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家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
答案D
银监会的成立有利于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职能的加强,有利于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❷ 银行业规模有多大≈16个保险业≈12个信托业≈30个证券业
工行去年净利干翻整个证券业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是,截至去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去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59万亿元;其中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1.27万亿净利润。
同样一个时间节点,124家券商去年共实现净利润2447.63亿元;其中,23家上市券商(除去借壳的安信与华创,和刚上市的一创)共实现净利润1472.32亿元。
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上市银行中,农行、中行、建行任何一家一年的净利润,干翻23家上市券商一整年净利润;一个宇宙行去年净赚的2771.31亿元,干翻一整个证券业。
❸ 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租赁,信托哪个行业的发展
银行理财现状与定位:银行理财在经历了长时间高速增长后,2016年增速开始放缓,主要是因为监管的不断严格。银行理财偏离资产管理本质在于其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力军,净值型产品冷清;“通道为王”,影子银行盛行;产品单一,风险层次不明晰。要回归本质就要发展净值型产品,收缩预期收益型产品;合理配置理财资金,减少期限错配;提升投研团队,增强资管能力。
券商现状与定位:我国券商资管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数量在行业内还是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券商资管偏离资管本质主要是通道业务占比过大,券商主动管理能力弱。要回归本质就必须压缩通道业务占比,积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保险资管现状与定位:2016年-2017年,保险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保费收入保持增长,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保险系资管子公司的运营比较健康,偏离资管本质的成分比较少。未来保险资管应该丰富保险资管产品,发展主动投资;拓展第三方业务,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增加另类投资,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稳步推进全球资产配置的竞争布局。
基金公司现状与定位:目前我国基金公司的特点是先发优势明显;销售渠道对基金规模贡献大;中小基金公司收益率出色;大公司净利润高,权益基金对净利润贡献更大。由于基金公司成立初衷就是资产管理,即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基金行业的发展一直没有背离资产管理的本质。
信托资管现状与定位:近年来,我国信托行业在资产管理行业的管理规模仅次于银行理财,不过依然面临基金、券商等机构的不断追赶。总的来说,信托业务中的资管业务并未脱离资管实质。未来信托资管应该适当收缩通道业务和委外业务,减少监管套利;转变经营战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强自律与风险管理,规范经营管理。
❹ 家族信托可以提高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吗
家族信托的设立是信托公司管理的。并不是银行管理。所以其实并不能提高银行的管理能力,能提高信托的资产管理能力
❺ 资产管理计划与信托计划有什么区别
资管产品与信托产品的区别:
相同点:
1.必须报备监管部门,信托是银监会监管,资管计划是证监会监管;
2.资金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3.认购方式相同,项目合同、说明书等类似;
4.本质相同通道不同,都属于投融资平台,都可以横涉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产业市场等多个领域;
不同点:
1.全国只有68家信托公司,而能发行资管计划的资产管理公司多如牛毛;
2.资产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强,尤其在宏观经济研究、行业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这样的研究团队指引下选择可投资项目,能有效的增加对融资方的议价能力并降低投资风险;
3.信托报备银监会1次,需要募集一定规模才能成立,如果信托计划规模比较大。往往是分期发行,分期成立;资管计划要报备2次,募集开始时报备1次,募集满后验资报备1次,验资2天后成立;
4.信托计划的风控主要由信托公司来把控(具体的风控模式可以阅读本地公众号之前的历史消息,金融狗已经把信托公司的风控体系介绍过了一遍)。资管计划具有双重增信,经过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层的双重风险审核。
5.信托计划最多有50个300万以下的小额名额,小额额度稀缺。资管计划小额畅打,最多200个名额。
6.收益高,资管计划一般比信托计划高1%/年;期限短,资管计划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今后趋势: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证监会提倡的金融创新结果,因监管严格、运作灵活,收益较高,小额不受限制、专业管理等优势,未来基金专项资管用来分拆信托或发起类信托产品是一种必然趋势。(毕竟信托现在6-7%的收益客户认可度在逐渐下降。)
首先,“刚性兑付”是监管层的一个态度。资管计划这样的类信托业务,他的“刚性兑付”预期并不比信托弱,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监管层面:信托业的“刚性兑付”是 银监会的一个态度,其也并没有明文规定。证监会与银监会同属于一个级别,证监会的监管风格更加稳健。银监会是总量控制,证监会是事前控制,我们通过资管计划的报备次数就可以看出, 证监会虽然放开了资管计划这样的类信托 业务,但是其仍然是审慎的监管态度,通过募集前报备,募集满后再报备一 次,证监会维持其严格的监管风格。
二、行业发展层面:资管计划由于刚开始发展,其初期的业务指引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因此行业内的公司都是很谨慎的在操作业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资管计划成立,而且大部分都是“一对一的专项资管业务”。
三、基金子公司层面: 发行资管计划的公司背靠强大的股东背景,他的风险化解能力同样很强,不比信托差(主要包括产品自身的风控体系化解,大股东接盘,四大资产管理接盘,私募机构接盘,保险资金接盘等等)。还有一点,操作资管计划的这样的类信托业务团队几乎都是挖信托的人才,他的管理风格, 风控体系延续了信托行业严谨 的作风。
