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融辦如何加大脫貧攻堅力度
一是全力調查研究徹底調查清楚扶貧對象的需求、訴求和金融投入必要性、可能性;
二是按照調研得出的結果研究判斷如何投入,如何保證資金安全和資金效益;
三是在研判後拿出一個可行性計劃報告;
四是按照報告進行人力物力財力的准備和實施,並全程跟蹤問效。
Ⅱ 如何做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一要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做得更實、做得更細。各地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不能停留在層層傳達、層層表態上,關鍵是要層層抓好落實。要把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目標明確到年、安排到月,任務具體到縣到鄉到村、落實到戶到人。要把工作舉措落到實處,細化量化幫扶措施,切實抓好「五個一批」和「十項重點工作」落實。要把支持政策落到實處,整合各方資源,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強化資金使用監督管理。要把工作責任落到實處,健全完善各級領導幹部聯系制度和駐村幫扶機制,實現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
二要把穩增長擺在突出位置,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要把困難估計得更足一些,採取有針對性措施穩定經濟增長。要搶抓國家建設「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精心謀劃和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項目,保持投資穩定增長,不斷擴大消費需求,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強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三要努力在農業農村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取得突破性進展。要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重點,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現代化水平。要加快推進土地確權頒證,規范土地經營權流轉,總結推廣土地託管、股份合作等利益聯結機制。要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在金融服務「三農」方面探索新路。
Ⅲ 如何寫發揮金融職能作用,助力打好脫貧攻堅研討材料
發揮金融的職能作用,助力打好脫貧攻堅,為探討材料,這是非常重要的
Ⅳ 農業銀行脫貧攻堅貸款5萬20年還清,提前還了3萬,還欠2萬半年多少利息
你是在農業銀行辦理的,貸款5萬元20年還清,提前還了3萬元,那麼還剩2萬元的本金,半年的利息大概在500元的利息左右,具體的話要看貸款合同。
Ⅳ 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發放小貸的5321是指什麼
小額貼息貸款金額最高5萬元;期限最長3年;免擔保、免抵押;財政全額貼息。
Ⅵ 為什麼說農村金融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一方面是農戶無法保證還款的穩定性。眾所周知農村生產經營項目模式單一,多以土地、種植、養殖為主,這一類的生產活動基本是看天吃飯,一旦爆發自然災害,就會給涉農貸款帶來不可預估的逾期、壞賬風險。
另一方面是農村缺少金融市場認可的標准化抵押物。在處置上金融機構往往無法有效確認抵押物的權屬和估值難題,從而會加大涉農貸款的風險性。基於這樣的農村市場現狀,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對涉農貸款惜貸、控貸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底層貧困人群也就慢慢地被排除在金融服務系統之外了。然而近兩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不僅對固有的傳統金融體系造成了沖擊,也逐漸改變了傳統金融領域對農村市場的偏見,更有望將「普惠金融」的宗旨真正滲透到農村地區。
金融服務理念更迭
國內金融領域之所以願意重拾農村市場,很大程度上是金融從業者受到格萊珉模式的影響及啟發而促成的。格萊珉模式的主體是格萊珉銀行,是由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尤努斯一手創立,旨在為社會底層貧困群體提供金融服務。格萊珉銀行首次全面、徹底地顛覆了傳統銀行業不給窮人貸款的原則,專門為貧困農戶(尤其是貧困家庭中的婦女)提供小額、短期的無抵押貸款。尤努斯自創立格萊珉銀行以來,為此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迄今為止孟加拉全國46620個村莊里已經誕生了1277個格萊珉分行,服務了超過600萬人次的貧困群體。
除了市場規模的擴大,格萊珉模式在業務上也呈現出整體向好的發展態勢。據相關數據顯示,格萊珉銀行的還貸率高達98%,資金回收率更是達到了100%。格萊珉模式的成功影響了全球將近60個國家,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無一例外地受到了這種金融理念的啟示。尤其是中國,中國農業人口超過9億人次,佔比超過50%,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
但中國的農業人口大都分布在偏遠貧瘠的鄉村地區,各地區的現代化農業建設也遠不及想像中容易,由此農村的貧困狀況越發嚴峻。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仍存在近2億人次的貧困人口,脫貧成了國家減貧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已經成功幫助約64%的農戶實現脫貧的格萊珉模式,對中國傳統金融領域的影響十分深刻,因此一經引入便受到了國內眾多人士的鼓勵及推崇。
三農政策整體利好
長期以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發展主要依賴於國家政策不同程度上的補貼與扶持。2014年,在《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4)》的發布會上,時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的陸磊就以「農村金融扶持政策逐步形成體系」來概括了國家對農村金融服務的整體扶持力度,由此可見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對政策的依賴性。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為更快更好地促進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發展,近十年以來,僅銀行業就頒布了多達24份針對農村金融的相關政策文件,其中包括通過調整放寬金融機構准入政策、加大涉農信貸投放、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等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在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建立及健全過程中,中央的政策扶持也發揮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與銀行業重在引導傳統金融機構涉農不同的是,國家的扶持主要是以農民權益為核心,通過完善農民權益保障機制來喚醒農民的增收意識,直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村地區現代金融體系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眾多的三農政策中,有兩項舉措最能體現中央的「惠農」理念。一是農業稅的廢除。2006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農民的稅收負擔得以減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了新的調動,以村鎮為代表的縣域經濟結構也將發生深刻變革。二是農村土地確權政策的實行。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要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除了常規的儲蓄業務,包括貸款在內的傳統金融服務在農村地區十分匱乏,傳統金融機構更是不具有涉農意願。造成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真空的主要原因則是農村地區的先天不足,在土地確權政策之前,農民對土地只有經營權,不具備所有權,無法利用土地、房產等市場化的金融抵押物來進行貸款,既增加了借貸的風險性,也拔高了金融機構的風控成本。
