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最大是企業債券,其次是金融債券,最好是國債;收益剛好相反。
㈡ 可從哪幾方面來分析公司債券的信用風險
您好,公司債券的信用風險主要從以下四方面:盈利與現金流、資產流動性、舉債空間和擔保與抵押。
㈢ 債券的風險和收益特徵是怎樣的
與股票相比,債券的風險較小。投資人在分析債券的風險時,應對發行者資信狀況、產品特性和金融市場環境進行了解,同時,還可以在合同中添加如抵押、擔保和限制性條款等內容,從而減少投資風險。 債券的收益主要來源於利息收益和差價收益。前者是債券投資者長期持有債券,按照債券票面利率定期獲得的利息收入;後者是債券投資者買賣債券形成的價差收入或價差虧損,或在二級市場買入債券後一直持有到期並兌付實現的損益。影響債券類產品收益的因素主要有債券期限、基礎利率、市場利率、票面利率、債券的市場價格、流動性、債券信用等級、稅收待遇以及宏觀經濟狀況等。 由於債券的投資風險高於銀行存款但低於股票,債券的收益率也通常比銀行存款高,比股票的收益率低且相對穩定。不同風險程度的債權產品其收益也不同。風險低的產品如國債,收益率較低;風險程度高的產品如信用等級低的公司債券,收益率較高。
㈣ 資產抵押債券的風險分析和關注重點
與一般固定收益證券相比,在資產抵押債券的信用風險分析和管理有以下一些值得關注之處:
1、資產抵押債券的信用風險從根本上取決於基礎資產的應收現金流的質量及違約概率。由於該因素在資產抵押債券發起人構建基礎資產池以及向SPV轉移基礎資產定價時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考慮,所以一般來說,投資級的資產抵押債券出現原始債務人違約的現象在現實中很少。
2、SPV雖然是資產抵押債券發行和交易過程中一切資金流動的安排者,但並不直接參與資產抵押債券償付資金的實際流動。所以,一旦資產抵押債券出現違約,發行人本身根本沒有能力對投資者進行補償,或哪怕只是在短期內進行墊付。
3、資產抵押債券交易發起人的財務實力是判定基礎資產轉移的真實銷售性質的重要依據,而且內部信用增級手段的採用也使得發起人分擔了一定比例的信用風險。
4、外部信用增級手段的廣泛應用使得擔保機構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資產抵押債券信用風險的最終承擔者。對於一支已獲得全額保險的AAA級資產抵押債券來說,擔保機構可以擔保資產抵押債券投資者按時獲得利息和最終的本金償還,即承擔了全部信用風險。
5、由於資產抵押債券服務商在原始債務人違約時要承擔墊款義務,即在一定期限內承擔一部分信用風險,所以服務商財務實力的大小是決定資產抵押債券投資者能否及時足額收回應得本息的重要因素。但是,服務商所墊付的款項有最高金額和最長墊付期限的限制,且其墊付資金只能來源於事後對違約資產的追償和處理,而不能來源於其他未違約資產。因此,服務商並不能也沒有義務對違約資產抵押債券承擔最終償付責任。
因此,對於資產抵押債券投資者來說,應根據資產抵押債券信用增級的具體結構將發起人或擔保機構(或兩者同時)作為資產抵押債券信用風險監控的主要目標。同時,為了確保短期資金流動的安全順暢,也需要對服務商的財務實力給予一定的關注。
㈤ 債券投資的風險評價有哪些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發行債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時支付債券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債券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在所有債券之中,財政部發行的國債,由於有政府作擔保,往往被市場認為是金邊債券,所以沒有違約風險。但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地方政府和公司發行的債券則或多或少地有違約風險。因此,信用評級機構要對債券進行評價,以反映其違約風險。一般來說,如果市場認為一種債券的違約風險相對較高,那麼就會要求債券的收益率要較高,從而彌補可能承受的損失。
規避方法
違約風險一般是由於發行債券的公司或主體經營狀況不佳或信譽不高帶來的風險,所以,避免違約風險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不買質量差的債券。在選擇債券時,一定要仔細了解公司的情況,包括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的以往債券支付情況,盡量避免投資經營狀況不佳或信譽不好的公司債券,在持有債券期間,應盡可能對公司經營狀況進行了解,以便及時作出賣出債券的抉擇。同時,由於國債的投資風險較低,保守的投資者應盡量選擇投資風險低的國債。
2、利率風險
債券的利率風險,是指由於利率變動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的風險。毫無疑問,利率是影響債券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利率提高時,債券的價格就降低;當利率降低時,債券的價格就會上升。由於債券價格會隨利率變動,所以即便是沒有違約風險的國債也會存在利率風險。
規避方法
