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可轉換債券行權最低股價多少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可轉換債券行權最低股價多少

發布時間: 2021-05-29 17:25:51

A. 關於可轉債轉股的面值指的是發行價100元還是轉債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啊

債券的面值一般都是用每張債券100元來代表的,當然在計算轉股時是按轉債的票面面值來算股數了,這些傳統的可轉換債券在轉股時都是用票面面值來計算轉股可得的股數,那一個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只反映其市場的價值而已,這個交易價格很多時候並不代表這轉債真實價值。原因是很明顯,現在110009其轉股標的600481這股票現在股價明顯低於轉股價,對於轉債的價值一般是用票面價值100元除以轉股價格*標的證券價格(這是粗略分析),若這個計算出來的數少於100一般把這個價值視為100。

對於補充問題的回答:
實際上傳統的可轉債是一個具有嵌入式的認購權證或期權在里的,也就是說這些轉債除了具有一般債券的功能外還有一個「認購權證」的功能在裡面,由於認購權證就算其行權價格(對於轉債來說其行權價格也就是轉股價格)高於現在股票市場價格,即這權證暫不具有行權價值,其權證交易價格也不會為零的,也就是說轉債的價格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來自於傳統債券即純債部分的價值,另一部分是來自於期權價值。一般純債部分的價值很多時候是低於100元的,主要原因是轉債大部分發行時的票面利率很低所導致的,但由於轉債的存續時間(最長六年)一般往往比現在市場交易的權證(最長兩年)存續時間長,也就是說其轉債可轉股的時間比權證的時間長,這使得轉債的期權理論價值較高。實際上從前也出現過傳統的可轉債跌破100元的現象,這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應該是在2006年以前股改還沒有全面鋪開時出現的,主要是那時候股市情況很不好所造成的這種情況出現。建議理論上可以把轉債的100元視為一般權證的0元。
至於那些可分離交易式轉債就是把那一個嵌入式認購權證與債券分離,即形成債券與權證互相單獨交易,現在市場還在交易中的權證都屬於這類可分離交易轉債衍生出來的產品。

B. 可轉換債券進入轉股期後.如果正股價明顯低於轉股價.轉債市價與轉換價哪個高.為什

如果正股價明顯低於轉股價,轉股是不合適的,不如把轉債賣了以後,拿現金直接在市場上買該股票。 怎樣計算可轉債的轉股價值?(轉載)
由於可轉債和正股價格(可轉債對應的股票價格)都存在波動,要確定將可轉債轉股是否有必要,就必須通過計算。一般而言,可轉債的轉股價值按下列公式計算:可轉債的轉股價值=可轉債的正股價格÷可轉債的轉股價×100。例如:**轉債的轉股價為3.14元,其正股收盤價為3.69元,其轉股價值即為3.69÷3.14×100=117.52元,高於**轉債的收盤價117.12元。也可通過計算轉債轉股後的價值和轉債的價值來進行比較,轉股後的價值=轉債張數×100÷轉股價×股票價格,轉債的價值= 轉債價格×轉債張數。如申請轉股的轉債20張,其轉股後的價值即為20×100÷3.14×3.69=2350.32元,轉債的價值即為117.12×20=2342.4元,可以看出**轉債轉股後的價值略大於持有轉債的價值(註:以上計算未考慮賣出時的費用)。由於可轉債和正股價格的波動性,投資者需謹慎選擇是否轉股。在可轉債轉股期,經常會出現轉股後折價的情況,這時可轉債投資者轉股就無利可圖,理性的投資者將會繼續持有可轉債,到期時要求公司還本付息。

C. 股價過低和過高的情況下,可轉換債券分別存在什麼風險

如果股價過低,將面臨可轉換公司債券無法轉股的財務壓力或財務風險或大額資金流出的壓力。因為投資者不會用可轉換債券轉股,那麼發行可轉換債券就失敗了。如果不轉股,債券到期要還本付息,財務壓力大,此時大量現金流出。
股價低的時候可轉換債券存在股價上揚的風險,因為如果股價大幅度上揚,則股票市價會大於規定的轉換價格。例如:假設債券面值為1000元,規定的轉換價格為20元/股,即可以轉換50股,轉換之後獲得的股權籌資額顯然是1000元,如果轉換時的股價為30元,則按照該價格發行50股之後,可以獲得的股權籌資額為30×50=1500(元),因此,轉換可轉換債券之後獲得的股權籌資額1000元低於按照轉換時的股價發行50股之後可以獲得的股權籌資額1500元,所以籌資數量減少了500元,所以存在減少籌資數量的風險。

D. 轉股價格和行權價格

回答這個問題,先掌握一個基本知識點:

可轉換債券是一種混合型的債券,一般可以分為兩類:

