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遗嘱信托文件的内容有哪些
遗嘱信托文件不同于一般的遗嘱。遗嘱信托文件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当事人。委托人(被继承人),受托人(遗嘱执行人),受益人(继承人)。遗嘱信托必须指定受托人(遗嘱执行人),遗嘱执行人一般选择具有理财能力律师、会计师、信托投资机构等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遗嘱信托的受益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遗产受益人指定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B. 什么情况下适合办理遗嘱信托公证
以下情况适合办理遗嘱信托公证:
1、受益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不具有财产管理能力的,或者受益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但是缺乏管理财产之专业技能的,如果直接采取遗嘱、遗赠或赠与的方式很可能会影响财产的保值、增值;而在信托中,可以利用专业的财产管理人的技能,更好地维护受益人的利益。
2、财产所有人想将其财产或者收益留给尚未出生的后代的适合办理遗嘱信托公证。遗嘱、遗赠虽属单方法律行为,但仍然属于有相对人的法律行为,缺乏现实存在的当事人就不可能进行直接的遗赠。而在信托的场合,设立信托之时以未来可能会出生的晚辈血亲作为受益人,信托依然能成立。
3、财产所有人想指定多个受益人连续受益的时候,遗嘱信托是最好的选择。一般的赠与合同、遗嘱、遗赠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例如,指定最初的受益人是配偶,配偶死后由子女作为受益人。遗嘱信托的设定可以能够保证自己的意愿在其死亡后很久时间内得到执行。
4、财产所有人通过遗嘱信托不仅可以授予受益人内容相同的权利,也可以授予受益人内容不同的权利,能否实现受益权多层化和多样化。例如,财产所有人可以把财产的所有收益都归妻子,妻子只能够取得信托财产的收益,剩余的财产本金归子女。
遗嘱信托有利于财产所有人规划将来财产同时或者异时的、分层的受益权给某个或者几个受益人,并且能够得到财产管理专家的帮助,这是设定遗嘱信托的好处。
C. 我国大多数居民为什么不愿意采用遗嘱信托方式对其财产传承做出规划
都是国情
第一是,我国的养老机制和家庭关系和欧美不一样。我们老人,有法律规定子女必须要赡养,必须要定期回家探视。欧美没这样的规定。欧美大多数国家,子女成年后,就自己出去独立生活了。几年不回家都很正常。父母的状态,他们不清楚,子女的状态,父母不清楚,都算是正常。所以为了财产继承的便利,可以走遗嘱信托的方式来处理。这样死后,就不担心遗产的处置了。因为不走信托,遗嘱的合法性很难保证。
第二是,财产本身的问题。我国土地国有制,房屋产权制,基本上除了能挪走的是你的外,其他的都不是你的。所以搞不搞信托,都没什么问题。房产有详细的地理位置,存款有账号,户籍关系有案可稽。不用担心死后,遗产处分问题。欧美不一样,购置的土地,那就是你的,不是国家的。购买的房屋,也就是你的,包括房屋所在的土地都是你的。能挪走的是你的,挪不走的也是你的。避免挪走了能挪走的,让不能挪走的没了法律依据。所以走遗嘱信托也是解决的途径。
第三,社会关系也不一样。由于人口和土地面积的关系。如欧美这样的国家,很多地方地广人稀。(如一家人拥有6000公顷的农场,是什么概念呢,就是6000万平方米内,只有自己一家人。也就是方圆4公里内没其他人了,这在我国是很罕见的,但是在美国就很常见。如果两家这个规模的农场相邻,那就可能是方圆8公里内没其他人。一家去另一家串门,得跑16里路。)。这样不但老死不相往来,就鸡犬之声也不会相闻。就城市,欧美也很难见到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我国呢,这样规模的城市,信手拈来。我国农村的话,就更不一样了,都熟人社会,没事天天串门玩儿。这样的社会关系,欧美要靠遗嘱来解决财产继承问题,我国的话,大多数情况下,有个风吹草动,四方八面的邻居都知道,消息很快就传递给继承人了,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依赖遗嘱信托。
第四,历史根源。我国数千年依赖,以孝治国。讲究的血缘关系,血缘传承。另外,就是家事不托付外人的这种规则,也很有影响。所以家庭遗产遗嘱,就走法律公证的都少,主要都是亲属见证公证。而要走遗嘱信托,那就是委托外人处理家事。跟我国传统有些水土不服。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如财富数额、活动半径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因素。
D. 请简述一个遗嘱信托或者家庭信托的案例
上海市二中院第一期遗嘱信托案例判决一三一 二二硫一 零一伍伍
E. 为什么大多数居民不愿意采用遗嘱信托的方式对其财产传承做出规划
为什么大多数居民不愿意采用一宿和信托的方式对其财产全是作出规划。嗯,其实我认为大多数居民都是送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思想还是比较那个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比较浓厚的像这种方式是西方自由时间才能做成的对话。在中国的传统型那个商会里面一般是不会才要采取这种方式。
F. 什么是遗嘱信托,以及如何设立遗嘱信托