應採取的防範措施是分散債券的期限,長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資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資機會,若利率下降,長期債券卻能保持高收益。總之,一句老話: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3、通貨膨脹風險
通貨膨脹風險又稱購買力風險,是指由於通貨膨脹而使貨幣購買力下降的風險。通貨膨脹期間,投資者實際利率應該是票面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若債券利率為10%,通貨膨脹率為8%,則實際的收益率只有2%,購買力風險是債券投資中最常出現的一種風險。實際上,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國民經濟一直處於高通(微博)貨膨脹的狀態,我國發行的國債銷路並不好。
規避方法
對於購買力風險,最好的規避方法就是分散投資,以分散風險,使購買力下降帶來的風險能為某些收益較高的投資收益所彌補。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收益較高的投資方式上,如股票、期貨等,但帶來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4、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即變現能力風險,是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的價格賣掉債券的風險。如果投資者遇到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他想出售現有債券,但短期內找不到願意出合理價格的買主,要把價格降到很低或者很長時間才能找到買主,那麼,他不是遭受降低損失,就是喪失新的投資機會。
規避方法
針對變現能力風險,投資者應盡量選擇交易活躍的債券,如國債等,便於得到其它人的認同,冷門債券最好不要購買。在投資債券之前也應考慮清楚,應准備一定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畢竟債券的中途轉讓不會給持有債券人帶來好的回報。
5、再投資風險
再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者以定期收到的利息或到期償還的本金進行再投資時市場利率變化使得再投資收益率低於初始投資收益率的風險。
規避方法
對於再投資風險,應採取的防範措施是分散債券的期限,長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資可迅速找到高收益投資機會,若利率下降,長期債券卻能保持高收益。也就是說,要分散投資,以分散風險,並使一些風險能夠相互抵消。
6、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發行債券的單位管理與決策人員在其經營管理過程中發生失誤,導致資產減少而使債券投資者遭受損失。
規避方法
為了防範經營風險,選擇債券時一定要對公司進行調查,通過對其報表進行分析,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信譽等。由於國債的投資風險極小,而公司債券的利率較高但投資風險較大,所以,需要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出權衡。
㈥ 如何判斷一個債券好壞 信用分析
很簡單,由於債券基金公司並不公示其持倉債券品種和數量(即為暗箱),而基金點數是由基金公司自己確定的,所以其基金點數無論定得高或低,局外人都無法找到其中的貓膩。基金公司是要賺錢的,贖回的人多,基金點數就往下跌;買入的人多,基金點數就往上漲,這樣它才能賺錢。國債指數和企債指數雙雙大漲,勢必導致贖回的人多,基金公司當然要把點數定低一點。不信可以看,當國債指數和企債指數雙雙大跌時,債券基金點數一定不會大跌甚至會漲。所以我從來不買債券基金,而把買賣債券的主動權放在自己手裡。
㈦ 可轉債投資價值分析與風險分析細說
可轉換債券的價值分析包括兩個主要環節:
一是對債權價值的評估,二是對期權價值的評估。
而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則是這兩個環節的基礎,它對評估可轉換債券價值和確定可轉換債券投資策略至關重要。公司所屬行業、公司財務結構的穩健性、公司經營業績、經營效率等基本面因素不僅決定了可轉換債券的償付風險、可轉換債券基準股價的成長性,而且對研判可轉債條款設計中某些增加期權價值條款的"虛實"也非常關鍵。
可轉債投資的風險分析:
一是當基準股票市價高於轉股價格時,可轉債價格隨股價的上漲而上漲,但也會隨股價的下跌而下跌,持有者要承擔股價波動的風險。
二是當基準股票市價下跌到轉股價格以下時,持有者被迫轉為債券投資者,因為轉股會帶來更大的損失;而可轉債利率一般低於同等級的普通債券,故會給投資者帶來利息損失風險。
三是提前贖回風險,可轉債都規定發行者可以在發行一段時間之後以某一價格贖回債券;這不僅限定了投資者的最高收益率,也給投資者帶來再投資風險。
四是轉換風險,債券存續期內的有條件強制轉換,也限定了投資者的最高收益率,但一般會高於提前贖回的收益率;而到期的無條件強制轉換,將使投資者無權收回本金,只能承擔股票下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