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托交易 » 信托不能上市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信托不能上市

发布时间: 2021-06-08 19:10:22

㈠ 六家都未成功 信托公司上市之路有多难

业内人士认为,增强资本实力是信托公司谋求上市或挂牌的首要原因。事实上,近年来信托行业已经掀起了增资潮,上市或挂牌新三板有助于信托公司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此外,借助转型公众公司完善公司治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公司的激励机制,为原有股东提供退出渠道,提升公司的品牌效应,亦被认为是信托公司谋求上市的重要原因。

㈡ 信托公司IPO存在什么障碍,为什么要采用借壳

第一,信托公司信息透明度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信托公司一方面有保密的性质。但是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必须要对信息公开,透明。这一点就很难做到。

第二,业务同质化严重,信托公司的业务同质化非常严重。几乎市场中的信托公司做的业务类型雷同度很高。
第三、缺乏核心的盈利模式。信托公司目前的盈利主要是来自于产品的管理费。其他的收入来源没有。
第四、信托公司在做业务的时候未决诉讼很多。因为项目一出问题就必须和融资方打官司,但是打官司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官司不断。这直接影响了上市的过程中证监会的审核。

㈢ 请问高手,信托集合产品可以投资未上市股权吗,就是会对要上市的企业有影响吗

OK高手来了。嘿嘿。。。
是可以的,这种在信托行业叫股权收益集合信托。是只受资方用受限股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原始股或者非流通股作为质押资产来向信托公司申请融资,信托公司在严格审核风险之后会暂时持有该股份,一直到合同到期日,该公司在以合同价格或者上市时的流通价格来回购。这样信托公司从中赢利,不知道我说的你懂了没,不懂没关系在问我就可以。
还有你问的那个说对上市企业有没有影响,答案是有的。个人认为是有利得影响,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的运作时需要大批量的流通资金的,所以通过信托融资,可以很好的解决上市公司的流通资金问题,而且回购方便,对自己行使企业股权也没有影响,还有就是在信托合同期间,信托公司持有股权时,一般不行使股东权利,除非有特定的大事件需要紧急裁决是在形式股东权利。所以信托公司的暂时持股,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股东持股比例产生影响。反而解决了上市之前的资金需要。
不知道我说的清楚不?如果清楚,请把分给我,谢谢。

㈣ 信托公司都是一些比较大型的公司,到目前为止为什么只有两家公司上市了,其他的信托公司为什么不上市

那是因为国家限制信托机构上市,不过现在政策逐渐放宽,会有信托公司陆续上市的

㈤ 私募股权信托产品的问题,企业有信托成分无法上市,那么私募股权信托如何退出求高人解答!

由于所持有的企业无法上市,只有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寻找买家,把股权兑现成现金才能实现退出。有时候这种私募股权是营造目标客户所需求的且符合客户配套运营的子公司为目的运作进行的,一个公司若要有一定产业链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时间,而这类私募股权就是通过帮助营造产业链其中一环,把所持有股权的公司打包销售给客户使其资金可以退出。

㈥ 信托为主体做股权投资 IPO有障碍吗

作者:周永信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6499891/answer/335625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但以信托制做股权投资,真正发展起来起始于2008年。
2008年6月25日,银监会印发了《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这使得以信托计划的方式进军股权投资领域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之后出现了很多信托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可惜好景不长。
很快,证监会就表示,公司上市前存在信托计划持股的,必须进行清理,否则不予放行。
有人认为这是部门博弈的结果,但应该也存在以下原因:
一是信托持股突破了《公司法》对股东人数的限制,违反证券法对公开发行证券的有关规定;
二是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要为受益人的相关情况保密,这与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原则有冲突;
三是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信托公司作为企业上市发起人股东无法确认其代持关系。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反正此路不通了。
不过信托制的确成就了一批基金(其中有几家现在已非常知名,也非常成功),因为他们当时以信托方式募集来资金后,投了一批很不错的项目。后来不能IPO了,就将股权转到了关联公司,基本没有影响退出。
2012年4月,银监会和证监会众多创造高层通过洽商,对重启信托计划开设证券投资账户达成了共识。同时,两部委也对放行IPO前信托计划持股空间的可行性进行了沟通。可惜,最后没有结论。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信托计划作为主体做股权投资,IPO仍有障碍。
再说下信托计划嵌套有限合伙。
2009年建银国际就曾做过迅速类似腾飞的尝试,即其设立的建银医疗保健股权投资基金(不过不是嵌套有限合伙,而是嵌套公司制,但原理相通)。后来未见该基金有项目以IPO的方式退出。
2010年9月底,天津成立了4家所谓的“信托计划嵌套有限合伙”的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其中有三家是由中信信托牵手上海华岳投资设立的。分别是博道信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华辰佳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御道元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另有一家是由西安国际信托和江西鄱阳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天津大石洞稳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这四家企业的运作模式是,信托公司先成立信托计划,然后将募集信托资金以有限合伙人方式设立有限合伙制企业,并以有限合伙企业的身份参与到投资当中。
从理论上来讲,这种信托嵌套有限合伙的方式,可以规避信托计划参与IPO的政策限制,因为在PRE-IPO的公司股东中,信托计划将以有限合伙企业的身份出现。

