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中国有防通胀国债券吗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中国有防通胀国债券吗

发布时间: 2021-03-28 13:50:58

Ⅰ 请哪位高手解释下国债,国债与国内通货膨胀的关系,什么叫“对冲”

假设一个国外投资者拿着100万美元到中国来投资,你知道的,这里有两个原因,这个投资者不能直接拿美元到中国直接投资,第一,如果他拿现金的话,海关不允许带那么多现金,好像是5万美元吧,记不清楚了。第二,从银行转账的话,那么所有的外汇进入国内流通,必须换成人民币,是强制的,他的美元到了中国就变成里人民币,其实现在的情况,他就是不换成人民币,他在中国拿美元投资,企业间结账也有困难,别人可能不收美元,因为在中国国内美元流通很困难。还是说这个第二点吧,100万美元还成人民币就是600多万人民币,这个美元自然账面上留在了中国人民银行,那么刚刚的600多万人民币是哪来的呢?他是直接印刷出来的,他不是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是央行为了对冲这个100万美元。这个账面上的100万美元不属于中国,如果这个国外投资者提出撤资,兑换成美元,央行必须无条件执行,这关系到国家的信誉。当然了,这个投资者可能要投资个几年,这段时间里,央行手里一直拿着这个100万美元,不管美元贬不贬值,肯定想着让他升值吧,怎么办呢,那就投资呗,当然了,还可以借给国内的企业去进口商品,但还是用不完啊。投资哪收益高呢,美元的利率低,自然是美国的国债好了。其实你的问题问错了,应该是对冲后的美元,没地方保值,才去买了美国国债。第二个问题呢,抛售肯定会造成美国国债的价格下跌,美国国债发行难度加大,必须提高美国国债的利息等,加速美元的贬值,如果美国国债卖不出去,美国财政部就融不到资,就没有钱投入到经济体,美国现在还有好多国债还没卖出去呢,

Ⅱ 通货膨胀期间国家发行国债能抑制它么

发行特别国债,就是老百姓买这种国债而把自己的闲钱上缴给国家,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而财政部回收老百姓的人民币后向外管局兑换成外汇,然后用外汇去投资国外市场.这样就减少了国内市场里的流动性,既减少了国内的货币流动,把换来的外汇输送到国外进行投资,减缓国内因流动性过剩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膨胀(如股票和房地产).

Ⅲ 中国取消国外的债务,会不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

一般不会,那些债务太多的国家,本身就是因为经济太差了,还债比较困难了,所以中国才免除其债务。这样的国家本身就是紧缩的,所以免除点债务,并不会造成通胀。

Ⅳ 国家抵制通货膨胀应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还是卖出证券

你的这个问题正好是现在证券市场上的核心问题。 首先证券指的是股票和债券,这里面要分开的。
债券分券种:如果说是固定利息的债券则应当抛出,因为银行利息会随着通胀升高,而固定利息的债券的投资价值就会一步步降低;若是浮动利率的债券,比如固定比存款基准利率高1.5 个百分点的债券可以持有.。再说股票,股票分时段:调控政策刚刚出台的时候,市场会随着预期的不确定而调整,调整到位即可买入,在政策真空期,随着政策利空出尽,市场会出现阶段性上涨,如果CPI数据仍然高企,说明后续政策还将出台,逢高抛出等待下轮政策出尽重复循环。总之是高抛低吸。

Ⅳ 中国人民政府的国债发行,是为了应对市场的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能解决的。 国家发行国债并不都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国债有一定的经济效应和政治功能。 如果在经济萧条,税收收入减少,尤其是实行累进税制时发行国债,国债利息支付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这样对消费需求会起维护的作用。再繁荣时期,税收收入会比国民收入增长快,而国债的利息收入是一定的,这样又会起到抑制消费需求的作用。 这个影响面只是国债发行中经济效应的一个方面。 参考资料:财政学 综上所述与通胀通缩无关!

Ⅵ 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扩大国家债券的发行

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通货膨胀
国债货目前我国国债的主要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为基础设施、大型项目募集资金,影响着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有一定推动作用。通过对经济数据对国债发行与通货膨胀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国债发行虽然不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但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应该在防范国债发行带来的风险的基础之上,满足金融市场对国债的需求。

Ⅶ 中国是否通货膨胀

近期,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攀升,以及物价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成了金融界的热门词汇。那么,中国现在是不是已经陷入通货膨胀?如果物价继续上涨,货币政策方面是否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调高存款利率或存款准备金利率?今年的GDP增长速度会不会因些而放慢?证券市场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们邀请了金融界知名专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王松奇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贺力平教授,一起探讨通胀形势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通货膨胀的经典定义就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过程”,不管是什么因素推动的,只要度量物价水准的指标持续上升,就可以认定经济体系中已出现了通货膨胀。

通胀苗头已现

记者:近期CPI指数持续攀升,央行行长周小川也一再强调目前通胀趋势已非常明显。您认为当前的形势是否就是通货膨胀?

