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債券會計處理
計量時分為三個期間
初始計量:
2008年1月1日購入債券:
借:持有到期投資--成本 12500
貸:銀行存款 10000
持有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2500
後續計量:
1.2008年12月31日,確認實際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應收利息 59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410
貸:投資收益 1000
其中590為票面收益,即票面本金X票面利率12500X4.72%;1000為實際收益,即本期期初攤余成本10000X實際利率10%;410為利息調整攤銷數。
2.2009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59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451
貸:投資收益 1041
借:銀行存款 590
貸:應收利息 590
其中,590不變為票面收益,而1041為本期期初攤余成本10000+1000-590=10410X10%;利息調整攤銷數為兩數之差。
3.2010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59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496.1
貸:投資收益 1086.1
借:銀行存款 590
貸:應收利息 590
1086.1為本期期初攤余成本10410+1041-590=10861X10%
4.2011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59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545.7
貸:投資收益 1135.7
借:銀行存款 590
貸:應收利息 590
為本期期初攤余成本10861+1086.1-590=11357.1X10%
5.2012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59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597.2
貸:投資收益 1187.2
借:銀行存款 590
貸:應收利息 590
投資收益通過計算為1190,但計算過程中由於實際利率10%其實並不精確所以有尾差,最後這一步由利息調整攤銷數算出來,即2500-410-451-496.1-545.7=597.2;投資收益為兩數之和。
後續計量:
接著5寫:借:銀行存款 1250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2500
2. 有關發行債券賬務處理
會計分錄如下: 1,某企業08年1月1日發行3年期債券,面值500000。 借:銀行存款 530000 貸:應付債券——債券面值 500000 貸:應付債券——應付利息調整 30000 2,年末計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 借:財務費用——應付利息40757 借:應付債券——應付利息調整 9243 貸:應付債券——應付利息 50000 3,票面利息10%。 借:財務費用——應付利息 40046 借:應付利息——應付利息調整 9951 貸:應付債券——應付利息 50000 4,實得發行款530000。 借:銀行存款 530000
貸:應付債券-面值 530000
5,債券實際報酬率7.69% 借:財務費用——應付利息 39194 借:應付債券——應付利息調整 10806 貸:應付債券——應付利息 50000
3. 關於應付債券的賬務處理
實際上這個發行價格就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也就是未來取得的貨幣在現在這個時點價值是多少。
這個公式可以這樣寫,可能會清楚一點
800000*[(1+4%)的負10次方]+800000*5%*{1-[(1+4%)的負10次方]/4%}
一般用下式表示
800000*(P/S,4%,10)+800000*5%(P/A,4%,10)
前邊的叫復利現值系數,是指未來一定時間的資金按復利計算的現在價值,一般不用計算,直接查復利現值系數表就可以。
後邊的叫年金現值系數,是指每期的期末取得相等金額的款項按復利計算的現值 ,同樣不用計算,查年金現值系數表即可。
參考《財務管理》財務估價一章
4. 購入債券會計分錄
購入債券會計分錄,要視購買的目的:
第一種,如果短期賺差價的,會計分錄為: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
貸:其他貨幣資金或銀行存款
第二種,如果持有到到期日,獲得利息,會計分錄為: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
貸:其他貨幣資金或銀行存款
(4)債券類可供的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企業購入債券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該債券的投資成本為債券公允價值加相關交易費用。
持有至到期投資投資成本包括成本和利息調整兩個明細分錄為: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利息調整
貸:銀行存款
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資總科目與銀行存款相等,即公允價值+相關交易費用。
5. 購債券怎麼做會計分錄
1、購買債券的利息收入會計分錄記錄方法: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貸:投資收益
2、應付利息:
應付利息是指企業按照合同約定應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還本的長期借款,企業債券等應支付的利息。本科目可按存款人或債權人進行明細核算。
3、如果支付的買價中包含了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則應當借記「應收利息」科目,會計分錄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貸:銀行存款
4、存款所得利息在會計分錄中一定要記入並沖抵財務費用,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貸:財務費用
(5)債券類可供的賬務處理擴展閱讀:
面對著債券投資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風險,投資者應認真加以對待,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去了解風險、識別風險,尋找風險產生的原因,然後制定風險管理的原則和策略,運用各種技巧和手段去規避風險、轉嫁風險,減少風險損失,力求獲取最大收益。
(1)認真進行投資前的風險論證 。在投資之前,應通過各種途徑,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種信息,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去分析投資對象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
(2)制定各種能夠規避風險的投資策略 。
①債券投資期限梯型化。所謂期限梯型化是指投資者將自己的資金分散投資在不同期限的債券上,投資者手中經常保持短期、中期、長期的債券,不論什麼時候,總有一部分即將到期的債券,當它到期後,又把資金投資到最長期的證券中去。
②債券投資種類分散化。所謂種類分散化,是指投資者將自己的資金分別投資於多種債券,如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各種債券的收益和風險是各不相同的。
③債券投資期限短期化。所謂短期化是指投資者將資金全部投資於短期證券上。這種投資方法比較適合於我國企業投資者。
(3)運用各種有效的投資方法和技巧 。
利用國債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國債期貨套期保值交易對規避國債投資中的利率風險十分有效。國債期貨交易是指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上買入或賣出國債現貨的同時,相應地作一筆同類型債券的遠期交易,然後靈活地運用空頭和多頭交易技巧,
在適當的時候對兩筆交易進行對沖,用期貨交易的盈虧抵補或部分抵補相關期限內現貨買賣的盈虧,從而達到規避或減少國債投資利率風險的目的。
6.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怎樣進行賬務處理
一、企業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資產1.股票投資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公允價值與交易費用之和)
應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貸:銀行存款等2.債券投資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面值)
應收利息(實際支付的款項中包含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差額,也可能在貸方)
貸:銀行存款等
二、資產負債表日計算利息借:應收利息(分期付息債券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計利息(到期時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
貸:投資收益(可供出售債券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三、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變動1.公允價值上升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2.公允價值下降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四、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借:應收股利貸:投資收益
五、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分類日公允價值)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六、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借:銀行存款等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同時: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從所有者權益中轉出的公允價值累計變動額,也可能在借方)
