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中國債券市場公司債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中國債券市場公司債

發布時間: 2021-05-25 09:12:56

A. 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綠色債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綠色債券市場已經躋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來,多個部門相繼推出綠色債券市場建設與發展監管條例,監管體系更加規范;多個地方政府著力研究部署綠色債券獎勵政策,激勵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銀行印發的《關於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通知》,盡管區域范圍目前僅有5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債券種類只是綠色債務融資工具,但在支持試驗區綠色發展的同時,其相關經驗和做法也將會得到復制和推廣,這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促進作用,也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B. 中國債券市場存在哪些問題

投資分紅保險劃算么?重疾分紅險,投資保障兩不誤。 第一個問題,管理體制分散,監管效率低下 從監管來看,我國債券市場一直缺乏管理機構,無法形成監管和發展的合力,影響了市場發展的質量,以公司債券債券為例,同一個公司發行的債券,在不同的審計機構和流通的場所有著不同的屬性,也分別適用人民銀行法、企業債券法、公司債券管理暫行辦法多個法律法規,容易產生監管盲區,不利於控制風險。 第二個問題,缺乏統一標准 目前我國公司債券市場的品種包括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私募債券、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共四大類五個品種,這四類公司債券當中,除了企業債的資金運用主要體現為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之外,其他方面均沒有實質上的差異,發債主體是高度的重合,但是由於這四類債券是歸屬於不同的審批機構,發現標准共存的情況,這對我國統一監管措施的實施都帶來了制度上的障礙。對同一個發債主體而言,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適用於不同的法律法規,使法律主體往往會規避要求更嚴格的企業債券,而更多的選擇比較寬松的中期票據,這對發行人的發行監管和控制留下了隱患。 第三個問題,二級市場分割效率受到質疑 中國債券市場受制於傳統觀點的束縛而處於長期分割的狀態,這與國際債券市場交易區域集中,場內場外日漸融合的趨勢不符,也不利於充分發揮和融合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各自的優勢,不利於實現債券產品、資金和投資者的互聯互通,制約了債券市場的發展。事實上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都有著各自的優勢,銀行間市場具有投資者基礎雄厚、後台清算系統龐大等優勢,交易所市場則具有定價效率高、價格連續、市場透明、交易系統先進、技術系統覆蓋廣泛等優勢,不利於提高中國債券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在市場分割的狀態下,債券投資人、資金、現券被限制在兩個獨立的區域中運行,不能自由流動,經常出現同券不同價的情況,無法形成統一的市場基準收益率曲線,這種局面廣受投資人詬病。 第四個問題,商業銀行廣泛壟斷債券,制約債券市場的發展 由於我國高儲蓄,商業銀行成為債券市場的絕對投資主體,目前商業銀行持有債券的比例已經超過存量的70%,債券投資者結構出現了單一化的特徵,債券市場發展的持續性令人擔憂。銀行大量持有債券使得投資者無法持有信用債,這種單一的投資結構無法建立起真正的企業信用機制,在商業銀行既是承銷主體又是持債務主體的情況下,債券市場成為了特殊的市場,這種情況不利於根據信用利差進行市場化定價,企業資信評級制度、持續信息披露制度等市場化風險管理手段也銀行的高信用光環下被淡化,一旦發債出題出現兌付違約,集中持有債券的商業銀行又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第五個問題,配套制度不完善,市場化風險處理機制尚沒有建立 現階段,我國公司債市場還面臨外部市場和市場機制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一是市場規則體系尚不完善,債權人保護和破產制度尚沒有積累有效的實踐經驗,債權受託管理人制度也不理想。二是市場產品結構不合理,債券產品依然是以政府債為主,企業信用債只佔23%左右,與合理的結構還有很大的差距。三是信用體系建設不足,信用評級機構受外界干擾比較嚴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級的公正性。四是產品缺乏有效的信用基礎,銀行轉貸款仍是路徑依賴。近幾年短期信用債已經出現了到期無法兌付的情況,違約風險已經開始顯現,利諾集團等幾家企業發行的短期融資券都曾出現短期的險情,這也暴露市場制度上的缺陷,發行人責任自負,投資人風險自擔的市場文化還沒有形成,擔保機構、政府部門卻承擔了太多的責任,市場無法正常發育和健康的成長。 慧擇提示:中國債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就是以上介紹的幾點,有沒有加深您對中國債券市場的了解呢?

C. 中國有哪幾種債券

債券一般可以分為利率債和信用債。
利率債是指直接以政府信用為基礎或是以政府提供償債支出為基礎而發行的債券。在我國,狹義的利率債包括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國債由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以中央財政收入作為償債保障,其主要目的是解決政府投資的公共設施或重點建設項目的資金需要和彌補國家財政赤字,其特徵是安全性高、流動性強、收益穩定、享受免稅待遇;地方政府債是指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以地方財政收入為本息償還資金來源,目前只有省級政府和計劃單列市可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市場機構一般認為,廣義的利率債除了國債、地方政府債,還可包括中央銀行發行的票據、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發行的金融債、鐵路總公司等政府支持機構發行的債券。
信用債是指以企業的商業信用為基礎發行的債券,除了利率,發行的信用是影響該債券的重要因素。我國債券市場上信用債包括非金融企業發行的債券和商業性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非金融企業發行的信用債主要有三大類:一是銀行間交易商協會注冊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具體品種有中小企業債合債、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等;而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的企業債,具體品種有中小企業集合債、項目收益債和普通企業債等;三是證監會核准或證券自律組織備案的公司債,具體品種有普通公司債(包括可交換公司債)、可轉換公司債等。其中普通公司債按照發行對象的范圍不同,又可細分為面向所有投資者公開發行的公司債(俗稱「大公募」),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人數沒有上限的公司債(俗稱「小私募」),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人數不超過200人的公司債(俗稱「私募公司債」)。金融類信用債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

