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市場 » 金融機構應對mpa綠色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金融機構應對mpa綠色

發布時間: 2021-05-28 12:35:26

① 銀監會發布《綠色信貸指引》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實行動態的授信政策,實施風險管控,對中小企業有何意義

這個《指引》主要是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所以對於一些環保、低碳、節能的中小企業有好處,商業銀行可以優先貸款,但每家銀行的綠色信貸政策也不一樣,支持環保企業的力度大小也不一樣。

② 什麼是綠色信貸政策

銀行其發放貸款的直接目的是按照約定及時足額收回本息,實現收入。在發放貸款的過程中,任何風險因素都可能最終影響貸款收入的實現。銀行所追求的,不能是單純的「利潤」,而應當是「效益」。這個「效益」既包括經濟效益,也包括包含環境效益在內的社會效益。

銀行的安全性經營原則與貸款的環境風險緊密相關。獲取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的信息,對商業銀行建設良好的信貸風險管理環境意義重大。在環境問題與信貸安全上,我國曾有過深刻教訓。據報道,1996年國家為治理淮河流域嚴重的環境污染,相繼關閉了沿淮的近1000餘家化學制漿小造紙廠。安徽省淮北市有42家小造紙廠在關閉之列,淮北市金融機構因環境污染治理因素而損失的貸款接近3.5億元。可見,把環境信息系統與金融部門共享,保障環境保護與金融信貸的聯動,將是環境保護與金融安全的雙贏。

環保部門與金融機構親密無間的合作,一能達到環保目標,二能預防信貸風險,能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銀行通過信貸限制污染項目,將有效促進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發展。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性的政策性銀行,對於影響環境的信貸就有非常嚴格的限制,這在國外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政策體系。

良好的政策必須通過有效實行才能產生實際效果,而政策執行關鍵在於相關職能部門的信息共享和監督把關,只有強化政策的銜接,確保監督管理部門能夠依靠充分的依據實現真正的聯動,才能保證政策的有效落實。

環保部門、銀行和銀監會及時充分交流信息,牢牢掌握第一手材料,互相通報相關方面的規定、制度並建立起可操作性的規程和措施,是保障綠色信貸政策有效落實的當務之急。要制訂配套性的政策措施和標准,強調相互的關聯性,明確審查和監督的銜接性,消除制度上的漏洞。不僅要讓銀行部門充分了解環評程序、環評文件的合法性,還要將對污染企業的通報以明了的方式傳遞給銀行部門;不僅要讓銀行部門看到環保部門的工作程序,還要讓他們看得懂、看得明白。而銀行部門也應與環保部門積極配合,及時把相關企業的信貸信息傳遞給環保部門,便於環保部門及時了解企業動向,提前介入監管。

