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美國資產證券化的現點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美國資產證券化的現點

發布時間: 2021-05-26 09:44:29

A. 美國資產證券化中的FASIT載體是什麼

這個具體我不太清楚,記得炎黃財經的一期視頻有提到過說:最後的FASIT立法提案產生了金融資產證券化投資信託,資產范圍擴大到多種金融資產,標志著資產證券化制度趨於完善。

B. 資產證券化的弊端是什麼

商業銀行為爭取生存空間,提高競爭力,試圖通過所謂的「金融創新」繞開管制,這直接導致了一系列的金融創新的出現,而資產證券化正是在監管與自由化博弈的大環境下被創新出來的。美國的次貸危機,本身是由於把次級貸款當作正常貸款,將其證券化,這肯定是要出問題的。美國銀行業資產的證券化是美國政府和金融監管當局鼓勵和支持的結果,而美國資產證券化監管的漏洞則是「次貸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前車之鑒,不可不察!

C. 資產證券化的特點有哪些

通常所講的資產證券化是指信貸資產的證券化,它包括「住房抵押貸款支撐的證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itization:ABS)(MBS),和「資產支撐的證券化」(asset -backed secuitization:ABS )。這是從美國引進的概念。

具體而言,它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資產中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進而轉換成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證券的過程。

資產證券化有四個顯著的特點:第一,能夠實現風險隔離;第二,能夠實現資產重組;第三,能夠實現信用增級;第四,能夠大大降低融資成本

D. 結合美國次貸危機,談談對資產證券化的認識

資產證券化產生的初衷是為了轉移和分散風險。從整個金融體系的角度來考察,採用資產證券化這一融資方式,銀行可以將缺乏流動性的貸款轉換、分割為標准化、單位化的有價證券,將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分散到眾多投資者的身上。貸款類信用衍生工具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轉移貸款所蘊含的信用風險,在不影響客戶關系的情況下靈活地改變資產負債表的風險承擔狀況,且不用改變銀行資產負債表內構成。作為美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融資工具,資產證券化對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不僅如此,在許多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資產證券化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毋庸置疑,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源於美國次級貸款的證券化。但資產證券化是否必然會製造風險?到底是資產證券化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從而引發了金融危機?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決定了資產證券化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命運,也決定了其未來的中國之路。
金融危機發生後,很多人對以資產證券化為核心的金融創新產生了懷疑,認為是資產證券化製造了巨大的風險。但實際上,引發這場金融危機的關鍵不在證券化,而在於證券化背後的信貸資產,正是因為次級貸款的大量發放導致了金融體系承擔的信用風險總量顯著增加,而次貸證券化又導致這些信用風險由信貸領域轉移到資本市場。
由次級貸款證券化所引發的金融危機,促使我們對其功能、風險以及未來的發展作進一步的反思。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資產證券化是金融創新的基石。正是資產證券化改變了風險的生存狀態,使風險由存量化變成了流量化,而風險從存量化到流量化的轉變是金融創新的巨大成就,是金融體系由傳統邁向現代的重要標志。從這個意義上說,資產證券化在金融體系的創新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資產證券化是實現現代金融體系風險配置的工具。資產證券化正是通過風險定價和轉移技術實現了風險配置的功能,成為金融功能從資源配置到風險配置轉型的有力工具。
但是資產證券化在開放的金融體系中會加速風險和危機的傳播和擴散,而這顯然有可能加大系統性風險和金融危機的傳染效應,從而有可能使局部性金融危機或個案性金融危機演變成全球性金融危機。
我們注意到,在美國金融危機後大部分金融創新產品受到重創之時,貸款交易作為美國資產證券化的前端產品卻始終保持著穩步增長的勢頭。其主要原因有二:貸款交易本身屬於資產證券化初級產品,只是將風險在不同的機構投資者之間重新配置,並沒有放大原有風險或增加新風險;美國貸款交易市場是相對集中的場外交易市場,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美國銀團貸款與交易協會(LSTA)作為這個市場的行業組織,在市場交易流程的規范性和交易協議的標准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且設計了對進入交易的貸款的逐日盯市制度,使得交易品種、交易價格和清算結算都具有較好的透明性。這對於我國現階段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E. 中國的資產證券化和美國有何不同

資產證券化,說白了,就是上市圈錢!
唯一的不同是,中國是審批制,有權力尋租空間!美國是注冊制,監管嚴格!每年退市一大批!中國的一上市就牛皮糖黏住了!
據說中國馬上也要注冊制了!
到時候你也可以弄幾家公司上市!

