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市場 » 金融機構禁止IPO上市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金融機構禁止IPO上市

發布時間: 2021-04-05 17:15:46

上市公司是否受到金融機構的監管

按照金融機構的管理地位,可劃分為金融監管機構與接受監管的金融企業。例如,央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是代表國家行使金融監管權力的機構,其他的所有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都必須接受其監督和管理。
金融機構中的證監會有權監管理上市公司,但籠統說上市公司受金融機構監督就是錯誤的。
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上市公司的債權人,雖然無權監督上市公司,有權力要求提供全面、可靠的財務資料,接受相關咨詢。

Ⅱ ipo暫停是不是意味著新公司無法上市

嚴格來說,不是。上市分為IPO和重大資產重組,俗稱借殼上市。新公司可以通過借殼上市。

Ⅲ 招商銀行可以從事證券經營么,也就是說為什麼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允許從事證券經營,而招商銀行有上市股票

招商銀行是銀行類的上市公司,有上市股票很正常,就像是工行、農行、建行一樣。
招商銀行沒有從事證券經營,因為它沒有證券經營牌照,最多就是代銷一些基金或理財產品,它作為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仍然是銀行業務。
你說的證券公司估計是招商證券,招商證券和招商銀行不是一回事,他們都曾經是著名的香港紅籌股招商局集團下屬子公司。但是兩者是分別獨立的上市公司,除了名字都有招商兩字,別的沒有太多直接關系

Ⅳ 企業上市IPO為什麼需要找承銷商

根據證監會等監管機構的規定,一家企業在IPO時需要找到承銷商來進行證券承銷,這個角色通常由投行或券商來扮演,少數情況下也可以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另外對於IPO來說,承銷商的作用確實非常重要。 可以咨詢下匯福集團

Ⅳ A股市場圈錢嚴重,怎樣才能阻止以圈錢為目的的IPO上市

A股市場的初衷就是為了“融資”,說白了就是為了圈錢,並非是創立股市讓大家投資的,這本身就是一種罪;所以A股完全就是一個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又怎麼可能完全避免這些公司上市圈錢呢?

一定要明白,咱們A股市場大部分公司上市是為了套現圈錢,真的想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都把這些套現圈錢的公司阻止IPO上市,必須要採取非常有利的辦法,比如以下幾點:

辦法一:股市推倒重來

現在的A股出生就是“重融資輕回報”,從股市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是融資為生的,又怎麼可能改變上市公司的套現圈錢行為呢?


如果一味放縱上市公司圈錢行為,只會有更多的公司上市是為了圈錢,只要錢到到手了,這些大股東幾輩子的錢都已經到手了,誰還願意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呢?

所以通過以上四個辦法得知,真正想要完全阻止以圈錢為目的的公司IPO,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推倒重來,要麼完善好各種圈錢行為,阻止這些圈錢公司上市。

最後希望相關部門要重視上市公司在股市套現圈錢的問題,要多站在個人投資者的立場考慮,為保護更多中小投資者利益為出發點,讓中小投資者們利益得到真正的保護,而不會被這些上市公司把錢都圈走了。

Ⅵ IPO是什麼

IPO:
即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IPO新股定價過程分為兩部分,首先是通過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計上市公司的理論價值,其次是通過選擇合適的發行方式來體現市場的供求,並最終確定價格。是指企業透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
簡介:
首次公開招股是指一家企業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向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另外一種獲得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首次公開募股系統掛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允許私人公司將它們的股份向公眾銷售。這些股份被認為是「自由交易」的,從而使得這家企業達到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要求條件。 大多數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對上市公司在擁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數量的股東人數方面有著硬性規定。

Ⅶ ipo項目一般掌握在四大還是國內的大型內資所啊

四大也會有,大型內資所也會有,一般大型內資所佔的比較多。
IPO全稱為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用中文解釋:首次公開募股。
是指某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首次面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通俗點說就是第一次上市發行股票。它的步驟一般如下:
首先,要公開募股的公司必須向監管部門提交一份招股說明書,只有招股說明書通過了審核該公司才能繼續被允許公開募股。(在中國,審核的工作是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接著,該公司需要四處路演(Road Show)以向公眾宣傳自己。經過這一步驟,一些公司或金融機構投資者會對IPO的公司產生興趣。他們作為風險資本投資者(Venture Capitalist)來投資IPO的公司。(風險資本投資者並非想入股IPO的公司,他們只是想在上市之後再拋出股票來賺取差價。)其中一個金融機構也許會被聘請為IPO公司的承銷商(Underwriter)。由承銷商負責IPO新發行股票的所有上市過程中的工作,以及負責將所有的股票發售到市場。如果部分股票未能全部發售出,則承銷商可能要買下所有未發售出的股票或對此不負責任(具體情況應該在IPO公司與承銷商之間的合同中註明)。IPO新股定價屬於承銷商的工作,承銷商通過估值模型來進行合理的估值,並有責任盡力保障新股發行後股價的穩定性及不發生較大的波動。IPO新股定價過程分為兩部分,首先是通過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計上市公司的理論價值,其次是通過選擇合適的發行方式來體現市場的供求,並最終確定價格。

Ⅷ IPO上市可否有大額非金融機構借款

這個在上市前最好清理掉。
非金融機構借款不符合人行《貸款通則》的規定,盡管這個規定是80年代的了,實踐中企業間借款也很普遍,但這個規定畢竟沒有明確已經失效。做過的項目中也有這種情況的,當時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就提出讓說明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合法性。
再者,一個企業的債務融資不是通過銀行進行的,也會讓人對企業的經營和信用情況產生質疑。其實解決辦法也比較簡單,實在還是想從這兒借,那通過銀行做委託貸款或者定向貸款就可以了。
上市的過程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清理為好。

Ⅸ IPO是什麼意思

企業上市的基本流程
一般來說,企業欲在國內證券市場上市,必須經歷綜合評估、規范重組、正式啟動三個階段,主要工作內容是:
第一階段
企業上市前的綜合評估
企業上市是一項復雜的金融工程和系統化的工作,與傳統的項目投資相比,也需要經過前期論證、組織實施和期後評價的過程;而且還要面臨著是否在資本市場上市、在哪個市場上市、上市的路徑選擇。在不同的市場上市,企業應做的工作、渠道和風險都不同。只有經過企業的綜合評估,才能確保擬上市企業在成本和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進行正確的操作。對於企業而言,要組織發動大量人員,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進行工作,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為了保證上市的成功,企業首先會全面分析上述問題,全面研究、審慎拿出意見,在得到清晰的答案後才會全面啟動上市團隊的工作。
第二階段
企業內部規范重組
企業首發上市涉及的關鍵問題多達數百個,尤其在中國目前這個特定的環境下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諸多財務、稅收、法律、公司治理、歷史沿革等歷史遺留問題,並且很多問題在後期處理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因此,企業在完成前期評估的基礎上、並在上市財務顧問的協助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預先處理好一些問題是相當重要的,通過此項工作,也可以增強保薦人、策略股東、其它中介機構及監管層對公司的信心。
第三階段
正式啟動上市工作
企業一旦確定上市目標,就開始進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實務操作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選聘相關中介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審計及法律調查、券商輔導、發行申報、發行及上市等。由於上市工作涉及到外部的中介服務機構有五六個同時工作,人員涉及到幾十個人。因此組織協調難得相當大,需要多方協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