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改革開放後一共經歷過幾波經濟浪潮
改革開放30年間,我國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圍繞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這條主線,可以把這段歷史粗略概括為頭4年、中間兩個10年和最近6年,這樣4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78年到1982年,是「撥亂反正和改革起步的四年」。其在「解放生產力」上的顯著成效,就是農村經濟活躍起來,短短三到四年就初步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第二階段:從1982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是「開始全面改革,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道路、基本路線並大膽探索改革目標的十年」。其在「解放生產力」上的顯著成效,就是出現了「隔幾年上一個台階」式的加速發展時期,城市經濟活躍起來,對外開放由點到線再到面,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從這時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經濟社會又面臨著新的考驗和挑戰。第三階段:從1992年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之前,是「經受住政治和金融風波考驗而更加堅定奮進,有系統地確立指導理論、基本綱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實現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的十年」。其在「解放生產力」上的顯著成效,就是在1992年到1996年年均增長12.1%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內需,克服亞洲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同時使國家計劃管理由指令性計劃向指導性計劃轉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集中到一點,就是經過這一段落的持續改革和發展,中國總體上進入小康社會。第四階段:也就是從2002年以來這最近6年以至今後,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明確界定當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方位,更高地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六年」。其在「解放生產力」上的顯著成效,就是21世紀頭7年經濟總量保持兩位數穩定增長,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和國有經濟重大項目上了新的大台階,人民生活也上了新的大台階,並且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公平正義,進入了一個以更高自覺致力於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同時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使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更加協調推進的嶄新階段。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國情復雜的大國,是怎樣做到30年一以貫之、旗幟鮮明地堅持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這樣一種境界的呢?我認為,這里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30年中所獲得的馬克思主義偉大新覺醒。也正是在這樣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獲得新覺醒而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到新的境界。直到黨的十七大,達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一」的統一認識:一面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一條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個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而為我們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實踐和認識道路。
Ⅱ 五大經濟浪潮是傳銷嗎
五大經濟浪潮不是傳銷。中國的第五次經濟浪潮是互聯網創業的第五次浪潮。
五大經濟浪潮是指中國經濟幾次高速發展的現象,分別為:個體經濟、股票、房地產、電子商務、純資本運作。
1、"個體經濟"。一九七八年先期出現在廣東及沿海地區的第一波經濟浪潮。將沿海地區的低價商品賣到內地,賺取差價,利潤最高可達二十倍左右。
2、"電子商務"。1990年先期出現在北京中關村的第四波經濟浪潮,於2000年立法正式承認電子商務的合法地位。其代表人物為馬雲、丁磊。
3、"純資本運作"。一九九八年先期出現在廣西的第五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有近一百倍,到現在還沒有立法,還在做試運行,還屬於初級階段。
4、「股票」。是一九八六年先期出現在深圳的第二波經濟浪潮。當「股票」試運行了七年,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時,中國政府在一九九三年出台了《證券法》、《公司法》、《審計法》等,對「股票」市場進行了規范和立法,才正式承認「股票」在中國的合法地位。
5、「房地產」。是一九八八年先期出現在海南和北海的第三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達到一二百倍。
(2)國家幾次經濟浪潮國債券擴展閱讀:
傳銷產生於二戰後期的美國,成型於戰後的日本,發展於中國。傳銷培訓教材不僅極富煽動性和欺騙性,而且具有很多心理學的要素,極易誘人上當。在國外傳銷和直銷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國外只有傳銷這一個概念。
國外傳銷的主要概念是:以顧客使用產品產生的口碑作為動力,讓顧客來幫助經銷商來宣傳產品後分享一部分利潤,也就是客戶傳播式銷售。這跟國內的傳銷是兩個概念。
中國式傳銷 :是虛假的公司,虛構的產品,什麼都是空的,就只是讓你拉人頭,從入會費或者加盟費中提取少量提成。或者控制人身自由,沒收財物,讓你無法與外界聯系,天天學習那些傳銷培訓教材。
Ⅲ 五大經濟浪潮是什麼
個體經濟、股票、房地產、電子商務、純資本運作
Ⅳ 什麼是中國的第五次經濟浪潮
先解釋下中國的五次經濟浪潮
第一次的個體經營
第二次的股票
第三次的房地產
第四次的互聯網
第五次的資本運作
再來解釋下什麼是中國的第五次經濟浪潮:
純資本運作,是非法傳銷模式,是各國各地均有發生的一種危害極其嚴重的新型傳銷方式,「純資本運作」各種傳銷派系以種種方法對其運作模式進行美化和掩飾。
Ⅳ 中國第四次經濟浪潮是什麼
第4次經濟浪潮,就是即將要開放的WTO關貿理念,無店鋪經營這個商品流通市場,尤其是結合了互聯網電子商務這個平台。真正我們來代理這個互聯網平台成為他的代理商,來切入未來整個WTO市場經濟商品流通即將開放的無店鋪銷售。
滿意請採納
Ⅵ 中國經濟史上有幾大經濟浪潮是哪幾大財富波
中國經濟史,你這問題沒人能解答了.新中國的話還可以稍微嘗試下.
