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15本有關金融資產管理的書籍目錄!!!在線等~~~
1、本傑明-格雷厄姆:《證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
如果整個證券研究領域的書籍全部被焚燒了,僅僅憑借這樣一本書,這個行業也必將重建。大本沒有建立任何精確的學術模型,卻恰到好處地切入了學術和實踐之間。他既不向浮躁的現實低頭,也不向自大的學術低頭。通過眾多紛繁復雜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非常具體的基礎上。
雖然以知名股票投資家著稱,但大本的《證券分析》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債券和優先股,而且其價值並不遜色於股票部分。大本精闢地指出,選擇良好債券的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換為選擇良好股票的藝術,這兩者之間的聯系遠比人們想像的緊密。
2、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在這本書里,大本迴避了大部分艱澀的定量分析,幾乎不討論股票與債券投資的具體技術,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對「投資」一詞的定義上。從第一章到最後一章,大本都試圖找出投資與投機的根本區別,並在現實案例中闡述這些區別。
《聰明的投資者》的精髓在於對風險的控制。大本從來不講述一夜暴富的技術。他認為投資應該在一個可以承受的風險水平上帶來滿意的回報,剩下的內容全部用來回答兩個更具體的問題:什麼是可以承受的風險,什麼又是滿意的回報。
3、本傑明-格雷厄姆:《價值再發現》(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除了以上兩本書,大本曾經在多種學術和商業期刊上發表大量專業文章,並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進行演講。《價值再發現》一書收錄了大本晚年發表的最有價值的文章和演講,不僅涉及財務報表分析和投資學原理,還涉及貨幣銀行和宏觀經濟學內容。
大本發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濃厚的悲觀主義情緒,所以他在華爾街並不是受歡迎的人。幾十年過去,今天的讀者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體會他的教誨——對於價值投資理念的信奉,對風險控制的執著以及對頻繁交易的厭惡。這些教誨在今天仍然沒有得到執行。
4、喬治-索羅斯:《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
索羅斯的大部分言論都充斥著狂妄自大的氣息,但考慮到他的宏大功業,這樣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煉金術》中,他試圖建立金融市場的所謂「反身性」原理,即投資者與投資標的之間的復雜的相互作用,並且用這種原理來解釋整個社會科學。
為了證明他的理論,索羅斯聲稱他運用自己的對沖基金進行了「歷時實驗」,包括實驗期和對照期。這個歷時實驗發生在量子基金最輝煌的時期——1986年至1987年。索羅斯告誡我們,歷時實驗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論;可是事與願違,對於非
1/5頁
哲學專業讀者來說,唯一有價值的部分可能就是歷時實驗。
5、戴維-法柏:《法柏報告》(The Faber Report)
在所有講述華爾街現狀的書里,法柏的著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是實例最多、證據最充足、最能讓人感到身臨其境的著作之一。這本書是他長期采訪銀行家、分析師、基金經理和上市公司高管之後的經驗結晶,幾乎每一段都具備「口述史」的性質。
法柏經歷了1990年代的大牛市,2000年的網路股泡沫,2001-02年的安然與世界通信丑聞以及許多偉大基金的興起和衰落。沒有必要採取任何戲劇性的描寫,因為現實本身已經很有戲劇性了。法柏對大部分事務採取批評的態度,有些評價簡直是刻薄。但是他最後仍然承認,「華爾街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壞的地方」。
6、理查斯-蓋斯特:《最後的合夥人》(The Last Partners)
蓋斯特通過合夥人制度的誕生、發展、衰落與毀滅,寫出了一部嚴謹深刻的華爾街史。他從19世紀中葉開始敘述那些最偉大的合夥人家族——摩根家族、戈德曼家族、雷曼家族以及許多你沒有聽說過的延續百年的大家族。此後,隨著金融業越來越成為資本主宰的行業,合夥制被摧毀了。
這本書不是合夥制的輓歌,作者對那些舊的家族沒有太多同情。他只是指出,變幻莫測的華爾街讓我們忘記了太多東西,適當地閱讀是非常有益的。或許有一天,已經發生過的一切會以某種奇特的形式卷土重來。
7、理查斯-蓋斯特:《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 in Financial System)
這本書是我所見過的最清晰詳盡的投資銀行學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討論了廣義投資銀行業的每一個領域——證券承銷、並購咨詢、資本市場、銷售與交易、證券研究、零售經紀和基金管理,還探討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以及監管者的千絲萬縷的聯系。難能可貴的是,蓋斯特特別注重探討投資銀行界,並將華爾街史視為一個發展的過程。
蓋斯特的重點描述放在華爾街,但他並未忽視歐洲和日本。遺憾的是,這本書主要討論的監管政策是美國的政策。這些政策或許不能解釋其他國家投資銀行業的深刻變化。也許技術手段和投資觀念的進步,才是這個行業變動的根本動力。
8、《華爾街日報》編輯部:《華爾街巨人》(Who's Who and What's What)
這是一本5年前出版的「華爾街網路手冊」,在這里你可以找到許多已經消失的名字:所羅門美邦、潘恩韋伯、基德-皮博蒂乃至德雷克賽-哈頓。書中描述的市場環境和監管措施與今天已經有很大區別,但還不是天壤之別。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因為它是由那些最了解華爾街的人撰寫的,這些人知道華爾街巨人背後
2/5頁
的秘密。
在每一個華爾街巨人的簡介之後,緊接著的是幾篇著名人物傳記——出色的銀行家,偉大的交易員,以及某些惡名昭彰的「壞孩子」。作者的筆調在輕松和嚴肅之間遊走,而且經常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重要細節。這就是所謂的「華爾街日報體」,他們總是能夠見微知著。
9、伯頓-麥基爾:《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on Wall Street)
麥基爾是極少數在學術界和實踐界都做出重大成就的人物,他既是經濟學家,又是職業投資者和分析師。他的核心觀點只有一條:金融市場是有效的,證券價格的波動歸根結底是隨機漫步,所以華爾街是一個不應該存在的地方。