四、牌照层面:类信托牌照仍然很值钱,这也是为什么政策放开之后,所有基金子公司一拥而上,争抢这个牌照, 没有哪家资管公司敢于第一个打破“刚性兑付”,从而被监管层检查,甚至暂停、停止专项业务(即类信托业务)。
五、人员、业务层面:基金子公司都是通过挖掘信托行业的人才,而且都是信托业务骨干,风控骨干,中高层领导, 都是信托业中精英中的精英,他们的业务水准可以说高出信托行业平均水平很多很多,他们对优质类信托项目获取,融资设计,风险把控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保障 “刚性兑付”。
信托的化解能力:信托的化解能力主要包括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大股东偿付、自有资金接盘、资金池产品过渡、 资产管理公司接盘、保险资金接盘、私募机构接盘等等。
基金子公司的化解能力同样很丰富,主要包括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大股东偿付、资产管理公司接盘、保险资金接 盘、私募机构接盘等等。只比信托少了自有资金接盘,和资金池产品过渡两个手段。
目前资管业务属于初期起步阶段,他们为了占有市场份额,推广自己的品牌,肯定会在项目风控上做的特别严格,而且未来肯定会对信托公司进行很大的冲击,瓜分信托公司的项目。
家庭理财关键是规避潜在风险,保证财产的稳步的保值增值,所以无论投资什么,一定要投资合法合规的产品。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基金子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 资产规模
民生加银资产管理 2013年12月 6240亿
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21日 5055亿
深圳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15日 4195亿
深圳市融通资本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5月 3152亿
中信信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4月19日 2772亿
北京天地方中资产管理有限公 2013年1月 2246亿
工银瑞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 2245亿
兴业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7月1日 2148亿
交银施罗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2130亿
上海浦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 1788亿
博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1726亿
鑫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2月 1695亿
北京千石创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1586亿
鹏华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2013年1月 1442亿
建信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6月 1336亿
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17日 1113亿
上银瑞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1072亿
嘉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 1033亿
南方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 1025亿
北银丰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1017亿
华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 902亿
银华财富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815亿
东方汇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9号 752亿
国投瑞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8月 724亿
安信乾盛财富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581亿
银河资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564亿
中铁宝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29日 548亿
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524亿
上海金元百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516亿
大成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0月 513亿
申万菱信(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510亿
国寿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506亿
长安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11日 497亿
农银汇理(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482亿
诺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480亿
深圳中欧盛世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479亿
汇添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469亿
首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449亿
瑞元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6月14日 399亿
华安未来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371亿
上海长江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8月22日 361亿
长城嘉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8月 355亿
富安达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13年1月 342亿
上海财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6月 335亿