而土地確權的開展,一方面通過賦予農民產權流轉權力能夠部分緩解眼下的農民融資難題;另一方面以此為契機建立起來的一套產權清晰、規則明確的農村土地產權流轉制度,將能夠降低農村抵押物在金融市場的變現難度,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傳統金融機構對涉農貸款的偏見。
農村市場條件日益成熟
所謂的條件成熟,主要體現在市場空間、市場條件、市場環境、市場前景等方面。首先,隨著農村地區原有經濟結構的改革,現代農村經濟很快呈現出了更為旺盛的資金需求,而當今農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則主要集中在生產性貸款需求及理財需求。眾所周知,農村地區的創收渠道主要是種養殖、個體工商戶(門店)、個體鑄造業(小工廠)、家庭個體戶(短工、運輸、收購)等,基本涵蓋了農村地區的貸款種類。
種植戶想收購土地、果園或山林需要資金支持,個體戶每次進貨都需要充足的流動資金來確保周轉,小廠子為了購置機械、建立廠房、實現生產規模化,也需要貸款;某家庭個體戶要收購農產品需要資金等等,為了確保生產經營活動的持續性,幾乎每一天都會產生無數的貸款需求。
立體停車場健康體檢三甲醫院瓶蓋民爆用品公共安全非電力公用事業專業連鎖專業工程種子生產裝飾園林油氣鑽采服務
另一方面,隨著外出打工人口的增多,農村家庭收入結構不僅更加多元化,收入水平也有了顯著提升,而伴隨著農戶的富裕,部分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也已經由單一的儲蓄需求轉變為財富的保值、甚至增值需求,亦即我們所說的理財需求。雖說近年來依靠政策扶持、政府引導,農村金融網點正在恢復及增加,但供需失衡的現象還遠遠沒有調整過來,而這段過渡期就是有意涉足農村市場的金融機構的發展契機。其次,在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還未全面恢復農村地區布局的前提下,又遇上了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大范圍普及、互聯網文化對農村地區的滲透、城市觀念對農村傳統思維的沖擊,無一不是在為新興金融業態布局農村市場提供便利。
根據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農村網民佔全國網民總數比例為27.9%,規模達1.86億,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突破了30%。一方面,誠如上文所說,中國仍有將近9億人次的農業人口,巨大的人口基數為市場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紅利;另一方面,農村地區迅速增長的網民數量,為電商平台的入局、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布局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近幾年來,以京東、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巨頭,早就以渠道下沉的名義進入了農村市場,有意建立縣域電商生態體系,直接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在此之後,互聯網對農村市場的野心更是由滿足基礎的零售需求擴大到了個人的金融需求。
Ⅶ 貧困戶怎樣幫扶才能脫貧
精準扶貧要精準脫貧各項工作做更實、做更細各貫徹落實省委全精神能停留層層傳達、層層表態關鍵要層層抓落實要目標任務落實處目標明確、安排月任務具體縣鄉村、落實戶要工作舉措落實處細化量化幫扶措施切實抓五批十項重點工作落實要支持政策落實處整合各資源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強化資金使用監督管理要工作責任落實處健全完善各級領導幹部聯系制度駐村幫扶機制實現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 二要穩增擺突位置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前經濟行壓力仍要困難估計更足些採取針性措施穩定經濟增要搶抓家建設帶路、江經濟帶等重機遇加招商引資力度精謀劃加快建設批重項目保持投資穩定增斷擴消費需求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強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推眾創業、萬眾創新 三要努力農業農村改革面走前列取突破性進展要放土經營權重點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勞產率現代化水平要加快推進土確權頒證規范土經營權流轉總結推廣土託管、股份合作等利益聯結機制要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金融服務三農面探索新
Ⅷ 金融扶貧如何推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
推進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既是黨中央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地方政府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筆者認為,新時代金融業做好深度貧困地區精準扶貧工作,應當通過金融資源把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產業作為重要基礎,堅持將產業脫貧與主導產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生產經營方式轉變相結合,探索高效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戶脫貧的產業扶貧模式:一是重點支持產業扶貧。通過信貸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種養殖專業大戶等新型經濟體發展鏈式經營,帶動更多的農村貧困戶參與其生產經營鏈,從而脫貧致富。二是合力創新金融扶貧新路徑。積極與金融公司合作,創新金融扶貧產品,帶動深度貧困地區相關部門參與,共同開發針對貧困戶的資產增值產品,通過產品研發主體+合作社+擔保公司+保險公司+龍頭企業的運行模式,有效解決貧困戶無技術、無項目、貸款使用效益低下的難題。三是穩步推進就業扶貧培訓。通過信貸支持相關培訓機構,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瞄準貧困戶的勞動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性培訓和技能性培訓,提高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員技能水平,增加務工收入;通過信貸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能人帶動貧困戶勞動力外出務工,持續增加貧困戶工次性收入;通過信貸支持貧困地區企業、種養殖大戶或當地致富帶頭人,在貧困地區創辦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使其長期穩定務工,促進盡快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