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科技時代的強監管時代就要來臨,金融科技公司如何積極應對
互聯網快速地迭代,也促使各行各業不斷加速升級。從1.0版本到4.0時代,互聯網引領全行業走過是一個“進化”過程。
而招銀雲創是招商銀行全資子公司,其服務范圍是將招商銀行IT系統30年穩定運行成功經驗和金融IT成熟解決方案開放給金融同業。憑借團隊在互聯網應用架構和企業級IT豐富經驗,紮根銀行企業,再做深做透客戶業務特性,這無疑是招銀雲創優勢。
更准確說,招商銀行是銀行業創新的標桿,招商銀行金融科技輸出也是銀行業在科技層面孜孜不倦創新楷模。
2. 為什麼部分銀行會和一些外部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目前各家銀行都在大力發展消費金融業務,這個很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持。比如,目前商業銀行已將大數據風控應用在反欺詐、挖掘潛在客戶、風險事件預警等多個場景中,同時為貸前決策評估、貸後風控提供有關的數據以降低金融風險。但有一部分小銀行內部沒有足夠成熟的金融技術支持,所以需要大智金科這樣專業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大數據智能風控決策引擎精準反欺詐,快速識別欺詐因子。
3. 傳統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如何實現數字化、智慧化的轉型升級呢
產業是基礎平台,金融起著催化劑和乘數作用,金融與產業互動創造新的價值,大大加速財富積累。從資本的角度看,產業的財富放大效應將迅速增強,而金融只有與產業結合才能產生放大效應和巨大價值。產業金融的基本原則是通過資源資本化、資產資本化、知識產權資本化、未來價值資本化實現產融結合,促進產融結合的互動發展,實現增值。
4. 金融科技對銀行的影響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不管是互聯網金融公司還是金融科技企業,他們這種利用互聯網和科技手段高度融入金融業務的企業形態已經對現有的傳統金融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雖然各家銀行都在積極探索互聯網以及新技術在金融業務領域的突破和應用,但在新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面前,依然倍感壓力,銀行業轉型的路上危機四伏。
而在此之前,銀行業面臨許多懸而未決的難題。比如,在如何掘金大數據方面依然面臨窘境,整體解決方案缺失,商業化的路線不明晰;人工智慧相關的智投顧問的發展空間尚不明確?一度火熱的VR概念為何不能在金融科技領域被廣泛應用?哪些科技應用值得金融科技去追捧?為什麼科技一直在飛速發展,而銀行業卻一直處於飢渴狀態?怎樣領會金融科技的核心含義?
我們一直認為,科技成果應用於金融行業的本源應該是解決金融服務業務中的發展問題。那麼問題來了,金融科技到底要解決一個什麼樣的核心問題呢?維基網路對金融科技的釋義甚是好:金融科技,一種運用高科技來促使金融服務更加富有效率的商業模式。
從維基網路的釋義中,我們可以看到,金融科技要強調的不單單是技術應用,而是要形成一種商業模式。但它究竟如何形成模式?這種模式之中又有著哪些道理和講究呢?這就需要行業的專家和學者們更進一步的探討和交流。
在對比了中美互聯網金融與fintech的發展環境與內部機理,並與銀行同業交流了面對金融科技脫媒壓力而主動創新轉型的做法和經驗之後,中國銀行網路金融部副總經理董俊峰在專欄上撰文表示,「金融科技與銀行不是顛覆的關系,而是互為補充。」如何在互補的基礎上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助推銀行業轉型是一個更為深刻的內容。
金融科技驅動銀行轉型
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僅給銀行業帶來機遇和挑戰,也給金融科技公司帶來機遇和挑戰,機遇在於,他們的金融科技產品的特點將有機會在銀行業得以施展,實現金融與科技的互補。而挑戰在於,他們需要更加主動地接近金融市場,探查市場需求,以便更有效地支持銀行業在科技應用上的難題。因此,論壇也會有相關的科技企業就相關問題進行剖析和討論。
金融科技,在銀行業不應該僅僅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武器,一種商業模式,解決金融與科技應用矛盾,解決銀行業戰略轉型的重要驅動力。新概念消滅舊概念只是表象,改變自己,做一個更完美的金融服務者才是銀行業真正應該關注的落腳點。
5. 金融科技給銀行業帶來哪些沖擊
1、對商業銀行業務的沖擊。我們從互聯網行業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類似於POP這樣的貸款融資,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的影響。2、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客戶都是通過互聯網的電商,或者說是融資來直接較量,既存在著金融脫媒,同時也隔絕著客戶與銀行的聯系。對銀行和客戶的基礎來講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或者說一定的沖擊。3、雖然互聯網行業做了很多嘗試,目前還不能從根本上撼動商業銀行的地位,但是在人們的觀念和輿論上還是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就是輿論和觀念上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新要求,這對商業銀行也會帶來一定的沖擊。
6. 為什麼央地要密集發文力挺科技金融
「雙創」風口下,科技金融成為監管部門重點推動的業務領域,從中央層面到北京、上海等地方,多個科技金融創新支持政策在近一個月內密集落地。這些政
策從不同層面明確了科技金融的制度框架,具體政策措施包括創新科技企業抵質押物,鼓勵投貸聯動試點,完善風險防範和風險分擔機制等,其目的在於全面拓寬科
技型企業的融資渠道。
