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貨幣、信用、金融的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麼這是會計專業大三的貨幣銀行學的內容。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希望這些幫到你
『貳』 金融關系的構成是什麼 謝謝~
1.金融體系有五個構成要素,
一是由貨幣制度所規范的貨幣流通;
二是金融機構,這其中包括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或可歸結為經營貨幣或貨幣資本的企業,也課歸結為充當信用中介、媒介以及從事種種金融服務的組織;
三是金融市場,這其中大都是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場等,這些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是金融機構;
四是金融工具,信用關系的書面證明、債權債務的契約文書等,是金融機構中和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對象,是金融活動的載體;
五是制度和調控機制,市場經濟體系中,在遵守市場規律的基礎上,都存在國家對金融運行的管理和在金融領域進行政策性的調節。
2.這五個部分並不是按照某一標准劃分開來的相互獨立的、並列的子系統。
由貨幣制度所規范的貨幣流通,是覆蓋整個金融體系的構成要素,是金融體系藉以存在的前提;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是融資運作的兩大領域,是構成金融體系屍體的兩個互補的部分,換言之,金融體系是由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所構成的;對於金融工具,沒有脫離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的金融工具,也沒有不存在金融工具的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國家對金融運行的管理和在金融領域進行的政策性調節,是由金融的特殊性所決定的,金融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准公共產品。
『叄』 貨幣,利率,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關系
1,貨幣市場
先給貨幣市場下個定義,從歷史上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區別只是時間,1年以內的是貨幣市場,1年以上的是資本市場。但是後來又加入了許多要素,到貨幣市場概念慢慢成熟,變成了短期性、流動性、風險性三要素的一個重要金融市場。比較學術的說法是:
1)貨幣市場的參與者是政府、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資產管理者、個人等,
2)作用是交換短期資金盈餘或者不足、管理其資產的流動性頭寸、低風險收益等,
3)特點是規模巨大、短期(一年內)、信用風險低、收益率低、產品豐富,
2.1)貨幣市場存款,
貨幣市場的存款指的是在銀行和證券公司存入的「固定」利率、「固定」期限的存款,這些存款是署名的,所以在到期之前不具備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貨幣市場存款的有三個方向,分別對應三種利率,
存貸與存貸利率。真正的大頭是人民幣存貸,也就是存款和貸款,一入一出,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對手戲,也是銀行所真正的業務基礎和資金流轉。其所對應的利率是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這個利率是人民銀行決定的。在人民幣取消存貸款利率限制以後,這個利率就是嚴格意義上的參考利率。嚴格意義上說,存貸業務不屬於貨幣市場,而是零售市場的業務,但是為了綜述全面,我們也把它拉進來了。
同業拆借與同業拆借利率。貨幣市場上另一個大頭是同業拆借,也就是拆出和借入,一出一進,是銀行與銀行之間的對手戲,也是銀行主要的短期資金流轉。其所對應的利率是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這個利率或者是實盤交易形成的,或者是銀行協會報出的。同業拆借利率可以作為其他利率的參考利率(或者基準利率)
『肆』 貨幣銀行學中,銀行信用與國家信用的關系
國家信用既是國家為彌補收支不平衡、建設資金不足的一種籌集資金方式,同時也是實施財政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措施與手段。 國家信用的財務基礎是國家將來償還債務的能力,這種償債能力源於屬於國家(全體人民)的財務資源,它的現金流來源於三個方面:國家的稅收收入、政府有償轉讓國有資產(包括土地)獲得的收入以及國家發行貨幣的專享權力。國家信用是一種特殊資源,政府享有支配此種資源的特權,負責任的好政府絕不能濫用國家信用資源,政府利用國家信用負債獲得的資金應該主要用於加快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為保障經濟社會順利發展並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事項,以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服務,並實現社會的和諧與安寧。國家信用應當由國家的法律予以保障。 銀行信用是由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授給企業或消費者個人的信用。在產品賒銷過程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買方提供融資支持,並幫助賣方擴大銷售。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貨幣方式授予企業信用,貸款和還貸方式的確定以企業信用水平為依據。商業銀行對不符合其信用標準的企業會要求提供抵押、質押作為保證,或者由擔保公司為這些企業做出擔保。後一種情況實質上是擔保公司向申請貸款的企業提供了信用,是信用的特殊形式。3、區別:國家信用是直接融資,銀行信用是間接融資4、聯系:(1)國家信用依賴也銀行信用的支持。 (2)國家信用為銀行資產多樣化投資保證。