㈦ 上市前将股权信托,会影响公司上市吗

个人认为是有利得影响,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的运作时需要大批量的流通资金的,所以通过信托融资,可以很好的解决上市公司的流通资金问题,而且回购方便,对自己行使企业股权也没有影响,还有就是在信托合同期间,信托公司持有股权时,一般不行使股东权利,除非有特定的大事件需要紧急裁决是在形式股东权利。所以信托公司的暂时持股,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股东持股比例产生影响。反而解决了上市之前的资金需要。

㈧ 信托计划作为主体做股权投资,IPO 会有障碍吗

以信托计划为主体做股权投资,在2005年就曾出现过(当年12月30日渤海银行成立,引入了境外投资者渣打银行和天津信托通过募集民间资金成立的集合信托计划,这一创新做法在当时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以信托制做股权投资,真正发展起来起始于2008年。
2008年6月25日,银监会印发了《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这使得以信托计划的方式进军股权投资领域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之后出现了很多信托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可惜好景不长。
很快,证监会就表示,公司上市前存在众多穿在信托计划持股的,必须进行清理,否则不予放行。
有人认为这是部门博弈空间的结果,但应该也存在迅速腾空以下原因:
一是信托持股突破了《公司法》对股东人数的限制,违反证券法对公开发行证券的有关规定;
二是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要为受益人的相关情况保密,这与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原则有冲突;
三是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信托公司作为企业上市发起人股东无法确认其代持关系。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反正此路不通了。
不过信托制的确成就了一批基金(其中有几家现在已非常知名,也非常成功),因为他们当时以信托方式募集来资金后,投了一批很不错的项目。后来不能IPO了,就将股权转到了关联公司,基本没有影响退出。
2012年4月,银监会和证监会高层通过洽商,对重启信托计划开设证券投资账户达成了共识。同时,两部委也对放行IPO前信托计划持股的可行性进行了沟通。可惜,最后没有结论。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信托计划作为主体做股权投资,IPO仍有障碍。
再说下信托计划嵌套有限合伙。
2009年建银国际就曾做过类似的尝试,即其设立的建银医疗保健股权投资基金(不过不是嵌套有限合伙,而是嵌套公司制,但原理相通)。后来未见该基金有项目以IPO的方式退出。
2010年9月底,天津成立了4家所谓的“信托计划嵌套有限合伙”的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其中有三家是由中信信托牵手上海华岳投资设立的。分别是博道信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华辰佳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御道元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另有一家是由西安国际信托和江西鄱阳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天津大石洞稳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㈨ 国内信托公司哪家实力最强,为什么大部分都没有上市

我国68家信托公司中,真正意义上算是上市的信托公司只有陕国投和安信信托。其他66家信托公司都并没有上市。
同质化较严重,缺乏明显有竞争力的业务,被认为盈利不可持续,加上信托的私募性质,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因素,信托公司上市之路一直较为坎坷。
除了盈利模式不明晰会导致信托业务的可持续性受质疑之外,目前信托公司面对的上市最大阻碍就是监管层没有放行,允许信托公司上市的一纸文件始终没有落地。

㈩ 为什么几乎所有信托公司不上市

那是因为国家限制信托机构上市,不过现在政策逐渐放宽,会有信托公司陆续上市的

望采纳,谢谢!