環境經濟政策的執行,需要相關部門產生合力,而合力不僅來自於共識,更來自消除部門間專業認知上的障礙後工作銜接上的順暢。

③ 綠色金融的存在問題

我國綠色金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綠色金融發展還缺乏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我國環保政策、法律體系還不完善。環境經濟政策也還處於醞釀和探索階段地方保護主義、政策執行不力等現象在環保領域還比較普遍,環保信息也還不透明。2008年來,國家環保總局進行的四次環評執法,靠的全是直接叫停大項目、區域限批、流域限批等行政手段,長期效果十分有限。雖然,我國已將節能減排指標納入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但在具體領域、具體項目、具體企業,環保政策的實施還不是非常順利。我國對環保違規信息還缺乏完善的發布機制。金融機構不僅缺乏環保專業知識,也面臨信息獲取的高成本問題。現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企業基本信用報告》所能提供的「環保信息」涉及的企業范圍還很窄。金融機構對大多數不屬於國家監控范圍的企業、項目的環保違規情況,只能通過實地調查或媒體報道獲得,有的甚至難以獲得,信息極不對稱。
二、綠色金融的發展還缺乏內外部激勵和監督
我國金融機構股東、投資者、員工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意識還不強。金融機構內部在公司治理方面還沒有建立起與綠色金融配套的制度,也缺乏符合綠色。
金融發展需要的約束激勵機制。這樣,金融機構內部的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意識還很容易被繁重的經營考核壓力和誘人的經濟效益沖淡。從外部來看,政府部門還沒有建立起對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激勵機制,我國企業和個人「綠色消費」意願還不夠強烈,對金融機構的監督不足。
三、金融主管部門綠色金融發展戰略安排和政策配套比較欠缺
現金融主管部門的綠色金融政策目標也還主要停留在限制對「兩高一資」企業的信貸投放和促進節能減排短期目標的實現上,對綠色金融缺乏完整的戰略安排和政策配套。金融主管部門還沒有全面承擔起綠色金融理念的傳播、引導職責。在國際合作領域,金融主管部門也未見有積極動作。金融機構缺乏對國際綠色金融發展最新趨勢、環境風險評估技術和環境風險管理經驗的了解、學習渠道。
四、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戰略准備工作進展還比較緩慢
綠色金融還沒有完全提升到我國金融機構的戰略層面,戰略准備工作還沒有全面展開。部分已經進入實踐探索階段的金融機構,其綠色金融發展實際上也大多還停留於某些具體經營層面,還沒有制定專門的綠色金融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我國金融機構也還沒有有效展開組織保障、企業文化(包括信貸文化)、人才、政策的戰略准備工作。我國金融機構在如何將環境因素嵌入業務決策流程、如何開發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如何進行環境風險評估和管理等諸多方面還需要不斷學習。

④ 哭求米什金《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中文第五版電子書(綠色封皮的),重謝!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不過希望能幫到你~~~

⑤ 什麼是mpa央行如何利用mpa考核商業銀行

一、MPA究竟是什麼?
MPA(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即宏觀審慎評估體系。2015年12月29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更加有效地防範系統性風險,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並適應資產多元化的趨勢,從2016年起將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
在MPA考核制度下,央行每季度會對商業銀行諸多指標進行事後評估,同時按月進行事中事後監測和引導。
MPA是以金融業整體為監管對象,以系統性風險內生為前提條件,重點關注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彌補微觀監管缺失,是自上而下的監管。
二、MPA考核對象
央行進行考核的對象主要包括兩大類: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

三、MPA考核內容
MPA體系重點考慮七大方面(14個指標),包括資本和杠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七大方面。資本充足率是核心指標,具有「一票否決」的性質。此外,在2017年一季度MPA考核中,表外理財被納入廣義信貸口徑。

四、MPA考核評定
根據MPA考核結果,銀行被分為ABC三檔,分別為優秀、正常、不達標,並採取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
A檔機構的七大方面指標均為優秀(優秀線90分),執行最優檔激勵。B檔機構,執行正常檔激勵。C檔機構是指資本和杠桿情況、定價行為中任意一項不達標,或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中任意兩項及以上不達標(達標線60分),央行對C檔機構給予適當約束。

在2017年一季度MPA考核中,表外理財總資產中非現金和存款項將被納入廣義信貸口徑。MPA已經逐漸成為央行劃分業務等級的重要標准,由去年行業的「軟約束」變為今年的「硬約束」。
五、MPA考核對於商業銀行有哪些影響?
一是MPA體系更為全面、系統,通過綜合評估加強逆周期調節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
二是對銀行的評價更加全面和客觀,更加註重過程和連續性管理,體現了監管理念從計劃管制向市場化管理的轉變。
三是從以往的關注狹義貸款轉向廣義信貸,將表外理財、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等納入其中,有利於引導金融機構減少各類騰挪資產、規避信貸調控的做法。
四是利率定價行為是重要考察方面,以促進金融機構提高自主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約束非理性定價行為,避免惡性競爭,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有利於降低融資成本。
五是MPA體系更加靈活、有彈性,按每季度的數據進行事後評估,同時按月進行事中事後監測和引導,在操作上更多地發揮了金融機構自身和自律機制的自我約束作用。
六、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中的廣義信貸指標,引來什麼風暴?
1、央行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後,將全面反映銀行體系的信用投放和貨幣派生狀況,降低期限錯配和杠桿率,最終達到降低系統性風險的目的。
2、臨近季末考核,各機構四處「哭爹告奶奶」忙找錢。有媒體報道稱,3月20日,不乏小銀行「跪求」了一天的資金,結果還是違約了。
3、MPA考核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核算,會對廣義信貸增速指標造成較大影響,在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影響中也有體現。
4、表外理財納入MPA政策首先抑制理財規模過快增長相對於全國性銀行,MPA監管力度的加碼對區域性銀行沖擊更強。
5、很多中小銀行想通過MPA考核,必須大幅降低理財規模,部分過度發展的區域性銀行甚至面臨規模腰斬的可能性

