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金重倉的股票在年底會怎樣操作
不會因為年底而操作,看行情而定,行情不好時,基金經理一般會分散投資,減少高風險的股票,買入那些風險低的股票,而且是買很多,已達到分散風險,但是不能空倉和輕倉,如果是股票基金或者混合基金至少要保
持80%的倉位,目的是防止股市波動得太厲害。行情好時,會重倉持股,有的基金達到98%,因為這樣才賺的多。
⑵ 年底行情不好 為何與基金排名有關 是指基金賣出股票落袋收益的原因嗎
不是指賣出股票落袋為安。
按照往年慣例,基金業績排名是年底基金市場的重頭戲。因為基金的業績排名,對來年基金產品的銷售影響很大,所以往年年底基金公司一般想辦法讓業績沖的漂亮一些,也就有往年的業績排名行情。
以前排名有規模排名和業績排名。但記者獲悉,今年(2017年)基金規模排名可能將不再公布,業績排名將成為衡量基金公司的最重要標准。基金評價機構應進一步弱化對公司管理規模的關注,不再公布包含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的排名數據,轉而建立更為科學、全面、合理的基金管理公司評價指標體系,引導投資者及相關方更為理性、客觀的看待規模排名,突出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對於財富增長的重要作用。
監管層此舉將改變以往年底基金公司沖量貨幣基金爭排名的局面,業績將成為衡量基金公司的最重要標准。
⑶ 為什麼股票基金一般在年底會比較低迷,到那時再買進會是折價的嗎
沒聽說股票基金一般在年底會比較低迷啊。一般封閉式基金有折價,因為封閉式基金有期限,只有基金到期才能贖回,有時間風險。開放式基金沒有折價,因為開放式基金沒有期限,可以隨時贖回,
並且是按凈值贖回的。
另外糾正一下,折價並不是低於票面價,而是低於凈值。現在許多封閉式基金不僅低於凈值,而且低於面值。
⑷ 股票年末行情
年末行情重點是為明年的開局做准備,側重點應放在挖掘年報有可能進行高送轉的個股上,此段時間小盤績優次新股往往有良好的表現,部分重組類股也有上佳表現;但很難把握。
⑸ 年底基金和股票如何選擇去投資
年底一般都是基金公司和券商秋後算賬的時候啊,市場方面資金一般會比較偏緊,所以一般情況下年底股票不會有太好的,特別是春節前一個月左右吧,畢竟牛市是需要資金拉動的,基金的話可以選擇流動性和安全性較高的貨幣型或者債券型過渡一下
⑹ 每年年底股票行情如何
年底行情漲跌都有過,看當時的大趨勢了,不因為年底而改變趨勢。到目前為止,大勢還是向上的。
地產和煤炭還是安心拿著吧,只要不是出問題的公司,後市還會漲。有色的看不清楚,本身的價格已經不便宜了,跟美元的短期波動關系又太大,美元一反彈,有色就開始跌,美元走軟,有色又開始漲,最好還是不做有色股,風險太大。
⑺ 股票基金是不是年底一波大漲
股票基金是否大漲,取決於股票型基金所持有的股票組合
如果股票型基金所持有的股票組合大漲
股票型基金自然會大漲
⑻ 年底企業和基金回籠資金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所謂資金回籠是指:在公司開始經營運轉中,總有相應的財務支出,要經過一段時期這筆支出才能收回。在這期間,已經開始了從投資、生產、庫存到銷售的經營運作過程,在這一階段中,投入的資金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因此存在著技術和經濟貶值的風險。投入的資金直到一段時間之後才能重新收回,每個公司都希望能夠盡快收回初始投資,並獲得相應的資產增值,以保證企業的支付能力不受損害,隨時都能支付每一筆應付的款項。因此,企業要經常關注資金的運作和管理,以盡快回籠資金,實現公司的持續發展和經營。
銷售資金回款率=((銷售收入+應收帳款期初數-應收帳款期末數)/銷售收入)*100%
銷售資金回款=銷售收入+應收帳款期初數-應收帳款期末數
一般的企業回籠資金對股市造成了一定的資金面的影響,但是從另外一種角度考慮,不管是企業還是基金,如果年底的投資效益不好,年底必然會掀起一波所謂的年底行情,雙刃劍~
⑼ 為什麼股市年底容易漲跟基金公司做什麼業績有關系吧還有什麼時候也容易漲能在列舉幾個時期嗎
看了下面《炒股的故事》你就了解了。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地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它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