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共有多少家銀行公家的私人的都算 謝謝啦!
2005年我國共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3萬多家。主要包括:
3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4家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
1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交通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投資銀行、招商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海南發展銀行、中國民生銀行、渤海銀行),
外資銀行:英國匯豐銀行、美國花旗銀行、英國渣打銀行、荷蘭銀行、香港東亞銀行等等..
B. 我國金融機構數量是不是很多
據不完全統計,各類金融機構已破百萬家,金融機構包括銀行
C. 我國金融機構體系圖示
2007年末中國內地金融中介機構體系概覽性 質機 構 名 稱數量(家) 融 資 類 金 融 中 介 機 構 銀 行 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銀行11111 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11 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福建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恆豐銀行、渤海銀行、浙商銀行 各1(12)城市商業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124農村商業銀行 17農村合作銀行 113村鎮銀行 19農村金融機構北京、張家港、常熟、江陰商業銀行等8509外資金融機構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29 非銀行機構金融信託投資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等54財務公司東風汽車財務公司、五礦財務公司等70金融租賃公司中國租賃有限公司、東方租賃公司等10汽車金融公司 7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華融、長城、東方、信達資產管理公司4農村信用合作社 8348農村資金互助社 8貸款公司 4城市信用合作社 42合資與外資獨資財務公司 5郵政儲匯局中國郵政儲匯局1 投資類金融中 介機構證券公司銀河、申銀萬國、海通、國泰、南方、華夏等106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2證券結算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1基金管理公司華安基金管理公司、富國基金管理公司等54 保障類金融中介機構財產保險公司太平洋財產、華泰財產、永安財產保險公司等47人身保險公司中國人壽、新華人壽、泰康人壽保險公司等46再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5保險集團 6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4保險經紀公司 119保險代理公司 1688保險公估公司 250外資與合資保險公司中意人壽保險公司、美國友邦保險分公司等37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 1信息咨詢服務類中介 機 構證券評級機構 2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北京新蘭德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105資信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上海資信公司等50註:表中數據引自《2007年中國金融年鑒》、《2007年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
D. 我國各類銀行金融機構共有多少家
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4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4家資產管理公司、112家城市商業銀行、182家外資銀行營業機構、209家外資銀行代表處、731家城市信用社、35544家農村信用社、3家農村商業銀行、52家信託投資公司
E. 我國有多少個銀行(要具體數量)
按性質分類:中央銀行1家(中國人民銀行);國有大型銀行5家(工商、農業、建設、中國、交通);政策性銀行3家(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12家(招商、中信、浦發、民生、廣發、光大、深發展、華夏、興業、浙商、渤海、恆豐);城市商業銀行146家;農村商業銀行近百家,現在還在設置;郵政儲蓄銀行;外資行34家參加人行支付系統的。另外村鎮銀行數據不詳。
F.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的農村金融機構有哪些
第一階段:農村金融市場組織的多元化和競爭狀態的初步形成階段(1979年~1993 年)。這一階段的主要改革措施和政策方案主要是恢復和成立新的金融機構,形成農村金融市場組織的多元化和競爭狀態。包括(1)1979年恢復中國農業銀行,並改變了傳統的運作目標,明確提出大力支持農村商品經濟,提高資金使用效益;(2)隨著人民公社體制的瓦解,農村信用合作社也重新恢復了名義上的合作金融組織地位。但農村信用合作社接受中國農業銀行的管理,事實上成為農業銀行的基層附屬機構;(3)放開了對民間信用的管制,允許民間自由借貸,允許成立民間合作金融組織,例如 80年代中期開始在全國各地成立的農村信用合作基金會。同時允許成立的還有一些鄉村企業的財務公司,企業集資異常活躍;(4)允許多種融資方式並存,包括了存款、貸款、債券、股票、基金、票據貼現、信託、租賃等多種信用手段。因此,盡管處於起步階段,但由於管制較松、約束較少,各類金融機構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第二個階段:分工協作的農村金融體系框架構築階段( 1994 年~1996年) 。在第一階段改革的基礎上,這一階段的改革更明確了改革的目標和思路,提出了要建立一個能夠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及時、有效服務的金融體系的口號。