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國資委資產證券化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國資委資產證券化

發布時間: 2021-05-23 07:07:34

① 資產證券化推動國企改革會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國企改革加快推進,資產證券化被認為是促進國企改革的重要手段。6月2日,國務院國資委財務監督與考核評價局對外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央企業增收節支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提出,國資委要求央企高效融通使用資金,盤活存量提高效能。方法之一是用好近期出台的兼並重組稅收支持政策,推動相關子企業整合發展,提高業務協同和資源使用效率。並敦促央企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推動資產證券化,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盤活上市公司資源,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部部長王志剛也表示「資產證券化是國企改革最好的路徑之一,國資委也一直在敦促央企整體上市。」甚至有國資專家表示,此前國資委曾設定2015年央企資產證券化比率為80%的目標,若該目標實現的話,則尚有20%的央企資產待證券化,將有7萬億資產進入證券化進程的快車道。雖然資產證券化對推動國企改革終有重要意義,但是我們認為在現階段集中推進,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首先是大規模資產證券化,將對資本市場形成沖擊,資本市場能否承受這一壓力,仍有疑問;第二是考慮到眾多國企法人治理結構仍不健全、決策機制人治色彩較濃、企業信息披露不徹底,如果在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改革不到位的情況下,寄希望於通過資產證券化,單兵推進國企改革,則有可能降低我國資本市場的質量。
(來源:資雲網)

② 資產證券化為什麼沒有四大國有銀行

工農中建怎麼可能不參加資產證券化呢?05年建設銀行和國開行是第一批資產證券化試點單位。此後中行、工行等都有資產證券化項目。這次實行注冊制,標志著擴大了參與資產證券化的銀行機構陣容,所以對原來沒有參與資產證券化的股份制銀行凸顯利好。

③ 什麼是國有資產證券化

國有資產證券化!這是具體行為還是個人行為?

④ 國有資產證券化概念股一覽,國有資產證券化概念股有哪些

國有資產證券化股票有:

  1. 重慶,推薦:川儀股份、涪陵榨菜、重慶港九、重慶水務、重慶百貨等。

  2. 湖北,推薦:武漢控股、鄂武商A、湖北能源、楚天高速、安琪酵母、武漢中商等。

  3. 天津,推薦:泰達股份、中環股份、天津港、津勸業、天葯股份、中新葯業、天保基建、濱海能源等。

  4. 江西,推薦:江西銅業、贛能股份、江中葯業、新鋼股份、中文傳媒等。

  5. 廣東,推薦:廣州浪奇、格力電器、中炬高新、佛塑科技、德賽電池、風華高科、廣聚能源、珠江實業等。

  6. 福建,推薦:福日電子、漳州發展、廈門空港、福建金森、廈門鎢業等。

  7. 浙江,推薦:寧波港、華數傳媒、寧波海運、杭鋼股份、浙報傳媒等。

  8. 安徽,推薦:安徽水利、美菱電器、海螺型材、九華旅遊、海螺水泥、皖能電力、馬鋼股份等。

⑤ 國資委力推央企資產證券化是利好還是利空

談不上利好利空,相對中性吧。
也就是對資本市場影響不大,有一定的資金分流效應

⑥ 什麼是國資證券化,與上市及股權分置改革有什麼區別。

證券化是指金融業務中證券業務的比重不斷增大,信貸流動的銀行貸款轉向可買賣的債務工具。
證券化發展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為兩個較為明顯的特徵:
(1)從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新的國際信貸構成已經從主要是辛迪加銀行貸款轉向主要是證券化資產。傳統的通過商業銀行籌措資金的方式開始逐漸讓位於通過金融市場發行長短期債券的方式。
(2)銀行資產負債的流動性(或稱變現性)增加。銀行作為代理人和投資者直接參與證券市場,並且將自己傳統的長期貸款項目進行證券化處理。
證券化包括資產證券化和融資證券化兩類。
所謂股權分置,是指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分為流通股與非流通股。股東所持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且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稱為流通股;而公開發行前股份暫不上市交易,稱為非流通股。這種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權分置狀況,為中國內地證券市場所獨有。
股權分置不能適應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要求,必須通過股權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異。股權分置改革是為了解決A股市場相關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而採取的舉措。

⑦ 不缺錢的央企為什麼關注資產證券化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資產證券化逐漸被中國企業所接受。 尤其是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上半年央企利潤全面下滑,經營業績、現金流量、績效考核等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然而,在其資產結構中,投資大、回收期長的重資產佔比最大,折舊折耗的剛性增長對業績形成嚴重拖累,因此,國資委鼓勵央企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以提升企業業績。 資產證券化通過將資產的所有權、收益權和管理權分離,使企業既能實現資產輕量化運作、改善業績和現金流,又能不喪失管理權。根據證監會《證券公司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試點指引(試行)》規定,原始權益人(企業)與計劃管理人(證券公司)簽訂轉讓協議,合法轉讓基礎資產;受益憑證持有人(投資人)有權分享計劃收益及剩餘資產,通過持有人大會行使表決權,但不得主張回購受益憑證;原始權益人應在專項計劃持續期間,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為基礎資產產生預期現金流提供必要保障。 從該指引的相關規定來看,資產證券化應該能實現資產的真實出售和破產隔離。然而在中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尚屬起步階段,證券公司為了最大限度地規避自身風險,要求企業兜底、回購、擔保、保證、承諾等,從會計角度看,這些意味著與基礎資產相關的風險和報酬沒有實質性轉移,因而,基礎資產不能終止確認,收到的資金也不能作為資產轉讓的價款,而只能作為借款,所以達不到資產輕量化的目的。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2年至今,中國開展的資產證券化,屬於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有16個項目,無一例外均作為借款處理,做不到真實出售和破產隔離。然而,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該業務一定會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並成為中國企業高水平資本運作的一把利器。

⑧ 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資產證券化是同一回事嗎

混合所有制是新提出的一個概念
混合經濟與混合所有二者有聯系,但不是一回事。混合經濟指的是宏觀經濟結構,即社會上的所有制結構;混合所有制指的是微觀,即的產權結構。我國現階段所有制形式的一個大特點,是在基本的所有制之外,出現了一個混合所有制的類型。在混合所有制類型中,除了聯營、聯合,中外合作、合資以外,主要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它們都是由基本的所有制共同融資、結合而成的。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的典型形態,二者也不應等同起來。但通過改革,混合所有制將成為我們所有制結構的主體,這種推斷無疑是正確的。

⑨ 解釋一下國有資產證券化

最簡單的解釋:
就是將國有資產上市——國企上市!!讓市場來監管國有資產,讓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這時近幾年國企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