F. 資產證券化有什麼特點

資產證券化的特點有:
1、利用金融資產證券化可提高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
2、增加資產流動性,改善銀行資產與負債結構失衡;
3、利用金融資產證券化來降低銀行固定利率資產的利率風險;
4、銀行可利用金融資產證券化來降低籌資成本;
5、銀行利用金融資產證券化可使貸款人資金成本下降;
6、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產品收益良好且穩定。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G.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它和美國2009經濟危機有什麼關系通俗點的,不要粘貼復制。

今年經常提到的資產證券化主要是指債轉股,很多國有企業負債累累,並且沒有償還能力,然後就有金融公司把國企的不良資產收購過來,然後變成股權賣給其它公司,買這些爛賬的公司通常都是上市公司,他們也知道那些國企還不上債務,但是他們可以把這些股權增發到股市上,讓投資者來消化掉,很多投資者不明白其中的內幕,買了這種股,輕則不掙錢,重則被深套
你可以看一下《大空頭》這部電影,講的就是金融危機的事,影片最後就提到了類似的操作方式

H.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中美的資產證券化市場有何不同

資產證券化是指以基礎資產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結構化設計進行信用增級,在此基礎上發行資產支持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過程。它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
陳湛勻指出:資產證券化就是出售基礎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進行融資的一種直接融資的方式。美國的政府國民抵押協會於1970年首次發行以抵押貸款組合為基礎資產的抵押支持證券-房貸轉付證券,在首次資產證券化成功發行後,資產證券化成為了一種全新的金融創新工具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且此基礎上,風險證券化產品又被衍生出來。

陳湛勻教授
以下是陳湛勻的部分觀點實錄:
資產證券化(securitization)是以基礎資產(underlying assets)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一定的結構設計和資產轉移,對資產的收益和風險進行分離和重組,在資本市場將基礎資產轉換成可以出售或轉讓證券進行融資,並以基礎資產本身所產生的現金流進行償付的一種過程或技術。其中基礎資產就是未來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或是資產組合。原理就是發起人將證券化資產如應收賬款、汽車貸款等預期未來現金流出售給一家有著特殊目的機構(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SPV主動購買可證券化的資產;SPV將這些資產全部匯聚到資產池內,用資產池中所產生的現金流為證券市場上融資的證券作為支撐,用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來為所發行的有價證券進行清償。
簡單來說,資產證券化就是出售基礎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進行融資的一種直接融資的方式。美國的政府國民抵押協會於1970年首次發行以抵押貸款組合為基礎資產的抵押支持證券-房貸轉付證券,在首次資產證券化成功發行後,資產證券化成為了一種全新的金融創新工具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且此基礎上,風險證券化產品又被衍生出來。
全球證券化市場目前大約有十萬億美元的規模,主要有住房抵押貸款類、企業貸款類、個人消費貸款類,其中個人消費貸款類包括信用卡、汽車貸款和學生貸款等。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證券化市場,規模佔全球總量的85%,美國使用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十分普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貸款、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車貸款是靠發行資產證券提供的。而我國近幾年資產證券化的發展也十分迅速,規模在不斷增長。截至2018年底,中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存量規模為人民幣2.67萬億元,同比增長34%,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資產證券化市場,僅次於美國。
著名經濟學家、全球共德CEO陳湛勻教授簡介: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上海電視台「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主持人,中國第一財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特邀嘉賓,長期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授課,已獲近2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聘為國際論壇峰會和國外大學演講,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權威金融專家,成功輔導不少企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