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對會計類比較有興趣,我想問如果我CPA考過了兩三門,有事務所要我么,一般薪酬是多少,謝謝答復!
一般事務所會要的,如果沒有工作經驗,肯定也是從小朋友做起的。小的事務所平均水平3-4K,國內的大所可能會相應高一點,四大是另一個Level。如果你是今年畢業的話,那你的機會估計只剩下小的事務所了。希望能幫到你。
『貳』 如果注會過了三門,是現在進事務所還是等都考出來再進好那
能進去的話當然是最好的,畢竟這對於實際業務能力的提高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如果不行的話,那就先考完專業階段課程再尋找機會了。
『叄』 南開法碩研二在讀,司考過了,cpa一次性過了三門,想進券商投行部門該如何努力
你這個背景進中等乃至中等偏上券商的投行部門已經沒有什麼問題,爭取先把CPA剩下的三門都過了吧。
但如果是最好的,比如高盛,摩根,瑞銀,德意志等的IBD部門,你的背景還不夠,因為他們在國內要的主要是北大清華經管專業的學生(這些人很多也是兩個都過了),剩下一些給了人大復旦交大等學校。南開比起來說相對牌子差了點。
中資最好的幾個,比如中金中信中投,你可以試試,機會有但也不大,原因同上。
其實對投資銀行要做的事情來說,CPA+司考通過的人已經足以應付(需要設計金融衍生品之類工作除外),只不過競爭的人太多,所以只能不斷提高進入壁壘。
不過你也不用擔心啥,象一些不錯券商的投行部,比如海通之類你應該都能進。在裡面做個幾年有成績了再跳到摩根高盛或者中金之類都是比較容易的事情,畢竟金融是個拿業績說話的行業。
最後呢,多聯系南開的在投行領域工作的師兄師姐,有他們牽線搭橋你的工作會順利很多。另外,努力把自己英語提升一個水平吧(比如達到GRE或專業8級),那樣就比較完美了。
『肆』 注會考第一次考三門應如何安排謝謝
想通過注會考試要從難的科目入手 避免因為它們造成你已通過的容易的科目作廢 會計審計就是這樣的科目 它們是CPA的基礎和核心 一起學習比較好 因為聯系很大 比單獨學習要省時間得多 真正懂的人絕對不會叫你把它們分開對待 當然除非你精力實在有限 不過你學審計時還得重新關注會計 第一次考試我的建議會計審計再帶門經濟法 兩門最難的加門最簡單的應該比較適合新考生 財務成本管理和稅法比較煩瑣 學習起來不見得輕松 而新增科目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除了中注協任何人也沒法評價它 加油學吧 早點開始
『伍』 通過了注冊會計師的三門考試,可以在企業找到一個好工作了吧
如果經濟條件好。先吧、把後幾門考過再說。磨刀不誤砍柴工。
如果經濟條件不好。邊工作邊考試。以考試為主。
畢竟已經考過三門了!別給自己耽誤了。
『陸』 初次報cpa想報三門,哪三門更容易通過
您好:
中公會計為您解答:
以下是CPA注會六門科目特點分析!比較簡單的三門是《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如果考注會,應該注意難易的結合,和知識點關聯性的結合。
注會六門科目特點分析
一、會計
如果把注會比作高樓,那麼會計便是其根基,因為不管是會計還是審計工作都是圍繞企業會計工作展開的,因此會計有如注會的門戶一樣,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從知識體繫上分析,學習好會計能夠有效地促進審計、財管的學習,大家都知道會計、審計、財管是注會的三大高山,首先需要爬的就是會計。只有拿下了會計才等於注會學習的真正開始,所以有的人說拿下了會計就等於占據了注會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意義不亞於對日戰爭的百團大戰!
