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托交易 » 平安信托和上海家化事件始末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平安信托和上海家化事件始末

发布时间: 2021-05-11 12:43:34

A. 平安信托和平安期货都属于中国平安“综合金融集团”吗

算的,中国平安是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其业务跨越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领域。
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2日,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平安期货的控股公司是平安证券有限公司(简称平安证券),平安证券的母公司是中国平安集团。平安期货是中国平安集团的专业化公司之一,平安期货目前的业务范围包括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经纪业务、资产避险和保值服务、期货投资咨询、期货培训等多个领域。

B. 平安信托可靠吗,有更好的理财吗,求高人指点

看了楼上的回答,我大概也能猜出是哪几个产品,这种心情我能理解,我刚进PA接的第一个客户就是前同事留下的烂摊子,维护了大半年吧,尽管在项目投资上,一个销售基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但也很感激她在我离开PA后,依旧选择支持我。
在买一个产品之前,是要看【70%销售+30%售后】
70%销售= 公司品牌 + 产品底层 + 理财顾问 + 个人偏好
30%售后= 历史兑付率 + 风险事件处置情况 +处理态度和能力(等等)
看完这个我相信你心里能够有个大致的概念,公司品牌只占小部分。中国有68家信托公司,PA也只是第一梯队之一而已。如果非要列个排序,产品底层的投资逻辑才是最重要的,但这对于一个小白客户来讲要求有些高了,你在了解品牌之前,不妨先搞清楚信托到底是个什么游戏规则。太多人把股权当固收卖,固收当理财卖,想想不觉得恐怖么

老手客户更注重看产品底层、历史兑付、以及出了风险事件公司处理的手段和态度,那种瞎几把扯淡的大品牌、保收益、稳妥拍胸脯等等之类的话就别当真了,真实的世界,投资的成功和失败都是个概率性事件,所谓可不可靠,那是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后判断出最大胜率才来决定要不要投,不是买个空调冰箱,坏了还可以返修。
多了解一个细节,你都是赚的,日积月累的做下去,你的认知能力才会变现更多的价值。而好的公司,是要跟客户一起成长的,而不是他成长,你留步。
PA信托(并入银行后的)产品有以下几类,非标,性价比一般;阳光私募,确实还不错,但国内其他机构也有再卖。股权系列,海外股权美元债等等,见仁见智吧
为什么要特别写明并入银行?哈哈,多了个中间商,不方便再说了

C. 网上流传的葛文耀先生和平安信托的事是真的吗对投资者的影响会怎样

英勇无敌的赵子龙也不能因为个人英雄主义,而把个人和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吧,英雄就该在退休后安分守己、颐养天年

D.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购案

家化股权改制继续在吸引人们的眼球。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公开信息显示,家化集团的股东上海市国资委自9月7日以公开挂牌方式,出让其持有的家化集团100%股权,挂牌公告期为自公告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据此推算,10月10日将是挂牌的截止日期,谁参与竞购将被揭开面纱。
上海家化股权竞购进入最后阶段
随着上海家化股权竞购双方平安、海航相继递交标书,上海家化股权竞购进入最后阶段。继海航爆出50亿注资计划之后,平安70亿注资计划也浮出水面。竞购文件已移交专家组评定打分,谁将胜出周一可见分晓。
平安击败海航收购上海家化
2011年11月7日,上海家化母公司家化集团100%股权最终被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获得,后者为平安信托旗下平安创新资本全资子公司。

E. 心理学知识分析上海家化与平安信托的矛盾原因及解决

相关报道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在分析矛盾的时候,从双方所处的不同角度出发,他们为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全资收购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整合的冲突。如果对资料能够有一个详细的把握的话,应该就有头绪了。


仅提供一些个人参考,谢谢,如回答不好,请见谅。

F. 葛文耀与平安信托之间的根本矛盾在哪里

这个问题问的是很有意思得。
首先葛老先生创办了上海家化。他的目的肯定是企业的一个发展。而作为资本市场的平安信托,资本市场本身就是趋利的。肯定是以股东的利益为主,关于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是他着重考虑的范围。所以两别人的价值观就不一样,最终导致葛老先生一气之下直接在董事会上面辞职。

