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息化金融機構主要運營模式有哪些
信息化金融機構主要運營模式分為以下三類:傳統金融業務電子化模式、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金融電商模式。
Ⅱ 金融機構有哪些信息化,大數據需求
數據大集中
數據大集中是一個過程,之前整個銀行體系都在分行,包括證券公司也是如此。這些金融機構並沒有集中的數據中心概念,所以他們先做了數據大集中。
數據倉庫
數據倉庫是在數據大集中的基礎上,提升、改善了數據的質量。
報表
在上面兩步的基礎上,做了兩個報表:一個是監管報表,另一個是內部管理報表。
決策支持
決策支持是基於報表而形成的系統。但是,最後形成的決策支持系統扮演的角色並不是全局性的。比如,針對風險部門的是風險數據倉庫,針對業務部的是客戶數據倉庫,所以在金融信息化過程中,以上四個方面還是部分處於分離的狀態。
數據整合
無論做什麼樣的分析,數據質量是最重要的。如果數據質量差,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公開數據現在越來越開放,比如說工商數據、徵信數據。所以我覺得很多公開數據的運用,確實為數據分析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
智能金融的嘗試
為什麼用嘗試二字,因為我還是持一個比較保守的觀點。就智能金融而言,現在的數據挖掘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還是不夠的,但是我相信科技的不斷發展肯定會解決這個問題。我一直堅信一個觀點就是:以後絕對不會存在物理上雲的概念。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所有的東西都是雲,這就是趨勢,是你沒有辦法改變的。我覺得智能金融或者大數據是一個趨勢,是一個沒有辦法去改變、沒有餘地可討論的趨勢。
Ⅲ 信息化金融機構是傳統金融機構嗎
信息化的金融機構,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 互聯網+金融 。他是和傳統的金融行業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實現的線上的功能比較豐富。比如現在的財金圈、陸金所、人人貸等,均可以在網頁或者app上面直接實現投資理財,獲得收益之後再將本息都返還到你的賬戶。而傳統的金融則更加註重面對面的線下交易。
Ⅳ 互聯網金融有哪些類型
1、眾籌
眾籌大意為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的本意是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讓創業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及項目,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
眾籌平台的運作模式大同小異——需要資金的個人或團隊將項目策劃交給眾籌平台,經過相關審核後,便可以在平台的網站上建立屬於自己的頁面,用來向公眾介紹項目情況。
2、P2P網貸
P2P(Peer-to-Peer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
P2P網貸是指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需要借貸的人群可以通過網站平台尋找到有出借能力並且願意基於一定條件出借的人群,幫助貸款人通過和其他貸款人一起分擔一筆借款額度來分散風險,也幫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較的信息中選擇有吸引力的利率條件。
兩種運營模式,第一是純線上模式,其特點是資金借貸活動都通過線上進行,不結合線下的審核。通常這些企業採取的審核借款人資質的措施有通過視頻認證、查看銀行流水賬單、身份認證等。
第二種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線上提交借款申請後,平台通過所在城市的代理商採取入戶調查的方式審核借款人的資信、還款能力等情況。
3、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藉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
根據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給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的定義,從廣義上講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網路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
第三方支付已不僅僅局限於最初的互聯網支付,而是成為線上線下全面覆蓋,應用場景更為豐富的綜合支付工具。
4、數字貨幣
除去蓬勃發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貸款模式、小貸模式、眾籌融資、余額寶模式等形式,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也開始露出自己的獠牙。
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爆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其他任何互聯網金融形式都更具顛覆性。在2013年8月19日,德國政府正式承認比特幣的合法「貨幣」地位,比特幣可用於繳稅和其他合法用途,德國也成為全球首個認可比特幣的國家。
這意味著比特幣開始逐漸「洗白」,從極客的玩物,走入大眾的視線。也許,它能夠催生出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帝國。
比特幣炒得火熱,也跌得慘烈。無論怎樣,這場似乎曾經離我們很遙遠的互聯網淘金盛宴已經慢慢走進我們的視線,它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金融最終極的形態就是互聯網貨幣。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只是對現有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提出挑戰,將來發展到互聯網貨幣的形態就是對央行的挑戰。
也許比特幣會顛覆傳統金融成長為首個全球貨幣,也許它會最終走向崩盤,不管怎樣,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幣會給人類留下一筆永恆的遺產。