王松奇:通货膨胀的经典定义就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过程”,不管是什么因素推动的,只要度量物价水准的指标持续上升,就可以认定是经济体系中已出现了通货膨胀,日前周小川行长关于通货膨胀问题的观点无可非议。

贺力平:人们通常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表示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前几年中国出现了消费物价的下降,人们谈论通货紧缩;与之相对,现在出现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上升,相应的用词就是通货膨胀。当然这不是很接近于老百姓所说的通货膨胀,因为普通老百姓所说的通货膨胀可能主要指价格的全面上涨。从目前看,价格水平的上升只发生在某些产品或者某些行业,而另外一些产品、另外一些行业没有上升。这显然不能说是一种“全面的通货膨胀”。但是,作为反映全部商品,或者说影响人们生活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指数,现在的确在上升。新数字是2004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一年前(2003年1月)上升了3.2%。这是年度的价格上升水平,显然与几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一般物价水平已经上升,或者说出现了上升。

出现这种上升,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意味着物价水平还会继续上升,或者停留在目前水平围绕3.2%上下细微波动呢?这些可能性都存在。国内外众多因素都会影响中国未来一段时间价格水平的变化,所以说这是一个微妙的问题,目前尚难有定论。

遏止通胀预期更重要

记者:那么,防范通胀的关键因素在哪里?为防止通胀苗头继续增长,在货币政策方面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王松奇: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通货膨胀,首先要区分通货膨胀的类型并研究其生成机理,然后对症下药。从中国2003年物价上涨的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产品涨价对部分消费品价格上升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由两个因素导致:一是近年来粮食总产量呈下降趋势;二是去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2002年,近年来中国大宗农产品价格在变动率上同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变动率已大体趋同。(2)信贷扩张速度过快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速增长,若干原材料短缺严重,价格急剧上升并因大量进口导致国外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结果迂回影响许多工业制成品工厂成本并对多种产品形成价格上升压力。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就是维护币值稳定,当通货膨胀苗头出现,为了遏制物价上涨的惯性效应,货币当局理应作出反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无论是因为粮食减产还是源于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传递效应,都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无关,中央银行能够施加影响的只能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速度及与此相关的部分行业过热和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

2003年6月,中央曾出台过针对房地产信贷问题的121号文件,这是一个窗口指导性措施。事实证明,其收效并不十分显著。由此看来,2004年中央银行在以抑制信贷过速扩张为调节重点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似乎应当另想一些办法,如在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方面采取一些新的动作等等。

贺力平:各种物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是随着经济的增长,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随着技术的变动,随着贸易开展等等不停地出现的,这是市场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但是,如果出现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尤其是异常的变动,那么往往需要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在宏观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或者说中央银行所掌握的各种政策工具,能够起比较大的作用。在这里,应该说明一个重要区别。过去流行的一个说法是,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防止通货膨胀。这一般或粗略地来说,是对的。但是,应该承认,最近20多年,国内外经济学界围绕通货膨胀经过反复研讨得出的一个重大成果是,货币政策调整不仅仅是需要采取紧缩措施去治理已经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样做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线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原始的货币政策。

新的货币政策原则从根本上说是预防或者逆转通货膨胀预期。现代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预期才是推动通货膨胀最基本的因素。也就是说,只要社会公众普遍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哪怕是在通货膨胀较低的水平上,或者说价格上升速度还比较慢的时候,通货膨胀也势必到来。如果通货膨胀预期较小较弱,货币政策可能会很有作为,而且可以起到扭转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是谈论一个高程度、大范围的通货膨胀现象的话,货币政策所应对的对象就是社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如果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了,价格水平出现持续不停的爬升,货币当局只能采取很简单的对策,那就是全面收缩的措施。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有多方面的含义。它可以意味着所有政策性利率水平的上调,所有信贷扩张被限制,所有基础货币的发行被中止。这只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才出现的。目前的情况很不一样。货币当局所面对的很可能是带有某种不确定因素的、轻微程度的通货膨胀预期。对待这种新情况,货币政策取向进行必要的调整是必要的。

政策与经济“预测竞赛”

记者:最近有人建议央行调高存款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考虑到利率调整的时机问题,您认为利率调整是否会使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

王松奇:在中央银行手中,有价格型工具、还有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作用机制复杂,传导过程曲折;而数量型工具作用机理简单,传导过程简捷。到底选择哪一种工具,全看调节的紧迫程度和目标的预期值域。

