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加州洛杉磯的工業金融業
除擁有發達的工業和金融業,洛杉磯還是美國的文化娛樂中心。一望無垠的沙灘和明媚的陽光、聞名遐邇的「電影王國」好萊塢、引人入勝的迪斯尼樂園、峰秀地靈的貝佛利山莊......使洛杉磯成為一座舉世聞名的「電影城」和「旅遊城」。洛杉磯市區廣闊,布局分散,整座城市是以千千萬萬棟一家一戶的小住宅為基礎。綠蔭叢中,鱗次櫛比的庭院式建築,色彩淡雅,造型精巧,風格各異,遍布於平地山丘上。市中心有十幾幢數十層的高樓。高速公路與城市街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四通八達。洛杉磯道路面積佔全市面積百分之三十左右,是美國高速公路最發達的城市,也是全美擁有汽車最多的城市。
Ⅱ 哪個金融機構是總部設在中國上海的區域性國際金融組織
哪個金融機構是總部設在中國上海的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是上海的。金融結構。總部。
Ⅲ 世界三大金融組織是什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是世界的三大金融組織。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於1946年3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華盛頓。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與世界銀行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希臘未能在2015年6月30日格林尼治標准時間22點最後期限到達之前償還所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16億歐元貸款,出現債務違約,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未能按時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償還債務的發達國家。2015年8月4日,IMF提議將人民幣納入SDR的評估時間延長9個月。
2、世界銀行
世界銀行集團(英語:World Bank Group,縮寫WBG),俗稱世界銀行(World Bank),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等機構組成,該機構向全世界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息貸款、無息信貸和贈款。 它是一個國際組織,其一開始的使命是幫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的國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務是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LOG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經合組織(OECD),是由30多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旨在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戰,並把握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成立於1961年,目前成員國總數34個,總部設在巴黎。
Ⅳ 美國華爾街主要有哪些企業總部
美國紐約華爾街簡介華爾街(wall street)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它是美國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所在地。
華爾街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荷蘭統治時,在這里築過一道防衛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因而得名。這條街上的聯邦廳曾是美國第一屆國會的所在地,首任總統華盛頓就是在這里宣誓就職的,如今大門前聳立著華盛頓像以紀念此事。不過華爾街作為政治中心只是短暫的一瞬,而作為金融中心卻一直輝煌奪目,經久不衰。
華爾街兩旁很早就已是摩天大樓豎立,街道如同峽谷,抬頭只能望見一線天。數不清的大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交易所都在這里駐足。每天成千上萬的白領階級涌到這里上班。而住在郊區的金融巨頭們,則不必受擠車堵車之苦。他們上下班乘飛機,直升機場就設在華爾街東端不遠的東河畔。
華爾街設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在紐約的華爾街這條全長僅有500多米、街面非常狹窄的小馬路上,雲集著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聯邦儲備銀行在內的眾多金融機構,正是這些呼風喚雨的知名機構,使其成為國際金融界的「神經中樞」。
「牛」氣沖天
華爾街是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每一座建築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來爭取最大的收益。由於建築的間距非常小,走在街上有種喘不過氣來的壓抑感。這種氛圍不禁使人聯想到這里的股市每天上演的激烈博弈。據統計,在紐約從事金融業的職員中,有10萬在華爾街工作。因此,每天的上下班時間,整條街都擁堵不堪。華爾街的快節奏生活使這里的人們步履匆匆,無暇顧及身邊事。不過由於是白領和頂級富豪的聚集地,人們的衣著都非常時髦光鮮,只要看到他們的穿戴,就能捕捉到這個季節的流行脈搏了。
眾所周知,華爾街的標志是一座身長5米、體重6300公斤的銅牛塑像。設計者迪莫迪卡最早為它挑選的立足點是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的人行道。當時,為了保證銅牛的安全,警察每晚8時在銅牛周圍巡邏察看。當人們第一次看到這個身體健碩、鼻孔發光的龐然大物時,都被它渾身透著的「牛」氣震住。不過,銅牛還是被搬到與華爾街斜交的百老匯大街上安了家。如今,它已成為「力量和勇氣」的象徵,似乎只要銅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
證券交易所大門難尋
大名鼎鼎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就坐落於華爾街11號。不過有趣的是,交易所的地理位置和名氣有點不成正比:許多初來乍到的人都要在華爾街上轉一圈才能找到交易所的入口。原來,它的正門並不在華爾街主道上,而是「藏」在了旁邊一個不起眼的支道上。
在佔地3700平方英尺的交易所大廳里,每天的股票交易高達25億股,而每筆交易只需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華爾街製造著一夜暴富的神話,但也不乏令人心酸的回憶。1929年10月24日,美國許多家最有名望的企業股票突然急劇下跌,失去控制,最終導致幾百萬人破產,引發了那場美國著名的經濟大蕭條。此外,「9·11」事件也給華爾街繁榮的金融生活帶來沉重打擊,當時的遇難者大多數是活躍在華爾街各大金融機構的精英。事件發生後,人們用一面巨大的美國國旗包裹住證券交易所門前的石柱,以紀念那些不幸的亡靈。
金融業的象徵