5、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對其進行實時分析,可以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客戶全方位信息,通過分析和挖掘客戶的交易和消費信息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並准確預測客戶行為,使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台在營銷和風險控制方面有的放矢。
基於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台主要指擁有海量數據的電子商務企業開展的金融服務。大數據的關鍵是從大量數據中快速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從大數據資產中快速變現利用的能力。因此,大數據的信息處理往往以雲計算為基礎。
6、信息化金融機構
所謂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通過採用信息技術,對傳統運營流程進行改造或重構,實現經營、管理全面電子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金融信息化是金融業發展趨勢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機構則是金融創新的產物。
從金融整個行業來看,銀行的信息化建設一直處於業內領先水平,不僅具有國際領先的金融信息技術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構成的電子銀行立體服務體系,
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筆——數據集中工程在業內獨領風騷,其除了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之外,還形成了「門戶」「網銀、金融產品超市、電商」的一拖三的金融電商創新服務模式。
7、金融門戶
互聯網金融門戶(ITFIN)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產品的銷售以及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價」的模式,採用金融產品垂直比價的方式,將各家金融機構的產品放在平台上,用戶通過對比挑選合適的金融產品。
互聯網金融門戶多元化創新發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財投資服務和理財產品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提供保險產品咨詢、比價、購買服務的保險門戶網站等。這種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風險,因為其平台既不負責金融產品的實際銷售,也不承擔任何不良的風險,同時資金也完全不通過中間平台。
Ⅳ 金融信息化的金融信息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所謂虛擬化是指金融機構日益通過網路化的虛擬方式在線開展業務,其客戶直接在辦公室、家裡甚至旅行途中獲得金融機構提供的各類服務,因此金融機構不再需要大量的有形營業場所和巨額的固定資產投資。全新的網路銀行正藉助互聯網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及其終端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1995年10月18日,世界上第一家沒有傳統銀行經營網點的網路銀行——安全第一網路銀行在美國誕生,它創立的全部費用僅為100萬美元,只相當於傳統銀行開辦一個分支機構的費用,其經營成本也遠遠低於傳統銀行。安全第一網路銀行的誕生與發展標志著虛擬化銀行的開端,預示了金融機構形態的未來發展趨勢。 金融信息化導致金融機構經營方式的巨大變化,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改變著支付與結算、資金融通與轉移、風險管理、信息查詢等銀行基本功能的實現方式。金融機構將傳統的專用信息網路拓展到公共網路,電子貨幣、網路貨幣等數字化貨幣的應用使得以支票和現金為主的支付結算、資金轉移方式正在趨向無現金的方式轉化,各種信用卡、數字錢包得到了廣泛應用;實時在線的網路服務系統能為客戶提供全時空、個性化、安全快捷的金融服務;基於信息技術的各種風險管理與決策系統(如自動授信系統、風險集成測量系統等)正在取代傳統落後的風險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確性;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開發也在迅速加快。
適應經營方式的變化,金融機構的組織結構也在發生深刻變化。建立在傳統銀行經營模式基礎上的組織形式——基於分支行的組織結構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經營方式。圍繞客戶的消費行為和需求,傳統銀行正進行新的結構設計,藉助於信息技術重構其組織形式。新興的網路銀行完全擺脫了傳統銀行的組織結構,幾乎找不到傳統銀行的結構特徵。總之,金融信息化的作用將從提高金融業務的自動化程度,發展到對金融業經營方式和組織結構的深刻改變。
Ⅵ 互聯網金融是什麼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往傳統金融業態滲透,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
發展模式
1、眾籌
眾籌大意為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本意眾籌是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讓創業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及項目,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眾籌平台的運作模式大同小異——需要資金的個人或團隊將項目策劃交給眾籌平台,經過相關審核後,便可以在平台的網站上建立屬於自己的頁面,用來向公眾介紹項目情況。
2、P2P網貸
P2P(Peer-to-Peer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P2P網貸是指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需要借貸的人群可以通過網站平台尋找到有出借能力並且願意基於一定條件出借的人群,幫助貸款人通過和其他貸款人一起分擔一筆借款額度來分散風險,也幫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較的信息中選擇有吸引力的利率條件。
