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金融類公司,比如基金,證券,租賃公司,還有那些
銀行、證券、保險、基金,這四個是金融業最基本的分類。
我個人認為典當不能夠算是金融類的一部分~~~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② 類金融模式的解讀
「根本不存在什麼類金融生存,這也不是國美獨創的經營模式,只是一種零售商們都會採用的合理賬期模式。」國美新聞發言人何陽青對記者表示,所謂的 「類金融生存」模式是局外人的不理解所造成的,國美有先款後貨、代銷以及合理賬期等三種模式,由於銀行承兌匯票等因素的影響,一般零售商支付貨款給供應商時,都存在一段時間的合理賬期,「但是這個時間根本不會超過60天,起碼在國美電器是不會出現的。」
而對於國美是否將這些貨款用作其他投資,何陽青不置可否。「將東西賣完了產生的現金流,在合理賬期以內和廠家一點關系都沒有,國美怎麼使用都是國美自己的事情。」他表示,由於經營實力強,國美在合理賬期內資金周轉速度比其他零售商要更快一些,所以擴張的速度也就自然表現得更快一些。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2014年來國美的門店擴張速度以及在商業地產等領域的發展異常迅猛。在商務部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國連鎖前 30強排行榜上,國美排名第二,今年上半年,國美門店發展到555家,比2013年同期增多了79.6%。此外,國美旗下有鵬潤地產、國美置業、尊爵地產和明天地產等房地產公司,同時還有國美音像、大康鞋城等其他產業。
深圳市供應商聯合會秘書長劉有貴對此表示,像國美這樣操作模式適用於大部分零售商,特別是大型零售商中間。
而事實上,零售商們延長支付貨款期限的行為,已經屢次導致了對供應商結賬危機的出現。
以普爾斯馬特連鎖超市為例,在2005年年初,因為拖欠供應商貨款20多億元,上百家供應商在其旗艦店討要貨款,並由此揭開了該超市捲走供應商貨款的全國連鎖大案。而普爾斯馬特的基本做法就是開完一個新店後,即抽出該店的流動資金開新店,以至於嚴重影響了向供貨商付款,也使各地分公司無力償還銀行貸款,最終套牢各地銀行,製造了金融風險。
③ 什麼是「類金融」發展模式
類金融的發展模式就是以證券化(股票、債券、基金)來加強自身企業的資金運作與管理,從而加強企業的實力!
④ 什麼是類金融模式
http://www.ce.cn/cysc/sylt/gdxw/200610/31/t20061031_9204354.shtml
http://search.cn.yahoo.com/search?p=什麼是類金融模式?&lang=zh-cn%2Czh-tw&source=toolbar_yassist_rightmenu
⑤ 類金融的類金融模式概述
這種融資模式引起了供應商的強烈不滿,相關監管部門也意識到了這種融資模式的風險,並於2006年11月推出並施行《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這個辦法明確規定零售商不得向供應商收取進場費,也不得以節慶、店慶、新店開業、重新開業、企業上市、合並等為由收取費用,並且在零售商收到供應商貨物後,零售商貨款支付的期限最長不超過60天。這基本限制了家電連鎖企業的類金融融資路徑,因此,連鎖企業便將融資的主要力量集中到股市上。
⑥ 類金融模式的介紹
類金融模式是指零售商與消費者之間進行現金交易的同時,延期數月支付上游供應商貨款,這使得其賬面上長期存有大量浮存現金,並形成「規模擴張——銷售規模提升帶來賬面浮存現金——佔用供應商資金用於規模擴張或轉作他用——進一步規模擴張提升零售渠道價值帶來更多賬面浮存現金」這樣一個資金內循環體系。
⑦ 大陸有哪些金融類投資公司,哪些是上市的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雖然香港回歸祖國大陸,但是香港的體制各方面仍然是西方國家的模式,在經濟方面亦如此,所以香港跟歐美國家一樣,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等等,他們的經營范圍很廣。外國的投資銀行,比如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凱雷投資集團,英國的老牌銀行 巴克萊等等。
在中國大陸就不一樣了,中國目前專業的投資銀行可以說沒有很出名的,銀行主要的還是以存貸利差來賺錢。市面上也有很多掛著某某投資公司的牌子,但是那些都是小公司,小打小鬧的抄股票,炒期貨,以及黃金白銀等等。
目前跟投資公司最相關的應該是證券公司,還有基金。證券公司來說,除了為客戶服務以外,他們自己也有投資部,也就是所謂的幕後推手(也不是全部都是),他們屬於自營部門,自己買賣金融產品。 目前的基金公司有私募和公募。私募基金就是籌集幾個超級有錢的人的錢,然後投資到金融市場中,雖然是私募,但是他們之間都是分開的,並不是一個大的聯合體。
但是不可否認,中國政府目前也在一步一步的向國際投資公司看齊,慢慢開放金融機構的投資范圍,但是這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因為中國的各方面不是很成熟,所以秉著安全第一的原則,會一步一步的來。