更具體地說,這一農村金融體系包括以工商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商業性金融機構(中國農業銀行),主要為農戶服務的合作金融機構(中國農村信用合作社),支持整個農業開發和農業技術進步、保證國家農副產品收購以及體現並實施其它國家政策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為此(1)1994年組建成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試圖通過該銀行的建立將政策性金融業務從中國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業務中剝離出來;(2)加快了中國農業銀行商業化的步伐,包括全面推行經營目標責任制,對信貸資金進行規模經營,集中管理貸款的審批許可權,等等;(3)進一步強化農村信用社的合作金融性質。根據國務院 1994年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計劃在 1994年基本完成縣聯社的組建工作,1995年大量組建農村信用合作銀行。不過,實際進度大大落後於這一階段所設計的目標。另外一個重要的政策變化就是決定農村信用合作社不再受中國農業銀行管理,農村信用社的業務管理,改由縣聯社負責;對農村信用社的金融監督管理,由中國人民銀行直接承擔。
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至第二階段末,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地區,已基本形成合作金融、商業金融與政策金融三者並存且相互間業務不交叉的局面,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第三個階段:農村信用社主體地位的形成及其農村金融改革的深化階段(1997~2006) 。
在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和 1997年開始的通貨緊縮後,中國金融業原先以「忽視內涵性增長、注重數量與規模擴張」為特徵的外延式金融發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在強調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同時,對金融風險的控制也開始受到重視,客觀上強化了農村信用合作社對農村金融市場的壟斷。主要體現在:(1)開始在國有銀行中推行貸款責任制;(2)收縮國有銀行戰線。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確定了「各國有商業銀行收縮縣(及以下)機構,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基本策略,包括農業銀行在內的國有商業銀行開始日漸收縮縣及縣以下機構;(3)打擊各種非正規金融活動,對民間金融行為進行壓抑。1999年在全國范圍內撤消農村信用合作基金會,並對其進行清算;(4)將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確定為對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上,且進入 2003年以來這一政策趨勢日益明顯且力度不斷加大。包括:放寬對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利率浮動范圍的限制、加大國家財政投入以解決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不良資產問題、推動並深化信用合作社改革試點工作等等。2003年6月,國務院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11月底浙江、山東、江西、貴州、吉林、重慶、陝西和江蘇 8省(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實施方案經國務院批准,這標志著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2004 年8 月國務院又批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黑龍江、上海、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 21 個省(區、市) 作為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試點地區。
在這一次的農信社試點改革得到了央行的資金支持,對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採取兩種方式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以解決農信社不良資產問題:一是由人民銀行按照 2002年底實際資不抵債數額的50%,安排專項再貸款。二是由人民銀行發行專項中央銀行票據,用於置換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票據期限兩年,按適當利率分年付息。 2004年3月4日,首批中央銀行專項票據發行,共向8省(市)272家聯社發行中央銀行專項票據 119億元。 截至 2004年 8月末,中國人民銀行已會同中國銀監會,按照規定條件和程序嚴格審查考核,共批准 583個試點縣(市)農信社分三批認購中央銀行專項票據 346億元。改革使全國農村信用社經營狀況大為改觀,資產質量和經營狀況進一步改善。截至 2004年 9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余額 4630億元,佔比23.5%,較年初下降 6個百分點,前 9個月全國農村信用社軋差實現盈利 21.2億元。但中央政府為此也支付了巨大的成本。
第四個階段:探索試點開放農村金融市場的增量改革(2006~)。2006年伊始,農村金融改革步入第四階段,我們把此階段稱為「新一輪改革」。與以往不同,新一輪改革將重點放在增量(即現行農村金融體系所缺乏的部分)上,而不是存量上。在改革的第三階段,由於緊盯體制內的農信社,改來改去,很難觸動既得利益階層,結果白白支付了高昂的成本,農村金融落後的局面卻並未根本改觀。
在新一輪改革中,政府明顯總結了以往的教訓,在存量改革幾近陷入困境的情況下,轉變思路,在體制外部分尋找改革的著力點與突破口。這就是目前正在進行的新一輪改革的最大特徵。
200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允許私有資本、外資參股鄉村社區金融機構」,「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業法人或社團法人發起的小額貸款組織」,「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規范民間借貸「。12月 22日,中國銀監會發布《關於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決定在四川、吉林、內蒙古、湖北、甘肅、青海等 6省 (區)進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首次允許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到農村地區新設銀行,並提出要在農村增設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三類金融機構。政策意圖十分明顯,即開放農村金融市場。