會計是所有科目中知識量最大的,需要反復看書和做題。拿到書應先把書大致看一遍,不懂的地方暫時放過去,繼續往下看,有時候看過後面的內容前面的自然就理解並記住了。第二遍的時候再認真去做題,弄明白每一個問題,書要反復看,不然很容易忘記,做題有助於對教材的理解,課件如果聽過一遍以後可不再像第一遍那樣仔細去聽,只聽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另外做題的時候,一定要自己親自去算出具體得數,不然很容易眼高手低。
二、審計
審計是關鍵,也是注會考試最難的一仗。教材內容的所講解只注重了各知識點的介紹,缺乏對審計的整個工作程序的系統闡述。又由於《審計》科目的理論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理論為實務操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導。故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注冊會計師進行專業、合理、准確地判斷。學習審計需要有一定的會計基礎,學習順序應該是在會計之後,和會計一起通過的概率比較小,一般是要做好第二年通過的打算。在學習上更要注意思考和總結,因為審計很抽象,內容比較空洞,大部分人沒有審計的經驗,對於審計流程、考慮原則、具體實施等等都沒有清醒的認識,導致學習好多遍都是雲里霧里。沒關系,首先學習審計就要做好長期戰斗的准備,教材看三四遍很正常,課件聽三四遍也很正常,不過每次都要求有不同的收獲。
大部分人認為審計難,但也有人認為不難。筆者建議拿到課本後還是要把書先看一遍,了解個大概,遇到不明白的沒有必要非弄明白。第二遍的時候要細看,弄懂每一個地方,同時聽課件,聽課件的作用在於能更快地理解書上的知識,同時聽老師講一遍,也很有助於記憶。當然審計做題也不可少,綜合體的思路比較機械,做做歷年真題就能弄明白那種固定的思路。學審計要多想,想明白了不用刻意去背就能記住。
三、稅法
稅法是基礎中的基礎,是注會的局部大仗。稅法內容可以促進會計的學習,但是重點學習應該放在會計之後。單從學習上來說,稅法相對於CPA其他五門來說,既要記憶理解相關法條,又要結合運用計算,不像經濟法偏重記憶,財管偏重運算。從考試命題的趨勢來說,新制度考試側重全面考核、重點突出、綜合運用的難度較以往有所降低。舊制度考試時代,稅法考試往往運算量很大,導致考試時間不夠用。新制度時代盡管難度有所降低,但稅法考試題量仍然不少,相當考驗考生做題的熟練程度。
稅法一定記得整理筆記。稅法中重點章節突出,無非三大流轉稅加兩大所得稅,但小稅種同樣重要,這樣便使得稅法的知識點很多很雜,所以第一輪的時候根據輕松過關輔導書在課本上把新知識點,常考知識點標記出來,這樣看幾遍,極大的節約了學習時間。第二輪做題時,再把那些易錯知識點整理到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上,考前拿出來看看,會很有幫助。另外,稅法初看之下顯得很難,尤其是剛接觸這課程的人,覺得有很多零碎的知識點要學習,甚至有點無處下手的感覺。建議復習稅法不要自己去死摳教材,要聽課件,這樣堅持下來會發現其實稅法是一門很簡單的科目。
四、經濟法
經濟法是超然獨立的科目,是注會考試的遭遇戰。經濟法最簡單,但是通過難度也是有的。傳統上認為經濟法是最不受考生重視的科目,但這其實是一個誤區,經濟法簡單只是『相對的』,看每年的通過率就知道了,經濟法並不比其他科目通過率高多少,再加上科目簡單報考基數大的因素,經濟法和其他科目幾乎處於平等的地位了。感覺簡單是好事,但不重視是不對的。
對比記憶法適合經濟法。很多人都會覺得經濟法靠的是記憶,不過,有些章節如票據法,物權法等需要完全理解之後才會記得更牢靠。還有就是,如果記憶力並不強的考生,經濟法就需要經常看,只有當你發現有時看到前半句話時會大致回憶出後半句,那麼經濟法才基本沒問題了。而且經濟法的一個比較好的記憶方法是對比記憶,許多題目其實就是考察那些易混淆的知識點,建議有空自己整理一遍。學習經濟法注重在理解法理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沒有理解就死記硬背,這樣的方法很浪費學習時間。另外,學習時要注意關鍵詞的記憶,如數字、時間、比例等。
五、財務成本管理
財管是難點,也是注會考試最後一場硬仗。財管需要會計和稅法的基礎,因此學習順序應該在會計和稅法之後,也適合同一年報考。學習財管除了大量計算和演練之外,也需要理解和思考。公式很多,同時相互聯系的也很多,比如改進的財務分析體系公式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都是一樣的道理,同樣是在一定無風險利率基礎上增加一個風險溢價或者附加,這種認識有利於從根本上認識公式體現的意思。