2種運營模式,一是純線上模式,其特點是資金借貸活動都通過線上進行,不結合線下的審核。通常這些企業採取的審核借款人資質的措施有通過視頻認證、查看銀行流水賬單、身份認證等。第二種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線上提交借款申請後,平台通過所在城市的代理商採取入戶調查的方式審核借款人的資信、還款能力等情況。
以P2P網貸模式為代表的創新理財方式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專家認為,P2I產業鏈金融模式不僅在年化收益率上對投資者有著極高的吸引力,通過P2I產業鏈金融模式可有效整合各角色參與度,高度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幫助廣大中小企業「速效」融資,並讓投資者的收益最大化體現,從而實現多方共贏。
3、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藉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
根據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給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的定義,從廣義上講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網路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第三方支付已不僅僅局限於最初的互聯網支付,而是成為線上線下全面覆蓋,應用場景更為豐富的綜合支付工具。
4、數字貨幣
除去蓬勃發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貸款模式、阿里小貸模式、眾籌融資、余額寶模式等形式,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也開始露出自己的獠牙。
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爆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其他任何互聯網金融形式都更具顛覆性。在2013年8月19日,德國政府正式承認比特幣的合法「貨幣」地位,比特幣可用於繳稅和其他合法用途,德國也成為全球首個認可比特幣的國家。這意味著比特幣開始逐漸「洗白」,從極客的玩物,走入大眾的視線。
5、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對其進行實時分析,可以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客戶全方位信息,通過分析和挖掘客戶的交易和消費信息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並准確預測客戶行為,使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台在營銷和風險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於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台主要指擁有海量數據的電子商務企業開展的金融服務。大數據的關鍵是從大量數據中快速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從大數據資產中快速變現的能力。因此,大數據的信息處理往往以雲計算為基礎。
6、金融機構
所謂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通過採用信息技術,對傳統運營流程進行改造或重構,實現經營、管理全面電子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金融信息化是金融業發展趨勢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機構則是金融創新的產物。從金融整個行業來看,銀行的信息化建設一直處於業內領先水平,不僅具有國際領先的金融信息技術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構成的電子銀行立體服務體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筆——數據集中工程在業內獨領風騷,其除了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之外,還形成了「門戶」「網銀、金融產品超市、電商」的一拖三的金融電商創新服務模式。
7、金融門戶
互聯網金融門戶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產品的銷售以及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價」的模式,採用金融產品垂直比價的方式,將各家金融機構的產品放在平台上,用戶通過對比挑選合適的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門戶多元化創新發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財投資服務和理財產品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提供保險產品咨詢、比價、購買服務的保險門戶網站等。這種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風險,因為其平台既不負責金融產品的實際銷售,也不承擔任何不良的風險,同時資金也完全不通過中間平台
望採納喲!O(∩_∩)O謝謝!
Ⅶ 與現實中的銀行比較網路銀行服務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那什麼是網路銀行?網路銀行(Internet Bank)是指設在Internet上的金融站點,他沒有銀行大廳,沒有營業網點,只需通過與Internet連接的計算機進入站點就能夠在任何地方24小時進行銀行各項業務的一種金融機構,又被稱作「虛擬銀行(Virtual Bank)。一般意義上的網路銀行包括三個要素:一是需要具備Internet或其它電子通訊網路,二是基於電子通訊的金融服務提供者,三是基於電子通訊的金融消費者。 近十年來,網路銀行迅猛發展,其原因綜合現有的研究成果,認為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方面,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電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網路銀行的出現及其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和市場需求條件,同時也給金融服務業帶來了更加激烈的競爭;二方面,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網路銀行,一個發達、成熟的電子商務社會構成網路銀行發展的牢固的商業基礎;三方面,網路銀行發展的最根本原因,既來自對服務成本的考慮,也來自對獲取行業競爭優勢的追求。 