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市場 » 中央和國家對金融機構的要求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中央和國家對金融機構的要求

發布時間: 2021-06-07 05:49:34

A. 國家金融機構體系一般由哪些金融機構

國家金融機構體系是指在一個主權國家裡存在的各種金融機構及其彼此間形成的關系。各國的金融機構體系雖各有特點,但在種類和構成上基本相同。國家金融機構主要由管理性機構、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三大類構成。(1)管理性機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具有金融管理、監督職能的機構。目前各國的金融管理性機構,主要構成有四類:一是負責監管存款貨幣銀行的中央銀行或金融管理局,二是按分業設立的監管機構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三是金融同業自律組織如行業協會,四是社會性公律組織如會計師事務所、評估機構等。其中,中央銀行或金融管理局通常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監管組織機構中居於核心位置。(2)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是指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證券交易與發行、資金管理等業務,以利潤為其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如各種商業銀行或存款機構、商業性保險公司、投資銀行、信託公司、投資基金、租賃公司等。(3)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那些專門配合宏觀經濟調控,根據政策要求從事各種政策性金融活動的金融機構。這類金融機構的建立旨在支持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世界各國都根據各自發展需要建立了相關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B. 央行與政府、金融機構的關系

央行即中央銀行,是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機構。我國的中央銀行是中國人民銀行;在我國中央銀行是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受國務院委託承擔著制訂與實施貨幣政策、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維護人民幣幣值穩定並促進經濟增長等職責;在金融市場,中央銀行是宏觀調控者,金融機構是市場參與者,在業務上是管理與被管理、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中央銀行通過運用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等公開市場工具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

C. 目前我們國家在經濟金融方針政策和金融法律都有哪些法律、規定和要求

(1)建立了統一健全的貨幣制度。在通過一系列改革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貨幣制度之後,人民幣成為世界上一種比較穩定的貨幣。改革開放以後,通過不斷推進外匯體制改革,形成了與我國國情基本符合的匯率管理制度,人民幣的對內幣值與對外比值有了共同的市場基礎。在國際經濟交往中,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也獲得了較好的國際聲譽。
(2)形成了功能齊備的金融組織體系。金融組織體系由單一的國家銀行體制發展到今天,已初步建立了由「一行三會」調控和監管,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相分離,多種金融機構分工協作、多種融資渠道並存、功能互補和協調發展的金融體系,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構築了良好的貨幣和金融環境。
(3)構建了競爭有序的金融市場。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個較完備的、包含有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大額定期存單市場和商業票據市場等子市場在內的貨幣市場。貨幣市場資金流動暢通,加強了銀行的貸款能力,提高了貨幣政策傳導的效率和力度;貨幣市場利率能夠較靈敏地反映金融機構的頭寸變化和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逐步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操作目標和主要的經濟指標,為利率市場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資本市場方面,這些年來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基金市場的迅速發展為建立一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和豐富資本市場產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4)形成了靈活高效的金融調控機制。1979年開始金融改革之後,宏觀經濟管理由以實物管理為主逐步轉向以價值管理為主,指導性計劃和市場調節逐步取代指令性計劃。銀行開始代替財政在社會資金的集中與分配中居於支配地位,銀行貸款范圍逐步擴大。針對自1992年下半年我國宏觀經濟中出現的經濟過熱問題,成功實現了國民經濟的「軟著陸」。在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後,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運用、時機和力度的把握以及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通過政策調整和配合實施,金融宏觀調控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5)規范的金融監管體系。改革開放後我國陸續頒布了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規,通過進行一系列銀行和非銀行、證券業、保險業的監管立法,建立和完善了金融監管的法律框架,為適應金融機構多元化、金融業務相互交叉和競爭的格局,建立了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體制。通過改革中央銀行的監管體制,建立和完善證券業、保險業以及銀行業的監管體制,同時通過在改革金融監管方式的過程中逐漸豐富監管手段,使金融監管體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為維護金融秩序、執行國家經濟金融政策,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面向世界的金融開放。根據經濟體制改革的整體戰略需要,我國在金融對外開放過程中採取了循序漸進的策略,確保了金融系統的穩定運行和發展。在引進外資金融機構的同時,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中資金融機構開始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加入WTO後,中國金融業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中,在面臨內在改革要求和外部競爭壓力的雙重形勢下不斷發展,金融服務水平和行業競爭力有了進一步提升。

