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市場 » 金融機構的前身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金融機構的前身

發布時間: 2021-03-29 17:39:58

❶ 金融業的歷史發展是什麼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明朝末期錢庄(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號等其他金融機構

❷ 1824年在山西誕生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是什麼

1824年在山西誕生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是日升昌票號,他是第一個現代銀行的雛形,很快各省有了分支機構。其後業務發展到日本,新加坡等地!

❸ 金融業的發展歷史

現代金融業是從11世紀之後慢慢發展起來的,起源是從一個叫「聖殿騎士團」的機構開始的。

中世紀時,歐洲基督教的地盤被伊斯蘭教佔領了。到了11世紀,教皇進行十字軍東征,很快就解放了基督教的聖地耶路撒冷,然後把它開放給歐洲各地的朝聖者來朝拜。聖殿騎士團就是為了保護這些朝聖者而建立的。

但是很快地,這些騎士團的人就發現了:保護朝聖者可以作為一門生意來做。因為朝聖的路途很遙遠,朝聖者帶很多財物不安全,需要一個異地託管財物的體系。但是,歐洲當時小國林立,壁壘重重,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建立這樣一個跨國的異地財務託管體系,只有像聖殿騎士團這樣遍布歐洲的武裝軍事力量才能幹這件事。

所以聖殿騎士團發現開展這樣的業務既方便,也特別賺錢:朝聖者可以在歐洲存錢,然後在耶路撒冷取用,跨國異地的匯兌就變得特別流行。很快地,這種業務就超出了保護朝聖者的范疇,在整個歐洲擴展開來。

在財務託管、貨幣匯兌的基礎上,騎士團發現原來金融業務才是最賺錢的業務,所以他們就拓展了業務:替英國國王保管他的王冠,替英國國王徵收稅費,替英國和法國經營皇室的債務、債券,還替各國的貴族進行信託理財。

擁有了資金實力以後,當各國國王交戰需要用錢的時候,騎士團就會給他們貸款。所以聖殿騎士團的勢力就越來越大,到14世紀,這些匯款、存貸、理財、支付等標準的信用中介業務已經隨著聖殿騎士團的拓展在整個歐洲流行起來,不單單是國王貴族,很多的普通百姓也開始在聖殿騎士團這里做儲蓄理財業務。

所以說,歐洲在14世紀的時候,整個社會已經有比較強的金融意識,而聖殿騎士團所扮演的正是「銀行」的角色,而且扮演了一個歐洲金融啟蒙者的角色。

(3)金融機構的前身擴展閱讀:

14世紀之後,隨著英國、西班牙、法國幾個大國的興起,騎士團慢慢衰落下去。它衰落以後,歐洲還是有一個社會結構上的真空地帶,接著,其他的信用機構就發展起來,取代了它的地位。

一開始,義大利北部的銀行業興起,在地中海地區取代了聖殿騎士團的作用,為各國貴族和平民提供金融服務。到16世紀,西歐小國荷蘭的股票證券票據市場也開始崛起,成為歐洲的票據結算中心。17、18世紀之後,英國、法國的銀行業也慢慢開始發展,尤其是倫敦的債券交易所很快成為歐洲乃至全球的債券交易中心。

這一系列的金融業務,都延續了聖殿騎士團的金融遺產,在這個基礎上,歐洲就逐漸形成了以「銀行為中心」的、「分權制衡」下的信用體系,我把它稱為歐洲的「銀行貨幣信用體系」。這個體系,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歐美金融市場的雛形。

❹ 我國金融機構的雛形始於哪個朝代

我國的金融機構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時期,那時候中國最早出現了當鋪。

當鋪起源很早,在南朝時已有寺院經營為衣物等動產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唐朝當鋪成為質庫,唐玄宗時有些貴族官僚修建店鋪,開設邸店、質庫,從事商業和高利貸剝削,它與櫃坊同在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唐會昌5年,皇帝的一個文告中說:「朝到衣冠」,「貸承華胄」以及「清途」們都私置質庫樓店,與人爭利。