北京方正富邦创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 324亿
上海新东吴优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297亿
深圳前海金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79亿
永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273亿
深圳新华富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4月 268亿
德邦创新资本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2月 232亿
上海兴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5年2月 217亿
上海兴全睿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月14日 182亿
中融(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26日 172亿
上海华富利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7月 171亿
国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26亿
深圳华润元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04年1月 120亿
国泰元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5月 114亿
中海恒信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13年7月 112亿
前海开源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2013年9月5日 107亿
富国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100亿
上海锐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99亿
深圳市红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 90亿
信达新兴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80亿
上海瑞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76亿
上海富诚海富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8月 71亿
深圳华宸未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68亿
上海聚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49亿
天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41亿
北京国开泰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29亿
长盛创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 10亿
柏瑞爱建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14年9月 4亿
❻ 资产管理,信托,有限合伙,银行理财在产品和业务层面有什么区别
1.关于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下,接受监管、具备合法开展资产管理资格的持牌机构(概括的说,这个牌照的价值就是“合法募钱的资格+合法运用的资格”,一个可以连接资产和货币的中间渠道)大概可以做如下划分:
·银监会监管:银行(理财)、信托
·证监会监管:证券公司及子公司、基金公司及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
·保监会监管:险资资管
至于近年兴起的一些地方金融局批准设立的资产交易所,也会发行一些“理财产品”,但我个人认为其法律依据和效力还不是很充分,确实也乱象丛生。其他的打着“资产管理”称号的机构,大多没有合法资格。
2.关于信托
信托是一项源自国外的古老制度安排,创设了一种独立的法律关系,核心是法律认可的财产独立和破产隔离。
在我国,可以发行信托产品的,有且仅有68家持牌信托公司。信托产品按照委托人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一信托(一个委托人)、集合信托计划(两个以上委托人);按照信托财产的类型,可以分为资金信托、财产信托、财产权信托等;按照投资领域,可以划分为房地产类、基础设施类、工商企业类、证券投资类等领域。
信托产品在我国依据的主要规范框架是《信托法》、《信托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及银监会的各类规范性文件、通知、窗口指导意见。信托产品需要遵守的人数限制、合格投资者标准、投资限制等不展开说了,比较多且杂。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监管严格,限制多多,但信托公司是具备发放贷款的资格的。
信托公司经历了多次清理,到现在只有68家(其实银监会名单上的牌照我记得是71家,还有三块牌照躺着等待买家吧~),大多是政府、央企、国企控股,股东背景和实力普遍比较强。随着《信托法》颁布,新的信托框架搭建完毕,且借着房地产的十年火爆、08年的四万亿等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契机,信托的资产管理规模几何式上涨,截至2016年2季度末,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172851.66亿元,是我国第二大金融行业(老大哥是银行)。
3.关于资管计划
券商、基金、期货的资管子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所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叫做“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的架构类似,都是一边连接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一边将汇集的资金运用投资出去。证监辖下三类公司的子公司都有各自的监管体系和规范要求,和信托一样,都对投资者人数、合格投资者标准、投资范围等有所限制。
值得一提的基金专户子公司,这是12年证监会所新设的一个牌照。在最初的几年行业号称“万能牌照”,在资金安排(比如投资者人数、结构化的杠杆比)、投资运用(除了不能直接放贷款外基本没有限制)上极为灵活,也不用计提风险资本等,所以抢走了大量原来信托、券商的通道业务,仅用了几年时间,截至2016年2季度,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已达到16.47万亿元,比肩信托,还是很可怕的。