你說的金融類投資公司上市的 我只能聯繫到證券公司 他們可能也會跟投資銀行相關的業務,還有就是上市的那些銀行了,他們也會在海外開設投資類的業務。
自己觀點,希望有用。
⑧ 什麼是實業類和金融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
我之前在中大咨詢的官網上了解了一些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相關的內容,其中提到在商業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中,可以再細分為實業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金融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實業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在所投資企業中可以採取相對集中持股,發揮戰略投資者角色,除了獲取資本增值外,還對投資企業的業務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採用純粹控股模式,通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的表決權來參與投資企業的重大決策。
⑨ 類金融模式的相關監管
什麼是「類金融」模式?通俗地講,就是和金融融資相近的一種辦法,從消費者手中拿到錢並且不支付消費者利息,用於本企業經營擴張的一種金融模式。這一「類金融」的預付模式,不僅在美容美發業普遍,商業、餐飲、洗車、洗浴等服務行業都對該模式情有獨鍾。可以說,預付卡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變成了商家的「變相融資」渠道。每張卡的金額從幾百元到數千元甚至上萬元,賣卡成了商家「圈錢」的新途徑。截至2011年底,我國預付消費規模已經超過1.4萬億元,其中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發卡規模超過6000億元。有業內估算稱,我國預付消費正在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長。單用途預付卡由於預消費周期較長,涉及金額較大,等於消費者給企業送去一張超大金額「信用卡」,但消費者無法擁有像銀行那樣的監管和處罰權。同時,企業有可能把這筆錢拿去進行經營擴張,一旦資金鏈條運行不順暢時,就會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此外,還有個別商家惡意捲款潛逃,這就給消費者帶來無法挽回的巨大經濟損失。國家工商總局曾發布消息承認,消費者在這一領域「面臨權益受侵害的風險」。2014年來,預付卡消費陷阱已經成為消費者投訴最多的問題之一。去年年底,商務部就《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其中規定,因發卡企業單方變更經營服務主體、經營內容或范圍、營業地址等,影響持卡人利益的,發卡企業應提前30天公示,並向持卡人提供贖回服務。但時至今日該管理辦法也未正式出台。
⑩ 什麼樣的企業可以成功實施類金融模式
所謂的類金融是指零售商與消費者之間進行現金交易的同時,延期數月支付上游供應商貨款,這使得其賬面上長期存有大量浮存現金,並形成「規模擴張——銷售規模提升帶來賬面浮存現金——佔用供應商資金用於規模擴張或轉作他用——進一步規模擴張提升零售渠道價值帶來更多賬面浮存現金」這樣一個資金內循環體系。
被郎咸平稱為「類金融」的模式方面,國美、蘇寧最為突出,永樂則不很明顯。三者中,蘇寧的融資能力較為遜色。長遠而言,蘇寧會一直成為國美的目標。兩者只是合並的具體條件談不攏,但合作畢竟對雙方都有利,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國美、蘇寧就會達成合作協議,掌握內地家電零售業大半市場份額。這將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因素。
與國美和蘇寧不同的是,永樂並沒有走電器與地產相結合創造「1+1>2」效果的道路。永樂多年只做電器銷售,在毛利率僅為5%~6%的家電零售業市場,永樂以獨特的贏利模式獲得一倍以上的毛利率。這種模式注重發掘衍生利潤,低價銷售家電商品或配套設備,然後通過消費者在使用該家電商品或設備時的消耗性產品而獲取後期利潤。
永樂模式更適合小企業,引來了一批效仿者,然而很多小公司都未能運用此模式得到效益。郎咸平教授認為,永樂模式難以效仿的原因有三:
首先,未能正確地選擇「捆綁」對象;
第二,由於通過對家電產品的捆綁並以低價銷售的做法使得前期利潤極低甚至為負,而獲得衍生利潤又需要近半年的時間,因此小公司沒有能力支付長時間的資金占壓;
第三,未能與產品捆綁對象公司確立合理的利潤分成計劃,以保障長久的互利互惠關系。
可惜在市場上,總量和規模總是更有話語權。雖然理論上而言,體質強的企業如蘇寧更能活得長久,但是在短期的市場之中,急速推進的國美會成為並購方則是難以逆轉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