宋代當鋪稱長生庫,由於宋朝社會經濟日益發展,長生庫(質庫)亦隨之發達。富商大賈、官府、軍隊、寺院、大地主紛紛經營這種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業務。

(4)金融機構的前身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通常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金融服務:

1、在市場上籌資從而獲得貨幣資金,將其改變並構建成不同種類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資產,這類業務形成金融機構的負債和資產。這是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行使這一功能的金融機構是最重要的金融機構類型。

2、代表客戶交易金融資產,提供金融交易的結算服務。

3、自營交易金融資產,滿足客戶對不同金融資產的需求。

4、幫助客戶創造金融資產,並把這些金融資產出售給其他市場參與者。

5、為客戶提供投資建議,保管金融資產,管理客戶的投資組合。

上述第一種服務涉及金融機構接受存款的功能;第二和第三種服務是金融機構的經紀和交易功能;第四種服務被稱為承銷功能,提供承銷的金融機構一般也提供經紀或交易服務;第五種服務則屬於咨詢和信託功能。

❺ 我國金融機構的演變和發展

20世紀70、80年代,隨著非銀行金融業務如證券、保險、信託及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發展,國際上,實施分業經營的商業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其作為貸款人的重要性日漸下降。從資產業務方面看,資本市場、投資銀行、租賃公司及外國銀行紛紛搶走了商業銀行的大批客戶和業務。從負債業務方面看,居紛紛把積蓄投向公債、股票和投資基金以圖更有利的回報。投資基金、保險公司、貨幣基金、股票市場和養老基金都成為銀行負債業務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隨著這些金融機構的迅猛發展,銀行資金來源急劇減少,隨之而來的是銀行利差的急劇下降。為了生存,商業銀行不得不尋找途徑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在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兩大業務領域與投資銀行開展競爭,規范和劃分金融分業的籬笆逐漸的被拆除了。(謝平等《分業經營、混業經營及其監管問題研究》)
1 1979年,中信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家信託投資公司,1980年代,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相繼組建,並採取固定分工的方式劃定了經營范圍,使資金在系統內自上而下分配。這四家銀行分別面向農村、外匯、基本建設和城市工商提供金融服務。
1984年,組織金融體制改革研究小組專門研究綜合經營的問題,基本上形成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贊同德國模式 ,百貨公司式的經營;另一種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嚴格的分業經營管理模式。中國還是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開始階段,德國模式在宏觀管理上有難度,所以還是決定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但後來決定以交行作為試驗田,單獨搞綜合經營試點。
1987年4月1日,作為股份制、綜合類、現代商業銀行的試驗田,交通銀行重新組建。它可以經營本外幣業務,從事短期和長期貸款業務,也可以經營保險、證券、信託、投資、房地產等各種非銀行金融業務,成為新中國第一家綜合經營試點銀行。交通銀行的重組,打破了資金的城鄉分割、工商分割、國內與國外分割。
2 1986年建行成立中國投資咨詢公司;1987年成立中國人建設銀行信託投資公司;1989年,建行與其他境內外機構成立了當時國內最大的租賃公司——友聯國際租賃有限公司。
3 1987年11月開始,交通銀行上海分行開辦保險業務。1991年4月26日,交通銀行將保險部獨立出來成立了全資附屬保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公司,交通銀行行長戴相龍任公司董事長,並為太保擬定了著名的廣告詞——「太平洋保險保太平」。太平洋保險公司成為繼中國人保險公司之後的第二家全國性、綜合性保險公司。1995年3月9日,太平洋保險公司由交行全額投資改制為由交行控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保險企業。
4 1988年9月,交通銀行在其證券部的基礎上成立了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注冊資本人幣1000萬元,是新中國最早的證券公司之一。1992年8月,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1994年1月,海通改制為全國性證券公司,注冊資本人幣10億元,為交行控股子公司,交行總部及各分支行一律不再經營證券業務。1994年9月27日,「海通證券有限公司」正式設立,董文標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5 1993年11月,交通銀行明確地勾勒出了一個混業經營的金融集團模式,「堅持綜合經營和分業管理,逐步形成兩大業務體系,即以交通銀行本體經營的傳統商業銀行業務體系和以交通銀行附屬、控股子公司為主體的非銀行金融業務體系。」
6 1995年,建行與摩根斯坦利合資成立了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的真正的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7 1992年下半年開始,金融機構違規經營嚴重,風險集中涌現,金融秩序混亂。1993年12月25日,發布了《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國有商業銀行不得對非金融企業投資」,「在人、財、物方面要與保險業、信託業和證券業脫鉤,實行分業經營。」1995年,《中華人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國人銀行法》和《保險法》也相繼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金融體制分業經營的格局確立。
8 1996年中國銀行在倫敦注冊了一家投資銀行,後來遷到香港。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銀國際,這是第一家中資的投資銀行,前身是始建於1979年的中國建設財務(香港)有限公司。隨後,中銀國際和內地五家大型企業合資組建了中銀國際證券公司,又投資了中國第一支產業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
9 1999年8月28日,交通銀行與上海市正式簽定轉讓協議,太平洋保險公司、海通證券公司正式與交通銀行「脫鉤」,劃歸上海市領導,交通銀行在兩家公司的全部出資額及相關權益也同時轉讓。
10 2002年3月,建行成為國內首家獲得人銀行批准開展財務顧問業務的商業銀行。2003,為了推動投資銀行業務發展,建行設立了專門的投資銀行部。