D. 公司債的市場現狀

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相對於股票市場一直是「跛足」,債券市場規模小、市場化程度低、發行和交易市場割裂。尤其是公司債,相對於國債和金融債,更是發展緩慢。截至2006年底,中國債券市場余額為57455億元(不包括央行票據),與GDP的比例為27.44%,遠遠低於發達國家163.11%的水平,也遠低於中國股票市值與GDP的比例42.70%。中國債券市場中國債、金融債、公司債分別佔50.56%、44.19%、5.0%。公司債余額僅為2831億元,與GDP的比例僅為1.35%,遠遠低於亞洲金融危機國家30%的水平。
多年來發改委沿用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模式嚴格審批企業債券,將公司債當作企業彌補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不足的工具來管理,這與公司債作為公司資本結構中與股票和銀行貸款相似的金融工具的本性是有矛盾的。因此,也就賦予了企業債券市場極濃的行政化色彩,與股票等金融工具市場化發展的道路不一致。

E. 企業債券市場,公司債券市場,金融債券市場有什麼區別

企業債主要是中央的大型企業發行的債券,其交易的市場就是企債市場。
公司債主要是上市的股份公司發行的債券;
金融債即由一些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例如國家開發銀行,這種政策型銀行,非建行、農行等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吸收公眾存款來放貸從而賺取收益,政策銀行只能通過發行金融債券來募集資金,然後再放貸出去賺取收益。

F.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允許賣空嗎

賣空,是股票、期貨等市場的一種操作模式,與多頭相對,理論上是先借貸賣出,再買進歸還。做空是指預期未來行情下跌,將手中借入的股票按目前價格賣出,待行情跌後買進再歸還,獲取差價利潤。其交易行為特點為先賣後買。實際上有點像商業中的賒貨交易模式。這種模式在價格下跌的波段中能夠獲利,就是先在高位借貨進來賣出,等跌了之後再買進歸還。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可以通過融資融券做空,但是有信用限制。一般是在一家證券公司開戶交易滿兩年以上才能做融資融券交易。中國債券市場對於個別債券品種來說是不允許賣空,也不像股票存在融券做空的機制,但是現在有了國債券期貨,可以曲線對債券市場進行做空,但由於國債期貨很多時候是對於未來無風險利率的預期,這個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不像個別債券中的公司、企業債券比較受到公司因素影響,存在較大違約預期時,做空這類債券的收益會很大。

G. 什麼是中國債券市場

《中國債券市場:30年改革與發展》從發展與演變、市場結構、市場運行機制、亟待解決的問題等四個方面,對中國債券市場30年的改革和發展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分析。第一篇發展與演變,較為全面介紹了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歷程,揭示了市場的發展特徵;第二篇市場結構,深入分析了當前中國債券市場的組織結構、參與者結構、產品結構、工具結構和監管體制;第三篇市場運行機制,詳細介紹了中國債券市場的債券發行審批機制、市場監督機制、定價機制、登記託管機制、交易機制和清算結算機制的情況;第四篇亟待解決的問題,對當前發展債券市場迫切需要解決的破產償債機制問題、託管清算和結算制度問題以及市場監管體制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作為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中國債券市場:30年改革與發展》不只是簡單介紹我國債券市場發展歷程和運行狀況,而是致力於對我國債券市場改革和發展過程的思考和分析,以及對發展過程中所面臨問題的研究和探討。此外,在研究我國債券市場的同時,《中國債券市場:30年改革與發展》分專題介紹了國外債券市場的一些情況,包括場外債券市場結構和監管模式、國際債券市場的登記託管結算體系等,以便讀者進行國際比較,並為進一步發展我國債券市場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H. 現在國內債券市場的行情如何去哪裡能看到債券行情

打開任何一家證券公司的股票行情顯示軟體,在左下選擇「滬深債券」,就能看到所有在交易所交易的實時債券行情。

I. 中國債券市場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截至2018年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8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投資者持債規模近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中國債券正式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的體現,將有利於更好地滿足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

陳湛勻指出:從上世紀80年代國債恢復發行,中國債券市場開始,截至2018年的10月末,中國債券市場已經超過了80萬億人民幣,在全球債券市場的余額排名第三,公司信用債券也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的債券市場。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上海電視台「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主持人,中國第一財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特邀嘉賓,長期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授課,並被聘為國際論壇峰會和國外大學演講,與英美法徳加拿大等國家名校進行學術交流,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權威金融專家。陳湛勻教授已獲近2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陳湛勻教授長期專注於地產金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成長,對這些領域保持高度前瞻性,具有豐富的實際經營經驗。他擅長實用解決具體方案,將廣泛的商業知識和特定行業的深入了解相結合,致力於運用金融專業技術幫助企業提升可持續競爭優勢、贏利能力,放大企業價值並創造價值,成功輔導不少企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