为适当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过度扩张及降低扩张中生成的金融风险,我们似乎可以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之间进行根据选择。变动利率一般要以实体经济部门中企业资金需求有充分的利率弹性为前提。从2003年的情况看,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都成了厚利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些许的贷款利率提升在这些行业的成本支出中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靠利率这种价格手段无法达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的。看来,现实的选择只能是运用行政性手段和数量型手段相结合,在行政手段的运用上,中国的监管当局早已驾轻就熟,问题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数量型手段。

在各个商业银行存在资本、资产、经营状况及风险差异的情况下,从中国国情出发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贺力平:利率调整指的是政策性利率的调整。事实上,如果人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那么市场利率水平已经在发生变化了。从最近几个月国内货币市场,包括国债发行市场、资金拆借市场以及一些新的证券发行价格的行情,都可以看出,中国的市场利率水平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动。引起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参与者,金融机构及投资者们已经考虑到了未来通货膨胀可能有一定不确定性。他们在接受、买卖这些资产和金融工具时候,形成了对买卖有关金融工具、金融资产新看法和新的回报要求。但我们说政策性利率水平,尤其是那些直接由中央银行来确定的存款利率、货款利率、再融资利率、货币市场回购利率等等,还没有动。显然,货币当局希望要稳定目前资金市场的情况,没有到必须调整的时刻。

不用说,利率是货币当局应对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预期的一个极重要的工具。这个工具一直在货币当局口袋里,随时随地可以使用。不能排除这个工具在今年或者说明年不使用。它的使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判断,即要判断人们是怎么看待价格水平的变动、看待经济的走势、看待国内外的经济环境等等。综合考虑这些经济因素,不能说现在就应该调整利率。整个形势是变动的,货币当局也要动态地形成新认识和新判断,而且是科学的判断。很多时候需要去预测新形势,与经济环境进行某种“预测竞赛”。

可补充说的一点是,目前国内的利率水平比较低,尤其是政策性利率水平较低。如果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及预期,货币当局如果需要调整利率也相应是比较小的幅度。

至于利率调整会不会影响人民币的汇率,这需要看国内利率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以及它们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动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还要看套利资金的跨境流动性)。中国目前的利率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国内的利率水平与国际市场并没有突出差距。如果多少有些利率差距会对一些资金持有者的资金流入决策有影响的话,这种影响肯定也是较小的。此外,对资金跨境套利者而言,他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是国外利率水平变动的可能性。比如,北美的利率水平目前也处于一个不确定时期。美联储有可能是在今年晚些时候上调其政策性利率。因此,中国上调利率现还没有受到一个很明显的国际环境制约。

Ⅷ 中国现在有什么国债是和通胀率挂钩的!

所谓通胀指数化债券是指债券本金和利息的到期支付根据既定的通胀指数变化情况调整的债券。该种债券发行时通常先确定一个实际票面利率,而到期利息支付除按票面确定的利率标准外还要再加上按债券条款规定期间的通货膨胀率升水,本金的到期支付一般也根据债券存续期间通胀率调整后支付。

中国目前还没有此类债券。

Ⅸ 一国货币在国外太多为什么不会引起通货膨胀还有,美国是怎么发行国债的

迄今为止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四万亿美元以上,但是中国的金融秩序至今没有被打乱。一国大量持有外国货币或者国债,主要是为了维持本国货币的币值稳定(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多国货币与美元价值挂钩,甚至人民币也与美元挂钩过,都是为了避免本国货币发生恶心贬值。只是现在人民币不再与美元的币值挂钩了。),稳定并且提升本国的国际信用度,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甚至以本国货币作为结算货币与他国进行商品等的交易)。而且本国货币的发行量不止与通胀有关,而且涉及到政府收入(印花税),GDP等因素的影响。

追问:

那么美国经济不好为什么要向中国借钱,它不可以自己印钱吗,这两者有区别吗
追答:

有区别,对于中国,不过度印刷纸币并且持有大量外汇是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以及币值的稳定;对于美国,其一、它有过一段发行大量纸币的时间,那时候导致美元贬值以及持有美国国债的主要国家都要求美国保持美元汇率稳定,避免美元恶性贬值;其二、各国都有外债,中国也不例外,在保持本国货币发行量稳定的情况下,一国持有适当量的外债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有利于政府支出。不过,外债的不好之处在于给自己未来的子孙增加了预知的负担——还债。如果你还不明白,买本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慢慢看吧

Ⅹ 中国有没有通货膨胀保值债券

本人做投资8年了。
中国现在有通货膨胀保值债券--安全合法投资--中运金河(运河资产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