以上陳詞濫調我們早已在課本上讀過了,但是麥基爾用一種生動活潑的方式闡述了他的理論。他沒有用一兩個公式來糊弄我們,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現代工商業和金融業體系中蘊含的有效性和隨機性,這些特性使一切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趨於無效。我不贊成麥基爾的結論,但我們無法忽視他的論證,那簡直是天才和雄辯的偉大結合。
10、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致股東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他每年都重復一些似乎早已過氣的言論,例如現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在折扣價格購買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為增長付出恰當代價」的重要性。
僅僅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朴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11、布魯斯-格林威爾:《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它應該購買瀕臨破產的低價股,還是購買氣勢如虹的藍籌股?從格雷厄姆開始,產生了許多價值投資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經理人擁有獨特的模型和選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與格雷厄姆差別不大。
格林威爾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來最成功的價值投資經理人——馬里奧-加比利、沃倫-巴菲特和保羅-索金等等,分析了他們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指出了在絢爛的投資行為背後的枯燥無味的模型。作為一位學者,格林威爾對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暢文筆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價值投資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12、彼得-伯恩斯坦:《有效資產管理》(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er)
作為金融學家,伯恩斯坦指出,盡管有效市場的存在使大部分證券分析手段都失
3/5頁
去了價值,但是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來優化自己的回報。這本書花了大量時間討論投資的一些基本問題,例如什麼是風險,為什麼要用方差來度量風險,以及股票為什麼對債券具有很高的溢價。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討論尤其重要。
伯恩斯坦並沒有給出什麼精確的資產配置技巧,他只是一再強調分散配置資產、及時進行再平衡以及避免頻繁交易的重要性。他並不迷信定量分析工具,反而希望投資者們通過理性的判斷得出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結論,這在學者中是相當難得的。
13、理查德-費里:《指數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
費里是一位投資組合分析師,也是有效市場假說的信奉者。他通過實證數據和自己多年工作的經驗證明,積極管理的股票基金想打敗市場是不現實的,所以最佳的投資策略就是把資產妥善配置到各種指數基金中去。
這本書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指數編制和再平衡的方法——指數基金怎樣做到盡可能模仿指數?怎樣克服流動性、交易成本和稅收方面的困難?那些與有效市場假說矛盾的「增強型」「基本面型」指數基金有可能成功嗎?為什麼固定收益方面的指數基金發展很慢?費里對這些問題一一做了力所能及的回答,但想說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積極管理基金仍然占據著全球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份額。
14、大衛-史文森:《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絕大多數同行的業績。他認為投資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資產配置,也在於對各種資產門類的本質的深刻了解,以及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科學審慎的原則。史文森並不排斥積極管理,但他指出,要避免過高的管理費用和過於危險的風險敞口。他還對捐贈基金的支出政策進行了點評。
史文森舉出了大量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持續取得佳績是何等困難。與我們想像的不同,他並未吹噓自己如何成功,而是嚴肅分析了其他人失敗的原因——過於輕率的投資決策,不恰當的風險管理,過高的資產管理費用以及「買漲賣跌」的錯誤心理等等。這些事例證明,心理或許是比技術更重要的因素。
15、斯蒂芬-戴維斯:《銀行並購:經驗與教訓》(Bank Mergers: Lessons for the Future)
銀行並購的浪潮席捲了整個世界,但是究竟有多少並購真的給股東帶來了價值?驅使管理層不斷收購或被收購的動機是什麼?投資銀行、機構投資者和銀行管理層在並購中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作為管理咨詢顧問,戴維斯用許多親身經歷的案例和訪談講述了許多典型的並購故事。毫無疑問
4/5頁
,大部分失敗了,但成功者的獎賞很豐厚。
這本書從多個角度深入描述了並購的具體流程和主要問題。在這個並購橫行的世界上,如此冷靜的思考是少見的。作為一種復雜而且不穩定的金融機構,銀行並購可能是世界上最艱難的並購,所以了解銀行並購無疑就了解了並購問題的核心。
② 有關金融的書籍,介紹幾本
1、《投資學》William F. Sharpe 等,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
2、《投資學》Zvi Bodie, Alex Kane, Alan Marcus, 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年
3、《投資組合管理:理論及應用》James L. Farrell, Jr 等,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年
