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可轉換債券的資本成本計算公式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可轉換債券的資本成本計算公式

發布時間: 2021-05-25 07:42:54

⑴ 付現成本怎麼計算

付現成本=營業成本-折舊與攤銷=總成本-利息-折舊與攤銷

當企業資金緊張時,特別要把現金支出成本作為考慮的重點 。營業成本、營運成本、經營成本、付現成本之間關系,在項目投資這一章通常是這樣掌握的(可能與會計上的有所不同):

營業成本就是指項目投資中項目投入運營後的總成本,其口徑是包括折舊與攤銷但不包括利息(注意與總成本的區別,總成本既包括折舊與攤銷也包括利息即財務費用)

營運成本一般很少用,如果出現了,其口徑與營業成本的口徑是一致的。

經營成本,是指付現的營業成本,也就是營業成本中將折舊與攤銷去掉就是經營成本,即經營成本=營業成本-折舊與攤銷

付現成本就是指成本中用現金支付的那一部分,所以如果說「付現營業成本」就是指營業成本中扣除沒有付現的折舊與攤銷後的支付現金的那一部分。這一部分就是經營成本。

(1)可轉換債券的資本成本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付現成本和付現費用的區別

費用:是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成本:是按一定的產品或勞務對象所歸集的費用。

兩者有如下區別:

1、內容不同。費用包括生產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只包括為生產一定種類或數量的完工產品的費用。不包括未完工產品的生產費用和其它費用。

2、計算期不同。費用的計算期與會計期間相聯系,產品成本一般與產品的生產周期相聯系。

3、對象不同。費用的計算是按經濟用途分類,產品成本的計算對象是產品。

4、計算依據不同。費用的計算是以直接費用、間接費用為依據確定。產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為依據。

5、帳戶和原始憑證不同。費用是以生產過程中取得的各種原始憑證,賬戶生產成本等。產品成本是以成本計算單或成本匯總表及產品入庫單,帳戶是庫存商品等。

6、總額不同。一定時期內,費用總額不等於產品成本總額。因為兩者的內容和價值量不同。產品成本是費用總額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間費用,和期末未完工產品的費用等。

7、作用不同。費用指標,分析其比重,了解結構變化從而加強費用管理等。產品成本指標,一是反映物化勞動與活勞動的耗費,二是資金耗費的補償,三是檢查成本和利潤計劃,四是表明企業工作質量的綜合指標。

⑵ 甲公司發行債券,面值1000元每半年付息一次該公司債券稅後資本成本為6.12

先回答問題2,轉換成一年的資本成本就是債券持有人要求的報酬率9%
而半年付息一次,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應該用復利計算,半年期要求報酬率為r,(1+r)^2-1=9%

⑶ 計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企業各長期資本的資本成本*各自所佔權重

一、先說權重問題吧,理想的權重計算是按照平均市場價值計量的目標資本結構衡量各長期資產的所佔比重,目標資本結構,代表企業希望達到或維持的債務與所有者權益的比例,代表未來將如何籌資的最佳估計。選用平均市場價值,迴避了證券市場價值變動頻繁的不便;可以適用於企業評價未來的資本結構。

如果力求簡便,也可以用財務報表中的賬面價值來計算權重,但是計算出來的權重是反映企業過去的資本結構。

二、對於各長期資本的資本成本,佔比最多,也是最常見的長期資本就是普通股資本成本和債務資本成,由於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主要用於資本預算,涉及的債務是長期債務,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只考慮長期債務而忽略各種短期債務,但是,有時候公司無法發行長期債券或取得長期借款的情況下,被迫採用短期債務籌資並將其不斷續約的情況除外,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短期債務。

  1. 普通股資本成本與留存收益的資本成本

    普通股資本成本的計算有多種方式,最長用的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R=Rf+β(Rm-Rf),Rf通常是選用上市交易的政府長期債券(一般10年期)到期收益率作為無風險利率代表;對於市場平均收益率Rm,選擇較長時間跨度的歷史數據就算權益市場平均收益率。

    另外介紹一種個人認為更加簡單的方法計算普通股資本成本,就是「債務收益率風險調整模型」,普通股資本成本=企業稅後債務資本成本+風險溢價,由於股東相比較與債權人承擔的風險更大,所以要求的必要報酬率也就越高,所以在債務資本成的上加一個風險溢價,一般在3%-5%之間,對於風險較高的股票用5%,風險較低的用3%。

