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理論可分為哪幾個階段,其主要內容是什麼
不同歷史時期,由於經營條件的變化,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理論,經歷了資產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資產負債管理理論這三個階段的演進過程。而每個階段又有不同方面的內容。具體如下:
1.資產管理理論(三個方面)
商業性貸款理論:商業性貸款理論又稱」真實票據理論「,從銀行資金來源主要是吸收進來的存款這一客觀事實出發,考慮到保持資產的流動性的要求,主張商業銀行只應發放短期的,與商品周轉相聯系或與生產物資儲備相適應的自償性貸款,即隨物資周轉發放貸款,待銷售過程完成後,貸款會從收入中得到償還。這種貸款是以商業行為為基礎,有真正的商業票據為憑證。商業性貸款即符合銀行資產流動性要求,又適當地考慮到了盈利性。而且,由於貸款是隨貿易活動伸縮的,不會引起貨幣和信用膨脹。
轉移理論:這種理論認為,銀行能否保持其資產的流動性,關鍵在於資產的變現能力。只要掌握了一定量的,信譽好,期限短,且易於出售的證券,並在需要資金時,能夠迅速地、不受損失地出售或轉讓出去,銀行就能維持其經營的流動性。
預期收入理論:預期收入理論是一種關於銀行資產投向選擇的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應著眼於貸款的按期償還或資產的順利變現,而且商業銀行貸款或可轉讓的資產,其償還或變現能力都以未來的收入為基礎。只要未來收入有保證,即使是長期放款,仍可保持流動性。反之,如果沒有未來收入作保證,即使是短期放款,也存在發生壞帳,到期收不回來的可能。因此,銀行應根據借款人的預期收入來安排貸款的期限、方式,或根據可轉換資產的變現能力來選擇購買相應的資產。
2.負債管理理論(三個方面)
存款理論:存款理論認為,存款是銀行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資產經營活動的基礎;存款是被動的,從屬的,受存款人的意志左右;為了實現銀行經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資金運用必須限制在存款的穩定的沉澱額度之內。存款理論強調按客戶的意願組織存款,遵循安全性原則管理存款,根據存款的總量和結構來安排貸款,參考貸款收益來支付存款利息,不主張盲目發展存貸業務,不贊成盲目冒險的獲利經營。
購買理論:購買理論對存款理論作了很大的否定,認為銀行對負債並非消極被動,無能為力,而完全可以主動出擊;銀行購買外界資金的目的是保持流動性,銀行在負債方面有廣泛的購買對象,如:一般公眾;同業金融機構,中央銀行,財政機構等等。還有眾多的購買手段可以運用,最主要的手段是直接或間接提高資金價格,如高利息、隱蔽補貼、免費服務等高於一般利息的價格。一般在通貨膨脹條件下,存在著實際的低利率或負利率,或實物資產投資不景氣。而此時金融資產投資較為繁榮時,購買行為較為可行。
銷售理論:銷售理論認為銀行是金融產品的製造企業,銀行負債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適合客戶的需要,營銷這些金融產品,以擴大銀行資金來源和收益水平。為此,銀行應做到:客戶至上,竭誠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善於利用服務手段達到吸收資金的目的,這就是要做到圍繞著客戶的需要來設計服務,通過改進銷售方式來完善服務。最為重要的是,銷售觀念要貫穿負債和資產兩個方面,將資產與負債聯系起來進行營銷活動的籌劃。
3.資產負債理論(四個原則)
資產負債管理理論是以資產負債表各科目之間的「對稱原則」為基礎,來緩解流動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間的矛盾,達到三性的協調平衡。所謂對稱原則,主要是指資產與負債科目之間期限和利率要對稱,以期限對稱和利率對稱的要求來不斷調整其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以實現經營上風險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其基本原則主要有:
(1)規模對稱原則。這是指資產規模與負債規模相互對稱,這里的對稱不是一種簡單的對等,而是建立在合理經濟增長基礎上的動態平衡。
(2)結構對稱原則,又稱償還期對稱原則。銀行資金的分配應該依據資金來源的流通速度來決定,即銀行資產和負債的償還期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對稱關系,其相應的計算方法是平均流動率法,也就是說,用資產的平均到期日和負債的平均到期日相比,得出平均流動率。如果平均流動率大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過度,相反,如果平均流動率小於1,則說明資產運用不足。
(3)目標互補原則。這一原則認為三性的均衡不是絕對的,可以相互補充。比如說,在一定的經濟條件和經營環境中,流動性和安全性的降低,可通過盈利性的提高來補償。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固守某一目標,單純根據某一個目標來決定資產分配。而應該將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綜合起來考慮以全面保證銀行目標的實現,達到總效用的最大化。
(4)資產分散化原則。銀行資產運用要注意在種類和客戶兩個方面適當分散,避免風險,減少壞帳損失。
❷ 個公司金融的目標可以有哪些代表性觀點
是金融的目標代表你公司的收入和收益是你們切身的利益,跟公司的領導和職工直接掛鉤的
❸ 金融細分為哪些科目
金融專業細分:
金融(Science in Finance/Finance)
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數學 (Financial Mathematics)
金融計算機(Computational Finance)
金融市場(Financial Markets)
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s)
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公共金融(Public Finance)
銀行和理財(Banks & Banking)
金融法律法規(Financial Regulation)
投資管理(Investment Management)
金融經濟學(Financial Economics)
保險(Insurance)等。
❹ 公司金融的目標有哪些我國公司偏向於哪個目標原因是什麼
金融公司的目標偏向於盈利,更傾向於盈利的業績。
❺ 根據平衡計分卡理論,財務目標可以分為哪些主題
一、財務層面
財務業績指標可以顯示企業的戰略及其實施和執行是否對改善企業盈利做出貢獻。財務目標通常與獲利能力有關,其衡量指標有營業收入、資本報酬率、經濟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銷售額的迅速提高或創造現金流量。
❻ 什麼是公司金融
完整的公司金融理論應該研究以下三部分內容:一是公司的融資結構即資本結構;二是與資本結構相聯系的公司治理結構;三是公司融資的技術問題,如融資產品定價、融資時機與方式、融資工具創新、融資風險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