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客戶身份資料與交易記錄保存介子有哪些
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管理制度
第一條 為規范xx市商業銀行,以下簡稱「本行」,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管理~預防和打擊洗錢活動~根據《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xx市商業銀行客戶身份識別制度》、等規定~特製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所指的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是指按照安全、准確、完整、保密
⑵ 按照《反洗錢》的規定,客戶身份證在業務辦理結束後,客戶的交易信息,金融機構應當保存多少年
5年,具體法律規定如下: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
第二十九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下列期限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
(一)客戶身份資料,自業務關系結束當年或者一次性交易記賬當年計起至少保存5 年。
(二)交易記錄,自交易記賬當年計起至少保存5 年。
如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涉及正在被反洗錢調查的可疑交易活動,且反洗錢調查工作在前款規定的最低保存期屆滿時仍未結束的,金融機構應將其保存至反洗錢調查工作結束。
同一介質上存有不同保存期限客戶身份資料或者交易記錄的,應當按最長期限保存。同一客戶身份資料或者交易記錄採用不同介質保存的,至少應當按照上述期限要求保存一種介質的客戶身份資料或者交易記錄。
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規章對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有更長保存期限要求的,遵守其規定。
(2)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資料保存內容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核對身份證明的義務: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
第二十三條金融機構除核對有效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外,可以採取以下的一種或者幾種措施,識別或者重新識別客戶身份:
(一)要求客戶補充其他身份資料或者身份證明文件。
(二)回訪客戶。
(三)實地查訪。
(四)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核實。
(五)其他可依法採取的措施。
⑶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客戶身份資料自業務關系結束可以保存多少年
5年,基礎性資料可以永久性保存
⑷ 銀行朋友看一眼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2007〕第 2 號 第八條
如果需要批量身份信息驗證,我們可以實現,不過是商業合作!有需要的話Q我
⑸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
記得採納啊
⑹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資料與交易記錄在調閱管理方面有哪些相關規定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是為了預防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規範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行為,維護金融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由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人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保監會」)制定,於2007年6月21日發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辦法》分為:總則、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法律責任、附則,共5章35條。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中國人民銀行確定並公布的其他金融機構。
⑺ 反洗錢法規定,客戶交易信息在交易結束後,金融機構應當保存多久
《反洗錢法》第十九條規定:客戶交易信息在交易結束後,應當至少保存五年。
⑻ 反洗錢單位系統保存的客戶記錄要素有哪些
包括客戶身份資料、交易記錄。
⑼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的介紹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是為了預防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規範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行為,維護金融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由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人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保監會」)制定,於2007年6月21日發布,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辦法》分為:總則、客戶身份識別制度、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法律責任、附則,共5章35條。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中國人民銀行確定並公布的其他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