希望回答可以幫到你 如果有用請及時採納
『伍』 金融在經濟中有什麼重要性(從貨幣信用,金融機構,金融市場討論)
金融市場是市場經濟國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子市場,也是一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成熟的金融市場不僅能夠滿足各經濟主體多元化、多層次的融資需求,而且對金融體系乃至經濟體系的穩定、健康運行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陸』 如何理解信用與金融這二者之間的關系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它的存在和正常運轉有賴於良好的社會信用。
「信用」是一個純經濟學概念。它表示價值交換滯後產生的活動,主要體現為商業領域,金融領域和流通領域賒銷,信貸等交易行為,對於金融業而言,金融信用在金融業的資產中無可置疑的佔有首要地位。正如一位銀行家所言:「信用是銀行的生存之本」,金融信用作為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一方面是銀行必須確保存款人自由取款,另一方面需要貸款人確保按時、如數還本付息,缺一不可。如果貸款人都不對銀行恪守信用,那麼銀行最終也無法對存款人恪守信用。從這個意義上說,金融信用本質上是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的整合
金融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屬於貨幣經濟,西方國家通常被籠統地稱為貨幣經濟是商品和金融交易的一種交易方式,在這種方式下,交易者通過債權債務的建立來實現商品交換或貨幣轉移。人類社會交易方式經歷了實物交換、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和靠信用完成交換三個發展階段,因此,金融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所產生的一種經濟現象。
可以理解為先有信用後有金融。金融是信用發展的結果。信用是金融發展的表現形式。在現代金融制度中,貨幣交換是基礎,信用是貨幣交換的發展,而銀行則是綜合這二者的精巧的機構,其中信用是現代金融的基石。嚴格地講,金融是指在社會經濟生活中金融資產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其相聯系的一切經濟關系的綜合。金融可以界定為既涉及貨幣,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貨幣與信用結合為一體的形式生成、運作的所有交易行為的集合。簡單的理解為金融=貨幣交換+信用。
『柒』 為什麼說金融是貨幣與信用關系的有機統一
金融范疇的形成
貨幣與信用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貨幣借貸不僅早就產生,而且日益成為借貸的主要形式。這一方面表明,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造成了信用擴展的條件:貨幣的餘缺要求信用調劑;單一的貨幣作為借貸的對象也使約束債權債務關系的規則便於形成。另一方面,由於貨幣借貸的擴展,使不流動的貨幣流動起來,使金融貨幣的不足可由信用流通工具的創造得到補充,從而成為推進商品貨幣關系的重要因素。但是直到發達的資本主義制度形成之前,兩者雖有密切聯系,就其主要方面講,還是各自獨立發展的。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確立,情況逐步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信用貨幣——銀行券和存款貨幣等最終取代了金屬鑄幣而成為流通中貨幣的基本形式。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獨立於信用活動之外的貨幣制度已不存在。相應地,任何信用活動也同時都是貨幣的運動。
信用的擴張意味著貨幣供給的增加;信用的緊縮意味著貨幣供給的減少;信用資金的調劑則影響著貨幣的流通速度和貨幣供給的部門構成和地區構成。當貨幣的運動和信用的活動雖有密切聯系卻終歸各自獨立發展時,這是兩個范疇。而當兩者不可分解地連結在一起時,則產生了一個由這兩個原來獨立的范疇相互滲透所形成的新范疇——金融。所謂金融,是經濟過程中貨幣資金融通的總稱。
它包括貨幣發行與回籠;資金的籌集與借貸;銀行的現金收付與存款結算;信用工具的發行與交易以及國際交往中的貨幣收入與支出。從本質上講,金融活動是以信用方式對社會資金進行再分配達到重新配置社會資源、協調經濟發展的目的。它在活動方式上的主要特徵是有償和支付利息;它的活動主體是金融中介機構、金融市場;它的活動范圍是貨幣信用領域,主要對象是貨幣資金。其基本構成要素是:貨幣與貨幣資金、信用及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但金融范疇的形成並不意味貨幣和信用這兩個范疇已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