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市場 » 金融公司誠信經營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金融公司誠信經營

發布時間: 2021-06-01 19:02:28

⑴ 誠信金融屬於什麼行業屬於什麼公司

金融,隸屬於北京凌雲吉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但這個非常不容易做,所以還是要有經驗才行。

⑵ 誠信金融雄州金融是做什麼的

當然是了 。。

⑶ 誠信在金融生活中的重要性

對金融企業而言,誠信是黃金資產。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契約經濟。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誠信是其生存發展的「通行證」,是至關重要的無形資產。「晉商」「徽商」以信用為上,各領風騷數百年。

今天中國的電子商務,每日達成上億筆網上交易,每筆交易都是信用在流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那些誠信經營的企業,客戶主動上門、銀行主動上門、合作夥伴主動上門,優質資源匯聚,發展如魚得水。

反觀不講誠信、不守信用的企業,即使逞一時之勢、得一時之利,也終將因信用「虧空」而被淘汰出局。注冊一家企業門檻很低,但要發展壯大,信用的標准不能降低,必須堅持以誠興業、信譽至上、履約踐諾,擦亮企業的誠信「名片」,靠信譽打造品牌、佔領市場,贏得發展優勢。

(3)金融公司誠信經營擴展閱讀:

由於大數據徵信事業的不斷發展,從事經濟活動的個人在除居民身份證外又多了一個「經濟身份證」,也就是個人信用記錄及評分。信用記錄在當今的社會越來越重要。以美國為例,信用記錄不僅僅關乎能否獲得金融服務,甚至關繫到租房等生活內容。

完善的信用記錄對於個人和社會而言均意義重大。在興起的互聯網金融這一行業中,經常提及包括風控、大數據徵信等字眼。互金行業一直宣稱在用大數據等手段服務傳統金融機構尚未覆蓋、或服務不足的用戶群體。而實際上,這對於信用社會的建立和完善至關重要。

在之前的金融服務體系下,很容易陷入一個死循環:沒有信貸記錄,銀行等機構在放款時極為謹慎;而沒有銀行等機構的信貸記錄,個人信用記錄參考性又不強。如此,很多信用空白群體想要打破這一循環的怪圈並不容易。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誠信是金

⑷ 要一篇金融方面關於誠信的演講稿 1200字左右

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必
具要素,有著真金白銀般的經濟價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競爭經濟,也是信用經濟、法制經濟。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建立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證,亦是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而我國目前社會信用狀況實在不容樂觀:任意拖欠貨款、惡意逃廢債
務,經濟活動中企業和個人失信現象困擾著銀行各部門,削弱了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公共信用體系的缺失已經成為金融業發展瓶頸。

由此,誠信問題成為此次兩會的熱門話題,全社會都在呼喚「誠信」
的回歸,金融業更需要「誠信」精神。

「誠信」二字非同小可「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存,國無信不興」。誠信是一種准則,它要輔助法律來規范社會秩序;誠信是一種責任,要求所有人為自己的承諾付出努力,誠信是一種資源,它能給講誠信的人帶來雙贏的回報。在國際市場上,誠信就是一個具有放大功能的杠桿,一個國家講誠信,就會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帶來的利益要遠遠高於誠信的投入,反之,不誠信,導致的損害也要遠遠大於你破壞誠信的成本。由此看來,所以,講不講誠信,不單是個人的問題,家、國、天下都離不開誠信,對金融市場而言更是如此。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坑蒙欺詐、逃稅漏稅、不守合同、逃廢債務、虛報利潤、違規操作等失信行為開始充斥我們的社會,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也損害了國家信譽和改革開放形象。信用缺失,已經成為不可小視的問題。

據有關部門初步統計,我國企業每年在誠信的「缺口」中流失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5855億元。今年,審計署對全國1290家國家控投企業的資產損益表進行分析,發現有68%的企業財務報表存在嚴重不實,違紀金額超過1000億元。巨額壞賬已經成為國有銀行發展的沉重負擔,惡意逃廢債已使得金融機構到了「談虎色變」的地步。

「我們在每做一筆生意的時候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受騙上當」。參加兩會的一位經濟界的委員這樣說。目前我國企業的信用基礎薄弱,信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特別是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劇和我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的現實,如果缺乏信用支持,任何企業都無法參與國際競爭,更談不上融入世界經濟。「誠信」二字非同小可。

誰偷走了我們的「誠信」?