華爾街是英語「WallStreet」的音譯,但這個名稱並非源於街道兩旁大牆似的高樓。根據華爾街街口大廈牆上鑲嵌著的銅匾記載,年,荷蘭人統治時期,這里是新阿姆斯特丹總督的駐地。為方便警衛通行,總督下令用木頭做圍牆,築起一條街,就地取名「牆街」,這就是最早的華爾街。18世紀,24個商人代表聚集在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簽訂了梧桐協議,規定在他們之間可以進行證券交易,這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華爾街已經成為美國金融行業的象徵。只要一提股票,人們便會聯想到華爾街,就連一些並非在此辦公的金融大公司,也被人們想當然地認為是華爾街公司,可見其地位已經深入人心。
Ⅳ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金融機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
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五個成員機構組成。成立於1944年,主要任務是資助國家克服窮困。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一道,成為國際經濟體制中最重要的三大支柱;
國際清算銀行,是英、法、德、意、比、日等國的中央銀行與代表美國銀行界利益的摩根銀行、紐約和芝加哥的花旗銀行組成的銀團,根據海牙國際協定於1930年5月共同組建的,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現成員國45個;
美洲開發銀行,即泛美開發銀行;總行設在華盛頓,成立於1959年12月30日,是世界上成立最早和最大的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
歐洲投資銀行,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合資經營的金融機構。根據1957年《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羅馬條約》)的規定,於1958年1月1日成立,總行設在盧森堡;
非洲開發銀行(ADB)是於1964年成立的地區性國際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是非洲最大的地區性政府間開發金融機構;
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行」ADB),致力於促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發展中成員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區域性政府間金融開發機構。
特別的,還有近來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總部設在北京。
Ⅵ 匯豐銀行是哪個國家的金融機構總部在哪裡
英國的,總部在香港。
是一家譽滿全球的國際老牌銀行,其分支機構遍布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總部設於倫敦,隸屬於匯豐集團。匯豐集團在歐洲、亞太地區、美洲、中東及非洲82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10,000間附屬機構。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於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
1865年6月在中國上海設立了分行。隨後,匯豐銀行先後在中國的多地設立了分行,到20世紀初,匯豐銀行已建立起了一個以中國及遠東地區為中心的具有相當規模的分支行網路。
(6)洛杉磯金融機構總部擴展閱讀: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於1865年3月在香港開業,同年於上海及倫敦開設分行,又在舊金山設立代理行,其成立的導火線源自香港洋行的權力劃分。總部位於中環皇後大道中1號香港匯豐總行大廈,現時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各附屬公司主要在亞太地區設立約700多間分行及辦事處。
匯豐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機構之一。匯豐集團在歐洲、亞太地區、美洲、中東及非洲7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9,500家附屬機構。
匯豐在倫敦、香港、紐約、巴黎及百慕大等證券交易所上市,全球股東約有200,000人,分布於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雇有232000名員工。匯豐銀行在全球擁有超過1億1千萬的顧客。
匯豐銀行自1865年在上海開業以來,內地的業務從未間斷,尤其擅長貿易融資。個人業務范圍也不斷擴大。29間分行設於北京、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廣州、等城市。
匯豐是在內地投資最多的外資銀行之一,入股內地中資金融機構及自身發展的總投資已超過50億美元,其中包括入股上海銀行8%的股份,平安保險16.8%的股份,以及交通銀行19%的股份。
Ⅶ 全球主要金融機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根據1944年7月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的聯合國貨幣基金組織貨幣金融會議上通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於1945年12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它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世界銀行
又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是1944年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時成立的另一個國際金融機構,也屬於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它於1946年6月開始營業,總行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世界銀行的宗旨是:通過提供和組織長期貸款和投資,解決會員國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
國際金融公司
國際金融公司也是世界銀行的一個附屬機構,1956年7月成立。1957年,它同?聯合國簽訂協定,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參加國際金融公司的會員國必須是世界銀行的會員國。到目前為止,已有174個會員國。
多邊投資保證機構
多邊投資保證機構是1988年新成立的世界銀行附屬機構。
多邊投資保證機構共有151個會員國。其宗旨是,為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私人投資提供政治風險和非商業風險的保險,並幫助發展中國家制定吸引外國資本直接投資的戰略。
Ⅷ 請問紐約有哪些著名的金融機構詳細些