9月8日,吉林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掛牌成立,該中心是集政府服務、金融資源和中介機構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機構。
科技企業尤其是小微科技企業,通常缺乏房產等抵押物,因此金融機構在給這類企業授信時往往較為謹慎,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融資的便利性。記者梳理上述新政發現,鼓勵金融機構探索抵質押物創新成為政策著力的要點之一,包括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
民生金融智庫首席宏觀研究員朱振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銀行很早就已經開始探索「以關聯企業從產業鏈核心龍頭企業獲得的應
收賬款為質押的融資服務」,隨著「互聯網+」模式的興起,藉助互聯網、大數據徵信、普惠金融等創新技術,為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提供交易平台和融資解決
方案,更成為不少銀行的共同選擇。
在創新抵質押物的同時,政策也著力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防範和風險分擔機制,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商業可持續性,包括推廣貸款、保險、財政風險補償捆綁的專利權質押融資等。朱振鑫表示,科技金融創新的推進必須要有嚴格的配套政策措施作為支撐,並強化監管,防範風險。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渠慎寧對記者表示,專利權抵押的背景在於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輕資產行業沒有較多的固定資產,從銀行獲取貸款
往往比較困難,對金融機構而言,捆綁保險、財政風險補償的專利權抵押違約風險會有所下降,刺激他們對輕資產中小企業的資金發放。
記者也了解到,近年來,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下,青島、廣東、福建、甘肅等多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適合當地中小微企業特點的專利權質押
融資路徑。青島市構建「保險共保體」,為專利權質押貸款提供保證保險,由保險機構、擔保機構和銀行三方按6∶2∶2的比例共同承擔融資風險,為科創型企業
雪中送炭。
值得注意的是,投貸聯動模式對銀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成為政策鼓勵的重要方向。
據了解,商業銀行通過投貸聯動,以「股權+債權」的方式,不僅能為種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有效的融資支持,更能以股權收益彌補信
貸資金風險損失。現有政策規定,為了開展投貸聯動,試點銀行業金融機構可選擇設立投資功能子公司或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目前,首批試點的多家銀行均向監
管部門上報了投貸聯動試點方案,並申請設立投資功能子公司。浦發矽谷銀行行長兼矽谷銀行亞洲總裁蔣德此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投資子
公司持有認股權證帶來的收益,並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彌補風險,「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幫助初創企業增加成功的概率,而不是單純獲利」。
利於社會發展的都是應該被支持的。
7. 為什麼現在銀行都在關注金融科技
無論是國有大行還是民營中小銀行,對於金融科技的落地應用都比較重視。一方面與近年來銀行業經營滑坡有關,傳統存貸匯業務出現下滑,銀行發展遭遇瓶頸;另一方面則和消費者需求有關,由於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出現,用戶大多習慣通過網路進行交易,對於去銀行網點處理業務並不太積極,因此銀行應妥善融入金融科技,加快轉型升級。大智金科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能為銀行搭建金融科技平台,幫助發展其消費金融業務、小微融資貸款業務,促進傳統銀行實現轉型。
8. 商業銀行全面進軍科技金融了嗎
首先,金融科技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不可能缺席。技術輸出和賦能並不是互聯網公司的專利,有能力的銀行同樣可以介入這個市場,尤其是在傳統銀行業務面臨沖擊的情況下,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新增業務。其次, 在向金融機構或者新金融機構賦能的方面,傳統金融機構相較於互聯網巨頭並不處於弱勢。相反,隨著監管政策的收緊、監管門檻的提升,他們對監管要求的熟悉程度,以及與金融業務的適配方面可能更有優勢。然後,按照眼下的趨勢,不斷有傳統金融機構加入新金融行業的生態「戰爭」之中,與新金融巨頭形成競爭之勢幾乎不可避免,最終誰能夠贏得勝利還很難說。我更傾向於他們會堅守在自己更擅長的領域,畢竟生態的邊界也是有限的。
最後, 從國外的案例來看,傳統金融機構涉足金融科技大概有三種路徑:1)孵化或壯大自己的科技力量;2)投資或入股外部公司;3)獨立成立一家科技公司。考慮到國內銀行無法直接投資外部公司,而內部創新又有諸多障礙,路徑3)或許會成為一個不錯的思路。例如招行、興業、建行等分別成立了招銀雲創、興業數金、建信科技。
9. 金融公司,傳統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有什麼優勢
、對商業銀行業務的沖擊。我們從互聯網行業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類似於POP這樣的貸款融資,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