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投資學: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
中國經濟正朝著分工更明確、結構更合理的階段發展,如何做好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中最重要的問題。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金融與實體經濟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才是健康發展之路,從本質上來說,實體經濟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的「利器」。但金融所表現出來的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信息,分散、轉移和管理風險等功能,對經濟活動具有有效的調節和推動作用。通過銀行貸款間接融資,也讓不少企業獲得了重新發展的機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爆炸式」增長。
然而,金融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會無形中對實體經濟造成傷害,因此金融「脫虛向實」成為尤為必要和迫切的目標。這時候則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來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銀行業金融機構也需要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式,加強產融結合。採用靈活的方式,滿足小微企業各方面需求;一些商業銀行還促進境內外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在產品、技術等方面進行交流合作,發展跨境金融,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其次,應該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通過資本市場的股權投資來實現直接融資,大大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當然在拓寬融資渠道的過程中,需要合理利用各種融資手段,比如大力發展場外股權市場;完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融資渠道,建立合理的風險資本退出機制;降低企業杠桿率;利用資產證券化手段,實現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協同發展。
政府在引導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適當降低金融機構市場准入門檻,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業至關重要,同時也應該加強相關法律法規、信用體系、支付清算體系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2. 怎樣讓金融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
呵呵,這問題有點大了,可以開一個專業論壇會議討論這事了。金融猶如市場的水,要讓它變為活水,滋養萬物,就得讓它有上善若水的精神,而不是嫌貧愛富,專門為少數群體服務。我反對金融業過度以利潤為目標,在中國這種國家基本壟斷的金融機構里,各企業領導人都是任期制,很容易在自己的任期內利潤最大化。 一個國家的金融機構應該像醫院一樣以保衛人的生命健康為基準,時刻以專業的知識客觀審視病人的身體狀況及可能出現的重大疾病問題,而不是以利潤最大化為准則,如果醫院以利潤最大化為准則,那對整個社會將會是一個災難。
但是這個問題好像又不能那麼理想化,現在金融企業都是商業機構,有做大做強的需要,需要穩定的營收和利潤才能擴大規模成為未來的強者。那這就矛盾了,金融業是所有社會實體企業的上游服務業,如果上游利潤太大,那意味著下游的實體利潤會變少,相應得擠壓了實體生存空間,我覺得金融業保證自己的利潤同時,要牢記自己的使命先把一個國家的各個實體行業做大做強,做到世界級品牌,在全球行業領域具有穩定的市場份額,保證了企業生命力和拉動就業維持社會穩定。實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石,實業不強,金融業就是空中樓閣,只有實業強了才有剩餘利潤去做大金融業去開拓全球市場,金融業和實業需要有個很好的平衡及合作關系,是大家為了長久的雙贏目標服務。
3. 2012年12月25日,《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簡稱金改方案)日前獲得國務
(1)①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政府減輕企業稅負,可以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有助於企業解決經營難的困境。2分
②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還需要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有效利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深化金融管理體制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多層次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2分 ③根本上中小企業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轉變,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2分 ④還需要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採用上市、股權、等多種方式融資。1分 (2)①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創造財富 2分 ② 切實履行政府組織經濟建設和公共服務職能以及維護國家長治久安職能,依法打擊非法炒作行為,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生改善 2分③依法行政,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完善實體經濟產業發展政策,提供實體經濟對資本的吸引力,抑制投機炒作行為 2分 (3)①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正確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2分 溫州金融改革經驗經得起實踐檢驗,對其他地區的金融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泉州可以借鑒。1分 ②但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特定過程,任何真理是主觀和客觀的具體歷史統一。2分因此認為泉州可以照章採用是不合理,泉州在結合本地實際的基礎上,借鑒溫州地區的經驗,堅持理論與實踐具體歷史的統一。1分 4. 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5. 如何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 這個問題不是每時每刻都是正確的,雖然我們說金融是應該為實體服務的,金融本該也為實體服務,但是當實體經濟已經非常繁榮時候,社會也基本實現充分就業了,金融業覺得實體經濟機會不多了,那有人就會把剩餘資本然後再從銀行套出些資本在虛擬的金融資本市場空轉玩也是一種賺錢方式,但是這種純虛擬玩法過火了會把散戶實體賺的錢進入一起投機,到時候大資本家逃了,散戶接盤也接著一起逃跑就會導致資本市場的泡沫破裂,也可能會引發一場經濟危機。 金融如何服務於實體經濟是個比較難的問題,誰都知道這樣好,但是市場不是某個人控制的,監管部門需要及時提醒風險或者干預,金融機構需要自己自覺不要帶偏路了。 6. 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有哪些舉措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7. 金融業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①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築牢現代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