花旗銀行(Citibank, N.A.)是花旗集團屬下的一家零售銀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並購,已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也是一間在全球近五十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大銀行,總部位於紐約市公園大道399號。
花旗銀行標志
花旗集團(Citigroup)是當今世界資產規模最大、利潤最多、全球連鎖性最高、業務門類最齊全的金融服務集團。它是由花旗公司與旅行者集團於1998年合並而成、並於同期換牌上市的。換牌上市後,花旗集團運用增發新股集資於股市收購、或定向股權置換等方式進行大規模股權運作與擴張,並對收購的企業進行花旗式戰略輸出和全球化業務整合,使花旗集團在短短五年時間里,總資產規模擴大了71%,股東權益增加92%,資本實力不斷提高;總收入提高72%,利潤增長 2.6倍,表現出不凡的盈利能力;其股票在進行一次送股(每3股送1股)和 22次分紅派息(每股分紅共計$3.82)的情況下,每股凈值仍提高了一倍,價格翻了一番。花旗股票是紐約股市著名的績優藍籌股,如其業務品牌一樣著名。
100周年紀念
花旗集團作為全球卓越的金融服務公司,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約為二億客戶服務,包括個人、機構、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服務從消費銀行服務及信貸、企業和投資銀行服務、以至經紀,保險和資產管理,非任何其它金融機構可以比擬。現匯集在花旗集團下的主要有花旗銀行、旅行者人壽和養老保險、美邦、Citi-financial、Banamex和Primerica。
英國《銀行家》雜志對世界前1000家銀行2002年各項指標排名中,花旗集團以一級資本590億、總資產10970億、利潤152.8億美元三項排名第一,盈利水平佔1000家大銀行總盈利2524億美元中6.1%。根據花旗集團最新年報顯示,花旗集團2003年一級資本已達669億、總資產12640億、利潤 178.5億美元,比上年又分別增長了13.4%、15.2%和16.8%。
在過去的 10年裡,花旗集團的股票價格、盈利能力和收入復合年增長均達到兩位數字,而且盈利增長高於收入增長。尤其令同行所嘆服的,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 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機和反恐戰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1000家大銀行總體盈利水平分別下挫14.9%和29.7%的情況下,花旗集團仍達到3%和 4.5%的增長,顯示了花旗金融體系非凡的抗風險能力。
花旗集團目前是全球公認的最成功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不僅是因其在全球金融服務業盈利與成長速度最高的企業中連續占據領先地位,更由於它是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金融服務連鎖公司。花旗集團為100多個國家2億多位顧客服務,每位客戶到任何一個花旗集團的營業點都可得到儲蓄、信貸、證券、保險、信託、基金、財務咨詢、資產管理等全能式的金融服務,平均每位客戶的產品數在全球同行企業中排名第一,因此花旗集團的客戶關系服務網路是花旗不可估量的一種資源,桑迪·維爾就曾驕傲地說過:「這個網路是我們唯一擁有的真正有競爭力的優勢,不管你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你都可能找到一家花旗銀行的機構可以為你服務。」
紐約銀行有限公司 (The Bank of New York Company, Inc. ,NYSE: BK) 和梅隆金融公司 (Mellon Financial Corporation ,NYSE: MEL) 2007年7月宣布,雙方已經完成合並,形成 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紐約銀行梅隆公司),催生出一家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
紐約銀行梅隆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碼為「BK」。
紐約銀行梅隆公司的管理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躋身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商行列,並以其18萬億多美元的代管和託管資產成為全球領先的資產服務商。公司首席執行官 Robert P. Kelly 表示:「我們正建立一個無人能及的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增長公司。我們在很多高增長型業務、無可匹敵的產品廣度以及通過戰略投資加快全球拓展的能力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新公司以服務卓越與業績出眾為特色,將形成一個以絕對的客戶為本、注重團隊合作和執行力為制勝法寶的企業文化。」 除了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以外,公司還提供企業信託、預托證券、結算和持股人服務。它將以1600多億美元的客戶資產位列美國財富管理商前10位,並且是領先的美國現金管理和全球支付服務供應商。公司業務結構均衡,全球各地的營收和盈餘多樣化,同時在快速增長的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行業也擁有業務。公司執行董事長 Thomas A. Renyi 表示:「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有能力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和價值,為我們的股東帶來更快的增長。我們已經按計劃完成了這項合並,現在已經准備好精心、嚴格地進行我們能力的整合,來滿足我們客戶未來的需求。」
紐約銀行有限公司和梅隆金融公司於2年12月宣布合並計劃,兩公司的股東今年5月份以壓倒性優勢批准了這項交易。公司年營收規模約為130億美元,試算市值約為500億美元,公司總部位於紐約,在全球共擁有40,000名員工。
紐約銀行(Bank of New York)由亞歷山大·哈密頓(Alexander Hamilton)於1784年創立,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銀行。紐約銀行的業務包括證券服務、全球支付服務、資產管理及私人客戶服務、企業銀行業務、零售銀行及金融市場服務,被喻為世界上最穩健、贏利能力最強的貨幣中心銀行之一。紐約銀行的總部位於美國金融中心地段紐約市華爾街一號,管理著遍布33個國家的分行和分支機構的國際網路。
紐約銀行在亞太地區經營業務有著超過50年的歷史。公司在這個地區的12個國家當中擁有18家辦事處,其中包括上海、東京、香港、新加坡、漢城與台北等地的分行,並僱傭了1,500名員工。
紐約銀行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BK)是提供全系列服務的全球領導性企業,幫助機構與個人在超過100個全球市場中轉移與管理它們的金融資產。公司有著與客戶合作來通過其核心競爭力來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的長期傳統,其核心競爭力包括證券服務、國庫券管理、投資管理與個人及地區銀行服務等。公司廣泛的全球客戶庫包括眾多領先的金融機構、公司、政府機構、慈善基金與基金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