4、《商業銀行財務管理》Joseph F. Sinkey, Jr,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5、《國際經濟學》Paul R. Krugman 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8年
6、《貨幣、銀行與金融市場》勞埃德 B. 托馬斯,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年
7、《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Frederic S. Mishkin,(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8、《期權、期貨和衍生證券》* John C. Hull,華夏出版社,1997年
9、《金融工程學》洛倫茲•格利茨,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
10、《公司財務原理》理查德 A. 布雷利、斯圖爾特 C. 邁爾斯,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
11、《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Brigham, E.F., L.C. Gapenski and M.C. Ehrhardt (1999), Ninth Edition, The Dryden Press.
12、《公司理財》斯蒂芬 A. 羅斯、羅德爾福 W. 維斯特菲爾德、傑弗利 F. 傑富,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年
13、《International Economics》Dominick Salvatore,第五版,清華大學出版社影印版,1997年。
14、《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Jeff Mara Fifth Editio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2003
15、《匯率理論和政策研究》* 姜波克、陸前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16、《貨幣理論與政策》* 卡爾•E•瓦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
17、《高級國際金融學教程》* 莫瑞斯•奧博斯特弗爾德,肯尼斯•若戈夫,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年
18、《國際金融學》* 姜波克、陸前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9、《宏觀經濟學》* 奧利維爾•瓊•布蘭查德,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
20、《金融風險理論-從統計物理到風險管理》* [法]簡•鮑查德、[比]馬克•波特,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
21、《金融時間序列的經濟計量學模型》* [英]特倫斯•C•米爾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
22、《比較金融系統》富蘭克林•艾倫、道格拉斯•蓋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23、《不確定條件下的投資》* 阿維納什•迪克西特、羅伯特•平迪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24、《匯率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exchange rates)[英]露西沃•薩諾(Lucio Sarno), 馬克•泰勒(Mark P. Taylor),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
③ 推薦幾本關於金融的書
樓上的書似乎有點多了,一般人未必有時間全部看完更別說細致的看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了。因此我推薦幾部經典一點的時候細細品讀的,因為不知道 「沒什麼qishi」 基礎如何、年紀幾何就推薦幾本適合入門者的、有利於建立對於金融的總體感覺和構建腦海中對於經濟金融泛商類宏觀印象的吧:
1.黃老的《金融學》又叫《貨幣銀行學》,是大學金融學專業學生都要學的對於金融總體介紹的書籍,幾乎涉及金融學的各個方面,適合作為對於金融學有什麼的了解。
2.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經典中的經典,通俗易懂說的都是最基礎的理論,來自身邊讀完可以讓人有種對於生活重新認識的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尤其是對於初學者。
3.陳志武的《金融的邏輯》一位有中西方閱歷的耶魯的中國教授,該書以經濟學的視角可謂深入淺出的說出了許多中國的國情、故事,讀完同樣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上3本都是比較適合基礎不深的人看的書籍,但卻不是因為其的淺顯而是因為它們的深入淺出、因為作者的功底,讓讀者無論是專業人才還是布衣百姓都可以細細品味書中所講,使讀者能輕易的理解原本深深藏身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濟、金融原理。話語不學術、不教條、親切卻字字珠璣,從提問看樓主應該並非專業人士或者僅僅初涉金融,因此覺得會對你有用,希望喜歡。。。
④ 金融管理類的書籍,那一些比較好
金融學(精編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教育部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教材
《金融學》(精編版)是對當前正在採用的《貨幣銀行學》教材的重大改造和推進。目標是在繼續加強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充分反映近年來金融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變革、演進和金融學科建設不斷取得的開拓性成果以滿足大步幅地提高金融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
全書共分六篇。
第一篇講述金融領域的基本概念和范疇,是進入金融學術殿堂所必需的基本准備。
第二篇講述微觀金融即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相關政策觀點。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相互作用是當前金融發展的焦點之一本篇專章討論。
第三篇講述現代貨幣的創造機制。破解現代貨幣創造機制是理解微觀金融與宏觀金融不可分割地連結為一體的關鍵。