    留存收益的資本成本基本等於普通股資本成本,只不過不用考慮發行費。

  2. 債務資本成本

    計算稅前債務資本成本一般用的是到期收益法,就是使得債務未來要支付的利息和本金的現值之和=債權現在的市場價值的折現率,需要求助者自己知道貨幣的時間價值概率,和怎樣去計算現金流量的現值。

3.另外還有優先股資本成本、永續債資本成本和可轉換債權的資本成本,不過由於這些不太長見,暫時就不介紹了。

⑷ 某公司發行面值為1000元的債券,票面利率為6%,發行期限為5年,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求資本成本率

⑸ 急求項目財務分析計算公式

財務會計管理公式大全(全部)
全部財務公式

1. 利率=純粹利率+通貨膨脹附加率+風險附加率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3、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4、保守速動比率=(現金+短期證券+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凈額)/流動負債
5、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6、存貨周轉率(次數)=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平均存貨=(存貨年初數+存貨年末數)/2 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平均存貨*360)/銷售成本
7、應收賬款周轉率(次)=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其中:銷售收入為扣除折扣與折讓後的凈額;應收賬款是未扣除壞賬准備的金額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應收賬款*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8、流動資產周轉率(次數)=銷售收入/平均流動資產
9、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10、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11、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12、有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無形資產凈值
13、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14、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
15、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16、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
17、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或年末凈資產)*100% 或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或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
18、權益乘數=平均資產總額/平均所有者權益總額=1/(1-資產負債率)
19、平均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發行在在外的月份數
20、每股收益=凈利潤/年末普通股份總數=(凈利潤-優先股利)/(年末股份總數-年末優先股數
21、市盈率=普通股每市價/每股收益
22、每股股利=股利總額/年末普通股總數
23、股票獲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每股市價
24、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2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凈收益
26、股利保障倍數=股利支付率的倒數=普通股每股凈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27、留存盈利比率=(凈利潤-全部股利)/凈利潤
28、每股凈資產=年末股東權益(扣除優先股)/年末普通股數
29、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入/本期到期的債務=經營現金凈流入/(到期長期債務+應付票據)
30、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流量/流動負債
31、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流入/債務總額
32、銷售現金比率=經營現金流量/銷售額
33、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經營現金凈流量/普通股數
34、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量/全部資產*100%
35、現金滿足投資比=近5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近5年資本支出、存貨增加、現金股利之和
36、現金股利保障倍數=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每股現金股利
37、凈收益營運指數=經營凈收益/凈收益=(凈收益-非經營收益)/凈收益
38、現金營運指數=經營現金凈收益/經營所得現金(=凈收益-非經營收益+非付現費用
39、外部融資額=(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銷售凈利率x(1-股利支付率)x預測期銷售額或=外部融資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
40、銷售增長率=新增額/基期額 或=計劃額/基期額
41、新增銷售額=銷售增長率*基期銷售額
42、外部融資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銷售凈利*[(1+增長率)/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 如為負數說明有剩餘資金