不过随着股灾和实际经济下行压力大、国家树立的去杠杆要求,从14年底开始陆续出台了诸如八条底线等一系列规则,证监体系下的资管机构业务开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资金池不得开展、结构化产品杠杆比大降、产品推介的规范、投资者人数、投资顾问等都有严格规范,基金子公司也很快会开始计提风险资本。对证监的监管水平我不做评价,但证监体系的资管公司无疑将进入第一个优胜劣汰的艰苦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具备发行资产专项计划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资格,信托也可以实现类似的结构,但我们一般称为私募ABS,没法在交易所挂牌交易。
险资资管因为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出于安全考虑,对其投资限制自始就十分严格,包括合作机构的准入条件、投资领域的限制要求等。
4.关于私募基金
有限合伙式的私募基金利用了合伙制度,依据合伙企业法开展业务,回避了“牌照”限制。通过LP出资认购合伙份额实现资金募集,通过合伙企业法确保了GP的管理资格和LP的有限责任,然后以合伙企业对外开展投资运作。
近年随着私募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私募业务也被纳入了监管体系。开展私募基金运作应当在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并对基金的募集、信息披露、管理运作都有了明文的要求。私募基金的形式,除了传统的合伙企业外,还有有限公司式(现实里比较少见)和契约基金式(没有法律实体,通过合同构建一个独立的财产集合)。需要注意的是,合伙企业除需遵守《合伙企业法外》,现在也需要遵守证监会、基金业协会的相关规范。
5.关于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也是一种资产管理产品,但因为其投资者门槛较低,出于金融稳定等考虑,对其投资限制也比较严格,甚至法律规定是可以保本的,具体要求可以看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及银监会的一些通知。理财资金量大、期限灵活、成本较低(银行其实就是个大资金池),基于金融人士的不懈“创新”,理财资金常嵌套各种信托、资管产品规避限制和监管而活跃在幕后。
❼ 银行的信托是什么
银行信托又称“金融信托”,信托形式的一种。以代理他人运用资金募集债券股票、买卖证券、管理财产等为业务内容的信托活动。信托是银行存贷款业务的补充和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①有效地融通资金。吸收信托存款是信托部门聚集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闲置自有资金的主要方式,然后把被信托的资金运用于长期放款或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既使收益者获得投资机会,又解决了用款单位资金不足的困难。
②有效地融通财物。信托部门在受托期间,可以按委托人的意图,以财产所有者的身份直接管理和处理信托财产,通过开展代理、租赁、出售等形式,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财产处理,发挥银行业务所发挥不了的作用。
③促进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开办信托存款、信托贷款和信托投资等业务,可以变经济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的无偿拨款为有偿使用,使调拨关系变为信托关系,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④促进发展金融服务业。开办信托业务,代理地方、部门和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对金融服务的时效性增强,客观上就要求银行和信托机构要及时地、高质量地提供信息、经济咨询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更有效地促进信托业的发展。
(7)银行信托资产管理规模扩展阅读:
信托责任
信托责任是指受托人对委托人/受益人负有的严格按委托人意愿(而不是自己的)管理财产的责任。信托责任是在信托关系成立,受托人就负有信托责任,不得使自己的利益与其责任相冲突,不得以受托人的地位谋取利益,也不得因此所获得利益除非委托人同意。
信托责任是指受托人对转移资产且不参与管理的人所承担的责任。具体表现在监护人对立遗嘱人,公司管理人对公司股东,管理人股东对非管理人股东,资产管理公司或信托公司对投资者都负有信托责任。信托责任是将受托人和受托资产载体,与转移资产人及/或其指定的受益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信托责任这个词语用得比较多的是在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中,套用上面的概念,以上市公司为例,信托的三方分别为股东/企业管理层/股东,信托责任是指企业管理层要全心全意为股东利益而运作企业资产的责任。
信托主体
信托主体包括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
① 委托人是信托关系的创设者,他应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委托人提供信托财产,确定谁是受益人以及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权。指定受托人、并有权监督受托人实施信托。
② 受托人承担着管理、处分信托财产的责任。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受托人必须恪尽职守、履约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必须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依照信托文件的法律规定管理好信托财产的义务。
在我国受托人是特指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的信托投资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③ 受益人是在信托中享有信托受益权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也可以是未出生的胎儿。公益信托的受益人则是社会公众。
信托客体
信托客体主要是指信托财产。
① 信托财产的范围:
信托财产是指受托人承诺信托而取得的财产;受托人因管理、运用、处分该财产而取得的信托利益,也属于信托财产。信托财产的具体范围我国没有具体规定,但必须是委托人自有的、可转让的合法财产。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不能作为信托财产;法律法规限制流通的财产须依法经有关主管院批准后,可作为信托财产。
② 信托财产的特殊性:
信托财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信托财产与委托人未建立信托的其他财产相区别。
建立信托后,委托人死亡或依法被解散,依法被撤消,或被宣告破产时,当委托人是唯一受益人时,信托终止,信托财产作为其遗产或清算财产;当委托人不是唯一受益人的信托存续,信托财产不作为其遗产或清算财产。
B、信托财产与受托人固有财产(受托人所有的财产)相区别。
受托人必须将信托财产与固有财产区别管理,分别记账,不得将其归入自己的固有财产。
C、信托财产独立于受益人的自有财产:
受益人虽然对信托财产享有受益权,但这只是一种利益请求权,在信托存续期内,受益人并不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
③ 信托财产的物上代位性:
