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通過微信公眾號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曹磊被怎麼處罰了
據報道,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26日說,日前,證監會依法對曹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改正,並處以20萬元的頂格罰款。
當前,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一些新媒體網路工具已成為資本市場中信息發布、傳播的重要渠道,為市場效率的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但與此同時,也有個別主體利用新媒體的傳播便利製造熱點,博取眼球,甚至不惜突破法律紅線,造謠生事。
高莉說,證監會提醒市場參與者,新媒體不是法外之地,要對法律底線心存敬畏,任何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行為必將受到法律嚴懲,網路受眾也要擦亮雙眼,提高信息辨識能力,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有利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守法、誠信、健康、干凈的網路環境。
㈡ 為什麼說調控對龍頭房企無影響
浙江一家龍頭房企執行總裁表示,「即使再融資大門重新關閉,對於標桿房企來說,也並非不能容忍。因為當前房企獲得資金的渠道更廣,資本一定會克服『重重障礙』奔向高回報行業。」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在貨幣流動性較為充裕的情況下,各類變通做法在不斷增加。銀行理財產品是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渠道。「銀行受制於政策約束,並不能過多向房企貸款,但房企可以找一家信託公司成立一個信託計劃,然後由銀行購買,實現信貸資金繞道流出。」
在房企拿地過程中,目前甚至還出現一些資金方式「創新」。一位近期在上海頻頻參與拿地的開發商告訴記者,現在一線城市拿地,基本只需准備10%的土地款,剩下的資金可以以夾層融資的方式獲取。「不少金融機構競相上門來提供貸款,但會設置一定額度。超過授信額度,就以股權的形式放貸,未來銷售利潤與他們分成。」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多個機構,專門為開發商提供拍地保證金甚至首付金。
業內人士認為,只有對上述這些「創新」「變通」渠道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才能真正影響到房地產商的資金鏈,新政策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進而擠出土地市場的局部泡沫。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8-1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㈢ 大V傳播虛假信息致房地產板塊大漲會被罰嗎
1月2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在例行發布會上通報,證監會依法對知名網站傳媒從業人員曹某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改正,並處以20萬元的頂格罰款。
證監會方面在1月26日的發布會上表示,資本市場是基於信息定價的市場,信息傳播的真實、准確、完整是市場健康、穩定、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信息傳播秩序也是市場秩序的重要內容。曹某作為傳播媒介從業人員,運營擁有眾多用戶的微信公眾號,本應嚴守法律底線,格守行業規則和職業道德,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向網路受眾提供真實信息。
我們要共同維護好市場秩序。
㈣ 房地產金融監管不斷加碼 圍剿違規流向樓市經營貸
在「房住不炒」基調下,監管部門抑制房地產過熱的努力不僅體現在頻出的限購政策上,如今的重心也日漸轉向加強流向房地產的資金監管。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的發言再次對此予以強調。在國務院新聞辦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郭樹清表示,房地產目前金融化傾向較強,如果未來房地產熱度消散,持有眾多房產的炒房者個人財產會有極大損失,貸款無法償還,推高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經濟生活將發生極大混亂。因此,必須積極又穩妥地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已經在金融端對房地產領域泡沫化打出一套相互配合的「組合拳」,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
2020年底,央行等有關部門對銀行進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從資金佔比上嚴控流入房地產領域的資金。而在近期,各地銀保監局更是加強「經營貸」流向監管,嚴打其流向房地產市場。
集中度管理「張弛有度」
2020年的最後一天,房地產行業在「三條紅線」之後再次迎來金融端的強力監管。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房地產行業貸款集中管理制度的機構覆蓋范圍、管理要求及調整機製作出明確規定。
某房地產企業資深管理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新規對市場影響度有限,尤其是剛需群體,但對於近期的一線城市炒房熱度有一定打擊。而對房企來說,則更利好頭部品牌房企,銀行戰略會把稀缺額度留給這些房企,中小房企貸款難度增大,現金流壓力也會提高。
《通知》提及,此次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根據銀行類型一共分為五檔。中資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40%,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32.5%;中資中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27.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20%;中資小型銀行和非縣域農合機構,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22.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17.5%;縣域農合機構,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17.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12.5%;村鎮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12.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7.5%。這也意味著,銀行規模越大,房地產貸款佔比及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越高。