❻ 銀行的歷史和起源

銀行一詞,源於義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長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場上貨幣兌換商的營業用具。英語轉化為Bank,意為存錢的櫃子。在我國,之所以有「銀行」之稱,則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相關。

在我國歷史上,白銀一直是主要的貨幣材料之一。「銀」往往代表的就是貨幣,而「行」則是對大商業機構的稱謂。把辦理與銀錢有關的大金融機構稱為銀行,最早見於太平天國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

一般認為最早的銀行是義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其後,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了銀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銀行得到了普遍發展。

在17世紀,一些平民通過經商致富,成了有錢的商人。他們為了安全,都把錢存放在國王的金庫里。這里要注意,那個時候還沒有紙幣,所謂存錢就是指存放黃金。

(6)金融機構的前身擴展閱讀


現代西方國家的銀行結構非常繁雜,主要有:政府銀行、官商合辦銀行、私營銀行;股份銀行、獨資銀行;全國性銀行、地方性銀行;全能性銀行、專業性銀行;企業性銀行、互助合作銀行等。

按職能可劃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儲蓄銀行和其他專業信用機構。它們構成以中央銀行為中心、股份商業銀行為主體、各類銀行並存的現代銀行體系。

20世紀以來,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在世界各地陸續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區性的銀行組織,如1930年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1945年成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1956年成立的國際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開發銀行、1966年成立的亞洲開發銀行等,銀行在跨越國界和更廣泛的領域里發揮作用。

❼ 中國人民銀行的前身是

中國人民銀行前身之一的北海銀行歷史(煙台)
北海銀行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建立的主要銀行。它於1938年秋在山東掖縣(現煙台萊州市)創建,逐步發展成為遍及山東各抗日根據地的地方銀行。北海銀行發行的北海幣,自1938年至1945年各版,目前發現的有100多種,其面值有1角、2角、5角、 1元、2元、5元、10元、25元、50元、100元和200元共11種。解放戰爭時期,北海銀行繼續發行紙幣,有1946年1元1種、25元1種、 100元9種、200元2種,1947年50元1種、200元1種、500元6種,1948年200元1種、500元8種、1000元9種、2000元4 種,這些紙幣跟隨華東野戰軍南下中原、華東,流通於隴海路南北、津浦路東西。在迎接全國解放的勝利進軍中,北海銀行於1948年12月與華北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並,組建成國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從1938年到1948年,北海銀行走過了11年的光輝歷程。