遗嘱信托(Probate Trust)是指通过遗嘱这种法律行为而设立的信托,也叫死后信托.当委托人以立遗嘱的方式,把财产交付信托时,就是所谓的遗嘱信托,也就是委托人预先以立遗嘱方式,将财产的规划内容,包括交付信托后遗产的管理、分配、运用及给付等,详订于遗嘱中。等到遗嘱生效时,再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据信托的内容,也就是委托人遗嘱所交办的事项,管理处分信托财产。与金钱、不动产或有价证券等个人信托业务比较,遗嘱信托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遗嘱信托是在委托人死亡后契约才生效。
鉴定个人遗嘱:在遗嘱中必须明确以信托为目的的财产的同时,并明确表示用该财产建立信托的意愿,这是
遗嘱信托成立的必备条件
确立遗嘱信托:首先,要确认财产所有权。信托机构作为遗嘱信托的受托人,首先要确知死者对于财产的所有权。其次,确立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管理人。信托机构要成为遗嘱执行人或遗产管理人,必须由法院正式任命。第三,通知有关债权人和利害关系人。信托机构在被正式任命为遗嘱执行人或遗产管理人之后,应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向死者的债权人发出正式通知,要求债权人在指定的期限(一般通知发出后的4~6个月)之内出示其对死者的债权凭证,据以掌握和清偿债务。同时,信托机构还要向死者的继承人和被遗赠人两种利害关系人发出正式通知。
编制财产目录:受托人应在被正式任命后的较短时间内(通常为60天左右)与遗嘱法庭一起完成对遗产的清理、核定。信托机构准备好一个登记簿,仔细地将死者的财产集中起来,并记录在登记簿上。
安排预算计划:信托机构在受托管理遗产和执行遗嘱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支付,为此,信托机构须拟订一个正式而详细的预算计划,将现金来源与运用逐项列示出来,若遗产的流动性差,现有的和可能的现金来源不足以支付债务、税款、丧葬费、受托人初期的管理费用等,则信托机构应制定一个出售部分财产的预算政策和计划。
结清税捐款项:信托机构应付清与遗产有关的税款,这些税款主要有所得税、财产税和继承税。
确定投资政策:如果遗嘱中涉及为了受益人的利益而必须对财产进行再投资的条款的话,受托人在准备税收申报单的同时,应该制定适当的投资政策和计划,选择既安全灵活又盈利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信托机构受托进行投资,要像对待自己的财产或投资一样进行决策,投资决策应合理、及时、谨慎,需经得起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
编制会计账目:信托机构编制的会计账目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执行遗嘱或管理遗产阶段,即办理完各项遗产所得和债务、费用支付后所作的会计账目,这些会计账目必须上交法院,经其核定后,寄发给受益人若干副本,允许受益人在一定时期内向法院提出异议。若无异议,法院则批准信托机构的该种会计账目。
进行财产的分配:上交法院的会计账目获准后,由法院签发一份指示信托机构进行财产分配的证书。信托机构在收到该证书后,视遗嘱信托办理的进度决定行使分配权。若遗嘱信托已经办完,则着手对财产进行分配;若仍有部分的投资或其他业务未结束,则等办完之后再行分配。
G. 怎么办理遗嘱信托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我国法律作出了以下的规定:
遗嘱信托的流程,如果已符合继承法规定,其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鉴定个人遗嘱,这是确定遗嘱信托成立的条件
第二步,确立遗嘱信托
第三步,编制财产目录,然后安排预算计划,结清税捐款项,确定投资计划,编制会计账目,进行财产的分配。
遗嘱信托注意事项如下:
1、自书遗嘱信托或代笔遗嘱信托应避免以打字机或计算机制作完成,换句话说,遗嘱信托最好由自己亲笔书写或由代笔者书写。
2、代书遗嘱的遗嘱人最好以亲自签名或按指纹,避免采用盖印章的方式。
3、如果采用代书遗嘱的方式,最好除了代书人之外,应再经三人以上的见证人签名,以增加此遗嘱有效性。
4、前项见证人中应避免由遗赠人担任而造成缺格现象。
5、遗嘱信托中最好能考虑民法上有关“特留分”的因素。换句话说,不可将所有遗产信托给指定的某一人(身心障碍的孩子),而必须依民法上“特留分”的规定将一定比例的遗产给拥有继承权的人(例如其它子女)和生前由委托人抚养的人。
6、遗嘱信托中要明确信托财产的管理与运用的方式(例如每月给付受益人多少钱),及信托终止后信托资产如何处理的方式。
7、遗嘱信托中最好指定“信托监察人”,以便监督受托人在管理与运用信托财产时,有无违反信托合同。
H. 遗嘱信托有金额要求吗
遗嘱信托是指以遗嘱为法律载体、通过遗嘱的具体内容来设立信托,写明受托人、信托收益的分配等。遗嘱信托在英语国家有不同的表述,常见的有“testamentary trust”,“Will trust”或者“trust underWill”。遗嘱信托的核心特点是信托的核心内容(受托人、信托受益权的具体内容等)都是通过遗嘱表述出来的。
家族信托的主要形式有全权信托和固定收益信托两种。其中,全权信托是离岸信托最普遍采取的形式,即委托人全权委托受托人决策、管理信托资产,只要定期向客户通报相关信息即可。受托人也可以就如何分配信托的收入或本金给受益人酌情决定权,当然,委托人可以对酌情权做出限制。固定收益信托则是指委托人在设立信托时,明确规定了每位受益人的受益份额、受益时间等事项,在后期的信托持续时间内,将根据规定予以执行。在这一点上,更类似于遗嘱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