第四篇講述宏觀金融、即貨幣對內、對外均衡和圍繞貨幣政策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相關政策觀點注意把獨立發展的宏觀調控和國際協調的理論思路納入視野。
第五篇講述金融監管。
第六篇是講述不宜納入以上各篇但又具有基礎意義和現實意義的重要金融理論。
證券投資學(第二版)
叢書名: 經濟管理類課程教材·金融系列,教育部「十五」規劃教材
作 者: 吳曉求 主編
出 版 社: 人民大學出版社
全書除導論外共分為五篇。
第一篇是總論篇,系統講述了關於證券投資工具和證券市場的一般性基礎知識。這是深入進行資本市場領域和證券投資研究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准備。
第二篇是基本分析篇,系統講述了有價證券的價格決定、證券投資的宏觀經濟分析、證券投資的產業周期分析和公司價值分析等內容。
第三篇是技術分析篇,系統講述了證券投資技術分析的基本理論、方法和若干主要技術指標。
第四篇是組合管理篇,系統講述了證券組合管理、風險資產定價與證券組合管理應用、投資組合管理業績評價等內容。
第五篇是市場監管篇,系統講述了證券市場監管的理念、要素、體制、實踐和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證券市場監管問題。
本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財經類各專業特別是金融學專業的本科教材,也可以作為金融證券從業人員和證券投資者系統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參考用書。
經濟學原理(第3版英文版)
作 者:(美)曼昆(Mankiw,N.G.) 著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書主要從供給與需求、企業行為與消費者選擇理論、長期經濟增長與短期經濟波動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講述了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本書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闡釋了經濟學最基本的思想,強調經濟學原理的應用和政策分析。書中還提供了大量案例,以說明經濟學原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應用。
從經濟學 金融學 和 投資學三個角度去探討 基本上可以囊括簡單的經濟學 和金融學的知識
⑤ 關於資產管理公司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不同國家對於本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都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約束,截止2009年12月31日,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遵循的日常法律法規如下:
1.《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7號),2000年11月1日國務院第32次常務會議通過,當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該條例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經營活動依照的核心依據。詳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詞條。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1〕12號)(2001年4月11日) 。 內容如下:
金融資為深化金融改革,規範金融秩序,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現對人民法院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作如下規定: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國有銀行債權後,原債權銀行在全國或者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發布債權轉讓公告或通知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債權人履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條第一款規定的通知義務。
在案件審理中,債務人以原債權銀行轉讓債權未履行通知義務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可以將原債權銀行傳喚到庭調查債權轉讓事實,並責令原債權銀行告知債務人債權轉讓的事實。 本規定僅適用於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有關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案件交納訴訟費用的通知【法[2001]156號】(2001年10月25日)具體內容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各級人民法院陸續依法受理了一批華融、長城、信達、東方等四家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國有商業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的案件,據國務院有關部門反映,涉及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此類案件數量多、標的大、所需交納的訴訟費用數額也很大,要求適當給予減免。為了支持國家金融體制改革,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減輕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過程中的費用負擔,使這部分不良資產得以盡快依法處置,現對審理此類案件交納的訴訟費用等問題通知如下:一、凡屬上述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提起訴訟(包括上訴和申請執行)的案件,其案件受理費、申請執行費和申請保全費,按照《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的規定計算,減半交納。二、上述案件中,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申請財產保全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1]12號)第五條的規定執行。三、對於訴訟過程中所實際支出的訴訟費用,以及按照《〈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補充規定〉》的規定應向當事人收取的差旅費等費用,各級人民法院要嚴格按照實際發生的項目和金額收取。四、各級人民法院要嚴格執行上述規定,不得擅自提高收費標准,改變計費方式以及違反規定加收訴訟活動費、執行活動費等其他費用。五、本通知規定的事項自下發之日起實行,至2006年2月28日廢止。本通知下發之前已經受理的案件,所收取的訴訟費用不予退回。人民法院過去處理這類案件,已決定同意當事人緩交的,超出本通知規定限額的部分不再追收。