43、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權益期末總資產乘數或=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1-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 p-現值 i-利率 i-利息 s-終值 n─時間 r─名義利率 m-每年復利次數
44、復利終值s=p(s/p,i,n) 復利現值
45、普通年金終值:s=a{[(1+i)^n]-1}/i 或=a(s/a,i,n)
46、年償債基金:a=s*i/[(1+i)^n-1] 或=s(a/s,i,n)
47、普通年金現值:p=a{[1-(1+i)^-n/i] 或=a(p/a,i,n)
48、投資回收額:a=p{i/[1-(1+i)^-n]} 或=p(a/p,i,n)
49、預付年金的終值:s=a{[(1+i)^(n+1)]-1}/i 或=a[(s/a,i,n+1)
50、預付年金的現值:p=a【[1-(1+i)^-(n-1)]/i】+1} 或:a[(p/a,i,n-1)
51、遞延年金現值:一:p=a[(p/a,i,n+m)-(p/a,i,m)] 二、p=a[(p/a,i,n)*(p/f,i,m)] m-遞延期數
52、永續年金現值:p=a/i 年金=年金現值/復利現值
53、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換算:i=(1+r/m)^m-1 式中:r為名義利率;m為年復利次數
54、債券價值:分期付息,到期還本=利息年金現值+本金復利現值 純貼現=面值/(1+必要報酬率)^n (面值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按本利和支付) 平息債券=年付利息/年付息次數(p/a,必要報酬率/次數,次數*年數)+(p/s,必要報酬率/次數,次數*年數) 永久債券=利息額/必要報酬率
55、債券購進價格=每年利息*年金現值系數+面值*復利現值系數
56、債券到期收益率=利息+(本金-買價)/年數/[(本金+買價)/2] v-股票價值 p-市價 g-增長率 d-股利 r-預期報酬率 rs-必要報酬率t-第幾年股利
57、股票一般模式:p=σ[dt/(1+rs)^t] 零成長股票:p=d/rs 固定成長:p=σ
58、總報酬率=股利收益率+資本利得收益率=d1/p+資本利得
59、預期報酬率
60、期望值: 、方差: 標准方差:
61、證券組合的預期報酬率=σ(某種證券預期報酬率*該種證券在全部金額中的比重) m-證券種類 a-某證券在投資總額中的比例-j種與種證券報酬率的協方差 -j種與種報酬率之間的預期相關系數 q-某種證券的標准差 證券組合的標准差
62、總期望報酬率=投資於風險組合的比例*風險組合期望報酬率+投資於無風險資產的比例*無風險利率總標准差=q*風險組合標准差
6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64、證券市場線:個股要求收益率ki=無風險收益率rf+(平均股票要求收益率
65、貼現指標:凈現值=現金流入現值-現金流出現值 現值指數=現金流入現值/現金流出現值 內含報酬率:每年流入量相等原始投資/每年相等現金流入量=(p/a,i,n) 不等時用試誤法
66、非貼現指標:回收期不等或分幾年投入=n+n年未回收額/n+1年現金流出量相等時同內含會計收益率=年均凈收益/原始投資額
67、投資人要求的收益率(資本成本)=債務比重*利率*(1-所得稅)+所有者權益比重*權益成本
68、固定平均年成本=(原值+運行成本-殘值)/使用年限 或=(原值+運行成本現值之和-殘值現值)/年金現值系數
69、營業現金流量=營業收入-付現成本-所得稅=稅後凈利潤+折舊=收入(1-所得稅)-付現成本(1-所得稅)+折舊*稅率
70、調整現金流量法:調後凈現值=∑][a*現金流量期望值/(1+無風險報酬率)^t] a-肯定當量
71、風險調整折現率法:調後凈現值=∑[預期現金流量/(1+風險調整折現率)^t] 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無風險報酬率+b *(市場平均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 項目要求的收益率=無風險報酬率+項目的b *(市場平均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
72、凈現值=實體現金流量/實體加權平均成本-原始投資 =股東現金流量/股東要求的平均率-股東投資
73、b權益=b資產*(1+負債/權益) b資產=b權益/(1+負債/權益
74、現金返回線r= 上限=3*現金返回線-2*下限
75、收益增加=銷量增加*單位邊際貢獻
76、應收賬款應計利息=日銷售額*平均收現期*變動成本率*資本成本 平均余額=日銷售額*平均收現期佔用資金=平均余額*變動成本率
77、折扣成本增加=新銷售水平*新折扣率*享受折扣比例-舊銷售水平*舊折扣率*享受折扣的顧客比例
78、訂貨成本=訂貨固定成本+年需要量/每次進貨量*每次訂貨變動成本取得成本=訂貨成本+購置成本=訂貨固定成本+訂貨變動成本+購置成本 儲存成本=儲存固定成本+儲存單位變動成本*每次進貨量/2 存貨總成本=取得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 k-每次訂貨成本 d-總需量 kc-單位儲存成本 n-訂貨次數 u-單價 p-日送貨量 d-日耗用量
79、經濟訂貨量(q^*)= 總成本= 最佳訂貨次數(n^*)=d/q^* 經濟訂貨量佔用資金=q^*/2*u 最佳訂貨周期=1/n^* 陸續進貨的q^*= 總成本
80、再訂貨點=交貨時間*平均日需求量+保險儲備 缺貨量=交貨時間*平均日需求量保險儲備總成本=缺貨成本+保險儲備成本=單位缺貨成本*缺貨量*n+保險儲備
81、放棄現金折扣的成本=cd/(1-cd)x( 360/n x 100%) 式中:cd為現金折扣的百分比;n為失去現金折扣延期付款天數,等於信用期與折扣期之差
82、實際利率=名義利率/1-補償性余額或=利息/本金
83、債券發行價格=面值/(1+市場利率)^n+σ(利息/(1+市場利率)^n)=面值現值+利息年金現值
84、可轉換債券轉換比率=債券面值/轉換價格
85、發放股票股利後的每股收益(市價)=發放前每股收益(市價)/(1+股票股利發放率)
86、銀行借款成本:ki=i(1-t)/l(1-f)=i*l*(1-t)/l(1-f) 或=i(1-t) (當f忽略不計時)式中:ki-銀行借款成本;i-年利息;l-籌資總額;t-所得稅稅率;i-利率;f-籌資費率 考慮時間價值的稅前成本(k): l(1-f)=σ[i/(1+k)^t]+[本金/(1+k)^n] 稅後成本=稅前成本
87、債券成本:kb=i(1-t)/b0(1-f)=b*i*(1-t)/b0(1-f) 式中:kb-債券成本;i-每利息; t-所得稅稅率;b-面值;i-票面利率;b0-籌資額(按發行價格);f-籌資費率