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不守信用的現象發生?誰偷走了我們的「誠信」?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政府公共信息不公開,企業信用管理社會基礎差,個人信用基本屬於空白,大量有「劣跡」和「信用污點」的企業、個人屢次行騙而不被察覺,是「誠信」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信用缺失更重要的原因來自於制度缺陷。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完善的信用體系,而信用的相互給予,需要相應的法律和制度做保障。這種保障體現在當不講信用的人損害他人的利益時,他受到的處罰要大於他的所得,但是由於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還不完善,違約不能得到懲處,有時雖然受到懲處但所付出的成本很小。這樣等於助長了不講信用行為的存在。

企業內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也是誠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我國企業很少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或人員,這首先易導致因授信不當使合約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業對履約計劃缺乏管理而違約現象的頻繁發生,又會因對合作客戶信用狀況缺乏了解而受騙上當。

如果說企業信用是透支的話,目前我國個人信用則基本屬於空白。經濟學家陳淮認為,12億中國人的信用相加應該是個天文數字的資源,有利於解開經濟發展的難題。但我國公民缺乏信用記載,個人信用無從談起。直到1997年,銀行中長期消費信貸才開始在住房、耐用消費品等領域開展,目前信貸規模尚不及銀行信貸總規模的1%。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往往是30%左右。起步較早的信用卡,基本上是只有儲蓄功能的借記卡,提供的消費信用功能非常有限。誠信缺失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聯手打造「純凈天空」

一個民族不能缺乏誠信觀念,一個國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個社會不能缺乏信用體系,一個企業不能忽視信用管理。實踐證明,金融市場的道路必須一直被誠信牽引著,中國要與世界競爭,誠實守信就是首要王牌。建設信用體系成為必然。
2004年2月1日上海灘颳起的個人信用風暴,《上海市個人信用徵信管理試行辦法》開始實施。這成為我國首次以政府令形式發布、並首次為「個人信用」徵信定規的政府規章。標志著上海從此將邁進「個人信用時代」。北京銀行業協會則於2月底出台了房貸「黑名單」,由21家在京銀行共享。這意味在北京貸款買車、買房涉嫌「賴賬者」在一家銀行留下「劣跡」,以後在其他21家銀行都將寸步難行。

全國各地銀行業協會也先後發起「銀行業聯合打擊企業惡意逃廢債」的清剿運動,並制定了相應的公約。銀行業將結成「抗賴」統一戰線,聯手打擊那些惡意逃廢債務的企業。

2003年10月20日「中外企業信用聯盟」成立,山東省銀行業協會作為85家發起人之一,首批加入。「中外企業信用聯盟」將遵循國際信用准則,以成員的信用示範,群體效應方式,動員一切社會力量,推動中外企業的信用建設。

「誠信」風暴將會陸續席捲全國。從國家政府到企業、個人都「講誠信、重信用」聯手打造「純凈天空」,用法律的、經濟的、行政的手段根治信用缺失的頑症,讓誠信真正成為一種公認的財富,就一定能促進經濟快速健康地發展,為現代金融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⑸ 中國網上金融誠信企業有哪些

有中國建材的控股,非常可靠的理財,還有國資背景的,第三方支付全程資金監管,就是芒果金融了。收益也可以的。

⑹ 誠信金融雄州金融是一家嗎在哪

應該不是一家,誠信金融屬於北京凌雲吉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雄州金融則屬於中投國泰(簡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就是logo比較類似。誠信金融總部位於北京朝陽,雄州金融則在四川簡陽。

⑺ 企業誠信經營的例子、

1.上世紀80年代,英國的巴林銀行計劃在新加坡設立分行。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派人考察後,發現該銀行信用不佳,遂毅然拒絕。英國首相為此多次向李光耀交涉,亦無結果,以致兩國關系一度受到影響,幾年後,巴林銀行破產,英,美,法,日等發達國家因此蒙受了重大損失。直至這時人們才發現,新加坡的信用環境是最好的。國際資本開始向新加坡聚集,新加坡逐漸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新國經濟騰飛也從此開始。

⑻ 企業誠信經營的真實的例子是什麼

企業誠信經營的經典例子有很多,比如當年的海爾砸冰箱的事件。當時海爾公司的冰箱在全國范圍銷售,有部分用戶反饋冰箱質量有問題。然後海爾領導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開始徹查,最後挑出來70多台帶有劃痕的冰箱,雖然不影響使用,但是老總張瑞還是為了品質把冰箱砸了。這樣他傳遞一個概念,海爾冰箱必須要保持品質,否則有多少他們公司將砸毀多少。這不但給消費者表達一個明確的態度,給海爾內部員工也起到了一個震懾作用。
還有很多中小企業的經營案例,在我們信用中國欄目里都有訪談記錄。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個長途公司老闆,在送一位老人時,老人犯糊塗沒有表達清楚路線,結果走了很多遠路,著這位老闆自掏腰包送老人去找到了自己的外孫。
其實誠信經營不是大企業的特權,很多中小企業都可以做到的,如果您感興趣可以來我們網站看看。有很多誠信企業家訪談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