而網路銀行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計算機輔助銀行管理階段,這個階段始於20世紀50年代,直到80年代中後期。早期的金融電子化基礎技術是簡單的離線處理,只要用於分支機構及各營業網點的記賬和結算。到了60年代,金融電子化開始從離線處理發展為聯機處理系統,使各銀行之間的存、貸、匯等業務實現電子化聯機管理,並且建立起較為快速的通訊系統,以滿足銀行之間匯兌業務發展的需要。60年代末興起的電子資金轉賬技術及網路,為網路銀行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電話銀行興起於70年代末的北歐國家,到80年代後期得到迅速發展;第二階段是銀行電子化或金融信息化階段,這個階段是從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隨著計算機普及率的提高,商業銀行逐漸將發展重點從電話銀行調整為PC機銀行,即個人電腦為基礎的電子銀行業務。80年代中後期,在國內不同銀行之間的網路化金融服務系統基礎上,形成了不同國家之間不通銀行之間的電子信息網路,進而形成了全球金融通訊網路,在此基礎上,出現了各種新型的電子網路服務,如自助方式為主的在線銀行服務(PC銀行)、自助櫃員機系統(ATM)、銷售終端系統(POS)、家庭銀行系統(HB)和企業銀行系統(FB)等;第三階段是網路銀行階段,時間是從90年代中期至今,90年代中期以來,網路銀行或網際網路銀行出現使銀行服務完成了從傳統銀行到現代銀行的一次變革。 那麼網路銀行的業務有哪些呢?網路銀行提供各種各樣的業務,幾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可由網上銀行完成,包括開戶、存款、支付賬單以及各種轉賬服務,客戶還可以在網上獲得申請住房及汽車貸款、購買保險、統購經紀人買賣各種金融商品如股票等。其主要功能可以分為三類:一、銀行的廣告、宣傳資料和公共信息的發布,這是網路銀行最基本、最簡單的功能;二、實現客戶在銀行各類帳戶信息的查詢,及時反映客戶的財務狀況;三、實現客戶安全交易,真正意義上實現電子貿易等實時功能。 網路銀行的模式與目的。網上銀行從概念上講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完全依賴於Internet發展起來的全新電子銀行,這類銀行幾乎所有的業務交易都依靠Internet進行,這種模式典型例子是在1996年美國三家銀行聯合在Internet上成立的全球第一家網上銀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另一種發展模式是目前的傳統銀行運用Internet服務,開展傳統銀行業務交易處理服務,通過Internet發展家庭銀行、企業銀行等業務,全世界最大的100家銀行中,10%已經上了Web站點,銀行網點數量在一年之內增加了90%。網路銀行的目的簡單說是5W,也就是實現為任何人(Whoever)、隨時(Whenever),與任何賬戶(Whomever),用任何方式(Whatever)的安全支付和結算。 客指令。支付網關可以確保交易在Internet用戶與交易處理上之間安全、無縫隙的傳遞,並且無須對原有主機系統進行修改。離開支付網關,網上銀行的電子支付功能也就無法實現,銀行使用支付網關可以實現以下功能: 1. 配置和安裝Internet網路支付能力 2. 避免對現有主機系統的修改 3. 採用直觀的用戶圖形介面進行系統管理 4. 適應諸如扣帳卡、電子支票、電子現金以及微電子支付等電子支付手段 5. 通過採用RSA公共密鑰加密,可以確保網路交易的安全性 6. 提供完整的商戶支付處理功能,包括授權、數據捕取和結算、對帳等 7. 通過對Internet網上交易的報告和跟蹤,對網上活動進行監視 8. 使Internet網路的支付處理過程與當前支付處理上的業務模式相符,確保商戶信息管理上得一致性,並為支付處理商進入互聯網交易處理這一不斷增長的新市場提供了機會 有了支付網關,銀行或交易處理商在面對網路市場高速增長和網路交易量不斷膨脹的情況下仍可保持其應有的效率。 目前典型的網上銀行有:1.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 作為世界上第一家開展網上業務的銀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地出現代表著一種新的業務模式和未來銀行的發展方向;2.Citicorp(or Citibank)它是美國最大的金融機構服務機構,為全世界90個國家和地區近4500萬個客戶提供服務;3.Bank Of America他的網上業務主要集中在家庭銀行(Home Banking)在線銀行(Bank Online)上;4.Common Wealth Bank 網上銀行(Net bank)是Common Wealth Bank的網上銀行業務,它是基於應用程序的一個窗口。5.First City Bank & Trust 它側重於家庭銀行業務。 中國第一家網上銀行是中國銀行,時間在1996年下半年。當時,中國銀行就已經認識到Internet提供了強大的、無處不在的網路系統,這是銀行賴以進行客戶服務的支付網關——也是今天討論的重點。支付網關是銀行金融系統和Internet之間的介面,是由銀行操作的將Internet上的傳輸數據轉換為金融機構內部數據的設備,或由第三方處理商家的支付信息和顧最好的物質基礎。上網初期,中國銀行網頁主要用於發布中國銀行的廣告信息、業務信息等,逐後幾年,中銀在充分研究試用的基礎上,利用防火牆和數字加密等安全機制逐步開展了家庭銀行、信用卡、商業銀行等網上業務。深圳招商銀行也是國內較早的上網銀行。此外,交通銀行、建設銀行正在積極策劃網上銀行項目,不久將會於我們大家見面。由此不難看出中國在網上銀行建設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卻異常迅猛。以上便是我對網路銀行的粗淺認識。主要從網路銀行與電子商務的關系、發展迅速的原因、發展劃分的階段以及網路銀行的業務、模式與目的、支付網關六個方面論述。
Ⅷ 請問互聯網這種金融 的模式是什麼
互聯網金融的模式主要有幾種:
眾籌
眾籌大意為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的本意是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讓創業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及項目,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眾籌平台的運作模式大同小異——需要資金的個人或團隊將項目策劃交給眾籌平台,經過相關審核後,便可以在平台的網站上建立屬於自己的頁面,用來向公眾介紹項目情況。