在信托期内,由于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信托财产的形态可能发生变化。如信托财产设立之时是不动产,后来卖掉变成资金,然后以资金买成债券,再把债券变成现金,呈现多种形态,但它仍是信托财产,其性质不发生变化。
④ 信托财产的隔离保护功能:
可以说,信托财产形成的风险隔离机制和破产隔离制度,在盘活不良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中,信托具有永恒的市场,具有银行、保险等机构无法与之比拟的优势。
⑤ 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以及例外:
由于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因此,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一般债权人是不能追及信托财产的,对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是一般原则。
❽ 信托资产的基本解释
信托项目对委托人未终止确认的信托财产,应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包括信托财产的性质、信托设立日的账面原价或余额、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信托文件约定的价值、信托期间等),并按本办法的规定予以确认和计量。如委托人未终止确认的信托财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仍应由委托人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信托项目不应对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如委托人未终止确认的信托财产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仍应由委托人采用权益法核算,信托项目不应对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会计期末,信托项目对委托人未终止确认的信托财产不应计提减值准备。 (一)信托资产不属于信托公司的资产和负债
信托资产是指信托投资公司因接受信托而取得的财产,以及因信托资产的管理、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信托资产不属于信托投资公司的自有财产,也不属于信托投资公司对受益的人负债。信托投资公司终止时,信托资产不属于其清算资产”。这一规定与过去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实务处理不一致。过去,信托存款是信托投资公司的负债,发放信托贷款是信托投资公司的资产,两者都计入信托投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关闭时信托资产与负债参与信托投资公司的清算。
(二)信托资产与自有资产分开管理和分别核算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的自有资产与信托资产应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信托投资公司管理不同类型的信托业务,应分别按项目设置信托业务明细账进行核算管理”。
(三)信托资产运用和来源应进行明细核算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对不同信托资产来源和运用,应设置相应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反映,来源类科目应按类别、委托人等设置明细账。运用类科目应按其类别、使用人和委托人等设置明细账。信托投资公司对信托货币资金应设置专用银行账户予以反映”。 信托业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在全社会财富管理需求急剧膨胀之下,信托业凭借“无边界服务、无障碍运行”的先天制度优势,通过银信合作等方式获得了高速发展。
2007年,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为9358亿元,2011年底接近5万亿元,2012年底更是突破7万亿元。5年来,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迅速膨胀,年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50%。
从受托资金的运用方式来看,在2012年新发的信托产品中,权益类、贷款类和其他类投资信托为主要信托资金运用方式,发行规模分别为1406.67亿元、1540.87亿元和1104.72亿元,三者共占2012年全年新发信托产品总数的62.66%。其中,权益类信托规模同比下降9.82%,占比由2011年的26.37%降至21.75%;贷款类信托规模同比增加14.35%,占比由22.31%同比上升至23.83%;其他类信托规模同比增长80.10%,占比由10.37%同比增至17.08%。
占比同比降幅最大的是股权投资信托,规模同比下滑62.74%,占比由2011年的18.86%降至6.43%。2012年新发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首次跌出三甲,其他类新发信托产品异军突起。
从受托资金的投资方向来看,据统计,2012年,基础产业的信托产品数量占信托产品发行总数的22.43%,金融市场信托产品占21.77%,房地产信托产品占15.91%,工商企业信托产品占17.08%,其他信托产品占22.81%;相较2011年,基础产业产品占比从8.31%上升14个百分点,在2012年这一年中增长迅猛,在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上均超过了房地产信托产品。
事实上,从2011年年底开始,新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产品数量便呈现下降趋势。据多家券商研判,房地产信托产品的下滑,主要源于市场需求的萎缩,投资者出于对部分房地产信托产品能否到期后顺利偿付的忧虑,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避开房地产信托产品。
而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基建类信托产品在2012年大幅攀升。申银万国分析师朱赟认为,该类信托产品高增长的原因之一在于,2012年地方政府进入债务偿还期高峰,加上监管层对银行平台贷的控制,发债和信托融资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重要融资来源。
据统计,2012年全年新发基建类信托产品共计333只,较2011增长了3倍。基建类信托产品的“井喷”弥补了房地产信托产品的低迷对信托业整体业务收入的影响。
据中信建投统计,2012年信托业营业收入预计为662亿元,较2004年的29亿元增长18倍;2012年信托业净利润预计为466亿元,较2004年的8亿元增长61倍。
❾ 横向比较资产管理业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期货,各自的规模\利润\发展路径.
一句话 都是业务性质的公司
银行:传统业务不太行了 转行做市场
保险:完完全全的不要脸的
证券:行情好不好都坑爹
基金:参考证券
信托:起步资金高 总体不错
期货:高风险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