88、留存收益成本:股利增長模型=本年股利(1+g)/市價+g 風險溢價法=債務成本+風險溢價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無風險報酬率+b(平均風險必要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
89、普通股成本=[d1/p(1-f)]+g 式中:d1-第1年股利;v0-市價;g-年增長率
90、籌資突破點=可用某特定成本籌集到的某種資金額/該種資金在資本結構中所佔的比重
91、加權平均資金成本:kw=σwj*kj 式中:kw為加權平均資金成本;wj為第j種資金占總資金的比重;kj為第j種資金的成本
92、籌資總額分界點=tfi/wi 42921937( **) 15:23:01 68、固定平均年成本=(原值+運行成本-殘值)/使用年限 或=(原值+運行成本現值之和-殘值現值)/年金現值系數
93、經營杠桿dol=q(p-v)/q(p-v)-f=(s-vc)/(s-vc-f) 財務杠桿dfl=ebit/(ebit-i)總杠桿dcl=dol*dfl sf-償債基金
94、每股收益無差別點:[(ebit1-i1)(1-t)-sf]/n1=[(ebit2-i2)(1-t)-sf]/n2 當ebit大於無差別點時,負債籌資有利;當ebit小於無差別點時,普通股集籌資有利
95、總價值(v)=股票價值(s)+債券價值(b) s=(ebit-i)(1-t)/ks ks-權益資本成本(按資本資產模型計算)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b/v)*(1-t)+ks*(s/v) 或=σ(個別資本成本*個別資本佔全部資本的比重
96、材料分配率=材料實際總消耗量或實際成本/產品材料定額銷量或定額成本之和人工(製造費用)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製造費用)總額/各產品實用(定額、機器)工時之和輔助生產單位成本=輔助費用總額/產品或勞務總量(不含對輔助各車間提供的產品或勞務) 各受益車間、產品、部門應分配的費用=輔助生產的單位成本*耗用量
97、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產成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產量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產成品產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約當產量
98、月末在產品成本=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定額單位成本 產成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產成品單位成本=產成品總成本/產成品產量
99、材料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成本+本月投入的實際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 工資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本月投入的實際工資)/(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在產品應分配的材料(工資)成本=在產品定額材料(工資)成本*材料(工資)分配率完工產品應分配的材料(工資)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工資)成本*材料(工資)分配率
100、聯產品成本售價法:某產品成本=某產品銷售價格/銷售價格總額實物數量法:單位數量(重量)成本=聯合成本/各聯產品的總數量(總重量
101、利潤=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銷量-固定成本或=安全邊際率*邊際貢獻率
102、邊際貢獻=銷售收入-變動成本 單位邊際貢獻=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邊際貢獻率=邊際貢獻/銷售收入=單位邊際貢獻/單價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銷售收入=單位變動成本/單價 變動成本率+邊際貢獻率=1 盈虧點作業率+安全邊際率
103、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各產品邊際貢獻之和/各產品銷售收入之和*100% 或=σ(各產品邊際貢獻率*各產品占總銷售額的比重
104、保本量=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保本額=固定成本/邊際貢獻率 盈虧點作業率=保本量/正常銷售量(或銷售額) 正常銷售額=保本額+安全邊際
105、安全邊際=正常銷售額-保本額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正常銷售額(實際訂貨額) 銷售利潤率=安全邊際第*邊際貢獻率
106、敏感系數=目標值(利潤)變動率/參數變動率
107、材料價差=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准價格) 材料數差=(實際數量-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108、工資率差=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 人工效率差=(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109、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製造費用預算總額/直接人工標准總工時 費用標准成本=直接人工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變動製造費用耗費差=實際工時*(實際分配率-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
110、固定製造費用耗費差=固定製造費用實際數-預算數 能量差=預算數-標准成本=(生產能量-實際產量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閑置能量差=(生產能量-實際工時)*標准分配率 率差=(實際工時-實際產量標准工時)*標准分配率
111、部門邊際貢獻=收入-變動成本-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 部門稅前利潤=部門邊際貢獻-管理費用
112、投資報酬率=部門邊際貢獻/資產額 剩餘收益=部門邊際貢獻-部門資產*資本成本
113、營業現金流量=年現金收入-支出 現金回收率=營業現金流量/平均總資產剩餘現金流量=經營現金流入-部門資產*資本成本