1、不可分離的可轉換債券:其轉股權與債券不可分離,債券持有都直接按照債券面額、約定的轉股價格,在規定的期限內將債券轉換為股票。

2、可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債券:這類債券在發行時附有認股權證,這是一個組合(即認股權證、公司債券的組合),發行上市後,公司債券和認股權證各自獨立流通、交易。擁有認股權證的可轉換債券的持有者認購股票時,需要按照認購價格(又稱行權價)出資購買股票。

所以,

「轉換價格」是指不可分離的可轉換債券,債轉股的價格;如「債券面值100元/張,轉換價格10元/股,即一張債券可以轉換10股發行方指定的股票數」

「行權價格」是指可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債券,債轉股的價格,行權價一般與行權比例同時出現,如「行權比例2:1,行權價格為8元/股」;要行使行權價時,必須要有認股權證才可以。

E. 財務會計裡面認股權證和可轉換債券行權時,換來的股票都是股本么我看書上面寫的會計分錄用的都是股本科

行權是,發行債券單位計入股本和資本公積

F. 滬深股市買賣可轉債最低要多少份或多少手,一手是多少份

可轉債的發行面值都為100元,申購的最小單位為1手1000元。

可轉換債券是債券的一種,可以轉換為債券發行公司的股票,具有較低的票面利率。可轉換債券是在發行公司債券的基礎上,附加了一份期權,允許購買人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將其購買的債券轉換成指定公司的股票。

投資者可通過2種方式直接或間接參與可轉債投資。

1、可以像申購新股一樣,直接申購可轉債。由於可轉債申購1手需要的資金較少,因而獲得的配號數較多,中1手的概率較申購新股高。

2、投資者通過提前購買正股獲得優先配售權。由於可轉債發行一般會對老股東優先配售,因此投資者可以在股權登記日之前買入正股,然後在配售日行使配售權,獲得可轉債。

(6)可轉換債券行權最低股價多少擴展閱讀:

當債券持有人將轉換成股票時,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賬面價值法和市價法。

1、賬面價值法

將被轉換債券的賬面價值作為換發股票價值,不確認轉換損益。公司不能因為發行證券而產生損益,即使有也應作為(或沖抵)資本公積或留存損益發行可轉換債券旨在把債券換成股票,發行股票與轉換債券兩種為完整的一筆交易,轉換時不應確認損益。

2、市價法

換得股票的價值基礎是其市價或被轉換債券的市價中較可靠者,並確認轉換損益。採用市價法,股東權益的確認也符合歷史成本原則。

G. 我買了10張國電電力的可轉債,請問在行權日可以買多少股國電的股票呀

10張可轉債,送你1070份認購權證,認購比例是1:1,就是日後可以買1070股,行權日是2010年5月17日至2010年5月21日中的交易日,就是說,到2010年,你可以按行權價,從市場中購入股票,不管當時市場價格是多少,如果當時市場價高的話,你就有利可圖了,如果價低的話,你可以不行權.

H. 可轉債行權後,股本就不變

1,何為可轉債?
答:可以按一定比例轉換成股票的債券。
2,公司需要什麼條件才可發行?
答:當然它要滿足發行債券的一般條件,還要滿足一下特殊條件 1.最近3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與扣除前的凈利潤相比,以低者作為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依據。
2.本次發行後累計公司債券余額不超過最近一期末凈資產額的40%。
3.最近3個會計年度實現的平均可分配利潤不少於公司債券1年的利息。

3,可轉債有何投資價值?投資者應該怎樣對待?
答:一般能夠發行可轉債的公司,自身都比較有實力,持有可轉債的利率是比較低的,但是可以獲得一個未來購買該公司股票的期權——將來該公司的股票漲了,可以將債券轉換成股票,以獲得高額利潤。
個人認為它是一個風險小,回報低的投資工具,但是它附有一個看漲期權,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如果放在投資組合里,可以起到降低投資組合風險的作用。
3,投資者如何獲得?
答:這個問題與事務相關,我不是太了解,一般在證券交易所應該可以買到。(沒有實務經驗,個人估計)
4,可轉債會對公司基本面造成什麼影響(比方總資產、股東權益、會不會稀釋股份等等)
答:可轉債對公司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就其發行而言,當然會增加企業的總資產,不會改變股東權益,也不會稀釋股份。至於後期的影響,要看持有人在到期前會不會把它轉換成股票,如果轉換成股票,就會增加股東權益,稀釋股份了。
5,可轉債的發行會對股價造成何種影響
答:可轉債的發行應該是對股價有正面的影響的,市場對發行可轉債的公司一般是看好的。當然這個不是很確定,如果可轉債轉換成股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股凈利和每股凈資產都會減少,對股價又是有負面影響的。
6,公司,持股大機構對可轉債是什麼態度?會採取採取的手法?(會不會在發行前推高或者打壓股價等等)
答:發行可轉債的公司,一般是股價被市場低估的公司,他們當然還是想讓持有者在到期前將可轉債轉換成股票的。在發行前的手法,我不好說。

