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評級體系
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評級體系是指銀行業監管機構根據現場檢查、非現場監管和其他渠道獲得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息,對該機構的資本充足水平、資產質量、經營管理狀況、盈利能力、流動性及市場風險敏感性等方面進行客觀定量分析及定性判斷,在此基礎上對該機構的經營管理和風險狀況進行全面評估的方法和過程。目前,許多國家的銀行監管當局都採用了美國的CAMELS評級體系。中國銀監會參照CAMELS評級體系及其他評級體系,開發出了針對有關被監管機構的評級體系。
⑵ 商業銀行的監管評級結果為6級,表示銀行出現什麼問題
表示銀行面臨嚴重的信用危機和支付問題,已經無法採取措施進行救助,需要立即實施市場退出
⑶ 中國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有哪些
中國現行金融監管架構是「一行三會」。「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三會」是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分別負責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的監管
1、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貨幣政策。
2、銀監會,統一監督管理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以及其它存款類金融機構。
3、證監會,負責對全國證券、期貨業進行集中統一監管。
4、保監會,負責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
(3)金融機構監管評級6擴展閱讀:
金融監管體制是金融監管的職責劃分和權力分配的方式和組織制度。國際上主要的金融監管體制可分為雙線多頭監管體制、一線多頭監管體制和單一監管體制。
金融監管體制是各國歷史和國情的產物。確立監管體制模式的基本原則是,既要提高監管的效率,避免過分的職責交叉和相互掣肘,又要注意權力的相互制約,避免權力過度集中。
在監管權力相對集中於一個監管主體的情況下,必須實行科學合理的內部權力劃分和職責分工,以保證監管權力的正確行使。
參考資料:
網路-中國金融機構監管體制
⑷ 什麼是監管評級
你說的是銀行的監管評級吧!銀監會現行的評級制度主體文件為《商業銀行監管評級內部指引》 這是涉密文件。。 大體宗旨:確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的「CAMELS+」的監管評級體系 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資產質量、管理、盈利、流動性和市場風險狀況等六個單項要素進行評級,加權匯總得出綜合評級,而後再依據其他要素的性質和對銀行風險的影響程度,對綜合評級結果做出更加細微的正向或負向調整。綜合評級結果共分為6級,其結果將作為監管機構實施分類監管和依法採取監管措施的基本依據。對於評級結果為5級和6級的高風險商業銀行,銀監會將給予持續的監管關注,限制其高風險的經營行為,要求其改善經營狀況,必要時可採取更換高級管理人員、安排重組或實施接管甚至予以關閉等監管措施。 監管評級結果為保密信息 無特殊事由不能對外披露 無法查詢。。。。 補充一下 不同條線的銀行類機構 評級文件依據和標準是不同的 比如對股份制分支機構採用的是ROCA評級體系 而不是CAMELS+評級。。。
⑸ 銀行的監管評級是什麼通常有哪幾類等級如果查詢一個銀行的監管評級
銀監會現行的評級制度主體文件為《商業銀行監管評級內部指引》 這是涉密文件。。
大體宗旨:確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的「CAMELS+」的監管評級體系 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資產質量、管理、盈利、流動性和市場風險狀況等六個單項要素進行評級,加權匯總得出綜合評級,而後再依據其他要素的性質和對銀行風險的影響程度,對綜合評級結果做出更加細微的正向或負向調整。綜合評級結果共分為6級,其結果將作為監管機構實施分類監管和依法採取監管措施的基本依據。對於評級結果為5級和6級的高風險商業銀行,銀監會將給予持續的監管關注,限制其高風險的經營行為,要求其改善經營狀況,必要時可採取更換高級管理人員、安排重組或實施接管甚至予以關閉等監管措施。
監管評級結果為保密信息 無特殊事由不能對外披露 無法查詢。。。。
補充一下 不同條線的銀行類機構 評級文件依據和標準是不同的 比如對股份制分支機構採用的是ROCA評級體系 而不是CAMELS+評級。。。
⑹ 商業銀行的監管評級結果為6級,表示銀行出現什麼問題
表示銀行面臨嚴重的信用危機和支付問題,已經無法採取措施進行救助,需要立即實施市場退出。
商業銀行的監管評級:
(1)確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的「CAMELS+」的監管評級體系 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資產質量、管理、盈利、流動性和市場風險狀況等六個單項要素進行評級,加權匯總得出綜合評級,而後再依據其他要素的性質和對銀行風險的影響程度,對綜合評級結果做出更加細微的正向或負向調整。
(2)綜合評級結果共分為6級,其結果將作為監管機構實施分類監管和依法採取監管措施的基本依據。
(3)對於評級結果為5級和6級的高風險商業銀行,銀監會將給予持續的監管關注,限制其高風險的經營行為,要求其改善經營狀況,必要時可採取更換高級管理人員、安排重組或實施接管甚至予以關閉等監管措施。
⑺ 農村信用社如何提升監管評級
近日,銀監會制定下發了《農村信用社監管內部評級指引(試行)》(以下簡稱《評級指引》)。這是繼農村信用社全面實施貸款風險分類後,進一步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監管而出台的一項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內部監管評級辦法。
據銀監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此以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風險評價是建立在貸款四級分類基礎上的,其評價指標和標准都有別於商業銀行。隨著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各項業務快速發展,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並實現了信貸資產由四級分類向五級分類的過渡。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監管,實現其在堅持服務「三農」方向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化、商業化取向,用5-10年時間分期分批逐步過渡到符合現代金融企業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業機構的監管目標,明確了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統一監管標准,實施分類監管」的總體思路。《評級指引》就是按照這一思路制定的,其目的就是在堅持商業銀行監管標準的前提下,充分考慮農村信用社機構間資產規模、經營水平和管理狀況等方面差異很大,以及現階段與商業銀行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的客觀實際,對農村信用社機構作出實事求是的分類,在進一步明確監管標桿和加強監管的同時,促進農村信用社健康穩健發展。
《評級指引》的定量指標均以商業銀行核心監管指標及標准作為標桿,基本指標、評價標准、評價方法及評級內容等,也基本與銀行評級指引保持了總體的一致性。既對農村信用社實施監管內部評級,就是通過對其主要經營管理要素進行系統分析和評價,正確識別和全面掌握農村信用社存在的風險和問題,據此確定監管重點,有針對性地採取監管措施,合理配置監管資源,實施分類監管,提高監管有效性。
《評級指引》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總則,明確了法律依據、功能和適用對象。第二章為評級要素,明確了資本充足狀況、資產質量狀況、管理狀況、盈利狀況、流動性狀況五項評級要素和影響評級結果趨勢的其他因素的具體內容。第三章為評級操作規程和職責分工,主要是明確了初評、復評、審核、審查、評級結果反饋、評級檔案整理等每一過程的操作規程和銀監會各級機構參與監管評級人員構成及職責。第四章為評級結果的運用,重點說明了各等級農村信用社的主要特徵、差別監管的措施以及評級結果的披露和保密要求等。第五章為附則。
為了做好農村合作金融機構2006年監管評級工作,銀監會還於近期通過電視、電話系統,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主監管員和有關人員進行了監管評級培訓,同時要求各派出機構要嚴格按照農村信用社監管評級流程和職責分工,認真做好培訓和評級工作,確保評級結果客觀、准確,為加強監管工作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