G. [金台观察]上海家化风波带着中国公司治理怎样启示

对于一家公司,企业家更重要、员工更重要,还是股东更重要? 对于一家公司,就业更重要、工资更重要,还是利润更重要? 对于一家公司的战略,要基于市值、还是基于利润,还是基于基业长青? 管理者,必须为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而工作吗? 不同的答案会带来不同的选择。 平安信托与家化管理层的纷争在本质上就是对于这些答案的不同理解。 平安信托已经解除了葛文耀在家化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职位,现在上海家化小金库的风波,给葛文耀的位置,带来了更多变数。 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设计中,过多地迎合了投资资本。比如说,家化集团和平安信托都是独立法人,但法律允许平安信托牺牲家化集团,以适应其自身的发展战略:葛文耀称,平安信托入主后,一直在变卖资产,致使家化集团名存实亡。 对于平安信托而言,他的利益在于入股了家化之后,如何以更好的价格卖给下家。对于上海家化的管理层而言,他的利益可能在于这家公司的规模和可持续发展,并且,当下的公司治理框架下,可能要求他们对股东套现予以配合。 家化人事斗争已经发生了两周,现在的焦点是上海家化这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稳定,因为有太多的投资人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机构投资人和中小投资者希望这家公司能够稳健前行。大股东与家化管理层的矛盾表明,这给上海家化的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 股东主义理论里,一切围绕股东旋转,当下的公司治理框架,就是沿着这个理论出发的。对于股东本位的制度设计,支持者看来是不证自明的。更有种说法是,股东财富就是社会财富,这是资本分配最优化的过程中必须的路径。 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认为,中国公司治理需要进行改革。大股东侵害公司利益的事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治理的焦点并非股东无法捍卫其自身利益,而是公司无法捍卫其自身利益。上海家化算不上是一个典型案例,但当下有太多类似的事情发生。比如,当大股东股权解禁可流通的时候,公司往往以市值管理的名义,为减持配合。在很多时候,这极有可能牺牲了公司的利益。在这个时候,就必须引入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多地予以平衡。 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并非简单的管家与东家的关系。上市公司是一个独立法人,有自己的生存权和利益,他与股东的关系并非在所有的时候一致,那么管理层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我们知道,中国第一代创业家慢慢淡出之后,中国职业经理人阶层面临崛起,这些关系如何协调,对于中国的未来尤其重要。无论是较早的国美控制权争夺、雷士照明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冲突,还是现在上海家化的内斗风波,这些案例都表明,中国的公司治理已经到了检讨这些核心问题的时候了。

H. 葛文耀的被免职务

平安信托称个别高管违法违纪,葛文耀则称平安违约未完成入股时承诺,矛盾最终在顶点爆发。2013年5月11日,上海家化集团召开临时董事会议,决议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由家化集团董事、平安信托副总经理张礼庆出任家化集团董事长。
2013年5月16日,备受市场关注的上海家化股东会如期召开。董事长葛文耀表示此前没有处理好与平安的关系,深表歉意,自己会平息事态,并将修复与大股东平安的关系。
因上海家化原董事长葛文耀与公司大股东平安信托内斗牵出的“小金库”问题,日前上海家化披露的整改报告显示,公司正式承认沪江日化为其关联公司,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上海家化和沪江日化累计发生关联交易24.12亿元,其中,向沪江日化累计采购金额为14.33亿元,累计销售金额为9.79亿元,这些交易从未经过审计和披露。
在整改公告发布后,葛文耀连发4条微博对事情进行说明,希望为上海家化背书,“我负法律责任”。
12月19日,证券律师严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实已经涉嫌违法,当时葛文耀作为董事长应该负连带责任,“具体怎么处罚还需根据调查进一步判断,主要是关联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和资金流向。”

I. 平安信托和平安保险是不是一家公司的

你好,中国平安集团下属平安人寿,平安养老,平安陆金所,平安银行,平安好医生,平安信托等子公司,所以平安信托直属于平安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J. 如何看待普华永道对上海家化的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个事情还是要放在大背景下来看。2013年5月份的股东大会,上海家化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由普华永道担任公司的审计工作。当时,葛文耀在回应股东提问时表示,这是大股东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的要求。同月,上海家化集团召开临时董事会议,决议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由家化集团董事、平安信托副总经理张礼庆出任家化集团董事长。
假如是美国上市公司,由美国P in charge,这三条也会被认定为MW。楼上也有人说认为不重大,我觉得这是A股特殊环境下的认识,A股比这大的事多了。市场反应也是这样,新闻到处都是"普华否定内控报告 家化股价反向大涨",说明市场普遍认为上海家化没什么大事。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这三个控制缺陷最终被认定为MW,还是很合理的
经历2013年的内部动荡,再加上这份报告,2014年估计是内部整顿年了,大家都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