I. 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行權因素


國有上市公司發行可分離可轉債的目的是為了公司發展融資,在保證國有資本控制權的前提下,促使可分離可轉債行權,為公司後續項目投資提供持續不斷的資金支持,實現國有資本長期、持續、穩定的保值增值的目標。國有上市公司可分離可轉債能否在行權期間內成功行權,不僅受到公司內部因素影響,而且與外部環境密切相關。具體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由於嵌入了股票的看漲期權,因此其利率應該低於相同信用級別普通公司債券的利率。也就是說,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投資者需要承受一定的收益率損失。不過,這個收益率損失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以及利差確定在多少能為市場所接受?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進行分析。
以下為兩種分析方法: 假設公司A欲融資1000元,公司當前總股本100股,股票市價為每股1元。公司A可以選擇的融資方式有:(1)發行普通公司債,發行要素為:票面價格100元,票面利率3%,期限5年;(2)發行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發行要素為:債券票面價格100元,票面利率0.5%(與普通公司債相比的利差為250個BP),債券期限5年,每張公司債券附帶認股權證10份,行權比例為1,權證期限1年,行權價1.2元。
方案(1):不考慮發行費用,通過發行普通公司債融資,債券到期後,公司A在5年後需支付利息共150元,加上融資額1000元,共計1150元。此外,融資規模不超過公司凈資產的40%。
方案(2):不考慮發行費用,通過發行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融資,公司A在5年後需支付利息25元,加上融資額1000元,共計1025元。假設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的權證持有人到期全部行權(即行權價應低於股價),公司A可以1.2元的價格將公司股票出售給權證持有人。如果現時公司A的股價正好為1.2元,公司A屬於平價減持股票;如果現價高於1.2元,則為折價減持。這種方案最高融資規模可達到公司凈資產的80%。
我們可以看出,方案(2)相對於方案(1)的主要優勢在於更低的利率水平以及更高的融資規模。反過來,可以參照兩個方案的融資成本差距以及公司A的股價波動率來確定方案(2)中相對較低的利率水平。即,使得兩個方案的融資成本相等時的債券利率水平,是發行人所能接受最大成本上限。而如何確立可以讓發行人與投資人都滿意的利率水平,則還要根據發行當時債券市場的基本面狀況以及債券自身的流動性情況來確定。 國內已經發行的與股票掛鉤的債券衍生產品尚只有普通的可轉換債券。因此,我們可以參考市場上可轉換債券發行時的利差制定情況來分析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利率。
設想方法的原理為:對於發行人和投資人而言,當前的市場上只有普通的可轉換債券在定價與投資上最具備與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的可比性。我們認為,可以用來參照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定價的指標有:普通可轉換債券的發行利率、發行時市場利率、發行前標的股價的歷史波動率、公司信用評級、公司所屬行業。這5個指標能夠作為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發行利差的參考標准。

J. 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要多久,發行條件是什麼

可轉債是本來發行的是債券,但是如果債券到期,可以不用償還,直接給公司股票。一種變相增發而已。可轉換債券是債券的一種,可以轉換為債券發行公司的股票,通常具有較低的票面利率。本質上講,可轉換債券是在發行公司債券的基礎上,附加了一份期權,允許購買人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將其購買的債券轉換成指定公司的股票。
對於發行人,以可轉換債券融資比直接發行債券或直接發行股票更為有利:
(1)可轉換債券的比率比直接發行的企業債券利率要低,如果可轉換債券未被轉換,相當於公司發行了較低利率的債券;
(2)可以避免一般股票發行後產生的股本迅速擴張的問題;
(3)一般可轉換債券的轉換價格比公司股票市場價格高出一定的比例(溢價),如果可轉換債券被轉換了,相當於公司發行了比市價為高的股票。
對於投資者,可轉換債券的持有人實際多了一項品種選擇,也多了一條規避風險的渠道:
(1)當股市向好,可轉換債券隨市上升超出其原有成本價時,持有者可以賣出轉券,直接獲取收益;
(2)當股市由弱轉強,或發行可轉換債券的公司業績轉好,其股票價格預計有較大提高時,投資者可選擇將債券按照發行公司規定的轉換價格轉換為股票,以享受公司較好的業績分紅或公司股票攀升的利益;
(3)當股市低迷,可轉換債券和其發行公司的股票價格雙雙下跌,賣出可轉換債券及將轉券轉換為股票都不合適時,持券者可選擇保留轉券,作為債券獲取到期的固定利息。
因此,可轉換債券提供了股票和債券最好的屬性,結合了股票的長期增長潛力和債券安全和收入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