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保本固定收益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與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
保證收益理財產品
保本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固定收益,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或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最低收益並承擔相關風險,其他投資收益由銀行和客戶按照合同約定分配,並共同承擔相關投資風險的理財計劃。
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
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計劃。
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
隨著理財市場的發展,浮動非保本產品漸漸引人注目,所謂浮動非保本產品,就是那些不保證本金收益率浮動(比保本產品收益率高)的產品,市場上基本上有以下幾種:QDII、打新股和基金寶。
(1)金融機構承諾保本受益擴展閱讀:
理財思路
在金融理財產品配置方面,投資者可以樹立如下思路:
首先,應該注意理財產品的流動性。在利率進入上升通道後,投資者將面臨較大的利率風險:各種投資的收益率將隨利率上漲,如果長期投資收益率不能隨利率向上浮動,會導致投資者的實際損失。
其次,在利率上漲的背景下,活期存款和備用金不能配置太多,投資者可以使用短期金融理財產品或無固定期限(開放式、滾動式)金融理財產品來代替,這些產品都具有「收益較高,可隨時變現」的特點。
❷ 農行的保本理財產品, 保本是什麼意思
保本的意思保住本金,理財不承諾保本。
資管業務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金融管理部門對剛性兌付行為採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理財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理財」往往與「投資理財」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
(2)金融機構承諾保本受益擴展閱讀
理財途徑有以下:
1.銀行理財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產品與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三類。
2.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股票、基金、商品期貨、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個人或機構投資者可以按照其不同需求及投資偏好選擇不同理財工具。
3.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更加傾向長期性,著重解決較長時間後的教育規劃和養老規劃,同時解決意外、醫療等保障問題。
4.投資公司理財
投資公司理財一般包括信託基金、黃金投資,玉石,珠寶,鑽石,第三方理財等,需要的起步資金較高,適合高端理財人士。
5.電子商務理財
21世紀除了能在線下的網點理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金融搜索引擎搜索理財產品進行風險收益的多方對比之後再投資。
❸ 銀行打出的保本保息的理財結果買完是保險
首先,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不得以書面形式承諾風險和收益,只能給到預期收益。因此,銀行的理財產品在書面上都是不承諾保本和收益的。其次,因為銀行作為最大的金融財團,投資渠道豐富,因此,理財產品也趨於多元化,不同銀行、不同產品給到的預期收益也有所不同。第三,非銀行金融機構出的理財產品或三方理財能夠承諾保本或保底收益等等,但相較銀行而言,在人們的認知范圍內會覺得風險比存銀行略大。\r\n
❹ 非金融機構推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合法嗎
不合法,有明確規定,必須有風險提示,所謂保本保收益就是說沒有風險的,是不符合當前國務院和央行政策的
❺ 有規定說不允許銀行理財產品承諾保本保息嗎
銀行有保本型的理財產品,也就是理財產品的賣家,一般就是開發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投資人一般應該注意發行者的研發、投資管理的實力。
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更加可靠一些。另外,一些投資渠道是有資格限制的,小的金融機構可能沒有資格參與這些投資,這樣就對發行者造成了投資方向的限制,最終會影響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因此,實力雄厚的機構的信用更加可靠。
(5)金融機構承諾保本受益擴展閱讀
任何理財產品發行之時都會規定一個期限。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期限都比較短,但是也有外資銀行推出了期限為5~6年的理財產品。所以投資人應該明確自己資金的充裕程度以及投資期內可能的流動性需求,以避免由此引起的不便。
當投資長期理財產品時,投資人還需要關注宏觀經濟趨勢,對利率等指標有一個大體的判斷,避免利率等波動造成損失或者資金流動性困難。
❻ 法律是否規定理財產品不準有保本保息的字眼
有規定。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五條,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確指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
(6)金融機構承諾保本受益擴展閱讀: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三條,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託管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及其他私募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從事私募基金業務,不得有以下行為:
(一)將其固有財產或者他人財產混同於基金財產從事投資活動;
(二)不公平地對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財產;
(三)利用基金財產或者職務之便,為本人或者投資者以外的人牟取利益,進行利益輸送;
(四)侵佔、挪用基金財產;
(五)泄露因職務便利獲取的未公開信息,利用該信息從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相關的交易活動;
(六)從事損害基金財產和投資者利益的投資活動;
(七)玩忽職守,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
(八)從事內幕交易、操縱交易價格及其他不正當交易活動;
(九)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四條,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託管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如實向投資者披露基金投資、資產負債、投資收益分配、基金承擔的費用和業績報酬、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情況以及可能影響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其他重大信息,不得隱瞞或者提供虛假信息。信息披露規則由基金業協會另行制定。
❼ 保本浮動收益是什麼意思
保本浮動收益:
在提供本金保護的基礎上,享有浮動性收益。
具有該屬性的理財產品被稱為「保本型理財產品」,通過全稱就可以看到保本型理財在協議中會有銀行承諾,無論發生任何問題銀行保證客戶到期可以拿回全部本金。
屬於低風險理財產品。
拓展資料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
其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
在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常見理財產品有:
1、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常見的有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理財產品。
2、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以銀行發行為主。
3、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主要分為銀行理財產品和證券投資理財產品。
❽ 理財產品要打破剛兌,兩年之後銀行存款不一定保本,為什麼要這樣呢
現在大家都知道,銀行的理財產品要打破剛性兌付,也就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根據監管方面的要求,所有銀行必須在2020年年底,出清存量,停止新發行保本理財產品。
任何投資都會有風險,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以前之所以大家覺得沒有風險,是因為風險已經被銀行承擔了,是銀行把理財的損失給我們剛性兌付了。長久以往,當銀行也兜不住這部分風險的時候,就會發生銀行流動性風險,進而引發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到時我們的損失會更大。
所資管新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從最終結果來看,非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反而提高了。所以銀行產品打破剛性兌付是正確的決定,是所有人的共識。我們每個人都要正確的認識。
❾ 打破剛性兌付就是不承諾保本保收益嗎
打破剛性兌付——就是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規定是為從根本上打破剛性兌付,讓投資者在明晰風險、盡享收益的基礎上自擔風險。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等人認為,監管層首次提出要求全部資管產品凈值化管理,意味著包括銀行表外理財在內的全部資管產品將向凈值型產品轉型,而當下銀行理財凈值型佔比尚未達到10%,該規定影響深遠。
❿ 為什麼說保本保息違法
銀行同樣屬於企業保本保息,本來就是靠譜的,畢竟銀行利率總是會有浮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