一、掖縣創建

1938年秋,膠東地區金融市場比較混亂,國民黨的法幣(即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紙幣)只有1元的,零票很少,不敷流通;山東省政府的山東民生銀行的紙幣,極度貶值,當地人民拒不使用;一些商號濫發紙幣,票面上注有「燈下不付」的字樣,雖經取締,但仍在暗中流通。這時,抗日民主政權——掖縣縣政府成立了。為了保證軍、政開支,掖縣縣委及「膠東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財經委員會研究決定:在抗日根據地創建自己的銀行,發行自己的紙幣。支隊長鄭耀南把當地的一個名叫張玉田的金融人才請到隊部,研究建立銀行的有關事宜。張玉田原是青島中魯銀行經理,因不願附敵當漢奸,回掖縣老家避難。鄭耀南請張玉田擔任銀行行長,主持銀行工作,他慨然允諾。張玉田先後到青島等地搞到印模機、鋼板及有經驗的工人,經多次試驗,終於在1938年10月印出紙幣,面值有壹角、貳角、伍角及壹元等4種。紙幣以掖縣的文物古跡作為正面圖案,有掖縣縣政府門景、鼓樓、火神廟及玉皇頂全景。 11月1日,北海銀行正式宣布成立,因蓬萊、黃縣、掖縣三縣地處膠東北部、面臨渤海,故名。北海銀行初創時,系公私合營,總股本為25萬元,由三支隊出股 7.5萬元,其餘17.5萬元分別由三縣募集民股。北海銀行的紙幣一經發行,立即在蓬、黃、掖三縣流通,信譽極好。

二、膠東重建

1938年冬,偽匪張宗援、劉桂堂侵人膠東地區,抗日民主政府撤出蓬萊、黃縣、掖縣根據地,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和膠東特委的領導機關轉移到萊陽城北與招遠交界的張格庄。北海銀行停止工作,張玉田受膠東特委的推薦,擔任了萊陽縣縣長。1939年春,膠東特委決定恢復北海銀行,派陳文其去萊陽找張玉田,要回北海銀行的賬冊和票版,把北海銀行接收過來。1939年夏,根據膠東特委的指示,重新籌建北海銀行,由陳文其任行長。開始時,還沒有銀行機構,只有三四個工作人員,主要工作是印紙幣,因銀行沒有印刷機,由膠東《大公報》(黨委的機關報)代印,工作人員進行驗收、打號碼。當時,北海銀行自己不能製版,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只好通過關繫到青島用冥府銀行的名稱製版,帶回來後把「冥府」字樣摳去,填上「北海銀行」字樣來印紙幣。最感困難的是印鈔器材和材料,一筒油墨、一令紙都需要從敵占區來,不易弄到。印鈔的紙張、油墨是采購到什麼就用什麼,紙張的規格、油墨的顏色很不一致,所以,同一版別的紙幣印出來的效果不一樣,為了區分版別,就在票面上分別印上不同的字頭,如「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等。直到1941年,抗日根據地打開了局面,接收到了印刷機,建立了自己的印鈔廠,才成立了銀行機構。

三、全省發展

1940年6月,山東召開了各界聯合大會,成立省臨時參議會,決定建立「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作為省的抗日民主政權領導機關。「省戰工會」成立後,北海銀行轉歸其領導。1940年8月,時在魯中成立的北海銀行稱為總行,膠東也的北海銀行稱為分行。以後,北海銀行又在清河、冀魯邊、濱海、魯中、魯南等地設立了分行,銀行工作在山東省內逐漸展開,並將民間的股份發還。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被日寇沿津浦、隴海、膠濟三條鐵路分割為大魯南、膠東、渤海三個地區。北海幣開始發行時,紙幣上不帶地區字頭,可以在各地區相互流通。1942年,形勢惡化,抗日根據地縮小,北海幣就擠向一個地區,造成該地區紙幣過多,物價上漲。為了穩定北海幣的幣值,北海銀行根據戰時情況,採取了分區發行的辦法,每個地區的北海幣都印上本區的字頭,如膠東區帶「膠東」字樣,渤海區帶「渤海」字樣,魯中區帶「魯中」字樣,並通告各區之間互不流通。