另外財管中比較復雜的價值評估、籌資、融資等章節內容,之所以難以理解是因為對會計和稅法內容的不熟悉,所以學習感覺到瓶頸的時候可以考慮補充一下相關的會計稅法知識,能夠幫助你渡過難關。財管學習重要的是要多練習,其他科目來說練習時間占據總體學習時間40%,財管需要佔據到60%左右。首先把書看一遍,對財管總體上有個了解。第二遍的時候一章一章來,在學習每一章的時候應該先看書,把不會的內容標注出來,然後聽課,重點聽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等課件聽完後,最好做題練習一下,這樣會發現自己還不會的地方,也會讓自己已經學會的知識更熟練。以後還要多多復習,可以說以後每看一遍書、沒復習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學習、復習最好以章節為單位來學習。復習時要勤看書,把書看熟,考試前書要看的很熟練。當然題也要多做,做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你感覺做的題已經能讓你很熟練地掌握教材知識為止。如果沒做題已經很熟練地掌握了教材內容,那麼題就可以不做。
六、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09年新增的科目,是注會的殲滅戰。風險管理科目教材,整體篇幅不大,而涉及的內容又比較多,因此每部分的內容深度並不是很深。建議大家把教材分成兩部分來學習。第一部分就是前六章關於戰略的內容,按照環境分析、戰略制定、戰略實施、戰略控制的順序來掌握。後面幾章按照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具體風險的分析來掌握。
對待戰略,只能多看多背。這一科體系很明朗,就是戰略管理與風險管理兩大塊,我認為這一科的主要得分點在於選擇題和最後的大題,有些簡答題畢竟考的較深入,記憶不到也是正常,但最後的大題,總能想到些什麼,怎麼也要湊出一、兩頁紙的,總之盡量不留白。另外這科也極為考驗記憶力,無它,只能多看多背。
『柒』 考過注會三門,金融專業,經驗不是太足,能去上海找個月薪多少的工作大專畢業。
財務及金融支持類工作:
基礎崗應該可以4-6K,不過要看僱主整體薪酬水平,以及面試表現;
管理崗,如果是按照現在的描述,你的情況其實沒有太多優勢:注會沒有通過、大專學歷、1年工作經驗(一年的經驗太少了,而且一線城市工作經驗加分,否則減分),這樣的簡歷在HR眼裡太普通了。
如果考慮銷售類工作,就很難說了,月薪3k-50k不等,不過銷售壓力大,看題主的意思應該沒有考慮這一塊。
來之前多投幾家公司,多嘗試才有機會,面試一定要自信得體,表達能力強的加分。
『捌』 注會過了三門,有一個大的事務所和幾個小的,大的經常出省
你好,我理解的你的情況,我也經歷了和你現在差不多的情況。
當初我一心想進事務所,家在南方,但立信和天健這兩個大所很難進,所以就選擇了蘇州的一些小所。我注會過了專業階段,有過大所(中瑞岳華)的實習經驗,小所就非常容易的進去了。因為也是考慮了離家近,就選擇了在小所。客戶本市居多,工作內容也是做一套底稿,帳套屬於比較亂的,內容也較少,只是取些基礎數據的情況較多。
在小所做了2個月,一次偶然機會可以去大所,我也猶豫過,但我想想當初在中瑞岳華的審計經歷,還是選擇了大所。大所的好處:接觸的客戶規模較大,都會涉及到合並報表之類的,就算是下面的子公司、孫公司也是五臟俱全的,就是小所客戶的單體;同時還會涉及到內控、稅審等等,3年大所經驗後基本可以去一個企業做財務經理,這個還是要看個人能力的。
大所當然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出差、加班是家常便飯,這點在小所就不會有那麼多體會了。
總之一句話:什麼樣的環境就有造就什麼樣的人,鯰魚效應我想也該明白的吧。如何選擇就看你自己的了。選擇一個城市,也就選擇了你一半的職業生涯。
『玖』 CPA 考過三門,ACCA過9門,兩年企業財務工作經驗,去應聘四大可以嗎
可以去試試,但是四大要麼要很專業的人士,要麼直接要應屆畢業生,要麼不需要培訓,要培訓就希望是個全新的,你在企業工作過,他們不太喜歡這樣的,因為要花跟多的時間讓你改變工作習慣,而且CPA和ACCA也沒全過,其實他們也不是要這兩個證,到經理級別才需要這個資格,所以試試吧,如果你夠professional的話他們會要的
『拾』 考過3門CPA就能找到事務所的工作嗎
完全可以。可以去四大試試。
過了CPA一半都是去會計師事務所等地方找工作的。考生在取得注冊會計師考試全科合格證書後,有兩種從業去向:一是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可進行鑒證;二是不進入事務所,可先加入會計師協會,成為非執業會員,但以後只可以進入企業單位從事財務經理或總管的職務,不能進行鑒證審計。且非執業會員入會後要參加繼續教育,才能使資格永久保留。否則,證書5年後作廢。你寫簡歷的時候可以標明,面試的時候也可以對面試官說明自己已經過了注會三門科目。事務所挑選人才不是挑年輕的,而是找經驗足夠豐富的人,這點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