1980-1990,改革開放,各種法律漏洞以及中央放權到地方,外加地方為了避給中央的上納金創造了一大批富有的國企和一些鑽了法律漏洞空子的富人
1990-1995金融國企稅制,和經濟相關的所有制度的改革期,又創造了一批富人
1995-2000信息化,特別是it產業相關的
2000不用我說了,房地產。
補,鑽法律和制度空子的到今天仍然有,不過80-90的時候是最嚴重最誇張的時候
Ⅶ 中國五大經濟浪潮分別發生在什麼時候
1、「個體經濟」,是1978年先期出現在廣東及沿海地區的第一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有二三十倍。如二三十元批發來的衣物,運輸到異地後少則賣到一二百元,多則賣到三四百元。
2、「股票」,是1986年先期出現在深圳的第二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達到四五十倍。當時是一元錢的一股原始股,原始股一上市,最高炒到了四五十元錢一股,當初那些先知先覺大量收購原始股的人一夜之間紛紛成為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
3、「房地產」,是1988年先期出現在海南和北海的第三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達到一二百倍。當初進行房地產的人,用賣房子的錢再來修房子然後交付業主使用,開發商是用很少的錢通過「資本運作」,就可以賺走很多的錢。
4、「電子商務」,是1990年先期出現在北京中關村的第四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達到二三百倍。如陳天橋以五十萬人民幣踏入互聯網領域,幾年光景資產迅速擴張過億元;阿里巴巴網站總裁馬雲和十幾個同學在杭州以十幾萬元人民幣起家,也在幾年後資產過億。
5、「純資本運作」,是1998年先期出現在廣西的第五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有近一百倍,還在做試運行,屬於初級階段。
(7)國家幾次經濟浪潮國債券擴展閱讀:
當「股票」試運行了七年,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時,中國政府在1993年出台了《證券法》、《公司法》、《審計法》等,對「股票」市場進行了規范和立法,才正式承認「股票」在中國的合法地位。
當「電子商務」業試運行了將近十年時間,中國政府於2000年相繼出台了《中國電子商務暫行管理條例》等,對「電子商務」市場進行了規范和立法,並正式承認「電子商務」業在中國的合法地位。
Ⅷ 五大經濟浪潮是什麼
1、「個體經濟」,是1978年先期出現在廣東及沿海地區的第一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有二三十倍。如二三十元批發來的衣物,運輸到異地後少則賣到一二百元,多則賣到三四百元,早期的代表人物有馬勝利等。
2、「股票」,是1986年先期出現在深圳的第二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達到四五十倍。當時是一元錢的一股原始股,原始股一上市,最高炒到了四五十元錢一股,當初那些先知先覺大量收購原始股的人一夜之間紛紛成為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楊百萬、林園等。
3、「房地產」,是1988年先期出現在海南和北海的第三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達到一二百倍。當初進行房地產的人,用賣房子的錢再來修房子然後交付業主使用,開發商是用很少的錢通過「資本運作」,可以賺走很多的錢,早期的代表人物有王石、潘石屹等。
4、「電子商務」,是1990年先期出現在北京中關村的第四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達到二三百倍。創業人踏入互聯網領域起家,幾年光景資產迅速擴張。早期代表人物有陳天橋、馬雲、丁磊等。
5、「純資本運作」,是1998年先期出現在廣西的第五波經濟浪潮,早期利潤有近一百倍,還在做試運行,還屬於初級階段。
(8)國家幾次經濟浪潮國債券擴展閱讀:
當「個體經濟」試運行了十三年,中國政府1991年出台《中國工商管理條例》對其規范後才正式承認「個體經濟」在中國的合法地位。
當「股票」試運行了七年,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時,中國政府在1993年出台了《證券法》、《公司法》、《審計法》等,對「股票」市場進行了規范和立法,才正式承認「股票」在中國的合法地位。
Ⅸ 四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五次經濟浪潮
第一個經濟浪潮:個體戶爆發期 1978--1991年,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大部分人追求的只是考大學,進國家機關、國營企業,而個體戶大都是些生活在社會底層,文化素質較低的人,但他們搶佔了機會,成了中國社會的第一批富翁。
縱觀中國這前四個商機的其代表人物和超級大富翁都是出現在行業的初期,都是出現在行業沒有立法、規范之前,立法和規范以後的行業我們再也沒有聽說過有什麼超級大富翁出現了!那是因為如果我們在一個新興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在沒有立法和規范之前就去從事的話,此時也是利潤最高,風險最小,操作最簡單的時候,任何行業,先知先覺為機遇者,後知後覺為行業者,不知不覺成消費者。
參考資料:中國改革開放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