P2P網貸
P2P(Peer-to-Peer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P2P網貸是指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需要借貸的人群可以通過網站平台尋找到有出借能力並且願意基於一定條件出借的人群,幫助貸款人通過和其他貸款人一起分擔一筆借款額度來分散風險,也幫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較的信息中選擇有吸引力的利率條件。
兩種運營模式,第一是純線上模式,其特點是資金借貸活動都通過線上進行,不結合線下的審核。通常這些企業採取的審核借款人資質的措施有通過視頻認證、查看銀行流水賬單、身份認證等。第二種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線上提交借款申請後,平台通過所在城市的代理商採取入戶調查的方式審核借款人的資信、還款能力等情況。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藉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
根據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給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的定義,從廣義上講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網路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第三方支付已不僅僅局限於最初的互聯網支付,而是成為線上線下全面覆蓋,應用場景更為豐富的綜合支付工具。
數字貨幣
除去蓬勃發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貸款模式、小貸模式、眾籌融資、余額寶模式等形式,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也開始露出自己的獠牙 。
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爆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其他任何互聯網金融形式都更具顛覆性。在2013年8月19日,德國政府正式承認比特幣的合法「貨幣」地位,比特幣可用於繳稅和其他合法用途,德國也成為全球首個認可比特幣的國家。這意味著比特幣開始逐漸「洗白」,從極客的玩物,走入大眾的視線。也許,它能夠催生出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帝國。
比特幣炒得火熱,也跌得慘烈。無論怎樣,這場似乎曾經離我們很遙遠的互聯網淘金盛宴已經慢慢走進我們的視線,它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金融最終極的形態就是互聯網貨幣。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只是對現有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提出挑戰,將來發展到互聯網貨幣的形態就是對央行的挑戰。也許比特幣會顛覆傳統金融成長為首個全球貨幣,也許它會最終走向崩盤,不管怎樣,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幣會給人類留下一筆永恆的遺產。
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對其進行實時分析,可以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客戶全方位信息,通過分析和挖掘客戶的交易和消費信息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並准確預測客戶行為,使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台在營銷和風險控制方面有的放矢 。
基於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台主要指擁有海量數據的電子商務企業開展的金融服務。大數據的關鍵是從大量數據中快速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從大數據資產中快速變現利用的能力。因此,大數據的信息處理往往以雲計算為基礎。
信息化金融機構
所謂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通過採用信息技術,對傳統運營流程進行改造或重構,實現經營、管理全面電子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金融信息化是金融業發展趨勢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機構則是金融創新的產物。
從金融整個行業來看,銀行的信息化建設一直處於業內領先水平,不僅具有國際領先的金融信息技術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構成的電子銀行立體服務體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筆——數據集中工程在業內獨領風騷,其除了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之外,還形成了「門戶」「網銀、金融產品超市、電商」的一拖三的金融電商創新服務模式。
金融門戶
互聯網金融門戶(ITFIN)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產品的銷售以及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價」的模式,採用金融產品垂直比價的方式,將各家金融機構的產品放在平台上,用戶通過對比挑選合適的金融產品。
互聯網金融門戶多元化創新發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財投資服務和理財產品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提供保險產品咨詢、比價、購買服務的保險門戶網站等。這種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風險,因為其平台既不負責金融產品的實際銷售,也不承擔任何不良的風險,同時資金也完全不通過中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