貸:投資收益「提示」為了保證「投資收益」的數字正確,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要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形成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入「投資收益」。
7. 可交換債券的會計處理
一、發行方的會計處理
可交換債券的發行方一般是上市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在債券未交換成股票前構成企業的負債,可在「應付債券」下設置「可交換債券」二級科目和「面值」與「利息調整」兩個明細科目。企業發行的債券由於溢折價和傭金、手續費等交易費用的存在,實際收到的金額一般與債券票面價值會存在差異,此時企業應按實際收到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按債券面值,貸記「應付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面值)」科目,按實際收到的款項與票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貸記或借記「應付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科目。
可交換公司債券一般為分期付息一次還本,企業應在每一資產負債表日採用實際利率法對「利息調整」科目進行攤銷,按債券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債券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科日,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付未付利息,貸記「應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應付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科目。
可交換債券利息的支付與一般債券無異,借記「應付利息」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持有人若未在轉換期內交換為標的公司股票,發行方交付資產償還本息後債務隨即解除,借記「應付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面值)」,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
當可交換債券持有人行使轉換權時,發行方應借記「應付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按轉換的股權的賬面價值從「長期股權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等科目的貸方轉出,兩者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二、持有方的會計處理
可交換債券作為一項金融資產,企業應按金融資產准則規定結合自身業務特點、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要求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交換債券的購買方獲取債券目的一般在於賺取買賣差價和擇機轉換股權,是否轉換主要依賴於未來股價走勢和自身財務狀況等客觀因素,可見企業初始取得時並沒有明確意圖持有至到期,故可交換債券一般不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此外現行准則對不同分類的金融資產其所支付的交易費用的會計處理存在差異,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交易費用進入損益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交易費用進入賬面價值中。但筆者認為,企業資產價值的初始確認應當以取得該項資產時所付出代價的公允價值計量,交易費用是可直接歸屬於所獲取資產的新增外部費用,企業若不取得相關資產就不會發生該項費用,故交易費用應屬於獲取資產所付出的代價,其金額應計入資產賬面價值中。這樣可交換債券初始確認時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和相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入賬金額。企業取得的可交換債券中如果包含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假定企業認定可交換債券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下同),會計處理為: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交換公司債券(成本)」、「應收利息」,貸記「銀行存款」等。
對於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可交換債券,資產負債表日應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值得一提的是,現行准則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損益,筆者認為,盡管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了變化,但由於相關的經濟利益(損失)還沒有實現,這樣做是不符合謹慎性原則的,這種情況下所反映出的盈利能力也只能是一種潛在盈利能力,況且這種潛在能力已經通過資產賬面價值的變化予以反映,不需要再將公允價值變動體現在利潤表中。會計分錄為:借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交換債券(公允價值變動)」,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在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應當確認為投資收益,借記「銀行存款」等,貸記「投資收益」。
對於持有方而言,可交換債券的處置一般涉及兩種情況:
一是持有至到期。企業若未選擇轉換為股權,將收到本金與最後一期利息,此時企業應將取得的價款與可交換債券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投資損益;同時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轉出,計入投資損益。會計分錄為:借記「銀行存款」等,貸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交換債券(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交換債券(公允價值變動)」、「投資收益」;同時,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貸記「投資收益」。
二是轉換股權。企業轉換所得到的股權,在現行准則下應按股權公允價值(市價)計入「長期股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等科目,股權公允價值與可交換債券賬面價值之問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同時將原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轉出,計入投資收益。會計分錄為: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等,貸記「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交換債券(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交換債券(公允價值變動)」、「投資收益」;同時,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貸記「投資收益」。
8. 應付債券的賬務處理…
一、應付債券的種類
按發行方式可分為記名應付債券、無記名應付債券和可轉換應付債券;按有無擔保可分為有抵押應付債券和信用應付債券;按償還方式不同可分為定期償還的應付債券和分期償還的應付債券。
二、債券發行的賬務處理
借記「銀行存款」等,貸記「應付債券—面值」,按差額借或貸記「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三、應付債券利息費用的賬務處理
利息調整應在債券存續期間內採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
資產負債表日,對於分期付息、一次還本的債券:
借:在建工程、製造費用、財務費用等科目
貸:應付利息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或在借方)
對於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
借:在建工程、製造費用、財務費用等科目
貸:應付債券-應計利息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或在借方)
四、應付債券償還的賬務處理
採用一次還本付息方式的,企業應於債券到期時,借「應付債券-面值,應計利息」科目 ,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採用分期付息,一次還本方式的,借「應付債券-面值」, 「在建工程,財務費用,製造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借貸雙方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
9. 關於購買債券賬務處理的問題
1支付購債券的款項中,是否付自發行日到購買日期間的利息額?為什麼?取決於利息的支付方式,如果利息是已經到期該支付但未付的就包括在內。2支付購買債券的款項中包含的股利和利息的區別?債券里只有利息的說法。股利那是買股票時的概念,不應該混在一起。3購買債券的初始怎樣確認,是否是確認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科目的金額?入賬金額取決於購買的目的,目的不同,金額有所區別。4債券的公允價值是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的金額?包括成本和公允價值變動兩個明細科目嗎?還有可能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