⑹ 可轉換債券的稅前資本成本多少

轉換債券的稅前成本是使得未來的現金流出現值等於發行價格的折現率,計算未來的現金流出量
時,要考慮可轉換債券的轉換價值或贖回價格。稅後成本=稅前成本×(1-所得稅稅率)

⑺ 永續債與與可轉換債券誰的資本成本高

謝邀。這要看可轉債是哪種類型的,如果是偏股的成本自然沒有偏債的可轉債成本高。

⑻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怎麼算公式是

公式:WACC=(E/V)×Re+(D/V)×Rd×(1-Tc)

其中,Re =股本成本,是投資者的必要收益率;Rd =債務成本;

E =公司股本的市場價值;D =公司債務的市場價值;V = E + D 是企業的市場價值;

E/V =股本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資本化比率;D/V = 債務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資產負債率。

Tc = 企業稅率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WACC)的計算方法包含所有資金來源,包括普通股、優先股、債券及所有長期債務。計算方法為每種資本的成本乘以占總資本的比重,然後將各種資本得出的數目加起來。

(8)可轉換債券的資本成本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公司的WACC是利用債務、優先股和普通股的資本成本率計算加權平均數。公司債務、優先股的資本成本率比較容易確定,而股權資本成本率則不是非常明確。

接下來舉一個例子,假設某上市公司,長期債務占資本權重比例為50%,短期債務佔比10%,優先股佔比5%,普通股佔比35%;其中長期債務資本成本率5%,短期為3.5%,優先股為6%,普通股為8%,企業稅率為35%,計算改上市公司的WACC值。

那麼,依據公式可得:WACC =50%*5%*(1-35%)+10%*3.5%*(1-35%)+5%*6%+35%*8% = 4.9525%。

由此可得該公司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為4.9525%。換一個思維方向,把公司的WACC和我們所擁有的投資組合的加權平均收益率聯系起來,那麼WACC就是預期投資加權平均收益率。

⑼ 可轉換債券與普通債券相比誰的資本成本高些

雖然可轉債賦予了持有人到期轉股的權利,但同時債券純債務價值會低於其發行價,而且因為未來股價存在不確定性,所以到期時可能不能順利行權,持有人會比普通債券持有人承擔更高的風險(到期不能轉換則持有人會比普通債券持有人損失一部分利息),因此可轉債的資本成本會大於普通債券資本成本。

⑽ 如何計算稅前資本成本

認股權證和可轉換債券計算稅前資本成本的區別
先設稅前資本成本為r

認股權證
利息*(P/A,r,債券年限)+本金*(P/F,r,債券年限)+(行權後股價-行權價)*每份認股權證附送的認股權證數量*(P/F,r,行權年限)=面值

可轉換債券
利息*(P/A,r,轉換年限)+底線價值*(P/F,r,轉換年限)=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