D. 國家金融機構體系一般由哪些金融機構構成

國家金融機構體系是指在一個主權國家裡存在的各種金融機構及其彼此間形成的關系。各國的金融機構體系雖各有特點,但在種類和構成上基本相同。國家金融機構主要由管理性機構、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三大類構成。( 1)管理性機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具有金融管理、監督職能的機構。目前各國的金融管理性機構,主要構成有四類:一是負責監管存款貨幣銀行的中央銀行或金融管理局,二是按分業設立的監管機構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三是金融同業自律組織如行業協會,四是社會性公律組織如會計師事務所、評估機構等。其中,中央銀行或金融管理局通常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監管組織機構中居於核心位置。(2)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是指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證券交易與發行、資金管理等業務,以利潤為其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如各種商業銀行或存款機構、商業性保險公司、投資銀行、信託公司、投資基金、租賃公司等。(3)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那些專門配合宏觀經濟調控,根據政策要求從事各種政策性金融活動的金融機構。這類金融機構的建立旨在支持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世界各國都根據各自發展需要建立了相關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E. 中央銀行和一般金融機構的區別

中央銀行 負責制定和發布利率政策 監管國內金融機構 因為被稱為銀行的銀行

金融機構指銀行 保險公司 證券公司 期貨公司 黃金交易所 等 受中央銀行監督管理

F. 為什麼說央行既是國家機關,又是特殊的金融機構

中央銀行的性質是指中央銀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屬性。總之,從中央銀行業務活動的特點和發揮的作用看,中央銀行既是為商業銀行等普通金融機構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務的特殊金融機構,又是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監督管理金融業、規范與維護金融秩序

G. 中國的三大金融機構有那些

中國的三大金融機構是銀行、保險、證券。

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金融機構編碼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從宏觀層面統一了中國金融機構分類標准,首次明確了中國金融機構涵蓋范圍,界定了各類金融機構具體組成,規范了金融機構統計編碼方式與方法。

該《規范》對金融機構的分類:

貨幣當局

1、中國人民銀行;

2、國家外匯管理局。

監管當局

1、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2、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

1、銀行;

2、城市信用合作社(含聯社);

3、農村信用合作社(含聯社);

4、農村資金互助社;

5、財務公司。

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

1、信託公司;

2、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3、金融租賃公司;

4、汽車金融公司

5、貸款公司;

6、貨幣經紀公司。

證券業金融機構

1、證券公司;

2、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

3、期貨公司;

4、投資咨詢公司。

(7)中央和國家對金融機構的要求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通常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金融服務:

1、在市場上籌資從而獲得貨幣資金,將其改變並構建成不同種類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資產,這類業務形成金融機構的負債和資產。這是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行使這一功能的金融機構是最重要的金融機構類型。

2、代表客戶交易金融資產,提供金融交易的結算服務。

3、自營交易金融資產,滿足客戶對不同金融資產的需求。

4、幫助客戶創造金融資產,並把這些金融資產出售給其他市場參與者。

5、為客戶提供投資建議,保管金融資產,管理客戶的投資組合。

上述第一種服務涉及金融機構接受存款的功能;第二和第三種服務是金融機構的經紀和交易功能;第四種服務被稱為承銷功能,提供承銷的金融機構一般也提供經紀或交易服務;第五種服務則屬於咨詢和信託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機構

H. 目前國家對金融機構出台什麼新政策

放寬對民間資本投資設立中小商業銀行的限制,扶持農村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允許農村承包用地產權入股、抵押、貸款等。各行各業面臨資金流轉壓力,貨幣政策在審慎穩健中適度寬松,防止流動性牟利資本轉向海外,激活存量資本的效用......

I. 國家對第三方金融機構持什麼樣的態度,支持其發展嗎有什麼具體政策

網路搜索此文:目前國家關於互聯網金融有哪些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