老師講課,稱比賽結束後可購買強勢股票。隨後,一自稱「管理員」的網友加張女士微信並發了一個「紅賽牛」的股票APP投資軟體讓其注冊軟體賬戶。於是,張女士通過手機銀行先後向對方提供的賬號轉了27.5萬元購買所謂的「牛股」。然而,張女士不久後發現買的對方推薦的股票都虧錢,想把錢轉出來,對方則讓其等到6月10日再轉。6月10日,張女士發現該股票軟體打不開了,損失共計27.5萬元。

(三)投資虛擬貨幣類APP

今年5月底,家住梁溪區的周女士在一微信理財群里獲悉了投資比特幣的信息,並在群里「老師」指引下注冊了APP賬號然後開始投資,購買一手比特幣保證金是1000美元,以此類推,可買漲買跌,如果購買的比特幣行情與購買方向相同,就贏了,反之則輸了。至7月5日,周女士共「盈利」20餘萬元。7月6日,周女士發現無法登陸平台,經咨詢「客服」告知其本金和盈利都爆倉了,周女士損失共計73萬元。

(四)網路貸款類APP

6月13日,家住梁溪區的朱先生在家中接到一自稱「某氧氣貸」網路平台工作人員電話,問其是否有資金需求。隨後,朱先生添加對方微信,並按對方提供的網址下載了「某氧氣貸」APP操作申請貸款。期間,對方以需要交保證金、手續費等理由讓朱先生轉賬8.1萬余元到指定賬戶,但一直未放貸款。不久,朱先生發現上當遂立即報警,損失共計8.1萬余元。

(五)游戲博彩類APP

近日,江陰市民季先生來到華士派出所報警,稱一微信好友在4月初向其推薦了一個名為「恩佐娛樂」的網站,並號稱該平台是大平台,信譽好,回報效益高。隨後其又向季先生發送了一個網頁鏈接,並讓其下載該APP。截至5月中旬,季先生通過自己銀行卡向該平台共注入88萬元,雖期間提現17萬余元,但隨後發現平台無法登陸,損失共計70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