在此政策引導下,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和四川儀隴惠民貸款公司分別作為我國首家村鎮銀行和首家貸款公司,在 2007年3月1日掛牌成立。儀隴惠民村鎮銀行由南充市商業銀行和五家企業共同出資組建,注冊資本為 100萬元;而貸款公司由南充市商業銀行獨資設立,注冊資本為 50萬元。2007年3月9日,首家農村資金互助社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閆家村百信農村資金互助社掛牌成立。其注冊資本為 10萬元,由 32農戶發起設立。
同時,外資商業銀行開始進入農村金融市場。2007年 12月 13日湖北隨州曾都匯豐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全額出資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正式開業,其注冊資本為 1000萬元。除了匯豐村鎮銀行,花旗銀行正准備選擇試點地區設立貸款公司,格來岷信託擬通過技術合作形式參與試點,渣打銀行也在積極籌劃設立村鎮銀行。
從四川儀隴的試點情況看,新型金融機構的引入給農信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農信社的經營理念與工作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從過去的消極等待變為現在的主動出擊。當地農信社在新型金融機構的沖擊下,開始主動接近村民,其中一個重要舉措是為村民發放貸款證,並根據村民的具體情況在貸款證上註明不同的授信額度(在 1萬元和 8萬元之間)。這樣,如果持證人將來有資金需要,就可以拿著「兩證一章(即身份證、貸款證和私章)」,直接到農信社辦理相關手續獲得貸款,十分簡便。此外,新型金融機構帶給農信社的沖擊,還體現在其業務功能的相對強大上。拿支付業務來說,惠民村鎮銀行由於依託南充市商業銀行,給當地村民帶來的便利是農信社所不能比擬的。當地村民流動性較大,經常外出務工,需要一卡在手,走遍天下。村鎮銀行能發行南充市商業銀行卡,而南充市商業銀行因與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等全國性銀行聯網,憑藉此卡,村民可在全國各地進行支付。而當地農信社尚未實現市級聯網,更不要說全國了。
G. 我國金融市場結構
金融體系結構:指各種金融機構的設置比例和金融機構內部的組織狀況。金融體系由眾多的金融機構組成,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證券公司、信用合作社等。這些機構在金融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便是金融體系結構的主要內容。在金融機構內部,分支機構的設立、業務部門與管理部門的比例等也是金融體系的結構問題。
金融工具結構:指在金融市場上各種金融工具,如現金、支票、匯票、股票、債券等所使用的范圍和在金融交易量中所佔的比重。
利率結構:指金融商品價格的構成狀況,它反映的是各種金融工具的質量、收益和期限的組合。
其他結構:①金融業務活動結構,包括各種金融業務所佔的比重、覆蓋的范圍等。另外,金融業務本身又包括貨幣結構、信用結構、信貸結構等。貨幣結構是指貨幣的幣種結構、貨幣的供給與需求結構等;信用結構是指銀行信用、商業信用、國家信用、民間信用的結構等;信貸結構是指貸款的投向和投量結構等。金融業務的具體內容又有資產結構、負債結構等。資產結構是指各種金融資產(如自有資金、貸款、投資等)之間的構成;負債結構是指各種負債業務(如吸收存款、借款、發行證券等)之間的結構。②金融市場結構,包括票據市場、長短期金融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等。③更廣泛的金融結構還包括金融從業人員結構,如從業人員的數量、受教育程度、工作時間、年齡構成等。
H. 中國到底有多少家銀行
2018年2月9日,銀監會首次披露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2月底,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共4549家。
1、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職責: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
2、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職責:參股或保證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
3、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職責: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4、投資銀行: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富國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等。職責: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5、世界銀行:用於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8)我國各金融機構數量擴展閱讀:
銀行的作用
銀行是經營貨幣的企業,它的存在方便了社會資金的籌措與融通,它是金融機構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員。
我們可以看出銀行的業務,一方面,它以吸收存款的方式,把社會上閑置的貨幣資金和小額貨幣節余集中起來,然後以貸款的形式借給需要補充貨幣的人去使用;在這里,銀行充當貸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
另一方面,銀行為商品生產者和商人辦理貨幣的收付、結算等業務,它又充當支付中介。總之,銀行起信用中介作用。
商業銀行的基本職能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金融服務。
I. 金融機構數量在哪查
最簡單的辦法在網上搜索,最准確的方法是去親自統計,最笨的方法是去工商管理局差
J. 我國的商業銀行數量(截止2009年中旬)
我國目前存在的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5家國有商業銀行(中、農、工、建、交)、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信、華夏、招商、光大、民生、浦東發展、深圳發展、渤海、廣發、興業、浙商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110家城市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