⑥ 什麼是綠色金融,它包括哪些方面

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其核心就是利用各種政策傾斜,來降低綠色企業及環保項目的融資成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內容來源仲量聯行綠色金融投資成風口 打開長租公寓融資新思路。

(6)金融機構應對mpa綠色擴展閱讀:

現狀:

就現階段發展而言,人們對於「綠色金融」的關注點仍主要集中在銀行業,尤其是銀行的信貸業務方面,即「綠色信貸」。而從這個角度出發,「綠色金融」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70年代。

早在1974年,當時的聯邦德國就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環保銀行,命名為「生態銀行」,專門負責為一般銀行不願接受的環境項目提供優惠貸款。而2002年,世界銀行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和荷蘭銀行,在倫敦召開的國際知名商業銀行會議上,提出了一項企業貸款准則。

這就是國際銀行業赫赫有名的「赤道原則」。這項准則要求金融機構在向一個項目投資時,要對該項目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進行綜合評估,並且利用金融杠桿促進該項目在環境保護以及周圍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現「赤道原則」已經成為國際項目融資的一個新標准,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機構宣布採納「赤道原則」,其項目融資額約佔全球項目融資總額的85%。而那些採納了「赤道原則」的銀行又被稱為「赤道銀行」。

⑦ 銀保監局如何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好的服務

合理安排營業網點及營業時間,保障基本金融服務和關鍵基礎設施穩定運行。對於臨時調整停業網點情況,應提前做好宣傳說明及客戶分流,並向我局對口監管處室進行報備。轄內機構總、分行(司)相關管理部門及業務條線應實行假期關鍵崗位帶班值班機制,確保及時響應並有效滿足城市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等領域的配套金融需求。要全面加強對醫療及科研機構、疫情防控相關企業和一線醫護人員等方面的各項金融服務,積極主動對接,開通綠色通道,全力支持抗擊疫情。要高度重視因疫情暫時受困的行業、企業和人群,調整完善相關信貸、理賠政策,支持其戰勝疫情災害影響。

三、加強場所與員工管理

各銀行保險機構要認真落實上海市「三個覆蓋」「三個一律」等工作要求,做好員工健康監測和相關信息申報。要配置必要的衛生防疫設備,為大堂、櫃台、安保等一線崗位服務人員提供相關防護用品,落實辦公場所和營業網點的消毒、通風、體溫檢測等防控措施。要推動科技賦能,加大自助設備、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服務渠道的宣傳力度,提升銀行保險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得性,減少人員聚集。要通過減少現場會議,鼓勵電話及線上溝通等各種方式,有效降低人員交叉流動帶來的疫情防控壓力。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相關部門,並按照要求迅速採取相應防控措施。

四、推動形成行業合力

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保險同業公會要結合地方實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通過官網、官微加強防疫知識教育,做好政策宣傳,積極倡議和組織會員單位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要切實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嚴禁借機炒作、曲解政策、誤導銷售、同業詆毀、哄抬金融產品定價等行為,為本市廣大金融消費者提供一個安全、放心、衛生的金融消費環境

⑧ 綠色MPA什麼意思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MPA中心

⑨ 金融機構如何應對綠色發展

我覺得金融機構自身的屬性是一個對經濟發展有利的事物。比如銀行促進了資本投資和消費從而刺激GDP的增長,對資金再分配等等。但是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又是人為在操縱,比如次貸和mortgage-backed security的產生,最後的經濟危機卻又將負擔加在了稅收上,間接削弱了經濟發展。所以說金融機構是雙刃劍吧,在促進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可以加劇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