據業內人士介紹,個人住房貸款主要是大行在做,因為其吸儲量較大,資金成本相對低,做房貸「劃算」。而地方小銀行則相反,若非與房地產開發商建立一定程度的合作,基本不會大力發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通知》中針對銀行規模的不同制定出不同房地產業務佔比上限。
Wind數據顯示,2013~2019年,A股上市的35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總額占總貸款余額的比例由17%逐年上漲,至2019年末已達到27%。
增速方面,2013~2019年,35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總額快速上漲,由17%增至35%,隨後逐年回落至15%。央行每年發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也對此趨勢有所印證,2017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5個百分點。2018、2019年增速均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放緩。2020年末,全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5%,增速進一步放緩。
郭樹清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中就明確提及:「房地產的核心問題就是泡沫比較大,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或者投機,這是很危險的。」他同時表示,目前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這個成績來之不易,相信房地產問題可以逐步緩解。
2020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49.58萬億元,同比增長11.7%,比上年末增速低3.1個百分點,連續29個月回落;同時,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1.91萬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年末低4個百分點。
此次央行及銀保監會對於房地產貸款的集中度管理同時堅定「一城一策」的管理方式,極力避免制度僵化可能造成的金融風險。《通知》顯示,地方監管可以結合所在地具體情況和以第三檔、第四檔、第五檔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為基準,進行2.5個百分點的增減。
《通知》下發後,上海、四川、山東、遼寧等地皆針對本地區房地產貸款集中度下發相應通知,其中對區域內部房地產貸款考核部分指標上限進行調整。
例如,遼寧方面將第三檔的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調整為18.5%,較央行數據上調1個百分點;第四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調整為14.5%,較央行數據上調兩個百分點;第五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調整為8.5%,較央行數據上調1個百分點。四川方面也類似,將第四檔個人住房貸款集中度佔比上限上調1.5個百分點至14%。
山東銀保監局則將轄內城商行、民營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標准上限調高2.5個百分點至25%。對此,山東銀保監局對外表示,該安排是考慮後續規范非標投資業務和表外理財業務,為資金實際投向房地產領域,但短期內無法收回,確需回表處理的留出必要空間。福建方面出台的細則則表示,對於調整確有困難的超標機構業務調整過渡期,經申請允許過渡期最長為6年,確保超標機構平穩過渡。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對個人住房貸款的緊縮調整,或將會對某些城市個人住房貸款比例產生影響。3月8日,鄭州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下發《關於徵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調整意見和建議的通知》,按照繳存和購房情況設定最高貸款比例(貸款金額占房產總價比例)。首次使用公積金貸款購買家庭首套住房的,最高貸款比例設定為70%不變,但異地貸款及其他情況最高貸款比例設定為40%,相較此前的60%有所下調。
鄭州市住房管理中心信貸管理處處長陳建功對媒體解讀稱,首套住房貸款比例不變意在保障在鄭州長期繳存公積金的剛需的貸款需求。但由於目前不少銀行已經縮緊貸款,將會給公積金部門帶來不小的壓力,因此對於非剛需、二套房、異地貸款者,貸款比例未來可能會有所降低。
嚴打經營貸流向樓市
除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和住房貸款的調整外,監管層遏制房地產泡沫化的決心體現在金融端,還包括對「經營貸」的嚴格監管。
有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經營貸流向樓市有兩大原因:首先,經營貸流向監管困難,銀行方面僅能獲悉錢款流向,但買賣交易是否構成難以確認,這種情況下,如果資金空轉幾手流入樓市,監管難度也會隨之加大,對於購房者而言可操作空間很大。其次,經營貸能貸出的資金量比消費貸大很多,對於炒房者來說誘惑更大。
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則提及,由於政策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目前經營貸利率普遍低於消費貸,或也成為經營貸流入樓市的一大原因。
上述銀行業內人士同時表示,出於對不良貸款率的考慮,銀行方面主觀上並不想擴大中小企業貸款發放力度,但政策扶植下,銀行方面壓力較大。趙秀池則進一步表示,資本逐利的特性使得中小微貸款未必有實際效果。
2021年3月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最後一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提及,2021年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將會增長30%以上。如何使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扶植落向實處,而非流向房地產領域,助長其泡沫化程度? 對「經營貸」流向的嚴格監管顯得尤為重要。
1月底,北京、上海、廣州等重點城市率先開始嚴打經營貸流入樓市。北京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發布消息稱,為堅決遏制投機炒房,近期北京市區住建部門多次約談和持續檢查房地產中介機構,要求不得參與「經營貸」「首付貸」「消費貸」等任何違法違規的房地產金融活動。同時,新華社消息稱,北京多家股份制銀行上調經營貸利率。
某國有四大行北京地區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該行並未上調經營貸利率,在資金去向監管方面,大行始終相對嚴格。
