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市場 » 數據賦能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數據賦能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6-07 11:28:15

A. 求大佬解答一下,考研論述題 「金融如何促進高質量發展」

金融服務業要服務於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突出供給側改革主線,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於大數據,人工智慧,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先進製造業,金融服務業要加以重點扶持。

B. 銀雁科技在科技賦能金融服務新生態方面做了怎樣的努力

在前台營銷上,金融機構關注前端服務渠道的線上化、多樣化。銀雁科技基於數字營銷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全國50餘個呼叫中心和200多個分支機構的優勢,整合線上線下營銷資源,多渠道互動,為金融機構提供精準獲客、活客、拓客的營銷服務。

C. 區塊鏈技術如何為實體產業賦能

現在國內已經有企業將區塊鏈技術落地到了實際的產業中,如旺鏈科技就將區塊鏈應用到金融服務,醫療健康,IP版權,物聯網,共享經濟,通信,教育,
社會管理,慈善公益,文化娛樂等領域

D. 大數據,給金融帶來了哪些改變

1、質的指標重於量的指標。2、發展直接融資不是取代間接融資,兩者的關系是相互促進。3、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緊密聯系。4、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是可以相互轉換的。5、直接融資的發展必然體現在整個社會信用格局的變化上。6、直接融資的發展必將要求相應機構的發展,由此引起整個金融體系的變化。7、直接融資的發展快慢應取決於企業成為真正主體的進程。
根據國際經驗與中國改革進程實際,
國已確定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逐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金融發展戰略。為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直接融資發展的目標和影響進行理論分析,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E. 數字經濟金融服務系統構造思路包括哪些方面

當前中國系統在原有高科技工程服務的基礎上,聚焦中國電子現代數字城市戰略,踐行「安全為先、需求牽引、數據賦能、迭代發展」的現代數字城市建設理念,構建了行業+生態、產品+技術四輪驅動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中國領先的現代數字城市運營服務商,中國系統可以為世界提供城市信息化發展的「中國方案」。

F. 「大數據+金融」:智能化發展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主要體現在大數據徵信和大數據風控兩大領域。
大數據徵信作為大數據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主要應用,是指利用數據分析和模型進行風險評估,依據評估分數,預測還款人的還款能力、還款意願、以及欺詐風險等。
大數據徵信解決了傳統徵信數據不全、更新不及時、接入門檻高等問題,憑借其多樣化的數據源及技術支撐,更能全面反映個人信用情況,從而推動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優質金融服務。
大數據風控系統優勢是大數據驅動,兼容手動、自動審批、決策、dai後管理。
大體有四部分功能:1、評分建模,風控部分;
2、IT系統:業務系統、審批系統、徵信系統、催收系統、賬務系統;
3、決策配置工具,即信dai決策引擎;
4、徵信大數據的整合模塊。

G. 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分析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將如何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符合新發展理念,切合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主線,有利於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進先進製造業發展,讓大數據產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促進生產效率提高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H. 金融行業如何做好數字化轉型

產業數字化已成未來產業發展大趨勢,勢在必行。中大咨詢專家認為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深挖潛能,實現決策管理的數據驅動。金融機構要懂得利用產業數字化數據量龐大、信息化程度高、數據管理集中化等特點,用數據驅動管理,實現快速科學決策。
第二,開拓創新,加快運營機制的敏捷重塑。金融機構IT系統要從以賬戶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以場景為中心的運營模式轉變,構建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金融運作體系。
第三,與時俱進,聚焦業務模式的智慧再造。要與時俱進,金融行業可以基於雲計算平台和全局統一客戶視圖,實現線上線下信息互通共享,打造高效融通的全渠道服務能力。
第四,多向賦能,推動生態體系的協同共建。要聯動其他產業共同發展共生,建立相互連通、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數字生態網路,打造金融數字化綜合性服務平台。
第五,披堅執銳,強化風險防控的科技武裝。金融行業事關經濟發展,其安全性乃重中之重。要強化金融風險防控,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以技術防控風險,全面提高金融業風險抵禦能力。

I. 新時代的金融體系如何服務高質量發展

質量型增長新時代將減少貨幣數量刺激,未來或更加註重提升存量貨幣使用效率。在數量型增長舊時代,通過超發貨幣,推升杠桿率的方式刺激經濟以實現高速增長,但當前這種動力正逐漸弱化。周小川在3月9日的「金融改革與發展」答記者問中表示,「在追求質量型增長的時候,就有可能減少過去大量依靠資金支持的這種增長方式」。高質量發展意味著M2增速將回歸合理水平,即逐步向名義GDP增速靠攏甚至低於名義GDP增速,進而步入穩宏觀杠桿率的階段。數量將不再是觀測經濟運行情況的好指標,這從近年來M2增速與經濟增長的相關度下降也可以看出。在淡化貨幣總量增速之後,未來或更加專注於提高存量貨幣的使用效率來緩解資金緊張。周小川在談到資金和價格時指出「廣義貨幣池子里的錢可以使用的更有效率,一旦用得更有效率以後,也並不見得就是說資金就緊張」。

代表高質量發展的新經濟與直接融資更加切合。在過去追求經濟高速增長時,金融體系的定位是以為傳統經濟動員資金為主。這也直接造成了以銀行主導金融資源的間接融資占據絕對上風。間接融資偏好向有抵押物的重工業發放信貸資源,而高科技與輕資產企業獲得的信貸資源相對有限,間接融資主導體系與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矛盾日益凸顯。新經濟往往從直接融資處獲得資金支持,與直接融資更加契合。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兩會期間劉士余也表示證監會將創造工具與設置制度迎接新經濟企業上市,海外的「獨角獸們」大都稱願意回歸A股。當前我國直接融資存量在社融中佔比約為14%,政策支持下預計直接融資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