4、最高人民法院對《關於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條」司法解釋有關問題的函》的答復【法函(2002)3號】(2002年1月7日)具體內容如下:
信達、華融、長城、東方資產管理公司:
你們於2001年10月15日發出的「信總報[2001]64號」關於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條」司法解釋有關問題的函收悉。經研究,現就函中所提問及解題答復如下:依據我院《關於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十條規定,為了最大限度的保全國有資產,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全國或升級有影響的報紙上發布的有催收內容的債權轉讓公告或通知所構成的訴訟時效中斷,可以溯及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原債權銀行債權之日;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已承接的債權,可以在上述報紙上以發布催收公告的方式去的訴訟時效中斷(主張權利)的證據。關於涉及資產管理公司清收不良資產的訴訟案件,其 「管轄問題」應按《規定》執行。、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處置銀行不良資產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法【[2005]62號】(2005年5月30日)具體內容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為了深化金融改革.規範金融秩序,本院先後下發了《關於審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關於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十二條」司法解釋有關問題的函的答復》和《關於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案件交納訴訟費用的通知》。最近,根據國務院關於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總體部署,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了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為了維護金融資產安全,降低不良資產處置成本,現將審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收購、處置不良資產發生的糾紛案件的有關問題補充通知如下:一、國有商業銀行(包括國有控股銀行)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貸款,或者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不良貸款後,通過債權轉讓方式處置不良資產的,可以適用本院發布的上述規定。二、國有商業銀行(包括國有控股銀行)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不良貸款,或者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處置不良貸款的,擔保債權同時轉讓,無須徵得擔保人的同意,擔保人仍應在原擔保范圍內對受讓人繼續承擔擔保責任。擔保合同中關於合同變更需經擔保人同意的約定,對債權人轉讓債權沒有約束力。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處置已經涉及訴訟、執行或者破產等程序的不良債權時,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債權轉讓協議和轉讓人或者受讓人的申請,裁定變更訴訟或者執行主體。
6、《財政部關於印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有關業務風險管理辦法的通知》(財金(2004)40號)。
該文件將國務院批準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投資業務風險管理辦法》、《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委託代理業務風險管理辦法》、《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收購業務風險管理辦法》印發給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2005年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開始商業化運作,從風險控制角度制定了監管制度。
7、《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54)本辦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詳見《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網路詞條
8、《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財駐京監[2008]191號 本辦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9、《金融企業財務規則》(財政部令2009第42號)
⑥ 關於金融方面的書籍
《經濟學原理》《微觀》《宏觀》這幾本先過一遍基本概念。。。
再推薦一些好的:
1、《門口的野蠻人》 豆瓣評分:8.2
對於那些不懷好意的收購者,華爾街通常稱之為「門口的野蠻人。華爾街商戰紀實經典,深度接觸資本世界,金融大鱷、國際巨頭悉數登場——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羅門兄弟、第一波士頓、貝爾斯登、大通曼哈頓、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爾肯、納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國運通、百事可樂、寶潔、卡夫、麥肯錫……有史以來最推薦的商界與金融界實戰經典案例!