抗戰勝利後,日軍撤離的中小城市被我軍接管,三個地區連成一片。當時膠東地區最富,幣值最高,比渤海區和大魯南約高一倍。山東省政府命令膠東區增發貨幣,收購物資支援大魯南,主動提高物價,使三個地區的北海幣等價流通。

四、貨幣統一

各解放區的貨幣,大多是在抗戰時期被敵人分割封鎖的情況下產生的。當時各解放區經濟上均不能相互聯系,因此,不可能,也不需要發行統一的貨幣。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特別是濟南解放以後,華北與山東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片,兩區間的貿易更加暢通發達,同時,大規模的戰爭,解放軍的高度機動,也要求貨幣統一,以便利供給。經山東省政府與華北人民政府共同商定,自1948年10月5日起,北海銀行發行的北海幣與冀南銀行發行的冀南幣,晉察冀邊區銀行發行的邊幣,在華北與山東兩地區准許按固定比價相互流通,其固定比價為北海幣與冀南幣1:1,北海幣與晉察冀邊幣l:10。

1948年11月13日,山東北海銀行總行頒布《關於山東和華中實施貨幣統一指示》,自即日起,北海幣在華中各解放區內以1:1的比值與華中幣混合流通。15日華中銀行停止發行紙幣,並逐漸收回華中幣,北海幣成為山東解放區和華中各解放區的法定貨幣。

固定比價,互相通用,這只是貨幣統一工作的第一步。由於各種貨幣種類復雜,幣值高低不一,互相折算仍然相當麻煩。為了進一步統一貨幣,經華北、山東、陝甘寧、晉綏政府會商決定,將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三行合並,成立中國人民銀行,並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新幣,作為三大解放區的統一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於1948年12月1日起發行鈔票。人民幣發行後,對各個解放區的地方幣以不同的比價進行收兌,人民幣對北海幣的比價為1:100,至此,北海銀行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❽ 金融業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金融業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從古代社會比較單一的形式,逐步發展成多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體系。在現代金融業中,各類銀行佔有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實業銀行、抵押銀行、信託銀行、儲蓄銀行等,雖都經營金融業務,但業務性質常有較大差異,而且,金融當局往往對它們的業務范圍有所限制。現代商業銀行一般都綜合經營各種金融業務。大商業銀行除在本國設有大量分支機構外,往往在國外也設有分支機構,從而成為世界性的跨國銀行。現代大商業銀行通常是大壟斷財團的金融中心。持股公司已成為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金融業的重要組織形式。與商業銀行性質有所不同的是專業銀行。專業銀行一般由國家(政府)出資或監督經營。其業務特別是信貸業務,大都側重於某一個或幾個行業,並以重點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為經營宗旨。中央銀行的建立是金融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現代金融業中,中央銀行處於主導地位。它是貨幣發行銀行、政府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調節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一般也是金融活動的管理與監督機關。除銀行外,現代金融業中還包括各種互助合作性金融組織(如合作銀行、互助銀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組合等)、財務公司(或稱商人銀行)、貼現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金融咨詢公司、專門的儲蓄匯兌機構(儲金局、郵政儲匯局等)、典當業、金銀業、金融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黃金交易所、外匯調劑市場等)和資信評估公司等等。現代金融業的經營手段已十分現代化,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服務已相當普及。

❾ 金融機構的概念是什麼

關於金融機構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金融機構是資金盈餘者與資金需求者之間融通資金的信用中介,是從事各種金融活動的組織。

廣義的金融機構不僅包括所有從事金融活動的組織,還包括金融市場的監管者,比如中央銀行以及專職監管部門。

金融機構通常通過吸收存款、發行各種證券、接受他人的財產委託等形式從資金盈餘者手中獲取資金,而後通過貸款、投資等形式將資金貸給資金需求者。

它們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國民經濟運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疏通引導資金的流動,可以促進資源在經濟社會中的分配,提高經濟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