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可以兑换美国债券吗
一个的话就得看他们银行那边有没有这个了?你可以去银行那边去问一下
② 中国货币网,上海清算所,中国债券网这3个网站是付费网站吗
中国货币网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建立的网站,基本上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券都会在此网站披露相关信息,公开可见,不收费;
上海清算所是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旗下专业清算机构,和中债登的功能类似,主要是债券托管,是会收托管费用的,但是网站本身公布的信息并不收费;
中国债券信息网是中债登公司的,主要也是进行债券托管,本身公布的信息并不收费;
后两者会对债券进行估值,是不错研究数据
为发展中国国债市场,活跃国债交易,更好发挥国债的融资功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3年12月和1994年10月开办了以国债为主要品种的回购交易。
199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全国统一同业拆借中心开办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中央银行融资券回购业务。
2002年12月和2003年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推出了企业债券回购交易,推动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随着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回购交易的证券品种在原来国债基础上也日渐扩大。
至此,我国的回购协议市场有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其证券回购券种主要是国债和企业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其证券回购券种主要是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中央银行票据和特种金融债券。
规模也大大提高,2014年、2015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成交额分别为224.4万亿元、457.8万亿元。
④ 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有什么好处
1.在世界经济中有话语权,
2.香港,新加坡是冒险投资家的乐园,经济发达成熟,法律基础好,投资环境宽松.就像过去的老上海.
⑤ 上海在八十年代发行纸质国库券利率当时规定是多少
据了解没有发行一年期国债的计划。附消息: 中国财政部24日晚间公告,2008年计划发行3期记帐式国债。根据公告,2月1日发行7年期国债,2月27日发行15年期国债,3月19日发行10年期国债。公告并未披露每期国债的具体发行金额。此外,公告显示,3月1日至15日,财政部还将发行两期凭证式国债,期限分别为3年和5年。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的统计数据,2007年财政部发行了20期、总计4766.8亿元人民币记帐式国债。
⑥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发行的上海市住宅建设债券还能用吗
到期还本付息,这个应该没问题,可以兑换
⑦ 对于上海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具有开拓意义有利于上海加快推进国际哪五个中心建设
对于上海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具有开拓意义,
有利于上海加快推进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⑧ 当年上海,深圳,天津的开发用的什么模式
深圳经济特区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2月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建设规划的报告》要求深圳、珠海在3-5年内“建成对港澳的出口商品基地、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和新型的边防城市”。1979年7月中央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 按照中央和广东省的部署先集中力量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好深圳起步最早。一是开始城市基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1979年率先建设蛇口工业区1980年开始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罗湖和上步城区建设蛇口、赤湾、东角头、妈湾等港口开发建设一批工业区引进一批外资和先进技术工业开始起步建设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八大文化设施文化事业开始起步制定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改善特区管理体制制订有关配套法规。二是以市场为取向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1979)、基建体制(1980)、劳动用工制度(1980)、价格体制(1982)、企业体制(1983)、劳动保险制度(1983)、干部人事制度(1982)以及政府机构(1981)等方面进行改革。三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1979)开放沙头角(1983)先后开放文锦渡(1978)、蛇口码头(1981)、梅沙(1984)、沙头角(1984)、赤湾(1984)、大亚湾(1985)等口岸开放金融业引进一批境外银行。四是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3)等理念创造三天建成一层楼的“深圳速度”(1984)。这一时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扫除了一定障碍并对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指出经济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浦东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东岸,面积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独特的国内优势 浦东新区地处中国海岸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依物阜民丰的长江三角洲。而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3强。 优越的国际地域优势 浦东新区面对着太平洋,它的扇形面正好对着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就使浦东新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是各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大门。 基础设施 基础建设先行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之一。浦东开发以来的十三年中,先后投入约1800亿元人民币开展基础建设,相继建成了大桥、隧道、公路、地铁、煤气厂、航空港等交通和能源项目,新区的投资环境得以不断的改善。
滨海新区
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从服务环渤海及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结合天津改革开放实际做出的一项跨世纪发展的重大举措。经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奋斗,天津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落实中央全会精神,天津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对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部署。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天津滨海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
不用这些,首先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都有,国债用作建设的都有。但是金融的市场是服务于实体,浦东比较发达的是金融方面一级市场的建设和金融创新,当然二级市场也是国内最发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