2、《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豆瓣評分:8.4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朴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3、《說謊者的撲克牌》 豆瓣評分:8.2
「說謊者的撲克牌」是華爾街上金融家們玩的一種休閑游戲,以最善於瞞騙他人而實行心理欺詐者為勝。邁克爾·劉易斯將其用為隱喻,描述了自己在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的所羅門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經歷——從意外受雇、接受培訓直到成長為只憑一個電話即可以調動數百萬美元資金的明星交易員。
4、《日本蠟燭圖技術》 豆瓣評分:9.0
《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是一項傑出的探索、研究、翻譯成就……他不僅全面周詳、內容豐富,而且文筆流暢、引人入勝。史蒂夫的工作幹得實在漂亮,他將日本的蠟燭圖技術與傳統的西方技術工具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配合,並且用大量的優秀圖例把這個概念清晰地作了說明……我敢擔保,《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將成為有關內容的標准教材。
5、《大而不倒》 豆瓣評分:8.4
《大而不倒》是數十年來最扣人心弦的金融紀實巨著之一。在本書中,身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以及本世紀最受尊崇的金融記者之一的安德魯·羅斯·索爾金用極其詳盡的、具有權威性的第一手資料為讀者講述了這場將世界逼向崩潰邊緣的經濟危機。
憑借著與金融危機中重要人物的接觸,索爾金再現了這些動盪日子的戲劇性和混亂性,揭露了從未曝光的細節以及詳盡地描述了這些金融界和政界最有權勢的,貪婪且恐懼、損人利己的人,如何決定了世界經濟的命運。
6、《聰明的投資者》 豆瓣評分:9.0
20世紀最偉大的投資顧問本傑明·格雷厄姆給予世界的知識和靈感,教你如何成為《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在本書里所提出的「價值投資」這一理念,使許多投資者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進而教導他們發展長遠的戰略。自1949年初次出版以來,這本書就一直是股票市場的《聖經》。
7、《行動的勇氣》 豆瓣評分:8.8
美聯儲及美國財政部的同事們,與兩任美國總統一起,頂住了來自難以取悅的國會以及被華爾街所激怒的群眾的批評與壓力,成功地使美國國內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穩定了下來。憑借著創造力和決斷力,他們阻止了一場規模大到難以想像的經濟崩潰的出現,並接著制定出非常規的項目以幫助美國經濟復興,同時也希望這些項目能成為他國學習的模範。
《行動的勇氣》一書詳盡地介紹了白宮的決策過程,對這場危機里的重要參與者的刻畫也入木三分,它詳述並解釋了這場自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並從局內人的角度闡述了政府的政策回應。
8、《漫步華爾街》 豆瓣評分:8.4
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地讀者更加渴望利用伯頓·G·馬爾基爾這本書指導他們進行投資——既撫慰人心又極富權威,干貨滿滿又是暢銷書排行榜常青樹。
該書被認為是建立投資組合時要購買學習的第一本書,目前銷量已達150萬冊。除了談及各種投資機會外,還包括了對經濟大蕭條和全球信貸危機的探討,以及對新興市場長期潛力的進一步關注。
該書除了其經典的生命周期投資指南,新增的部分則教會讀者如何應對日益復雜的衍生工具。
最後,讀書只是一方面,也要接觸一些金融的圈子,比如關注雪球這種產出優質內容的公眾號,以及「今融道」這種專門做金融圈社交的APP,打開自己在金融圈的圈子。
⑦ 中國四大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哪四個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工行的機構)、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農行的機構)、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建行的機構)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中行的機構)。
⑧ 請高人推薦企業資產管理方面的書籍
流動性風險——企業資產管理和籌資風險本書作者:(美)班克斯 著,褚韻 譯yoyobao編號:book125717
作者: (美)班克斯 著,褚韻 譯(點擊查看該作者所編圖書)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點擊查看該出版社圖書)
出版日期:2005-6-1
ISBN:7802072727
裝幀開本:膠版紙/0開 / 0頁/264000字
版次:1
原 價:¥38
⑨ 想咨詢一些關於金融類,理財類,管理類的書籍!
金融、理財書?你看?有用?
你要的其實是實戰的東西,建議你找個對金融、理財比較懂的朋友,或者涉及這個行業的人聊一聊,溝通一下就OK了。看書?吃力不討好。
實在沒這方面的朋友就上網搜索投資咨詢公司,相信你可以找到一堆的電話和公司名單,然後打電話過去聊聊,他們會樂意幫你解答各種問題的。你一定可以學到你要的知識
⑩ 金融資產管理需要看那些書
《資產配置的藝術》
《證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
《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價值再發現》(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
《法柏報告》(The Faber Report)
《最後的合夥人》(The Last Partners)
《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 in Financial
《華爾街巨人》(Who's Who and What's What)
《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on Wall Street)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有效資產管理》(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er)
《指數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
《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銀行並購:經驗與教訓》(Bank Mergers: Lessons for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