2021年1月29日,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對信貸資金用途管理、房產中介機構業務合作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某股份制銀行上海地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該行經營貸利率還未上調,但對貸款去向審核的確更加嚴格。
除此之外,廣州、大連、重慶、蘇州等地銀保監局皆對當地銀行經營貸款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作出處罰。近日流傳的一份來自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則顯示,由於借款人未按約履行借款合同「貸款用途」的相關規定,銀行宣布合同下貸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限時歸還全部貸款本息。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目前全國樓市的運行態勢和2015~2016年很類似:從深滬蔓延到廣州、北京以及其他熱點二線城市,整個都市圈的熱度都在明顯回升。不控制經營貸的流向將可能助推新一輪泡沫。對這一點監管層認識是很清楚的,所以嚴打經營貸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工作,也關繫到今年的樓市能不能穩定下來。
㈤ 銀行房貸業務收緊,這會給2021房地產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多家銀行在個人住房貸款上嚴控力度在不斷增加,貸款額度收緊,放款速度減慢,原因就是央行和銀保監會在去年年底發布的《通知》中,強調了要對房地產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設置上限的要求。在這樣的措施下,對於樓市會有哪些影響呢?我認為,買房應當注意5個現象:
第四,新開發項目面臨擱置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41443億元,比上年增長7%。房企把這么大筆錢投入在項目上,但由於老百姓受房貸限制,不能再向以前大量向銀行借錢買房,房企面臨的就是現有樓盤去化困難的問題,舊項目上回籠資金不足,新項目的後續資金可能將跟不上,房企要想盡快止損,只能選擇先擱置新項目。
第五,被引導借網貸買房
銀行房貸出款減速,一些著急買房的人可能會走網貸借款道路,而網貸借款方式簡答,如果有人真的開始用網貸作為買房方式,容易帶動其他人跟風。遇到這種情況,切莫被他人引導,因為網貸不像銀行正規手續的房貸,網貸利息高,水很深,可能最後因為還不起錢把房子賠進去。
㈥ 恆大緊急辟謠資產重組事項,到底發生了什麼
早在今年1月31日,恆大已經將第一批和第二批戰略投資者700億股權投資增資協議中約定的實現重組上市期限延期一年,與第三批戰略投資者的700億股權增資一起,將期限延長至2021年1月31日。這1400億元戰略投資也是恆大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引進股權融資。
恆大與這批投資人簽訂的協議中,要保證在2018年至2020年凈利潤分別為500億、550億、600億,三年合計約1650億元。
如果在期限內沒有完成重組,投資者不再延期,將有權在限期屆滿前兩個月內,要求回購股權或者給予股權補償。
所以恆大的資產重組是必然的事情,距離戰略投資者的要求,期限只剩下4個月的時間,如果重組未能完成,恆大不僅要付出高額成本,還需要有足夠的錢回購股權,這才是目前恆大所面臨的頭等大事。
㈦ 12家房企9月底前提交降負債方案,具體的政策是什麼
2020年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據了解此次參加會議的房企包括12家。這2家房企分別是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和陽光城。這次會議主要是融資管理規則是此前業內多次傳聞的“三條紅線”。
更重要的是,房企需於9月底上交降檔方案,包括一年內如何降檔、三年內如何全面完成符合“三條紅線”的調整。 同時,對未達標的企業,,監管層將要求金融機構對相應房企的全口徑債務進行限制。上述政策可能將會從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對全行業實施該政策。
㈧ 企業家閉門營銷培訓會
企業家閉門營銷培訓會?是什麼意思?
企業如果進行營銷的培訓活動的話,可以了解一下這些營銷技法,這些事最接地氣的營銷方法:創意營銷、圖譜營銷、網格營銷、商圈營銷、鏈條營銷、海量營銷、覆蓋營銷、集群營銷、結盟營銷、公私聯動營銷組合、社區營銷。
如果是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營銷培訓活動的話:可以網路「銀行營銷產能提升實戰班從銷售產品到經營客戶」。
以上營銷方法,都是針對目前逆市創造金融產能的方法。
㈨ 房企融資風險凸顯是真的嗎
倪鵬飛表示,雖然近一年來房地產相關資金不斷收緊,但房企各項融資規模依然高於同期,面臨資金鏈與信貸違約風險。
報告指出,房企負債率高企,已經達到或超過警戒水平。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A股136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達6.04萬億元,同比增加23.21%。36家房企資產負債率超過80%紅線,佔比近26.5%。其中,融創資產負債率高達92%,恆大、綠地、碧桂園等龍頭房企也普遍接近於90%。值得一提的是,上市房企有息負債也整體攀升,截至9月底,136家房企有息負債總額達2.7萬億元,較2016年的2萬億元相比,同比增幅高達37%。
除負債外,信貸來源變化明顯。報告顯示,2016年9月份以來,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個人按揭貸款增速下降迅猛,同比增速由2016年6月份的51.4%降至2017年9月的1.3%,但與之相對應的是,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國內非金融機構貸款增速大幅增加,同比漲幅由2016年的7.2%增加至2017年8月的38.3%。
倪鵬飛表示,在目前房企總體負債率高企,資金集中兌付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樓市大幅波動會影響企業資金鏈安全,進而影響金融機構,因此,應加大對資金投向的管控,促進房企降低高杠桿資金佔比。
㈩ 曹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行為被證監會處罰了嗎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1月26日說,日前,證監會依法對曹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改正,並處以20萬元的頂格罰款。
實際上,上述會議紀要所指會議為中國指數研究院邀請相關金融機構及房地產企業召開的常規會議,已連續舉辦七期,會議組織與證監會無關,並非在證監會召開或由證監會組織召開的會議。曹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和市場影響,擾亂證券市場,證監會依法對其實施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